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錦繡與中華傳統審美文化

 簡易乾坤 2016-05-12

 

錦繡與中華傳統審美文化

■演講人:古風 ■演講地點:揚州大學文學院 ■演講時間:二○一六年三月

作者:古風 《光明日報》( 2016年05月12日 11版)
 
古風 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延安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古代文論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國文論和美學研究,發(fā)表論文150多篇,出版專著多部,代表作有《意境探微》和《中國傳統文論話語存活論》。論文入選了第18屆(北京)和第19屆(波蘭)世界美學大會。
圖①:當代湘繡作品《東風》
圖②:繡品《龍荷包》
圖③:當代蜀繡作品《飛天》

圖④:當代沈繡作品《貴妃》



 

錦繡是中華絲綢審美文化的精華

  絲綢是一項古老而偉大的發(fā)明,并從東到西、從陸地到海洋鋪設出了色彩斑斕、富麗堂皇和波瀾壯闊的絲綢之路,是中華民族對于人類所作出的重要貢獻。2009年9月30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此中華絲綢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絲綢薄如蟬翼,輕似云霓,美若彩霞。自古以來,人們就將絲綢作為“美物”來看待。絲綢的種類較多,包括絹、緞、羅、紗、綃、紈、綈、繒、綺、綾、錦等,宛如百花盛開,各有其美。其中織錦的出現,將絲綢審美文化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是中華絲綢審美文化史上的奇葩。所謂錦,就是用彩色絲線織成花紋圖案的絲綢。它色彩斑斕,圖案華麗,是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高等絲綢。譬如新疆出土的漢代著名的《紅地韓仁繡錦》就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它是在紅色地錦上,織繡著具有漢代特征的圖案,即云氣紋、動物紋和吉祥語的組合。云氣紋,也稱為祥云紋,是漢代絲綢錦繡的標志圖案,后來成為中華傳統審美文化的圖像符號。動物紋從右至左依次為獅、辟邪、虎、羊、龍等,吉祥語從右至左依次為“韓仁繡文衣、右子孫無亟”10字穿插在花紋的空隙處。韓仁是西漢著名的織繡藝人。“右”與“佑”通用,“亟”與“極”通用,即永遠保佑子孫。這件作品色彩豐富,圖案華美,是漢代織錦的代表作。后來,織錦技藝,如花綻放,形成了蜀錦(成都)、宋錦(蘇州)和云錦(南京)三大名錦。蜀錦圖案華美,精湛高貴;宋錦花紋精致,色彩典雅;云錦色澤光麗,燦若云霓。各有特色,美不勝收。

  所謂繡,又稱為刺繡,民間也叫作“繡花”,是以穿針引線的方法,將某些花紋圖案縫制在織物(布料、絲綢)上。從《詩經》文獻來看,諸如“素衣朱繡”(《唐風·揚之水》)、“袞衣繡裳”(《豳風·九罭》)和“黻衣繡裳”(《秦風·終南》)等,周代在絲綢衣服上繡花已比較普遍了。這種“繡衣”的傳統發(fā)展到宋代,有了革命性的轉變,一是朝廷專門設立了“文繡院”,繡工巧手達到300多人,專為皇宮繡制御衣和裝飾品;二是形成了以唐宋名家書畫為范本的畫繡。因為,宋代之前刺繡以實用為主,從宋代開始除了實用繡品之外,也有了藝術繡品。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海棠雙鳥》、《梅竹鸚鵡》和《瑤臺跨鶴》便是南宋畫繡精品。后者以松枝、樓臺、祥云、山石和松樹構成一個半圓形畫面,上方有一位仙人騎鶴翩翩而來,樓臺上有二人說笑著迎接,形成構圖上的照應關系,一方印章就嵌在下半圓的左尾。人物傳神,構圖精巧,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正如董其昌《筠清軒秘錄》所說:“宋人之繡,……用針如發(fā)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奪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噏唼之態(tài),佳者較畫更勝?!币朴眠@段話評價《瑤臺跨鶴》可謂恰當。這種“畫繡”技藝通過明代顧繡傳承于后世。清代以降,形成了蘇繡、蜀繡、粵繡和湘繡四大名繡。蘇繡平齊細密,素雅柔美;蜀繡針法多樣,疏朗明快;粵繡構圖飽滿,色彩鮮艷;湘繡絲絨結合,形神兼?zhèn)?。繡花朵朵,各有其美。

