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堅持,一種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

 蠻儒 2016-05-07

《堅持,一種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

進入本文的正題之前,先講一段從廣播中聽來的勵志故事。有人也許會將此看做雞湯式的勵志故事,有人卻將它銘記心中,時時踐行。

中國杰出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

4歲,開始學琴。

8歲,被中央音樂學院破格錄取。

11歲,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紐因選到英國他創(chuàng)辦的天才音樂學校學習。

17歲,即參加成人比賽,一舉拿下國際小提琴藝術最高獎——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打破11年無人得到金獎的記錄,成為榮獲該獎的第一位東方人。因此,他被國際權威音樂雜志譽為難得一見的天才”。

當一家國際著名媒體采訪呂思清時,言及意大利帕格尼尼作為著名的魔鬼小提琴家,以他名字命名的比賽演奏技巧高超、演奏曲目難度大,詢問他是因實力取勝還是依靠運氣呢?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起了1987年他去意大利參賽過程中遭遇的一系列不順的故事。因為天氣等意外因素,去羅馬途中充滿了艱辛。幾經(jīng)輾轉,在空中飛了三、四十個小時后,他們終于抵達羅馬,入住酒店后,他為能立即出去吃一頓熱乎的大餐而歡呼雀躍。這時,老師告訴他:“這一路上,你的手指已經(jīng)有三、四十個小時沒動過琴了,這樣一定會影響你的比賽成績,現(xiàn)在趕緊練練?!眳嗡记逵谑丘I著肚子,只得拉了兩個小時的琴,才出去吃飯。我為此深深觸動。

呂思清在采訪中說到:“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職業(yè)上的天賦只是一部分,情商的高低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情商主要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乃至承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想要獲得成功,就要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甚至更多的努力。”

超常的實力往往來源于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煉。無論如何,呂思清每天都有一個雷打不動的項目,那就是他每天都要拉3-4個小時的琴。“成功不在一時,而在一世。”這是他的座右銘。成功中的快樂與痛苦是辯證的關系,一個頂尖人才在人前有多輝煌,他背后就要承受多大的痛苦。

這故事給我?guī)砹藰O大的啟發(fā)。雖然呂思清對我們普通人來講,是天才般的存在,根本沒有可比性。但有一個事實是:不論是誰,想要贏得成功,必須做到持之以恒的堅持與付出,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想起我自己的過去,初中的時候,我很喜歡書法,曾經(jīng)滿心熱乎了一陣子,后來就再沒寫過一個毛筆字。從高中開始,我愛上閱讀,但當時高中雖有一個圖書室,好像對學生從不開放,于是我最多也就讀讀語文課本和一些借來的零碎小說。上了大學,進了知識的殿堂后,我滿心狂喜,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我常常是個想象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大學有著極為豐富的書籍與資源,可我每次從圖書館借來10本書,然后鎖到柜子里,一個月到期后就不得不嘆息著還回去了,如此屢不悔改。

做一件事情,很多人常常難以堅持始終,半途而廢。可惜不說,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我們一直以為要做到長久的堅持,強大的意志力是必要條件。當我讀了《堅持,一種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后,忽然間感到一切都豁然開朗了,我終于明白了自己過去為什么沒能做到堅持下來的根本原因。

意志是讓人感到痛苦的堅硬“頑石”,我們?yōu)榱诉_成一些目標,礙于意志的“面子”,常常跟自己做起了敵人,千方百計地為難、呵斥自己,苦撐下去。但《堅持,一種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卻為我們揭示了最核心的道理。

作者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造成我們凡事只抱著三分鐘熱度的罪魁禍首叫做“習慣引力”。習慣引力類似地心引力,具有阻礙人們形成一個習慣的強大阻力。而且,習慣引力包括兩方面:“對抗新變化與維持現(xiàn)狀?!?/p>


為什么你不能堅持

習慣是人對外界刺激做出的無意識的反應(條件反射式反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有95%的行動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而大部分的無意識行動都是通過習慣產(chǎn)生的,由此可見習慣的重要性。

另外,對多久能養(yǎng)成一個習慣,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分別有21天、30天、90天、180天等不同說法,幾種說法都各有道理,原因在于針對不同的習慣,確實需要不同長短的時間周期去培養(yǎng)。比如要養(yǎng)成閱讀、寫日記這樣的習慣,30天就可以固定下來;但要改變身體的行動如長跑、早起等就需要90天;而要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則需要花費長達半年的周期。

