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平山堂楹聯(lián)欣賞平山堂,位于揚州大明寺大雄寶殿西側的“仙人舊館”內(nèi),為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揚州任太守時始建。堂為敞口廳,面闊五間。堂前有石砌平臺,名為行春臺。臺前圍以欄桿,欄下為一深池,池內(nèi)修竹千竿。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可攀躋,名曰'平山堂’?!苯裉脙?nèi)還掛有“風流宛在”、“坐花載月”的匾額,堂北檐掛林肇元題“遠山來與此堂平”匾額。嘉佑八年(1063),山堂朽,工部郎中刁約領揚州事時重修山堂。封閉前庭,改制為行春臺。南宋紹興末年臺圮,隆興元年(1163)至嘉定三年(1210)多次興毀。元代一度荒廢。明萬歷年間,知府吳秀重建山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刑部主事江都汪懋麟與太守金長真又擴建山堂,并建行春臺??滴醯勰涎簿S揚時,至平山堂題“平山堂”、“賢守清風”、“怡情”、“澄曠”四額,并制《平山堂》詩一首。乾隆元年(1736)又整修山堂,規(guī)模益大。為記此事,在平山堂南,東壁面西處有乾隆元年七月兩淮都轉運鹽使尹會一撰并書《重修平山堂》碑石一方。咸豐年間,平山堂毀于兵燹。 今日之平山堂是同治九年(1870)鹽運使方浚頤重建。其建筑為宏宇敞口,面南五楹,七架粱,前有卷柵廊。在明間北廊柱軸線上設落地罩,從罩到檐柱以北設走廊與“谷林堂”相連,今平山堂為方浚頤所題。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題“風流宛在”,乃追懷歐公韻事而書,書法流暢, 看來其“流”少一點而“在”多一點,用字活而非錯,回味其意歐公風流仍在。 山堂建成后,歐公寄書前任太守韓琦曰:“獨平山堂占勝蜀岡,江南諸山一目千里”??梢姎W公于平山堂前眼界寬廣而心曠神怡,故清代彭玉麟有“放開眼界”之匾。 1979年又事大修,山堂面目一新,令人流連往返。
仙人舊館; 蕩胸瀉淮海; 云中辨江樹; 山隨平野盡; 第一觀淮東名勝; 偶然杯酒成千古; 山色湖光歸一覽; 詩意豈因今古異; 山色湖光歸一覽; 遠吞山光,平挹江瀨; 隔江諸山,到此堂下;
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 高視兩三州,何論二分明月; 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勝跡溯歐陽,當年風景何如,試問橋頭明月; 曾從山水窟中來,秋色可人,征袂尚留巫峽雨; 登堂如見其人,我曾經(jīng)泰岱黃河,舉酒遙生千古憾; 大江南北,亦有湖山,來自衡岳洞庭,休道故鄉(xiāng)無此好; 金戈鐵馬,芳草都迷,遇春風策杖尋幽,重省淮左名都,杜郎俊賞; 大明寺里拓坤隅,望重廬陵,賴刁周鄭趙史吳,踵事增華,遂令江上浮嵐,長留真賞; ——方浚頤題揚州平山堂 刁、周、鄭、趙、史、吳:宋代揚州郡守刁約、周淙、鄭興裔、趙師石、史巖之及明代揚州知府吳秀,六人均曾修建平山堂;毛、魏、金、汪、宗、尹:清代毛奇齡、魏禧、金鎮(zhèn)、汪懋麟、宗元鼎、尹會一,均有記述平山堂的詩文。 幾堆江上畫圖山,繁華自昔,試看奢如大業(yè),令人訕笑,令人悲涼,應有些逸興雅懷,才領得廿四橋頭,簫聲月色; 共2頁,當前第1頁
12
桐間月上;柳下風來?!獥罘}揚州瘦西湖賀園在蓮花橋“五亭橋”南,蓮性寺側,為清人賀君召建于雍正、乾隆年間,園內(nèi)有十二景、畫家袁耀為繪園景圖,賀氏以園中匾聯(lián)及題詩刻成《東園題詠》,園巳不存。... 〖龍首山〗 鐵嶺歷史悠久,龍首山是鐵嶺古老而文明的象征。龍首山位于鐵嶺市區(qū)內(nèi),是遼北的游覽勝地。它東臨柴水,西望遼河,由龍首、龍尾諸峰相連組成,狀若飛龍,起伏蜿蜒十余里,被稱為鐵嶺的天然屏障,在龍首山上有許多古代建筑。 〖豫園三穗堂〗 豫園三穗堂景區(qū):一進園門,迎面的建筑是三穗堂,抬頭仰望,“城市山林”的四字匾額,形象的反映了豫園所處的環(huán)境。周圍是喧鬧繁華的都市,園內(nèi)則充滿了山林野趣。 〖豫園城隍廟〗 城隍廟景區(qū):城隍廟在豫園南方,原名金山神廟,廟內(nèi)有一笠亭。廟原供奉漢朝大將軍霍光行祠神位,明朝才改為城隍廟。城隍是道教尊神,司職護城要務。 勝棋樓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間,公元1871年復建,原是明太祖朱元璋與他的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經(jīng)常在此下棋的地方。徐達盡管棋藝高超,但每次對弈總以失敗告終。其中奧秘太祖是十分清楚的。一天,兩人又要下棋,朱元璋要他把真本事拿出來。 郁金堂在勝棋樓之西,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南側蘇合廂,北側郁金堂,整潔幽靜。相傳南齊時,是莫愁嫁到盧家所住的地方。原建筑早毀于兵火,現(xiàn)堂為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復建。 【陶然亭簡介】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xiàn)為中國的四大歷史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監(jiān)管黑窯廠時見“面西有陂池,多水草,極望清幽,無一點塵埃氣”,在此建小亭。 〖北京半畝園簡介〗 半畝園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弓弦胡同,清初兵部尚書賈漢復的宅園,今僅存遺跡。園中假山是李漁所掇,當時譽為京城之冠。據(jù)記載,半畝園為京師名園,系由造園名家李漁于康熙初年為賈漢復中丞幕客時,計葺斯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