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八大山人 枯木鷹圖 富彼國際2008秋拍成交價62.72萬元
朱耷(1626-1705),僧名傳綮,號八大山人,又號彭祖、雪個、個山、人屋、刃菴、道朗、良月、書年、何園、破云樵、驢、驢漢、驢屋驢等。籍貫江西南昌,寧獻王朱權(quán)後裔。清初四大畫僧之一,對後世影響極大。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做道士,長期隱居在南昌青云譜道院。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工書法,擅繪畫,能詩文。書學王獻之,風格獨特,意境高遠,以簡表意,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結(jié)構(gòu)造型。山水學黃公望,在構(gòu)圖上頗受董其昌影響,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以此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和堅毅的個性。其筆墨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jié)構(gòu)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署款“傳綮”、“個山”、“驢”、“人屋”,多繪蔬果、花卉、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畫面比較精細工致,勁挺有力;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漸變,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夸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65歲以後為晚期,藝術(shù)日趨成熟,筆勢變?yōu)闃忝蹅?,造型極為夸張,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其詩文題跋則含蓄隱晦,亡國之痛、狂放之態(tài),寄于紙上。署款“八大山人”,聯(lián)綴似“哭之”或“笑之”之狀。
本幅為對角式構(gòu)圖,表現(xiàn)隆冬季節(jié),枯枝上棲息著二只寒鷹,寒鷹的羽毛先以淡墨暈染,趁濕在淡墨上罩以濃墨,濃淡墨交融處顯現(xiàn)羽毛柔軟、細密的質(zhì)感。鷹的眼睛表現(xiàn)得最有特點,靠上眼眶處以重墨點睛一付“白眼向人”的冷漠孤傲的神色頓現(xiàn)筆底。此鷹的神態(tài)最能象征作者堅韌倔強、磊落不羈的個性與孤寂執(zhí)著、不與世俗合流的心境。此圖反映了朱耷作品的獨特畫風和典型造型。
|
|
來自: 雨林修養(yǎng)館 > 《 朱耷 字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