正如本書出版后記所言:“《堅持,一種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不是一本教讀者如何減肥、如何早起、如何每天閱讀、如何堅持鍛煉的書,作者無意于強調培養(yǎng)好習慣對我們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也不具體針對某項需要堅持的事情展開論述。這本書聚焦于更加普遍、更加核心的問題:為什么你總是半途而廢——培養(yǎng)習慣是否有科學的方法。”

本書主要針對培養(yǎng)諸如閱讀、寫日記、學習英語等“行為習慣”講述具有普適性的方法。要成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需要30天時間,作者將三十天分為幾個層次不同的關鍵性階段:

1.反抗期【第1天~第7天】

2.不穩(wěn)定期【第8天~第21天】

3.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


培養(yǎng)習慣的三個階段


階段一:反抗期

在投入到一項習慣培養(yǎng)的初期(階段一),“習慣引力”對人產(chǎn)生的阻力最強,此時不要設定過高的標準,也無需過度追求完美。不妨以嬰兒學步的姿態(tài)從小處著手,使自己漸漸適應改變的新環(huán)境。這個階段目標可以設置小一點,只要能夠漸入佳境就會越來越好。除了要有嬰兒學步的輕松姿態(tài)外,還有必要做簡單的記錄,方式與內容不必繁瑣,重在了解自己的進步與狀態(tài)。階段一有三項原則必須遵守:

1.鎖定一項習慣(不要同時培養(yǎng)多項習慣)。

2.堅持有效的行動(行動規(guī)則越簡單越好)。

3.不要太在意結果。


階段二:不穩(wěn)定期

如果跨越了為期一周的第一階段,成功概率就增加了百分之三十。通過階段一的訓練,就已經(jīng)進入了狀態(tài),此時需要提高習慣行動的難度。但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人事的干擾,很容易影響人的良好狀態(tài)。有三點可以避免干擾:

1.行動模式化。即設定固定的時間、環(huán)境及內容,把習慣性行動滲透到具體的生活中。而且,重要的是堅持每天行動。

2.設定例外規(guī)則。即一旦模式化的行動被外界的人事打斷,可以靈活更改行動的內容,增強習慣的彈性。而且最好也要堅持每天行動,即使投入很少的時間。

3.設定持續(xù)開關。即根據(jù)對自己性格的了解,指定與之相適應的獎懲措施,為的是提升自己對習慣行動的熱情與活力,同時也會起到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


階段三:倦怠期
只要一項習慣堅持通過了反抗期與不穩(wěn)定期,其成功率就大大增強到了百分之七十。但人的本性會排斥一成不變的東西,一項固定不變的習慣堅持了二十多天,難免會心生厭煩。這時容易產(chǎn)生對行動本身有什么意義的懷疑,因此最易動搖,從而半途而廢。為了解決這種容易厭倦的困境,有兩種辦法:

1.在堅持的行動中增添新的變化因素。如改變執(zhí)行環(huán)境、增添一些新元素或者與另一件事交替執(zhí)行,但前提是不能破壞以培養(yǎng)原來那項習慣為主的原則。

2.計劃一項新的習慣。一項習慣通過30天的堅持就可固定下來。在第三階段,堅持了二十多天的習慣即將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了,此時可以計劃在此項習慣完成之后立馬投入到新的習慣培養(yǎng)中去,以此調動自己的熱情和干勁。

另外,在整個習慣形成的過程中,為了提高人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可以根據(jù)個人喜歡的方式,對自己實行獎懲措施。也就是書中所說的“持續(xù)開關”。


十二種“持續(xù)開關”

十二種“持續(xù)開關”主要分為兩大類,每個類分別有六種攻略:

1.糖果型開關(快感)。主要表現(xiàn)為完成目標就可以獲得某種形式的獎勵和激勵,通過獎勵和激勵可以催生新的動力,從而不斷堅持下去。

2.處罰型開關(危機感)。主要表現(xiàn)為制造危機、指定行動規(guī)則來促使自己堅持行動。如不能完成目標,就會受到某種形式的處罰。

以上兩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持續(xù)開關”適用于不同的人群,這個有賴于個性、行為方式及生活習慣等綜合情況來定。

一般情況下,人人都渴望獲得成功,但有很多人卻從不思考成功因何而來?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餡餅,成功也不是無緣無故就會降臨到某人頭上的,那種“巧中500萬”的事此處省略不談。眾所周知,成功從奮斗中來,而奮斗又必須仰仗一個人優(yōu)秀的習慣和孜孜不倦的堅持。