  雖然,從性質上看,“繡”不是絲綢,但在古代一般常用彩絲和絲綢作為刺繡的材料,因而“繡”與絲綢就有了密切的關系。由于所用材料相同(如彩絲),表現對象相同(如花紋圖案),因而古人常常以“錦”與“繡”并稱(錦、繡)或者合稱(錦繡)。但是,“錦”與“繡”兩者的工藝技術不同,前者是“織”成花紋圖案,后者則是“繡”成花紋圖案。所以,“錦”是錦,“繡”是繡,前者是絲綢,后者只是絲綢的裝飾技藝和裝飾品。但是,錦與繡有相同點,即兩者工藝最復雜、色彩最豐富和圖案最華麗,是最具有觀賞性的絲綢。因此,錦繡是中華絲綢審美文化的精華。

錦繡與中華色彩觀念的形成

  色彩是人類視覺快感的第一種形式,因而色彩觀念就是人類最初形成的審美觀念。所以,要考察一個民族的審美觀念起源,就應當從考察這個民族的色彩觀念開始。那么,中華民族是如何從色彩的認識開始建立自己的審美觀念呢?錦繡與中華原初色彩觀念的形成又有什么關系呢?這正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

  我認為,人類原初色彩觀念的形成,基本上經過了兩個階段:一是觀看階段。天上的日月星云,地上的山水草木,以及花鳥蟲魚等,都是有色彩的??梢哉f,凡是太陽下面的事物都富有色彩。所以,當人類出現在地球上時,面前便是一片色彩斑斕的世界。對于這樣的彩色世界,人類最初能做的事情就是觀看→認識→再觀看,即被動地接受這些色彩信息。二是創(chuàng)造階段。人類在對于色彩認識的基礎上,能夠發(fā)現、制造和利用顏料,并利用人造色彩美化生活用品。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第一類染色生活用品是原始彩陶,可稱為彩陶時代。原始彩陶的發(fā)明緣于食,是餐飲器皿的審美化。有人認為,原始彩陶只有赤、白、黑三種色彩。我不同意這個看法,原始彩陶的最大成就是基本確立了赤、白、黑、黃、青(藍)五色觀念。這與《尚書·益稷》對于“五色”的記載是相吻合的。雖然這個時期我們祖先的色彩觀念還比較單純,即沒有對于色彩賦予更多的人文內涵。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第二類染色生活用品是錦繡,可稱為錦繡時代。錦繡的發(fā)明緣于衣,是服飾用品的審美化。他們不僅可以先織后染,創(chuàng)造印花絲綢;也可以先染后織,創(chuàng)造華麗錦繡。因此,錦繡的出現是絲綢生產技藝成熟的標志,也是中華色彩觀念成熟的標志。

