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Nikon D7000 鏡頭: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焦段:12mm(35mm等效系數(shù)約為1.6) 光圈:f/11 快門:0.5s-20s ISO:100 各位朋友你們好! 我是Jarome,我的攝影技術(shù)分享貼又開講啦!這次我為大家分享的內(nèi)容是炫麗城市車流光軌攝影之前期拍攝篇,主要談一談自己的拍攝思路,包括器材的準備、拍攝地點和構(gòu)圖以及相機各項參數(shù)的調(diào)整等,其中也會融入一些我平常拍攝城市風光的一些共同的思路或習慣等,希望大家喜歡!
1.器材 相機:建議使用中高端專業(yè)單鏡頭反光相機(單反)或中高端無反相機(微單、單電、旁軸相機等)。我使用的相機為Nikon D7000。在此我無意討論攝影器材孰優(yōu)孰劣,因為這個話題太過龐大。我堅持認為使用器材要兼顧成像素質(zhì)、操作性和材質(zhì)手感等。對于城市夜景的拍攝,尤其是本文的車流光軌,比較重要的是相機傳感器的感光性能、相機的對焦性能、穩(wěn)定性等。由于是暗光拍攝,并且會用到慢門,因此要盡量避免出現(xiàn)噪點甚至彩噪等影響畫質(zhì)的情況。而暗光下相機對焦結(jié)果有可能會不盡如人意。而為了保證長時間曝光下成像的清晰銳利,并且方便后期合成處理,相機需要盡可能穩(wěn)定,并且要固定在三腳架上。目前各大廠商主流單反、微單等都可以滿足以上幾條要求。 鏡頭:單反、微單等相對專業(yè)的相機大多可以更換鏡頭。鏡頭的分類等基礎(chǔ)知識在此不做贅述。鏡頭的選擇對于作品的構(gòu)圖至關(guān)重要。在城市車流光軌拍攝中,我建議應用廣角鏡頭甚至超廣角鏡頭。鏡頭的選擇和拍攝者的拍攝意圖有關(guān)。何謂拍攝意圖?例如我想使畫面更有沖擊力,我便會選擇超廣角鏡頭,使汽車飛馳駛過留下的光軌形成較為夸張的透視效果。但超廣角鏡頭的弊端在于會將十字路口以外的路邊建筑等一起拍進畫面。因此拍攝者要結(jié)合實地情況選擇焦段,做出取舍,精心構(gòu)圖。 相機固定器:城市車流光軌拍攝必須使用固定器,否則無法拍攝出長軌跡。三腳架是最為常用的固定器。其他的固定器包括可以固定在橫管上的夾子等,這里不再贅述。選擇固定器時根據(jù)拍攝實地適當選擇,務(wù)必確保穩(wěn)妥固定相機。 快門線:建議使用快門線。可以盡可能減少與相機的接觸,避免不必要的震動乃至晃動,影響拍攝圖像的構(gòu)圖一致性,方便后期合成處理。并且具有編程功能的快門線可以設(shè)置定 時間隔拍攝,使拍攝過程更加輕松。 2.拍攝地點的選擇與構(gòu)圖 盡可能選擇有人行天橋的十字路口。上海有很多十字路口建有環(huán)形人行天橋,這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十字路口各個方向都有車流,構(gòu)成了豐富的畫面元素。 在選擇機位及構(gòu)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車流量較大的路口,并且在夜幕降臨后的晚高峰進行拍攝,將會使畫面更加豐滿,也會縮短整個拍攝過程的時間; 2)、車輛行駛應順暢。如果車輛行駛極為緩慢,則可能無法達到車軌的效果,甚至過曝; 3)、結(jié)合自己的拍攝意圖,盡可能站在穩(wěn)定的點。以下圖為例,紅色箭頭指示的有立柱支撐的三個點較為理想,而其他懸空的點經(jīng)常會有很明顯的晃動; 4)、遠離較大的光源,尤其是從前方照射過來的。目的是減少鏡頭眩光; 5)、注意觀察十字路口車流方向及流量的規(guī)律,結(jié)合自己的拍攝意圖,利用車流量較大的線條恰當?shù)奶畛洚嬅?。我的一般思路是要將畫面角落盡量填充到,既保持畫面的平衡感,又能造成透視沖擊感; 6)、盡量避開電線等干擾物。除非你認為將他們拍進去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7)、注意駛向和駛離車輛的區(qū)別。車頭燈很亮,尾燈較暗。 8)、注意盡可能避免對向直行及左轉(zhuǎn)向等待區(qū)暫停的大量車輛造成的眩光。
