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霧青山圖書館) ◆◆◆ 最詩意的笛聲◆◆◆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宋·陳與義 詩詞君:作者以初春的樹林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輝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來的稀疏花影,與花影下吹奏出來的悠揚笛聲,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作者那種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 最蒼遠的笛聲◆◆◆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出塞》唐·王之渙 詩詞君:王之渙這首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 最銷魂的笛聲◆◆◆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詩詞君:這首寫鄉(xiāng)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fā)。聽到笛聲以后,詩人觸動了鄉(xiāng)思的情懷,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韻裊裊,久久縈繞于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 最香寒的笛聲◆◆◆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暗香》宋·姜夔 詩詞君:回憶昔日,我曾經(jīng)有多少次沐浴著皎潔的月光,在梅樹旁吹笛吟詩。我想折枝梅花寄給遠方的朋友以表達思念之情,可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再次相見同歡共醉? ◆◆◆ 最沉郁的笛聲◆◆◆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 詩詞君: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xiāng)。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xiāng)情的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xiāng)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 ◆◆◆ 最瀟灑的笛聲◆◆◆ 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鷓鴣天》宋·黃庭堅 詩詞君:“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著意寫出酒后的浪漫舉動和醉中狂態(tài),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橫起笛子對著風雨吹,頭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時的狂放行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這樣放肆。 ◆◆◆ 最追憶的笛聲◆◆◆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望江南》唐·皇甫松 詩詞君:我昏昏欲睡,終于進入了夢鄉(xiāng),夢中是我久別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時,江南雨季,我獨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著船外那蕭蕭的夜雨盡情的吹奏,時而聽見橋上驛亭邊人語,操著那久違的鄉(xiāng)音,訴說著難忘的故事。 ◆◆◆ 最清悠的笛聲◆◆◆ 閑夢遠, 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 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望江南》五代·李煜 詩詞君:“笛在月明樓”,是說秋月當空,銀光如瀉,高樓之上,笛聲忽起,那悠揚的笛聲,忽高忽低,時斷時續(xù),它說明吹笛人的心靈在顫動,聽笛人的心潮在激蕩。古代詩人,大都以笛聲寫離別之思,表哀怨之情。 文章配樂可在詩詞天地后臺回復“4月24日詩詞配樂”自行獲取。 回復'早安'每天早晨送你一份優(yōu)雅心情 |
|
來自: 昵稱29319480 >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