  為什么這樣說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這個時期,我們祖先已經能夠認識、提煉和利用植物染料。諸如從茜草中提煉紅色顏料,從藎草中提煉黃綠色顏料,從藍草(馬藍草、木藍草、槐藍草)中提煉藍色顏料,從紫草中提煉紫色顏料等?!对娊洝ば⊙拧げ删G》就是抒寫一位婦女采摘染料植物的詩歌。朱熹注云:“藍,染草也”。植物染料的發(fā)現和利用是一大進步。其二,這個時期,我們祖先已經形成了利用人造顏料裝飾和美化生活用品的審美意識。其三,這個時期,我們祖先已經形成了“五色”觀念?!犊脊び洝吩疲骸扒嗯c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彩備謂之繡?!辈侍諘r代形成了“五色”觀念,錦繡時代“五色”觀念得到了繼續(xù)鞏固。東漢織錦常用紅、藍、黃、綠、白五種色彩,是五色觀念的具體實踐。譬如著名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就是在藍地上,織繡了紅、黃、綠、白花紋,合為五色,是典型的東漢織錦的代表作。這件織錦“總五色而極思,盡眾化之為形”(張率《繡賦》),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其四,隨著染絲、染綢和印花技術的發(fā)展,這時人們已經掌握了以正色來配制間色的技術,大大豐富了色彩的種類。譬如在《說文解字》中收入不同色彩的絲織品就有35種之多。這是古代的文獻證據。漢代墓葬出土的織錦有絳、白、黃、褐、寶藍、淡藍、油綠、絳紫、淺橙、淺駝等10多種色彩,其中大多是配制的間色。這是古代的實物證據。也有人對于吐魯番出土的唐代絲綢作過色譜分析,共有24種顏色,其中大部分是間色。這是古代的科學證據。因此,我認為,絲綢錦繡的色彩是十分豐富的,此時人們已經掌握了間色配制技術,使色彩的種類增加到數十種之多。所以,在色彩觀念上,錦繡時代比彩陶時代又前進了一大步。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人們是在絲綢錦繡生產中豐富了對于色彩的認識,所以也就將色彩與絲綢錦繡聯系在一起了。尤其是在對于一些色彩的命名用字中,更可以看到絲綢錦繡對于原初色彩觀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譬如“紅”、“綠”、“紫”、“絳”、“緗”、“緋”、“緇”等表示色彩的文字皆與絲綢錦繡有關。如《說文》云:“紅,帛赤白色”;“綠,帛青黃色也”;“紫,帛青赤色”;“絳,大赤也”;“緗,帛淺黃色也”;“緋,帛赤色也”;“緇,帛黑色也”等。雖然絲綢錦繡并不是提煉色彩的原料,但是人們對于色彩種類的發(fā)現和利用確實與絲綢錦繡的生產需求有關,所以就用各種色彩的絲綢錦繡作為標識色彩的文字。這是人們?yōu)槭裁匆媒z綢錦繡的名稱(文字)標識色彩的真實原因。因此,在這些標識色彩的文字里就永遠積淀下了絲綢錦繡的痕跡。這足以證明,絲綢錦繡與中華原初色彩觀念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

錦繡與中華日常生活的審美化

  錦繡不僅美化了人們的生活,而且也促使人們形成了新的審美觀念。由于色彩豐富,圖案華麗,因而錦繡成為絲綢中最美麗的品種。所以,從商周至戰(zhàn)國時期的人們觀念中,“錦繡”是美麗之物,而且是一切美麗事物中的最美者,因而被稱為“美物之首”。

  早在商周時期,錦繡除了用來制作貴族的衣服之外,還用于居室裝飾。據說商紂王生活十分奢侈,其宮殿“錦繡被堂”(墨子語)。這是說用錦繡制作窗簾、帳幔、墻圍、壁掛等,使居室華美多彩,富麗堂皇。這種以錦繡美化生活的風氣在戰(zhàn)國時期更為流行。例如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共出土46件絲織品,計有衾、衣、袍、裙、绔、衿、帽、鞋、鏡衣、枕套等,涉及到絹、紗、羅、綈、組、絳、綺、錦等絲綢品種,被稱為“戰(zhàn)國絲綢寶庫”。當然,這種審美時尚還只是局限于貴族社會,宋元以后隨著絲綢產業(yè)的發(fā)展,民間百姓也可以使用絲綢錦繡了。大致說來,錦繡被作為審美元素,被廣泛地使用于衣服、被面、枕套、鞋墊、腰帶、披風、紗巾、手絹、紈扇、荷包、帳幔、壁掛、屏風、門簾、錦旗、幌子、書籍、字畫等用品,美化了人們的生活。民間祥瑞文化的花紋圖案,諸如龍鳳、鴛鴦、喜鵲、仙鶴等飛禽,梅、蘭、松、竹等花草,鹿、麒麟、馬、虎等動物,都成為錦繡常用的題材。正如李卓明的《絲綢之歌》所說:“中國絲綢,你珍寶般的光彩,美化了我們生活”。

