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難得糊涂。這個世界總是不乏聰明的人,和聰明的人打交道,我們會不自覺地采取戒備心理。但如果對方很老實甚至看上去有些愚鈍,周圍的人自然也會用平常心去對待他。 咸豐元年四月,曾國藩滿腔熱忱地給咸豐帝上了一道名為《敬陳圣德三端預(yù)防流弊疏》的奏折,直言皇帝的不足,惹得皇帝大發(fā)雷霆,幸好祁雋藻、季昌芝等大學(xué)士為他苦苦求情,才使曾國藩免于獲罪。 當時的曾國藩,性格耿直,有大智慧卻不懂得變通,凡事敢說敢為。后來組建湘軍,在東南各省與敵軍周旋,也因為性子太直和各地方官鬧僵,以至于戰(zhàn)事不順,勞心傷神。 咸豐七年,曾國藩回雙峰荷葉塘守父喪,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他的思想發(fā)生了全新蛻變,由信奉儒家、法家轉(zhuǎn)變?yōu)樾欧铧S老之道,且三種意識相互補充,融會貫通。 曾國藩打通思想上的任督二脈之后,給胡林翼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天下的法則,唯有忘掉自己的機心才能消除眾人的機心,唯有懵懂可以祓去不詳”。這句話大致表明了他此后奉行的處世原則,即以大智若愚的態(tài)度來對待人和事。 我們且看他是如何做的。 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不久,李鴻章來拜訪他,看到茶幾上有個文本,上面有一篇《不動心說》,作者是曾國藩眾多幕僚中的一個。 這篇《不動心說》表達了這位幕僚面對美色和官爵毫不心動的精神境界。李鴻章覺得此人太過虛偽,于是在旁邊批注道:“美色也不心動,官爵也不心動,看來只想常伴中堂(指曾國藩)左右?!?/p> 曾國藩進來看到了李鴻章的這段批注,大罵了他一通。曾說:“這些人都是欺世盜名之流,表里不一,我怎么會不知道?然而他們正是靠這些虛名獲得立身的資本,戳破了這虛名,就等于斷了他們的衣食來源,那他們對你的仇恨豈能是平常言語間的仇怨可能比擬的?你在得罪別人的同時,也給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p> 曾氏之大智若愚,由此可見一斑。天下事紛紛擾擾,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遵循真理,只要不違背大的原則,用大智若愚的姿態(tài)來對待,于人于己都更為有利。 ◆懵懂祓懵懂 ◆ 湖南有句俚語,叫做“陰陽怕懵懂”。面對著太多的勾心斗角、攻擊中傷,曾氏已見怪不怪,惟有采取渾然不知的態(tài)度去應(yīng)付,這就是他所說的懵懂。 這是曾氏總結(jié)出來的人生大智慧,他還說過“惟大愚可治大奸”的話,也是這個意思。曾氏與胡林翼的關(guān)系極為親密,故而這段對胡說的話也說得很貼心。生活中,面對別人的一些小心機,不用自作聰明地去揭穿,愚一點,對己對他人說不定都更好。 本文內(nèi)容來自【唐浩明評點】微信公眾號(zhuochengWH),歡迎訂閱。 |
|
來自: 豐少少爺 > 《哲學(xué)、社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