簡單點說,堅持30天去做同一件事情,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從來都不是很難的事。只要每天投入一點時間和精力,就能看到成果?!秷猿郑环N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已經(jīng)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培養(yǎng)一項習慣,如何堅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么,親愛的朋友,你還有什么可迷茫的呢?很簡單,現(xiàn)在就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開始堅持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把它培養(yǎng)成習慣,鑲嵌到生命的骨縫里。我堅信,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你的人生必定是另一幅燦然有光的面貌,豐盛而富美,令眾人羨慕。

但在投入一項習慣之前,一定記住兩件事:

1.每天堅持行動。

2.堅持到底。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的10句箴言

作為一本十幾年來職場新人必被推薦的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應該被人解讀過無數(shù)次了吧。放心,這篇文章里一定不會出現(xiàn)“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等等等等這些早已不再新鮮而又無可指摘、毫無破綻的人生指南。

我的筆記里只有一些東鱗西爪的句子,摘選他們的唯一原因是這些句子下面被我用鉛筆劃了線——我看的是紙質版的書。這些句子讓我心中一動,有所共鳴和感悟。從中重點篩出10句,與君分享。

1、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jīng)濟獨立,擁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盡管自己尚未達到經(jīng)濟獨立,仍然覺得上面這句話是世間真理之一。過去的十年里,也見了身邊的一些人由盛而衰,其中不乏家財百萬、千萬的人。有的是因為投資失敗,有的是因為胡作非為,有的只是因為運氣不好。大到企業(yè)也是一樣,就像諾基亞,眼看著起高樓,眼看著宴賓客,眼看著樓塌了。世間的財富就像流水,潮來之時滿坑滿谷,潮去之時,唯有筑有堤壩的地方才能留下一些水來。

這些年所見所聞給我一種感覺,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和素質并未達到一定程度,突然而至的大量財富往往會帶來災禍。按老人們的說法,“命不夠硬”,鎮(zhèn)不住那些錢?!捌シ驘o罪,懷璧其罪”,在這樣一個充滿機遇、誘惑和陷阱的時代,擁有大量的財富往往意味著成了群狼眼饞的羔羊——打開手機看看微信,隨便翻翻就能看到讓人散盡家資的101個方法。

作為這個時代的普通人,可能就得像羅輯思維所主張的“U盤化生存”那樣,擁有一技之長,“自帶信息,不裝系統(tǒng),隨時插拔,自由協(xié)作”,才能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創(chuàng)造財富;而只有了解基本的商業(yè)知識、歷史知識、心理知識,擁有清醒的頭腦和堅強的神經(jīng),才能抵住誘惑,守住財富。

2、偉大的成就往往源自微不足道的小事。

大學同學10年聚會的時候,大家暢談自己的人生歷程。最后發(fā)現(xiàn),實際上很多同學人生路徑的轉折點,都源于極小的事情。

有一個同學,本來選專業(yè)的時候要去學建筑通風,結果去報名的路上被另幾個同學撞上,半開玩笑地拉到了核能專業(yè)去,于是現(xiàn)在成了某著名核電站里的技術專家;另一個同學,在投完簡歷回宿舍的路上,經(jīng)過一個一無所知的宣講會,順手把剩下的簡歷投了進去,結果就再也沒有干過自己的專業(yè),反而做了十年的培訓師。

雖然身邊的人并沒有什么偉大的成就,但對個人來說重大的改變,往往源于微不足道的小事——問題是當時絕不知道那就是影響至深的那件事。明白了這個道理,便可以心態(tài)放平,一方面力求認真對待每天的生活,善待每一個可能性;另一方面也無需對未來的不可知性過于糾結,誰知下一個街角會碰到什么樣的故事和什么樣的人,只需盡人事安天命,無愧于心即可。

3、磨練自己,從身體、精神、心智與社會情感四個方面增進個人產(chǎn)能,積累其他修養(yǎng)的本錢。

回首過去的十多年,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軌跡正好不自覺地匯聚到了上面說的這幾個方向。

從十年前開始,通過跑步、早起、均衡飲食、規(guī)律生活慢慢進行身體的修煉;通過閱讀、寫作、思考進行精神的修煉;通過不斷學習、游歷、體驗進行心智的修煉;通過與家人、朋友、同事的互動,通過經(jīng)歷愛與被愛,經(jīng)歷獲得與失去,主動地、被迫地進行了社會情感的磨練。應該說這四個方面,基本概括了十年以來生活的主線——不斷向上緩緩攀爬的過程。