  錦繡還與生活風俗結合,構成了一道道美麗精彩的民俗審美文化景觀。譬如端午節(jié)有繡香包和送香包(南方人叫荷包)的風俗。制作方法是:用絲綢包裹香草(如茱萸草,民間傳說有驅邪功能)做成各種形狀的小包,再在小包上繡各種圖案,然后用彩繩作為香包的佩帶。小孩將香包帶在脖項,大人則是佩帶在衣服上。送香包給小孩是保其平安,送給男孩或者女孩是傳達愛情,送給老人是保其健康。在全國各地至今還流傳著一些《繡荷包》民歌,其中大部分屬于情歌。福建的《十繡荷包》則介紹了“繡荷包”的內容,諸如“獅子龍擺尾”、“鯉魚跳龍門”和“鴛鴦戲水”等花紋圖案,也寄托著人們對于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美好的愿望。正如著名學者張道一所說,“她幾乎要把中國的人文都繡到荷包中去了”。此外,還有婚俗中以絲綢錦繡制作喜服和鴛鴦被(合歡被)等,也很普遍。

  在當代政治、外交、體育和科技等活動中,絲綢錦繡作為中華審美元素被廣泛地使用著。譬如在政治方面:北京人民大會堂就懸掛著四大名繡精品,即江蘇廳有蘇繡《江南三月春意濃》、四川廳有蜀繡《芙蓉鯉魚圖》、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廳有粵繡《夏日海風》和金色大廳有湘繡《屏開花艷舞東風》。后者有五只孔雀,似與牡丹媲美,象征著祖國蒸蒸日上,繁花似錦。金色大廳20根紅漆石柱上雕飾著金色祥云圖案,猶如包裹著紅地祥云錦繡一般,顯得華麗富貴,典雅祥和;在外交方面:2014年北京APEC峰會上,男領導人服裝采用提花萬字紋宋錦面料,女領導人服裝采用雙宮緞面料,皆裝飾著海水江崖紋,象征著我國政府的海洋發(fā)展戰(zhàn)略,也寄寓著我國愿與各經濟體“山水相依,守望相護”的良好意愿,從而展示了中國人的新形象;在體育方面: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從運動員服裝、火炬和獲獎證書上,都能看到絲綢錦繡的祥云圖案;在科技方面:2005年10月,以古蜀國標識“太陽神鳥金箔”圖案為范本的蜀繡,搭載“神舟六號”飛船到太空中遨游。

  總之,西方人認為“美”在藝術之中。因為現實生活里充滿了功利的欲望,是無美可談的。但是,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則認為,“美”就在人的生活里,審美是一種高級生活方式。錦繡對于人類生活的美化,就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錦繡與中華文學藝術的關系

  文學藝術是中華傳統審美文化的主要內容。錦繡與中華傳統審美文化的關系,不僅表現在日常生活層面,而且也表現在文學藝術層面。正如我們難以將錦繡的實用與審美分開一樣,我們也很難將文學藝術的實用與審美分開。對于中國人來說,絲綢錦繡與文學藝術都很重要,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既有實用的絲綢錦繡,也有實用的文學藝術;又有審美的絲綢錦繡,也有審美的文學藝術。因此,絲綢錦繡與文學藝術的關系是:

