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chuàng)“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與高克恭、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合稱“元六家”。
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趙孟頫是一位承前啟后的大家,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边@句話基本上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無論是研究中國繪畫史,還是研究中國文人畫史,趙孟頫都是一個不可繞開的關鍵人物。 趙孟頫的山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馬師李公麟和唐人法,均以筆墨蒼潤見長,以飛自法畫石,以書法筆調寫竹,突破了南宋畫院,打破了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他畫的花鳥,成為以后的范本。他的山水畫不但將鉤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筆、師古和創(chuàng)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氣息與散逸的文人氣息綜合于一體,使“游觀山水”向“抒情山水”轉化;而且使造境與寫意、詩意化與書法化在繪畫中得到調和與融洽,為“元代四大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那種以詩意化、書法化來抒發(fā)隱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畫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的弟子眾多,不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升,兒子趙雍受到他的畫藝影響,而且弟子唐棣、朱德潤、陳琳、商琦、王淵、姚彥卿,外孫王蒙,乃至元末黃公望、倪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發(fā)揚了趙孟頫的美學觀點,使元代文人畫久盛不衰,在中國繪畫史上寫下了綺麗奇特的篇章。他的傳世畫作眾多,有《重漢疊嶂圖》卷、《雙松平遠圖》卷、《鵲華秋色圖》卷、《秋郊飲馬圖》卷、《紅衣羅漢》圖卷等。 《鵲華秋色圖》 紙本設色 縱28.4厘米長93.2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木散馬圖》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秋郊飲馬圖》 絹本設色 23.6×5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幽篁戴勝圖》 紙本設色 縱25.4厘米,橫36.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雙松平遠圖》 紙本墨筆 縱26.7厘米,橫107.3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浴馬圖》 絹本設色 縱:28.1cm,橫:155.5cm 現藏故宮博物院 《秋郊飲馬圖》 絹本設色 縱:23.6cm,橫:59cm 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水村圖卷》 紙本墨筆 縱24.9厘米,橫120.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于他的書論。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 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六體千字文》等。 《道德經》小楷 《六體千字文》 《龍興寺碑》 膽巴碑拓本 (小楷) 行書《洛神賦》 《臨黃庭經》
鄭親王藏《蘭亭冊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