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早,最耐客愁何?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yáng)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
(被后世推為“古今詠梅詩第一”)
文天祥 梅
梅花耐寒白如玉,干涉春風(fēng)紅更黃。
若為司花示薄罰,到底不能磨滅香。 
劉克莊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
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diǎn)莓苔多莫數(shù),偶粘衣袖久猶香。
東風(fēng)謬掌花權(quán)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該詠梅詩引發(fā)了歷史上有名的“落梅詩案”)
杜小山 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入選“千家詩”)
白玉蟾 早春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入選“千家詩”)
鮑照
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 實(shí)。搖蕩春風(fēng)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fēng);徒有霜華無霜質(zhì)。
辛棄疾 臨江仙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老,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tài)度,全是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玉溪。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陳亮 梅花詩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楊維幀
百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dú)先天下春。
唐代僧人 詠梅詩
火虐風(fēng)嚎水漬根,霜皴雪皺古苔痕;
東風(fēng)未肯隨寒暑,又蘗清香與返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