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國舍得拍賣國際(澳門)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藝術品專場拍賣會,其中一件宋代定窯美人枕以3.5億港元的高價落槌,加上13%傭金,最終成交價高達3.955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1644億元)。據(jù)悉,該作品不僅成為當場最高成交拍品,更創(chuàng)下今年春拍迄今為止最高的成交價格。文化部中國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會長李彥君指出,這個價格刷新了定窯瓷的世界拍賣紀錄,也是澳門自有拍賣以來成交價最高的拍品。 據(jù)介紹,這件北宋定窯美人枕是本場拍賣的封面拍品,以1000萬的價格起拍,買家紛紛應價,價格很快就突破了億元大關。 據(jù)悉,當天拍賣會還上拍了元代霽藍留白剔塑龍紋罐、明早期青花玉壺春瓶等166件珍貴藏品,吸引了來自港澳臺及內陸眾多收藏家及收藏愛好者舉牌競拍,共獲得了5.9億港幣的成交額,成交率為87%。 在古董市場中,瓷器的價格逐年攀新高,而其中定窯像則是瑰寶一樣,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下面我們來看幾款定窯瓷器歷史成交價。 定窯孩兒枕:650萬左右 定窯大盤:320萬左右 定窯執(zhí)手壺:220萬左右 定窯雞首壺:280萬左右 “顏色天下白”——定窯瓷器 發(fā)布人:edehua 發(fā)布時間:2014年12月17日 已被瀏覽 332 次 定窯是長期以來人們所公認的宋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之一,歷史學家傅振倫先生在《中國最古的瓷器》一文中曾談到:世之言瓷者,以為宋世有瓷,且以定、汝、官、哥、均為宋代五大名窯,推而上之以柴、汝、官、哥、定為中國五大名窯。定窯以燒制白瓷為主,是北方白瓷的杰出代表。經(jīng)過葉麟趾先生提示、陳萬里先生、馮先銘先生踏訪,再加上墓葬塔基定窯文物的出土,學者們孜孜不倦深入研究,特別是近年窯址考古工作的開展,逐漸揭開了定窯的神秘面紗。 圖一: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被宋定窯鑲銀口刻花碗 定窯的歷史地位 定窯是精細白瓷生產(chǎn)最具代表性的窯場,北宋時期取代了邢窯的白瓷地位,一躍成為“天下第一”的名牌產(chǎn)品,這些精細白瓷迎合了宋代士大夫階層的品味,成為他們所關注和青睞的器物。許多定瓷精品被征入宮廷,供皇帝貴胄使用賞玩,因此,定窯也被各地瓷窯紛紛仿效,對南北方的諸多窯場,如周邊的山西介休窯、平定窯、北京龍泉務窯等窯場,甚至江西的景德鎮(zhèn)、四川的彭縣窯等,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些窯場仿造定窯的瓷器,通常被人們稱為仿定器,由于定窯在精細白瓷生產(chǎn)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地位,因而這些不同地區(qū)采用定窯的工藝生產(chǎn)的精細白瓷被命名為“定窯系”(中國硅酸鹽學會編《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229頁)。 更多資訊信息加主編微信15102111242歡迎致電騷擾15102111242 定窯瓷器流布范圍很廣,考古發(fā)現(xiàn)東到我國東北的遼寧,北到內蒙古,南到江浙、湖南,西至陜西等地都發(fā)現(xiàn)有定瓷出土。即使在宋金對峙時期,也未阻斷定瓷的流通,近年來在杭州市開展的南宋都城臨安城考古的許多重要發(fā)現(xiàn),如南宋太廟遺址、臨安府衙署遺址、恭圣仁烈皇后宅遺址等,南宋地層中都出土了一些定窯瓷器,許多瓷器還帶有宮廷使用的款識(馬時雍主編《杭州的考古》,杭州出版社,2004年)。甚至在埃及福斯塔特遺址也出土過不少北宋時期的定窯瓷片(三上次男《中世中國とエジプト—ト遺跡出土の中國陶瓷を中心として》,載出光美術館《陶瓷の東西交流》,日本寫真印刷株式會社,1990年,84-99頁)非洲的東海岸以及東南亞等地也都發(fā)現(xiàn)有定窯的瓷片,1977年南朝鮮新安海底發(fā)現(xiàn)了我國沉船,發(fā)現(xiàn)有定瓷(馮先銘《南朝鮮新安沉船及瓷器問題探討》,《故宮博物院院刊》,1985年03期,第113頁)。有的還有銘文,說明定窯的產(chǎn)品行銷海內外,戰(zhàn)爭和大洋都沒能阻當住定瓷的吸引力,可見在內外貿易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圖二:定窯窯址發(fā)掘現(xiàn)場 新中國成立后,各級政府非常重視定窯遺址的保護工作。