  首先,絲綢生產、產品和生產者成為文學藝術表現的題材。道理很簡單,因為絲綢生產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文學藝術反映社會生活時就必然會反映絲綢生產。所以,自古以來的文學藝術反映絲綢生產的作品較多。譬如詩,有《詩經·七月》、漢樂府的《陌上?!?、杜甫的《白絲行》和王建的《織錦曲》等;賦,有荀子的《蠶賦》、王逸的《機婦賦》和張率的《繡賦》等;古典小說《紅樓夢》、《鏡花緣》等對于絲綢錦繡有很多精彩的描寫,當代小說有凌叔華的《繡枕》、阿蠻的《紀年繡》和日本作家宮本輝的《錦繡》等;音樂,除了前面談到的各地民歌《繡荷包》之外,還有大家熟知的《繡金匾》和《蜀繡》等;電視劇有《錦繡緣》;繪畫有唐代張萱的《倦繡圖》和宋元時期流行的吳本《蠶織圖》等,都是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再如宋代無名氏的《九張機》:“鴛鴦織就又遲疑,只恐被人輕裁剪,分飛兩處,一場離恨,何時再相隨?!弊髡邔⒗C女復雜、細膩和微妙的心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

  其次,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等也成為錦繡創(chuàng)作的題材。譬如古代敘事文學中的“嫦娥奔月”“西施浣紗”“貴妃醉酒”和“金陵十二釵”等,都是錦繡常見的題材。還有一些名人詩詞、繪畫和書法作品,也成為錦繡表現的對象,當然也有刺繡者創(chuàng)作的作品。據《晉書·竇滔妻蘇氏傳》記載:晉代秦州刺史竇滔被流放之后,移情別戀。其妻蘇蕙思夫心切,便創(chuàng)作了回文詩,并刺繡在美錦上寄給丈夫。竇滔看后深受感動,與妻重歸于好。這就是著名的“織錦詩”,或者叫“璇璣圖”,計841字,婉轉循環(huán)皆可讀,共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詩7958首。她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種詩體,而且成就了一段佳話。唐朝女皇武則天被其事感動,為《璇璣圖》撰寫了序文。明人梁橋的《冰川詩式》卷二對此事有記載。清人李汝珍的長篇小說《鏡花緣》第四十一回描寫了這個故事。至于以緙絲的技法摹織名人字畫始于宋代,成熟于明代。明代上海露香園顧繡是其代表。譬如明代顧繡代表人物韓希孟的《洗馬圖》就是一幅優(yōu)秀之作。這幅繡品作于崇禎七年(1634),是在白色素地上刺繡,柳絲婀娜,駿馬嘶鳴,馬夫神態(tài),都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了。繡者熟悉畫理,所以將白馬身上的花紋表現得如同繪畫一般。畫面素雅,顯出一些高貴的氣息。

  蘇繡和湘繡也以摹織名人字畫見長。當代蘇繡流派眾多,佳作如云,幾乎占了刺繡藝術的半壁江山。揚州蘇繡大師陸樹嫻率領弟子,歷時五年,以張大千晚年絕筆之作《廬山圖》為范本,創(chuàng)作了大型水墨寫意繡《廬山圖》,繡畫結合,大氣磅礴,令人嘆服。南通沈繡大師莊錦云和褚有蓮合繡的《貴妃醉酒》,也值得欣賞。該作繡于1964年,以京劇大師梅蘭芳扮演的《貴妃醉酒》劇照為范本,色彩豐富,針法多變,將人物醉態(tài)表現得淋漓盡致,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蜀繡《飛天》借鑒“嫦娥奔月”的構圖,十分巧妙地以古蜀國標識“太陽神鳥金箔”取代了月亮,即以日代月,從而凸顯了蜀繡的歷史蘊含和藝術特色??傊诋敶\繡中,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李苦禪的鷹、張大千的虎、鄭板橋的竹、李方膺的梅和石濤的山水等,都是常用的題材。

