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讓孩子去刷牙洗臉了,他還是拖拖拉拉,不肯去; 晚上到點休息了,孩子還在看電視,不肯睡; 明明10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yè),他硬是做了一個小時……” 愛磨蹭做事拖拉,“拖延癥”可不只有大人有,孩子如果患上,情況會更糟。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會患上“拖延癥”,其實很簡單,孩子也想要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他們會變得懶怠,能偷懶就偷懶,不想要自己去做,不愿意做很多事情,而很多本該鍛煉孩子做的事情,你是不是也會因為覺得他做不好,順手就幫他做了?這樣的“慣”性,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很多事情都是父母該做的,跟自己沒有任何關(guān)系,會變得更愛“拖延”。 “拖延癥”的孩子往往缺乏責任心,遇事能拖就拖,不想去做,做什么事都需要老師、家長的督促和監(jiān)督。不難想象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很難把事情做好,而且還會厭煩別人的催促。這樣的人,無論是工作和生活中,誰會喜歡呢? 請和寶狄一起幫孩子對抗可惡的“拖延癥”??! 1、做個“懶”爸媽 家長要學會“偷懶”,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減少孩子對你的依賴。如收拾書包,打掃衛(wèi)生,清理玩具等生活中的小事,要盡可能地交給孩子來做。 2、孩子的事情要有規(guī)律 讓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如早上讓孩子先刷牙后喝水,然后再吃飯,久而久之,有規(guī)律的生活會幫孩子改掉“拖延”的毛病。 3、做個小“提示” 可以給孩子做一個“提示板”或者“提示本”,讓他寫好應該做的事情,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讓孩子檢查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 4、別當“包辦”父母 孩子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很多家長害怕孩子上學遲到而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卻在一旁依然慢條斯理的,因為他心里明白,自己動作磨蹭沒關(guān)系,媽媽會來幫我的。所以,要想讓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必須剔除對他的多余的關(guān)愛,讓孩子遠離對父母的依賴,更不能因為看孩子干得慢就一手包攬。 5、偶爾讓孩子嘗嘗“苦頭” 要是你發(fā)現(xiàn)孩子有拖延癥的話,最好是讓他們嘗試下拖延癥帶來的壞處。 比如:孩子早上慢悠悠的,索性就讓他遲到,體會遲到帶來的后果‘孩子老是拖延不做作業(yè),家長就不要催,讓他嘗嘗不能完成作業(yè)被老師批評的苦頭; 孩子拖延著不穿衣服,索性就讓他們得一次小感冒,身體不舒服一回。 這些都是孩子應該去承受的后果,不然孩子就不知道后果的嚴重,也就不會去改正自己的毛病。 6、讓孩子變“大人” 不要總覺得孩子小,就什么都不交給他做。告訴孩子“你長大了”,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該擔當?shù)臅r候就讓他擔當。 7、讓孩子覺得“快得值” 孩子只有感覺到做事快對他自己是有好處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可以和孩子溝通,讓他把節(jié)約出來的時間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8、做個好榜樣 家長可以與孩子比賽。如比一比看誰吃飯吃得快,比一比看誰衣服穿得快,比一比看誰刷牙刷得快等等。自己本身也要改掉拖拉的壞習慣,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
|
來自: 鄭公書館298 > 《父母學習與社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