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于四川)人。宋代重要的文學(xué)家,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蘇軾的書法早年學(xué)“二王”,中年以后學(xué)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學(xué)李北海,后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樸茂的風(fēng)格。 李白仙詩卷 蘇軾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xué)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strong>他講他的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彼卦趯憽耙狻?,寄情于“信手”所書之點畫。 祭黃幾道文 蘇軾的書法,用筆多取側(cè)勢,結(jié)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guān)系,蘇軾執(zhí)筆為“側(cè)臥筆”,即毛筆側(cè)臥于虎口之間,類似于現(xiàn)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其代表作有《天際烏云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寒食詩》、《醉翁亭記》等。蘇軾的書法,后人贊譽頗高。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莫過于黃庭堅,他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dāng)推(蘇)為第一”。 《久留帖》 《歸園帖》 北游帖 《京酒帖》 書于1080年(元豐三年) 行書 蘇軾《近人帖》 上海張氏涵廬舊藏 蘇軾《東武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 《行書答謝民師論文帖卷》紙本 縱27厘米 橫96.5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蘇軾《治平帖》卷,宋,蘇軾書,紙本,行書,縱29.2cm,橫45.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渡海帖》,行書,元豐三年(1100),紙本,28.6X40.2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1 蘇軾《跋吏部陳公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書林逋詩后》 約書于1089-1091年(元祐四至六年) 蘇軾《春中帖》 約1092年(元祐七年) 蘇軾《尊丈帖》 約書于1093年(元祐八年) 蘇軾《歸安丘園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覆盆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邂逅帖》,又稱《江上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 《次辯才韻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次韻三舍人省上詩帖》 蘇軾《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寶月帖》 書于1065年(治平二年) 行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蘇軾《獲見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啜茶帖》 書于1080年(元豐三年) 行書,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蘇軾《致季常尺牘》,又名《一夜帖》,行書,30.3 X 48.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新歲展慶帖》 書于1081年(元豐四年)紙本,行書,前帖縱30.2cm,橫48.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人來得書帖》北宋蘇軾書。紙本,縱29.5厘米,橫45.1厘米。正文行書十六行,共192字,款署“軾再拜”,但未署發(fā)信年月?,F(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致運句太博帖》 書于1071年(熙寧四年) 行書 蘇軾《廷平郭君帖》 書于1071年(熙寧四年) 行書 蘇軾《定惠院月夜偶出詩稿》 書于1080年(元豐三年) 行書 蘇軾《滿庭芳詞 》 書于1083年(元豐六年) 行書 蘇軾《職事帖》 書于1083年(元豐六年) 行書 蘇軾《陽羨帖》 書于1085年(元豐八年) 蘇軾《屏事帖》 書于1085年(元豐八年) 蘇軾《致南圭使君帖》 書于1096年(紹圣三年) 行書 北游帖 春中帖 新歲展慶帖 渡海帖一 渡海帖二 令子帖 歸園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