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法院報 作者:郭偉 我不知道我作出的這個判決,是不是糊涂判決,但我知道,它來得有多么不容易;我不知道這個判決是不是法律的妥協(xié),但我知道,它讓受害者得到了救命錢。 2014年的一天下午,我們縣境內(nèi)一條公路上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交警到達現(xiàn)場后發(fā)現(xiàn),路中間,兩個受傷的人躺在血泊中,路北邊倒著一輛摩托車,路南邊停著一輛面包車。 面包車司機趙某稱,其開車從村莊里的小路往這條公路拐,從公路西邊駛來一輛摩托車,速度很快。摩托車司機看到他的面包車出現(xiàn),由于緊張,摔倒在公路上。 現(xiàn)場沒有監(jiān)控,也沒有其他目擊證人。受害人是兩兄弟,一個搶救無效死亡,一個重傷。重傷的受害人也無法記起當時的情形。 交警通過現(xiàn)場勘查,沒有發(fā)現(xiàn)面包車上有撞擊的痕跡,也找不到能證明面包車是肇事車輛的證據(jù)。交警沒有對趙某采取強制措施,只把面包車予以扣留。 受害人家屬對這樣的結(jié)論不服,多次到交警大隊和縣委上訪。但公安機關苦于沒有證據(jù),一直沒有作出拘留決定。直到有一天,受害人家屬提出,要查看面包車底盤。經(jīng)交警勘查,面包車底盤上凝結(jié)的冰塊中,有多處血跡和人體組織。經(jīng)過鑒定比對,正是兩受害人所留。至此,公安機關才認定趙某負此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并將趙某刑事拘留。 受害人家在農(nóng)村,經(jīng)濟條件很差,死者安葬和傷者治療已花光了家庭所有的積蓄,治療傷者仍急需大筆費用。而趙某始終辯解其車輛未碾壓到受害人,不愿意賠償。檢察機關剛把案件起訴到法院,受害人家屬就到我辦公室哭訴,求我盡快解決民事賠償,保住傷者的命。 面對這樣不幸的家庭,面對他們幾乎絕望的眼神,我不忍心敷衍他們,我必須盡我所能說服趙某及其家人,讓他們自愿賠償。 然而,調(diào)解工作是一波三折。 受害方要求賠償各項損失70萬元。經(jīng)過數(shù)次調(diào)解,被告方認為只應負“驚嚇”責任,愿意補償8萬元。又邀請交警、律師多次協(xié)助調(diào)解,雙方有所退讓,被告方同意補償10萬元,多一分也不愿意拿;受害方堅持要60萬元,少一點也不行。調(diào)解一時陷入僵局。 我決定開庭審理,希望能在法庭上找到調(diào)解契機。然而,在庭審中,趙某仍然辯解沒有碾壓到受害人,也不承認犯罪。受害人家屬聽后,情緒更加激動,根本沒有調(diào)解機會。 但我不能放棄。經(jīng)過耐心地工作,在庭審一個月后,調(diào)解終于有了轉(zhuǎn)機。趙某的妻子同意將賠償款增加到28萬元,連同保險賠償款共計40萬元,受害方也將請求降到45萬元。此時,雙方差距只有5萬元。 然而,看似非常接近的訴求,雙方卻再也寸步不讓。在這關鍵時刻,趙某的妻子突然離家到外地,撒手不管了,調(diào)解再也無法進行。 我找到趙某的律師,讓他想辦法聯(lián)系趙某的妻子回來。我也多次在電話里給她做工作。半月之后,趙某的妻子終于回來了,調(diào)解又有希望了。 我從判決和調(diào)解對雙方的利弊,多角度分析,反復開導,趙某的妻子才又答應增加賠償數(shù)額,同意賠償30萬元,但必須一手放人,一手交錢。受害方接受了,民事調(diào)解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但這個協(xié)議,給我出了個大難題。趙某的行為已經(jīng)構(gòu)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賠償?shù)轿?,受害方予以諒解,法院才能對趙某從輕量刑。趙某妻子提出放人時交賠償款是行不通的。況且,案件還沒有合議,還有可能向?qū)徫瘯R報,能否判處緩刑將趙某釋放,還不能確定。 我明確告訴趙某的妻子,賠償和諒解是從輕處罰的先決條件,不可能先從輕,再賠償,否則,就等著法院的判決。趙某的妻子看我態(tài)度堅決,只好答應先將賠償款交到法院,等法院作出了緩刑判決,再由法院將賠償款交付受害方。但她又提出,在判決書中,不能寫趙某車輛“碾壓”到受害人。 這又是一個難題。公安機關作出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和起訴書中,都認定了“碾壓”事實,根據(jù)法庭調(diào)查,趙某過失“碾壓”受害人的事實可以認定。如果不認定“碾壓”,被告人犯罪的事實又是什么呢? 考慮到該案的特殊情況,案件的調(diào)解工作能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經(jīng)合議庭評議,并向院長匯報,決定把判決書中的事實進行概括敘述,將起訴書中認定的“因操作不當,導致某某駕駛的兩輪摩托車摔倒,并被趙某所駕駛的小型客車碾壓,致使某某死亡、某某受傷”的事實,概括為“趙某因操作不當,導致某某駕駛的兩輪摩托車摔倒,造成交通事故,并致使摩托車駕駛?cè)四衬乘劳?,乘車人某某受傷”。這既符合事實,又消除了雙方的“碾壓”之爭,既讓被告人得到了法律的懲罰,又讓調(diào)解的難題得到了解決。 此后法院對被告人作出了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的判決,受害人拿到了賠償款,得到了及時救治。 案件雖已過去很長時間,但我還時不時思考這個問題:這究竟是一個好判決,還是一個糊涂判決? (作者單位:河南省汝南縣人民法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