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求德近道》:“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 老子這段話是多么簡潔明朗的直白?。》彩且蟪晒Φ娜?,一定要符合自然大道,人生的道路只要和自然的“道”保持一致,道也樂意接納您。老子在這里給我們講了人生成功最偉大的三大法則: 第一,夢想成真法則。 夢想成真,這是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夢寐以求的結(jié)果。夢想成真,有其雄渾的哲學(xué)基礎(chǔ),而決不是空穴來風(fēng)!您只要領(lǐng)悟并掌握了《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中第三層次的三十七個字,您就真的可以夢想成真了——您就想要什么樣的成功,就會得到什么樣的成功。 您所取得的成果只要合乎道,成果也就是您樂意得到的,您得到了應(yīng)該得到的東西;您所失去的東西只要合乎道,那么失去的東西也正是您所樂意失去的,是失去了必須失去的東西。樂于得必樂于失,有失才能有得。不論是悟道還是行道,思想意識必須和道保持一致。 第二,因果法則。 “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這上半句話,告訴我們“因”的法則:播種道就會收獲道的能量,播種德就會收獲德的天性,播種失就會收獲失的道理。 “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這下半句話,告訴我們“果”的法則:說明了我們要對自己人生所發(fā)生的一切,要負起百分之百的責(zé)任——該得到的必會得到,得是一種快樂,得是依道而行的結(jié)果;該失去的必會失去,失去也會接受,失去也是快樂,失也是因果的必然。 佛家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立即就報”。還有儒家所說的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都是對這個因果法則所作的最具體注解。 第三,吸引力法則。 這個吸引力法則已在西方炒得沸沸揚揚,被無數(shù)勵志大師比喻為成功的曠世秘訣。關(guān)于這個法則的解釋,世上已有不少名著在暢銷,其實法則的原理就在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這段話里。 老子告訴我們,一個喜歡講道的人,自然喜歡與講道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來做朋友,志同道合,切磋學(xué)問,坐禪論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一個喜歡吹牛的人,結(jié)交的朋友,一定也會善于吹牛,否則兩個人就吹不起來了。這就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道理,世間萬物莫不如是。 同于賊者,賊亦樂得之;同于貪者,貪亦樂得之;同于主者,主亦樂得之;同于仆者,仆亦樂得之,同于仙者,仙亦樂得之;同于鬼者,鬼亦樂得之;同于什么,什么就喜歡接納您。萬物各從其類,萬人各從其心,萬心各從其靈,萬靈各從其主,莫不如此。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的最好詮釋。 學(xué)了老子的教誨,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同于成功者,成功亦樂得之,同于失敗者,失敗也樂得之。一切都取決于您自己,您思想什么,追求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成功的秘密就在這里,失敗的原因也在這里,關(guān)鍵在于依道而行。 老子講道德是實修,所以莫將修道明德做為一門學(xué)問來學(xué),而要將自己的思想與言行實實在在的納入其中,實修!實修中,就會體查到內(nèi)在的樂趣。因為道也樂,德也樂,失也樂,您怎會不樂? 注:原文摘自趙妙果老師《道德經(jīng)學(xué)用.第二十三章回信》 作者:趙妙果 編輯整理:道德經(jīng)學(xué)用編輯部 版權(quán)所有,作者授權(quán)代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