唯有磨練自身,方能看清世事。不論最后成就大小,人生之路恐怕就是一條不斷修煉的取經(jīng)之路,別無他法。

4、一旦離開學校,許多人都不再認真學習——從不閱讀嚴肅的書籍,從不在工作之外求知,從不分析思考,也不努力寫作,徒然把時間浪費在看電視上。

在許多年前看了《娛樂至死》這本書,從此以后對“電視”這一存在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在最親近的家人中,有很多人把電視當成唯一的娛樂項目,既有看起來十分豐富的選擇,又非常便宜。然而,看著他們一部接一部地追著幾十上百集的連續(xù)劇,對和電視劇一樣沒完沒了的廣告甘之如飴,為地球另外一邊發(fā)生的不知是真是假的故事而喜怒哀樂,我便深深的感覺到電視就像黑洞,可以把人們的無數(shù)時間精力全部吸進去,什么結果也看不見。

當然,我曾經(jīng)也看過很多很多的連續(xù)劇——主要是美劇,CSI,老友記等等?,F(xiàn)在也偶爾會看。也曾經(jīng)極度癡迷于電影藝術——直到有一天忽然發(fā)現(xiàn),比起藝術來,電視和電影的本質其實更像工業(yè),更像超市里各種精心設計的購物路線和促銷手段。觀眾什么時候應該哭,什么時候應該笑,什么時候眼睛應該看著畫面的什么位置,全都經(jīng)過認真的算計。

我一方面為此而贊嘆不已,另一方面對于繼續(xù)扮演被制作方遙控的小白鼠心生厭倦。人生本應有更多更有趣、更有創(chuàng)造性的事情,而不應該把寶貴的時間沒完沒了地消耗在別人投喂的精神食品(快餐)上。

5、不讀書跟不識字沒有什么兩樣。(說得好)

這是我多年來常常引用的一句話,不過早已忘了它最初是從《七個習慣》這本書聽來的。這句話有些不講理的霸道感,但我覺得十分恰當。

顯然讀書不是生存必備的事情。我從不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讀書,就像從不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早起、跑步、戒煙一樣。大家都是幾十歲的人了,對這些事應該有自己的獨立判斷,既不應該盲從,也不應該強加。但不讀書的話,識字這項技能確實就沒什么大用處了(除了打網(wǎng)絡游戲和qq聊天)。識字這項技能,并不像原子彈一樣只需放在那里威懾一下就能維護世界和平,它是要拿來用的。

有趣的是,現(xiàn)在除了文字的書以外還有大量的有聲書——理論上只要聽得懂普通話的人都能閱讀,只要他愿意,網(wǎng)上的有聲書一輩子都聽不完。這種情形之下,一個識字的人不讀書,甚至還比不上一個愿意去聽書的不識字的人。也就是說,上面那句話已經(jīng)可以再進一步,改成“不讀書可能還不如不識字”,更貼切一些。

6、如果有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么對方的主張必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假如兩個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余。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獲。

最近看到一句話說,”專治就是覺得自己一定正確”(大意如此),深感贊同。這個世界如此復雜,歷史上但凡覺得自己一定正確的人,基本上都成了笑話。帝王將相,商人大亨,甚至著名的科學家莫不如是。

如果遇到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互相心生英雄相見恨晚之意,惺惺相惜之情,那也無可厚非,甚至是人生樂事??扇绻豢吹胶妥约阂庖姴煌娜耍头且q論個大是大非,非要打個你死我活,甚至人肉搜索,非要將其搞臭搞倒,那就未免心胸太窄,肝火太盛??催^《三體》的人都知道,在茫茫宇宙里人類渺小如螞蟻,什么是非對錯都是過眼煙云。以我這些年的經(jīng)歷來看,如果身邊沒有幾個常常和你意見相左、并且能夠實話實說的人,人生恐怕也是相當?shù)臎]有意思。

只要認可大家都是有一定智商的、會思考的人,那么別人提出的看法就一定有其理由,哪怕他胡說,也一定有胡說的動機,為之進行一些思考,或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也未可知??傊谧约毫晳T性地開口反駁之前多想想,可能更好。

7、休太長的假,看太多的電影、電視,打太多的電子游戲,長久無所事事,都只是浪費生命。無益于增長智慧,激發(fā)潛能,增進安全感或指引人生,只不過在制造更多的空虛而已。

對于這句話,頗有體會。

從高中畢業(yè)到上班,期間的這些年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個悠長假期。大學時的上課強度,現(xiàn)在看來幾近笑話,于是那時候看了太多的小說,看了太多的電影,打了太多的CS和KOF,長期無所事事——就像村上春樹在《1973年的彈子球》里所說的,在悠長假期能喝掉一個游泳池那么多的啤酒的那種無所事事。