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定窯遺址公布為重點文物古跡保護單位。1985年,曲陽縣人民政府在定窯遺址設立了專門保護機構“定窯遺址文物保管所”,修建了專門的重要遺跡保護展示棚。1988年,國務院公布定窯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了保護范圍。 近十年來,各級政府和文物部門對定窯遺址開展了一系列保護管理工作。制作遺址保護規(guī)劃、支持對遺址進行科學發(fā)掘和保護、大力扶持復仿制品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成立了定瓷研究室,培養(yǎng)出了定瓷制作大師陳文增等制瓷名人, 2006年“定瓷燒制技藝”被列為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投資拍攝了“定窯考工記”紀錄片,提出了建設定窯考古遺址公園的計劃等,正在穩(wěn)步推進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 發(fā)現(xiàn)定窯 有關定窯的文獻記載很豐富,時代最早的當屬現(xiàn)藏于曲陽北岳廟的《唐恒岳故禪師影堂紀德之碑》,碑陰處銘文包括有:“冶將”“冶副將”“都知瓷窯”等與瓷窯管理有關的官職名稱(王麗敏等《曲陽發(fā)現(xiàn)<唐恒岳故禪師影堂紀德之碑>》,《文物春秋》2009年6期);另一條被定瓷研究者們廣泛引用的材料是《王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記碑》,內容中出現(xiàn)了“充龍泉鎮(zhèn)使鈐轄瓷窯商稅務使”瓷窯稅務官職銜,龍泉鎮(zhèn)即今定窯窯址所在地(董濤撰、周斯億等修《光緒曲陽縣志》,光緒三十年曲陽小學堂本)。由此可知在唐代中期,曲陽已存在制瓷業(yè)并受官府的監(jiān)管。五代還出現(xiàn)了稅務使收取課稅,不僅證明確有瓷窯,而且規(guī)模可觀,管理有序。古代瓷窯址一般以州命窯,曲陽古屬定州管轄,也是其主要的集散地,因此稱為定窯。 有人做過專門的統(tǒng)計,宋至清時期文獻和方志中有關定窯的記載三十余條,元朝人劉祁在《歸潛志》一書中曾有“定窯花瓷甌,顏色天下白”的贊譽(劉祁《歸潛志》,卷八“聯(lián)句亦詩中難事”條,中華書局,1983年)。劉氏所言的“花瓷甌”是指定窯白瓷上那種以模印、刻畫為主的裝飾而言,其工巧富麗的程度,與花釉瓷器相比毫不遜色,可謂獨步一時冠絕當世。宋代大文豪蘇軾贊譽定瓷:“定州花瓷琢紅玉”(蘇軾著《蘇東坡集》(上),卷三“試院煎茶”,商務印書館,1933年,第43頁)。蘇東坡北宋元祐年間曾知定州,對轄區(qū)內的定瓷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懂得飲茶器具在茶道中的重要性,道出了定瓷與好茶的相得益彰。南宋太平老人所著《袖中錦》給定瓷以極高的評價,把定瓷與端硯、洛陽花、建州茶、蜀錦……認為皆為“天下第一”的名牌產(chǎn)品?!渡凼下勔婁洝分杏浻兴稳首谝蝗杖堎F妃處,見宮內陳設有一件“定州紅瓷器”,仁宗問怎么來的,貴妃回應說是某大臣所獻,皇帝聽后震怒,訓斥其不守戒禁,私自接受大臣的饋贈。說明定窯不僅白瓷天下知名,也產(chǎn)紅瓷器,且在當時也屬珍貴物品,并為達官貴人所喜愛(邵伯溫撰《邵氏聞見錄》卷二,中華書局,1983年,第13頁)。 圖三:北宋晚期定窯醬釉瓶 定窯雖因其在中國陶瓷史中的重要地位而屢見于文獻記載,但由于窯火的熄滅,遺址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并不為世人所知。人們依據(jù)文獻資料在河北中部尋找定窯窯址,根據(jù)“窯以州名”的認知,認為窯址在定州,結果考察定州本地并沒有發(fā)現(xiàn)窯址,窯址遺跡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上田恭輔《關于定窯的考察會》,陶雅會,1925年。尾崎洵盛《支那陶瓷小考》,寶云舍,1934年)。 1934年,時任北平大學工學院教授的葉麟趾先生,這位背負實業(yè)報國留洋歸來的學者,決心揭開這個歷史之迷,他通過自己的實地考察,首次報道定窯遺址在河北省曲陽縣的剪子村(即澗磁村)和仰泉村(也就是燕川村)(葉麟趾《古今中外陶瓷匯編》,北平文奎堂書莊,1934年,第10頁)。 