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韋力的《失書記》,我記住了他寫到錯過一件拍品的故事,那是一幅1979年榮寶齋木板水印絹本《韓熙載夜宴圖》,這幅水印的仿品竟拍到八十六萬元,令人咋舌。其實,唐代始,工筆畫已經(jīng)集大成,唐周昉的《簪花侍女圖》、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今天仍有人不斷仿制,即使一幅精制的十字繡《虢國夫人游春圖》也要賣到上萬元。而歷朝歷代都有工筆畫大家,宋徽宗趙佶、崔白,明代仇英、唐伯虎,清代沈銓、任伯年。即使現(xiàn)代寫意大師齊白石、張大千,也都是畫工筆的高手。古代工筆,真實的記錄了那個時代人物的樣貌,裝束,住所,擺設和風情,仿佛西方之油畫,日本之浮世繪。而齊白石的草蟲,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他工寫結合,更加爽心悅目,不知為書畫藝術增加多少顏值也。而馬晉等許多工筆畫家畫毛澤東像,更是成為建國以來一大奇觀。 我之所以絮叨這么多,是想告訴人們,工筆畫的非凡價值和不同意義。扭轉一些人對工筆畫的不公正看法,曾幾何時,工筆畫處處皆是,工筆畫慢慢排擠著大寫意,由于工筆畫的泛濫,有人開始為寫意畫抱打不平,筆說三道四起來,說寫意畫是文人畫,要有見識,有水平,卻難出大家,工筆畫是匠人畫,練練就會,是一筆一筆制作出來的,缺少水墨寫意的意境和靈動。其實此言差矣,工筆和寫意,只是中國畫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就像說相聲的郭德綱和于謙,缺了誰都不是神組合,可謂各有好處,各有價值,就看作者是誰?方楚雄曾說“中國畫通過寫意和工筆這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形成了不同的面貌,它們本身并沒有高低之分?!?/p> 之所以喋喋不休,還一個原因是阿瀅兄發(fā)來十幾張李慎強先生的畫作,讓我參考,寫幾句卷前關于畫的話。李慎強先生的工筆花鳥頗具神采,用筆、用色、構圖都顯見學院派的深厚功力。而天津美院許多畫家的作品備受小城藏家的喜愛,尤其是天津美院的孫其峰、李孝宣、霍春陽、賈廣健、周午生等,他們或者多次親臨小城做藝術交流,或者有畫廊專營他們的作品,可以說他們對當前花鳥藝術的審美取向影響非常大,李慎強先生扎實的學風背后,對這些畫家的作品肯定是有所學習和借鑒的,他用鮮亮的色彩,營造出一種古雅高潔的氣韻。我問阿瀅兄,發(fā)來那么多,封面用哪一幅畫呢,他說任我選??吹桨樕徍梢环?,靜中有動,別具神采,又想起李清照詞“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遂選之。(2016年4月28日谷雨于拙書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