現(xiàn)在回過頭來想,整個過程除了無所事事以外,并沒有太多的其他意義。以我的個人體會,連續(xù)打12小時電子游戲以后,除了臉上長包、嘴角起皮、腦袋發(fā)蒙以外,心里并無太多的滿足感,更多的是明知手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卻虛度光陰以后的自我否定和空虛緊張。

8、只知抱怨的人,就是以挑剔別人的錯誤為能事,借以證明“錯不在我”。

有一類人屬于我最不喜歡的那些之一,那就是動輒說“中國人就是不行”、“中國企業(yè)就是不行”、“中國游客就是不行”、“中國政府就是不行”的那種。這種句式可以無限列舉下去,無非就是兩種,這也不行和那也不行。

這種人的無聊之處在于,他總覺得自己是游離于社會以外的,就像一邊往窗戶外面吐痰一邊罵中國人素質低的出租車司機。我覺得這種做法的害處在于,他一方面口頭支持一套價值觀,另一方面往往實踐著另一套價值觀,長此以往難免會有精神分裂的感覺。

老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要說別人的不對,最好先保證自己沒有犯同樣的錯誤。但眾所周知,很多錯誤是每個人都難免會犯的,或多或少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抱怨其他人,或者抱怨社會,其實就是在抱怨自己,自己排斥和否定自己。

其實大家都很忙,沒人在意你錯沒錯。非要證明“錯不在我”,實在是對自己的重要性嚴重誤判的一種表現(xiàn)。以我多年的經(jīng)驗,直接說“我錯了”,常常是成本最低、最簡單省事的處理辦法。

9、富足心態(tài)源自厚實的個人價值觀與安全感。由于相信世間有足夠的資源,人人得以分享,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開啟無限的可能性,并提供廣闊的選擇空間。

這些年還真是見了幾個堅決不和人分享的人,不禁讓人感慨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坐飛機的時候,我喜歡從窗戶往下看。如果趕上沒有霧霾的話,就會看到人類真正居住的區(qū)域實際上占地面積少得可憐,稀稀拉拉占了一小片地,過好遠又占一小片地。居中的只是一條條孤零零的路,就像放風箏的線。

對全世界70億人所能占有的體積做一個簡單計算就知道,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人裝到一個正方形盒子里,這個盒子的邊長只要750米就夠了。擱到地上,只有大連星海廣場的一半大,往地球表面隨便什么地方一扔,找都找不到。這么一想,覺得人類在世界上所能占有的資源實際并不算多,想把世間的資源全都耗盡,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以我的經(jīng)驗,一旦感覺自己又起了貪婪之心,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往宇宙中看。一旦意識到自己只是如此渺小的宇宙塵埃(地球)上的渺小的人類之中最普通的一個,就會覺得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都屬無比的幸運。對于自己暫時擁有的東西,不管是有形的寶貝,還是無形的思想,如果看得太重,都是些妄想和執(zhí)念罷了。

10、一般人對于成功的個人、家庭、團體總是欽羨不已……但他們真正想要知道的卻是成功背后的秘訣?!杏羞@種想法的人,就有能提供這類答案的人。

我能想到最有意思的就是寫教人如何買彩票的書的專家。這些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大方的人,如果我懂得如何買彩票能中獎,那我一定嚴格保守秘密,絕不告訴任何人——當然是自己用這套方法來買彩票最賺錢呀。

教人如何買股票必賺的書也是一樣,如果有人知道如何炒短線、如何炒中線、如何看莊、如何在熊市賺錢、如何在牛市賺10倍,他們干嘛不自己賣了房子去炒股票呢?真是匪夷所思。

教人如何成功的書也是這樣。有些人本身算是成功人士,例如馬云和王石,他們站出來講講自己當年的故事還可以理解,但很多怎么看都不像成功人士的作者寫出一套又一套的書,告訴各種各樣的人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下,如何能成功,就很有意思了。

隨著歲數(shù)漸長,人就不那么容易被騙。我覺得,很多人其實根本不想知道如何成功,他們真正想做的是解釋自己為什么不成功。窺探成功人士的秘訣,大多時候目的并不是學習他們,而是告訴自己:看,人家是有這樣那樣的特質才會成功!既然我沒有那樣的特質和運氣,成功不了也很正常。

其實看來看去,真正靠“成功學”這門學問成功了的,怕是只有賣成功學的書和DVD的那些人吧!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