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瓷器是我國宋金時期最珍貴的藝術(shù)珍品之一,從晚唐到宋、金,定窯一直為宮廷和官府燒造貢瓷。定窯所取得的成就博得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贊譽,明清時期品評古瓷的書籍中,更是將定窯與汝窯、官窯、哥窯、均窯并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自晚唐至金代,白釉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品種。以其胎體堅致、釉色潔白、造型精美,以刻花、印花為特色的藝術(shù)風格和先進的覆燒工藝著稱于世。除此之外,定窯也兼燒少量的黑釉、醬釉瓷器,還有個別描金彩的作品。這些罕見的品種在古籍中被稱作“紫定”(“定州紅瓷”)、“黑定”以及“金花定碗”。其中“紫定”以其稀缺、珍貴令世人矚目。其顏色是“紅”還是“紫”自明清以來在學術(shù)界和藏界頗有爭論。 談到“定州紅瓷”或“紫定”明清以來的陶瓷專著多引用以下三篇文獻: 其一、北宋大文豪蘇東坡(1037年——1101年)《試院煎茶詩》中“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一句。 其二、宋代邵伯溫所著的《見聞錄》中:“(宋)仁宗一日幸張貴妃閣,見定州紅瓷,帝堅問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獻為對。帝怒曰,嘗戒汝勿通臣僚饋贈,不聽,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謝久之乃已?!?/p> 其三、明代曹昭《格古要論》古定窯篇:“古定器,俱出北直隸定州。土脈細,色白而滋潤者貴,質(zhì)粗而色黃者價低。外有淚痕者是真,劃花者最佳,素者亦好,繡花者次之。以宣和、政和間窯最好,但難得成隊者。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價高于白定?!?/p> 以上三處記載當以北宋時最為可信?!岸ㄖ菁t瓷”的提法始于北宋,而“紫定”的提法最早則始自明代的曹昭。 “定州紅瓷”在宋仁宗時代已是王公大臣去討好皇帝寵妃的非常珍稀的貢品。由于它的稀缺,使得后人難覓其蹤。即使是酷愛古瓷的清乾隆皇帝傾全國之力也沒能一睹“定窯紅瓷”的芳容。屢屢發(fā)出哀嘆和遺憾。乾隆皇帝在多首贊嘆定窯詩詞里表露出這種情懷: 其中:《詠定窯瓶子》曰:“北定州陶佳制多,白如脂玉未經(jīng)磨??諅髯仙秃谏ㄒ姟蹲裆斯{》,然今惟白色者多),那辨宣和與政和。不琢花紋孰素后,獨稱質(zhì)品軼文過。丹泉周冶茲真否,望古徒致興 哦?!?/p> 《詠定窯素 復》曰:“形如漢素 復,應是釜之屬。釜當受炊 ,越器那堪 奧(瓷器見火必裂)?二甌俯仰合,頗類博古錄。有名乃乏實,烹魚用不足。稍勝髯翁詩,白也非紅玉(定窯皆白,從無見他色者,東坡詩云‘定州花瓷琢紅玉’,豈當時原有各色者乎?)。” 《詠定窯碗》曰:“粉定傳宋制,爾時猶厭芒。至今珍玉潤,入夜擬珠光。訾近譽其古,尚圓豈必方。東坡琢紅句,想未酌之詳。”按今時所見定窯皆白色,上者謂之粉定,次者謂之土定,未見有紅色者也,乃蘇軾《試院煎茶詩》有“定州花瓷琢紅玉”之句??妓未鄄疁亍堵勔娗颁洝份d,仁宗一日幸張貴妃閣,見定州紅瓷器,帝問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獻為對,帝怒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謝久之乃已。云云,似當時實有此一種,然何以今時白者不乏流傳,而紅者即 墾薜暴之腳貨亦絕不一見耶?豈當時不過偶一陶制,后遂禁止不作,而軾因逞詞重耶?因成此什,并識如右?!?/p> 從乾隆皇帝上述詩句中可知,博覽群書的乾隆皇帝對蘇東坡《試院煎茶詩》、宋代邵伯溫所著的《見聞錄》、以及明代曹昭《格古要論》爛熟于胸,對紫定(定窯紅瓷)的研究是不次于后人的。只是由于難以見到實物,乾隆皇帝一直處于一種迷茫和惋惜之中。 乾隆皇帝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根本沒見過“紫定”實物的明清以降的陶瓷著述人,諸如:郭葆昌撰《瓷器概說》、黃矞撰《瓷史》、清代唐銓衡《文房肆考》、梁同書著《古窯器考》、趙汝珍編述《古玩指南》等等之屬皆為人云亦云之論,難見其真識卓見。 綜上所述由于“紫定”(亦即定州紅瓷)甚為珍稀,傳世和出土都極罕見,文獻記載也僅有只言片語,因此人們對定窯“紫定”(亦即定州紅瓷)的研究鑒別遠不如對定窯白瓷的認識深入精確,這也為“紫定”蒙上了撲簌迷離的面紗。 古陶瓷研究,最重要的是以古窯址、古墓葬及其他古遺址出土或流傳有序的傳世實物為研究對象,否則惶論其真?zhèn)魏蛢r值。自上世紀20、30年代我國近代著名陶瓷學者葉麟趾先生最早發(fā)現(xiàn)定窯遺址到已故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通過對考察定窯遺址收集到的瓷片以及建國后發(fā)掘出土實物資料研究,明確認為:“定窯大量燒白瓷,少量燒醬釉和黑釉器物,即文獻中所說的“紫定”和“黑定”………”;“鎮(zhèn)江章珉墓出土定窯醬釉瓶一對,這種醬釉應是《格古要論》所說的紫定?!边@些論述為引導“紫定”的研究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