3.相機參數(shù)的調(diào)整 在城市夜景拍攝中,我個人比較習慣于使用Av檔(光圈優(yōu)先模式)和M檔(全手動模式)。Av檔在光比變化較大的時間段比較有優(yōu)勢,因為相對光圈來講,快門速度的可調(diào)整范圍更大,因此在固定光圈的情況下,可以很輕松的應付從白天到黑夜的光線變化。當然了,如果是剛剛進入黑夜的時候開始拍攝,在城市燈光的背景下,拍攝場景的光線已經(jīng)不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時便可以放心的應用M檔進行拍攝,也能保證拍攝的一系列照片曝光值是相同的。如果不確定在M檔時應用怎樣的快門光圈組合,可以自己多加嘗試,直到比較滿意的曝光組合。 在這篇帖子里的場景里,我選擇的是f/11光圈,Av檔,ISO 100。尼康D7000原生最低ISO即為100,這樣便能最大限度減少噪點的產(chǎn)生。測光模式我通常采用中央重點測光或點測光。這兩種測光模式下,測光點一般放在既不亮也不暗的灰區(qū)域,如下圖所示的幾個點都可以。當然也要兼顧相機的對焦測光點的分布。盡量避免將測光點放在光線有可能出現(xiàn)較大變化的區(qū)域,比如路面上經(jīng)常經(jīng)過汽車的地方。如果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剛好有一輛開著大燈的車經(jīng)過,那么相機很可能認為即將拍攝的場景比較亮,從而自動計算出一個嚴重欠曝的曝光組合。如果你對你測光點的選擇并沒有十足的把握,建議使用M檔,并且每次拍攝結(jié)束后小心的查看剛剛拍攝的照片及其直方圖。畢竟,拍到正常曝光的照片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wù)。 另外,決定拍攝手法的是拍攝者的拍攝意圖。如在城市車流的拍攝中,如果想拍出諸如上圖的光軌拉絲效果,則應該選擇對焦清晰、中小光圈、長快門時間以及低ISO的相機設(shè)置。如果想要在后期合成中制作出能夠填滿畫面的車流線條,除了在構(gòu)圖上精心設(shè)計以外,多張拍攝也是必須的。因為十字路口的一個完整循環(huán)大多都要幾分鐘。即便相機光圈再小,也不可能在城市的燈光下曝光幾分鐘之久,除非安裝了減光濾鏡(ND)。我很窮,沒錢買質(zhì)量較好的ND,因此我只能選擇多張拍攝,后期合成。而這樣的手法其實給了我們更多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空間。有的時候我會找準機會,嘗試在路口車流很少的時候拍攝“空鏡頭”。這樣一張“空鏡頭”照片可以作為畫面的背景,方便我合成添加想要的光軌線條。如下圖所示,畫面里的光軌相對來說比較少,很多部分只有路面,這樣我就可以后期添加我想要的線條,用蒙版擦掉我不想要的線條,非常方便。當然了,這樣的機會通常很少,畢竟我們要選擇車流量較大的路口。如果不能拍攝這樣的“空鏡頭”也無所謂,多拍攝一些,各張照片之間總會有互補的空間,這樣便能給后期合成留下空間。 關(guān)于對焦:有的朋友也會問到我對焦的問題。我通常的做法是,在開始拍攝前架設(shè)相機,定好焦距,做好構(gòu)圖,定好光圈,然后采用自動對焦(尤其是在光圈較小的時候),相機提示對焦成功后,將鏡頭上的對焦開關(guān)調(diào)至手動對焦,這樣相機每次拍攝的時候都不需要再對焦了,既省時又省電。在城市風光拍攝中,場景通常距離我們較遠,因此任意選擇對焦點即可。 而我并不滿足于這種最簡單的長曝光拍攝。我做的最多的改變是虛焦的拍攝。虛焦拍攝的過程:相機保持不動,先調(diào)整至最大光圈(我的Sigma 12-24在12mm端最大光圈為4.5),然后輕輕擰手動對焦環(huán),向最近端擰。如果不確定效果,可以打開實時模式預覽。虛焦可以使光軌線條更豐滿,在后期合成時讓線條更加美輪美奐。 有時我也會拍攝一些短線條,以方便在后期合成制作中將虛焦線條作為點綴使用。如果在Av檔,則只需要將ISO提高即可拍攝出短虛焦線條。畢竟虛焦情況下對畫質(zhì)要求不高,而且后期合成時經(jīng)過變亮模式以后只會保留畢竟亮的部分,因此不必擔心過高的ISO會有損畫質(zhì)。(當然了,也要結(jié)合相機具體情況適當調(diào)整。。。) 有朋友問到我,下面這張圖路面上的那種顆粒感是怎么形成的。因為下圖拍攝時下雨了,就這么簡單。在經(jīng)過實踐了以后我們才會逐漸認識到,哪些是可以通過提高拍攝及后期技巧能夠達到的,哪些純粹是因為沒能拍到而無法達到。決定作品的永遠是拍攝者面前的場景,而你所能做的其實只是讓它看起來更加精彩。 文章轉(zhuǎn)自Jarome |
|
來自: scavenger001 >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