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之道網(wǎng)導讀:中藥槐角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槐角的功效與作用、槐角圖片、槐角的藥用價值、槐角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槐角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養(yǎng)生之道網(wǎng)。
槐角簡介槐角,為我國常用中藥材,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成熟果實。藥材商品將花稱槐花,花蕾稱槐米,果實稱槐角。 槐角呈連珠狀,長1-6厘米,直徑0.6-1厘米。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皺縮而粗糙,背縫線一側呈黃色。質柔潤、干燥,易在收縮處折斷,斷面黃綠色,有粘性。種子1-6粒,腎形,長約8毫米,表面光滑,棕黑色,一側有灰白色圓形種臍;質堅硬,子葉2,黃綠色。果肉氣微,味苦,種子嚼之有豆腥氣。 槐角圖片槐角的功效與作用清肝明目,涼血,止血。治腸風瀉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煩悶,風眩欲倒,陰瘡濕癢。 1、《本經(jīng)》:“主五內(nèi)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五痔,火瘡,婦人乳瘕,子藏急痛。” 2、《別錄》:“墮胎。” 3、《本草拾遺》:“殺蟲去風,明目除熱淚,頭腦心胸間熱風煩悶,風眩欲倒,心頭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車上者。” 4、《日華子本草》:“治丈夫女人陰瘡濕癢?!?/p> 5、李杲:“治口齒風,涼大腸,潤肝燥?!?/p> 6、《滇南本草》:“止血散疽。”“治五痔腸風下血,赤白熱瀉痢疾?!?/p> 7、《會約醫(yī)鏡》:“清心、肺、脾、肝、大腸之火。治心腹熱痛?!?/p> 8、《本草求原》:“槐角潤肝養(yǎng)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補腦,殺蟲?!?/p> 槐角的藥用價值1、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后有血名內(nèi)痔,大腸不收名脫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瘺,并皆治之:槐角(去枝梗炒)一斤,地榆、當歸(酒浸一宿,焙)、防風(去蘆)、黃芩。枳殼(去穰,麩炒)各半斤。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坎下,不拘時候。(《局方》槐角丸) 2、治婦人崩淋下血:槐角子八兩(酒洗,炒),丹參四兩(醋拌,炒),香附二兩(童便浸,炒)。共為末,飴糖為丸,梧子大。每早雕五錢,米湯下。(《陳氏產(chǎn)寶》) 3、治血淋并婦人崩漏不止:槐子(炒黃),管仲(炒黃)各等分。共為末。每服五錢,用釅醋一鐘煎,滾三、五沸,去渣溫服。(《良朋匯集》槐子散) 4、治小便尿血:槐角子三錢,車前,茯苓、木通各二錢,甘草七分。水煎服。(《楊氏簡易方》) 5、治赤痢毒血:槐角子四兩(酒洗,炒),白芍藥二兩(醋炒),木香五錢(焙)。共為末。每早服二錢,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6、治吐血、咯血、嘔血、唾血,或鼻衄、齒衄、舌衄、耳衄:槐角子八兩,麥門冬(去心)五兩。用凈水五十大碗,煎汁十五碗,慢火熬膏。每早午晚各服三大匙,白湯下。(《本草匯言》) 7、治脫肛:槐花;槐角。上二味等分,炒香黃,為細末。用羊血蘸藥,炙熟食之,以酒送下,或以豬膘去皮,蘸藥炙服。(《百一選方》) 8、治陰疝腫縮:槐子(炒)一兩。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服。(《圣濟總錄》槐子丸) 9、治眼熱目睹:槐子、黃連(去須)各二兩。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溫漿水下二十丸,夜臨臥再服。(《圣惠方》明目槐子丸) 10、治燙傷:槐角子燒存性,用麻油調敷患處。(《驗方選集》) 槐角的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或嫩角搗汁。外用:適量,水煎洗;或研末摻或油調敷。 槐角的副作用脾胃虛寒、食少便溏及孕婦慎服槐角。景天為之使;病人虛寒,脾胃作泄及陰虛血熱而非實熱者,外證似同,內(nèi)因實異,即不宜服槐角。 槐角的炮制方法1、蜜槐角:先取槐角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鼓起,噴入蜜水,再炒至外皮光亮、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槐角100斤,用煉熱蜂蜜5斤)。 2、槐角炭:將凈槐角置鍋內(nèi),文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內(nèi)呈老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槐角的采收加工槐栽植8-10年后,即可采收商品。 1、槐米:一般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花未開放時采摘。將整個花枝折下,及時曝曬,曬干后打下花蕾,除去枝梗及雜質,即為商品。如遇陰雨天,可炕干或烘干,烘時溫度約40℃。 2、槐花:于7-8月花盛期采收??蓪⒒ù蚵?,或收取自然落下的花,及時曬干,除去枝梗、泥沙等雜質。 3、槐角:9-11月果實成熟近干燥時,打落或摘下。過早不成熟,過晚則多膠質,不易干。以曬干為好,防止凍干,切忌翻動,否則變色。曬干后,除去枝梗及雜質,即可。 以上就是一些槐角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養(yǎng)生之道網(wǎng)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
|
來自: 龍嘯_天際 > 《中藥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