1941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根據(jù)《古今中外陶瓷匯編》的記載,跟著日軍掃蕩的隊伍進入了曲陽,對定窯遺址進行了一次調查,獲取了一定數(shù)量的瓷片,同年他以《關于定窯遺址的發(fā)現(xiàn)》為題報告了窯址的情況(〔日本〕小山富士夫《關于定窯窯址的發(fā)現(xiàn)》)這批材料后來由東京根津美術館結集出版(根津美術館《定窯白瓷》,東京,小學館,1983年)。 新中國成立后,故宮博物院的陳萬里先生、馮先銘先生對定窯遺址進行了實地復查,從刻花、劃花、印花、淚痕以及細膩潔白的瓷胎等方面,基本確認了河北曲陽澗磁村一帶即史載的定窯遺址所在地(陳萬里《調查平原、河北二省古代窯址報告》,《文物參考資料》1952年第1期。陳萬里《邢越二窯及定窯》,《文物參考資料》1953年第9期)。采集到近兩千瓷片標本,并初步判明了始燒的年代,認為唐代開始燒白瓷,五代時期有較大發(fā)展,宋代為極盛時期(馮先銘《瓷器淺說(續(xù))》,《文物》1959年第7期)。 圖四:定窯“尚藥局”款瓷片標本 定瓷之美 定窯白瓷唐代時就堪與邢窯媲美,宋到金是定窯的鼎盛時期,定窯的白瓷工藝達到極高的水平,定瓷的燒成溫度一般在1300oC以上,高于一般成瓷的1250oC,所以定瓷比其他窯燒出的瓷胎更堅致。定瓷的胎料經(jīng)過精心加工,因此產(chǎn)品燒成后胎質細膩溫潤。定窯燒制白瓷為主,由于釉料中氧化鈦含量較高,加之用氧化焰燒成,故釉色多白中泛黃,呈現(xiàn)出象牙般的質感,給人以柔和悅目、溫潤恬靜之美感,因此也被人譽為:中和之美。 白瓷乃彩瓷之母,定窯除燒制白瓷外,還兼燒白釉黑彩、黑釉、醬釉和低溫鉛綠釉、鉛黃釉兩色釉彩瓷等,定窯還生產(chǎn)三彩器物。黑醬、芝麻醬色釉瓷即是文獻記載的“黑定”和“紫定”,更受時人的歡迎,價格皆高于白定。 定窯瓷器的裝飾手法多樣,主要有塑貼、刻花、劃花、印花和描金花等。此外,定窯模制器物,剔花、黑剔花也有少量生產(chǎn),以金代的裝飾手法最豐富。定窯紋樣有花卉紋、蓮瓣紋、海水紋、云龍紋、禽鳥、游魚、走獸等,豐富多樣。其裝飾構圖簡練,線條明快,層次分明,紋樣清晰,圖案布局富于變化,獨具一格。定窯裝飾技法中,印花最為人稱道,在宋、金時期所有使用的印花裝飾的瓷窯中,定窯以高超的技藝獨占鰲頭,被推為印花之冠。所見傳世的印花花鳥圖盤,內壁上的兩孔雀之間以一枝牡丹相隔,盤心配以鴛鴦牡丹,圖案優(yōu)美宛如一幅布局嚴謹?shù)目楀\畫。印花龍紋標本窯址多見,造型多數(shù)為盤,盤內滿印云紋,盤心印一條姿態(tài)矯健的三爪蟠龍,龍身盤曲,首尾相接,張牙舞爪,栩栩如生。 圖五:大英博物館藏定窯刻劃花紙槌瓶 定窯瓷器的造型很豐富,除祭器、玩具和佛事用具等外,大量的產(chǎn)品是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碗、盤、杯、碟、盞、盒、洗、壺、罐、瓶、枕、爐等。定窯的高端產(chǎn)品造型精美,有枕等生活用具,也有佛事用具等。如在定縣出土的一件白釉刻劃花蓮瓣紋龍首凈瓶,高達60.9厘米,通體刻花,肩部刻三重覆蓮瓣紋,上腹部刻纏枝菊紋,腹中部以下又刻有四重仰蓮瓣,堪稱北宋早期定瓷的代表作。層次明快、飽滿、優(yōu)美,有淺浮雕之立體感,是國寶級的文物之一。定窯最精美著名的產(chǎn)品當屬白釉孩兒枕,兩岸故宮均有收藏。 定窯瓷器帶題款的有15種,大都與宮廷有關,15種題款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帶“官”字及“新官”字款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出土及傳世的近80件,可見定窯之美也受到了官家的喜愛。 乾隆皇帝開創(chuàng)康乾盛世,同時他也是一位喜歡藝術收藏的帝王,在位期間共刊印《御制詩集》五部,也做了大量詠瓷詩,有的詩皇帝會旨令宮廷匠師將其鐫刻在器物上,部分流傳至今。據(jù)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皇帝于三十八年到四十年間,曾多次提看“定瓷娃娃涼枕”,并下令為其配制木座、錦墊,可見對其喜愛。孩兒枕是定瓷中的珍品,已知存世三件,故宮博物院一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兩件,造型如出一轍。此藏品深得乾隆帝的厚愛,在其詠定瓷的詩中,以孩兒枕題材為最多,共計11首,僅有臺北故宮一件外底上刻有《詠定窯睡孩兒枕》御制詩:“北定出精陶,曲肱代枕高。錦繃圍處妥,繡榻臥還牢。彼此同一夢,蝶莊且自豪。警眠常送響,底用擲簽勞”(《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詩四集·卷13·乾隆三十八年)。 乾隆詠定瓷的詩計存有三十二首,可見其對定瓷之美也很鐘情。 唐恒岳故禪師影堂紀德之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