  再次,從古代詞牌曲調里也會透露出絲綢錦繡對于文學的影響。古代青年男女聚少離多,繡女織婦經常獨守空房,因而便出現了大量表現離愁別怨的歌曲,譬如宋代無名氏的《九張機》等。由于這些歌曲廣為流傳,后來就演變成詞牌曲調了。如元代時《紅繡鞋》歌曲非常流行,后來被文人不斷仿作,就成了一個曲調。

  以上這些詞牌曲調中都積淀著絲綢錦繡的審美元素,或是繡品,如繡鞋、繡衾、繡球;或是織錦,如錦標、錦帳、錦圍;或是絲綢,如錦、綺、羅;或是工具,如繡針、剪子、搗子;或是花紋圖案,如牡丹、彩鸞、福壽、一叢花、一剪梅、十樣花、鵲踏枝、蝶戀花、彩鳳飛等;或是絲綢生產,如采桑、采綠、搗練等。這些都是絲綢錦繡積淀在文學中的審美元素,不僅保留著歷史信息,也是研究絲綢錦繡與文學關系的活文物。

錦繡與中華傳統審美文化話語

  錦繡是中華傳統審美文化的花朵。在這些錦繡花朵上不僅凝聚著其生產主體中華女性的審美智慧,凝聚著其生產協作者中華男性的審美智慧,也凝聚著其觀賞者的審美情趣,甚至凝聚著全社會的審美意識。因此,在這些錦繡花朵上積淀著深厚的中華傳統審美文化意蘊,也積淀著豐富的中華傳統審美文化信息。這些意蘊和信息最后都會表現到語言中來,從而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語言之花,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審美文化話語。

  首先,絲綢錦繡滲透到日常生活之后,在中華傳統社會審美文化層面形成了一些審美話語。在漢代以前,絲綢錦繡只是帝王貴族的生活奢侈品,如《鹽鐵論》所說“夫羅紈文繡者,人君后妃之服也”,一般平民百姓是不能使用的。宋元以后,絲綢錦繡在平民生活中也得到了使用。因此,在人們觀念中,絲綢錦繡既是美麗之物,也是珍貴之物,因而就進入了社會語言系統,形成了一系列社會審美話語。譬如廣西壯族流行著一首《壯錦歌》云:“郎錦魚鱗紋,儂錦鴨頭翠。儂錦作郎茵,郎錦裁儂被。茵被自兩端,終身不相離?!痹谶@首歌里,錦、花紋、茵、被等錦繡話語,便成為傳遞愛情的情歌話語,顯得含蓄纏綿,別有一番情調。

  其次,由于絲綢錦繡與文學藝術的密切關系,使絲綢錦繡對于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欣賞和批評活動進行了深度滲透,因而也就進入到了文學藝術語言系統,形成了一系列文藝審美話語。

  此外,還有一些與絲綢錦繡有關的其他審美話語,諸如典故成語,有“錦書”、“衣錦還鄉(xiāng)”、“衣錦夜行”、“錦上添花”、“花拳繡腿”、“錦繡年華”、“錦繡前程”、“錦繡中華”等。還形成了一些修辭方法,如“列錦”、“鋪繡”等。尤其值得強調的是,幾千年來,由于絲綢錦繡對于中華傳統審美文化的深度介入,形成了一個“錦繡”審美范式。所謂“錦繡”審美范式,就是以錦繡為審美標尺,來觀照、衡量、命名和評價其他事物的美。這種審美觀念認為,錦繡是“美物之首”,是美的典型,也是美的標準。甚至“錦繡”就是“美”,“美”就是“錦繡”。在中華傳統審美文化的詞典里,“錦繡”是“美”的同義詞。如上所述,“錦繡”審美范式在審美話語層面,形成了“錦×”范式、“繡×”范式、“綺×”范式和“錦繡×”范式。這些審美話語范式,是絲綢錦繡審美文化的深層表現。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