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何以不叫你盜丘,反而稱我是盜跖呢? ——《莊子.雜篇.盜跖》(1中)鑒賞 (2016-4-13)
一、《莊子.雜篇.盜跖》(1中)原文 孔子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曰:“丘來前!若所言,順吾意則生,逆吾心則死。” 孔子曰:“丘聞之,凡天下人有三德:生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此上德也;知維天地,能辯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眾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今將軍兼此三者,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鐘,而名曰盜跖,丘竊為將軍恥不取焉。將軍有意聽臣,臣請南使吳越,北使齊魯,東使宋衛(wèi),西使晉楚,使為將軍造大城數(shù)百里,立數(shù)十萬戶之邑,尊將軍為諸侯,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收養(yǎng)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strong> 盜跖大怒曰:“丘來前!夫可規(guī)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謂耳。今長大美好,人見而悅之者,此吾父母之遺德也。丘雖不吾譽,吾獨不自知邪?” “且吾聞之,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今丘告我以大城眾民,是欲規(guī)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長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湯、武立為天子,而后世絕滅;非以其利大故邪?” “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農(nóng)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后,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后世??p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跖?子以甘辭說子路而使從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殺衛(wèi)君而事不成,身菹于衛(wèi)東門之上,子教子路菹此患,上無以為身,下無以為人,是子教之不至也。子自謂才士圣人邪?則再逐于魯,削跡于衛(wèi),窮于齊,圍于陳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豈足貴邪?” 二、《莊子.雜篇.盜跖》(1中)譯文 孔子小心翼翼地快步走進帳去,又遠離坐席連退數(shù)步,向盜跖深深施禮。盜跖一見孔子大怒不已,伸開雙腿,按著劍柄怒睜雙眼,喊聲猶如哺乳的母虎,說:“孔丘你上前來!你所說的話,合我的心意有你活的,不合你的心意你就等著一死?!?/strong> 孔子說:“我聽說,大凡天下人有三種美德:生就魁梧高大,長得漂亮無雙,無論少小年長高貴卑賤見到他都十分喜歡,這是上等的德行;才智能夠包羅天地,能力足以分辨各種事物,這是中等的德行;勇武、慓悍、果決、勇敢,能夠聚合眾人統(tǒng)率士兵,這是下一等的德行。大凡人們有此一種美德,足以南面稱王了。如今將軍同時具備了上述三種美德,你高大魁梧身長八尺二寸,面容和雙眼熠熠有光,嘴唇鮮紅猶如朱砂,牙齒整齊猶如編貝,聲音洪亮合于黃鐘,然而名字卻叫盜跖,我暗暗為將軍感到羞恥并且認為將軍不應有此惡名。將軍如果有意聽從我的勸告,我將南邊出使吳國越國,北邊出使齊國魯國,東邊出使宋國衛(wèi)國,西邊出使晉國秦國,派人為將軍建造數(shù)百里的大城,確立數(shù)十萬戶人家的封邑,尊將軍為諸侯,跟天下各國更除舊怨開啟新的一頁,棄置武器休養(yǎng)士卒,收養(yǎng)兄弟,供祭祖先。這才是圣人賢士的作為,也是天下人的心愿。” 盜跖大怒說:“孔丘上前來!凡是可以用利祿來規(guī)勸、用言語來諫正的,都只能稱作愚昧、淺陋的普通順民。如今我身材高大魁梧面目英俊美好,人人見了都喜歡,這是我的父母給我留下的美德。你孔丘即使不當面吹捧我,我難道不知道嗎?而且我聽說,喜好當面夸獎別人的人,也好背地里詆毀別人。如今你把建造大城、匯聚眾多百姓的意圖告訴給我,這是用功利來誘惑我,而且是用對待普通順民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這怎么可以長久呢!城池最大的,莫過于整個天下。堯舜擁有天下,子孫卻沒有立錐之地;商湯與周武王立做天子,可是后代卻遭滅絕,這不是因為他們貪求占有天下的緣故嗎?” “況且我還聽說,古時候禽獸多而人少,于是人們都在樹上筑巢而居躲避野獸,白天拾取橡子,晚上住在樹上,所以稱他們叫做有巢氏之民。古時候人們不知道穿衣,夏天多多存積柴草,冬天就燒火取暖,所以稱他們叫做懂得生存的人。到了神農(nóng)時代,居處是多么安靜閑暇,行動是多么優(yōu)游自得,人們只知道母親,不知道父親,跟麋鹿生活在一起,自己耕種自己吃,自己織布自己穿,沒有傷害別人的心思,這就是道德鼎盛的時代。然而到了黃帝就不再具有這樣的德行,跟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上爭戰(zhàn),流血百里。堯舜稱帝,設置百官,商湯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殺死了紂王。從此以后,世上總是依仗強權(quán)欺凌弱小,依仗勢眾侵害寡少。商湯、武王以來,就都是屬于篡逆叛亂的人了。” “如今你研修文王、武王的治國方略,控制天下的輿論,一心想用你的主張傳教后世子孫,穿著寬衣博帶的儒式服裝,說話與行動矯揉造作,用以迷惑天下的諸侯,而且一心想用這樣的辦法追求高官厚祿,要說大盜再沒有比你大的了。天下為什么不叫你作盜丘,反而竟稱我是盜跖呢?你用甜言蜜語說服了子路讓他死心塌地地跟隨你,使子路去掉了勇武的高冠,解除了長長的佩劍,受教于你的門下,天下人都說你孔子能夠制止暴力禁絕不軌??墒呛髞?,子路想要殺掉篡逆的衛(wèi)君卻不能成功,而且自身還在衛(wèi)國東門上被剁成了肉醬,這就是你那套說教的失敗。你不是自稱才智的學士、圣哲的人物嗎?卻兩次被逐出魯國,在衛(wèi)國被人鏟削掉所有足跡,在齊國被逼得走投無路,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受圍困,不能容身于天下。而你所教育的子路卻又遭受如此的禍患,做師長的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做學生的也就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為人,你的那套主張難道還有可貴之處嗎?” |
|
來自: 指禪李的收藏 > 《網(wǎn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