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既然有冬宮,也應該有夏宮。當年彼得大帝也是這么想的,于是,他老人家在芬蘭灣南部千頃森林處,畫了一個圈,從此誕生了一座沙皇離宮。畫圈的政治背景是,俄羅斯的北方戰(zhàn)爭取得勝利,使得彼得大帝野心得到極大滿足,為了彰顯其大國強國地位,需要建造一座與之相適應的宮殿。 據(jù)說彼得大帝特長是木匠,勵精圖治軍國大事之余,干木匠活也是全神貫注,手藝精湛。這愛好與中國明朝的明熹宗皇帝如出一轍。明熹宗對木匠活有著濃厚興趣,整天樂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甚至自己動手蓋個小宮殿。這位年輕皇帝在位7年,外有金兵侵擾,內(nèi)有農(nóng)民起義,面對內(nèi)憂外患,毫無主見,一任魏忠賢專權,23歲病逝,被列入昏君之列。彼得大帝與明熹宗不可同日而語,業(yè)余愛好完全不影響他成就霸業(yè),而且這愛好還成了他留與后世文化遺產(chǎn)之一。他直接參與了夏宮規(guī)劃設計和具體建造。宮殿里至今還保存著他親筆繪制的草圖10多幅。夏宮始建于1710年,歷時10多年,所幸的是竣工于1723年,即彼得大帝駕崩前兩年,大概上帝也讓他死而無憾。 我想彼得大帝一生的理想是,走向海洋,成就一番俄羅斯海上霸業(yè)。他在18世紀初新造一座濱海京都,并發(fā)動一場北方戰(zhàn)爭,無不是為理想而奮斗。凱旋之際,建造一座小小的離宮,不過是怡情遣懷的木匠活愛好罷了。但既是如此,也必須確定一個有意思的主題,于是,深沉、博大、靈動、多變的水就成了夏宮的靈魂。彼得大帝從小就崇拜西歐文明,尤其欣賞法國凡爾賽宮的噴泉文化,他要求設計師以凡爾賽宮為藍圖,但規(guī)模必須更加恢宏,用料必須更上檔次,質(zhì)量必須更為考究。 于是夏宮獲得“噴泉王國”之美稱,它有150座噴泉,2000多個噴柱及2座梯形瀑布,并有200多座大小金色塑像和潛浮雕。噴泉千姿百態(tài),飛花濺玉,有人物、有動物,豪氣愛好婉約,生動可愛,唯妙唯肖,引人遐想。 夏宮分上花園和下花園,大宮殿居中。大宮殿前的大瀑布噴泉群,由上至下分多級臺階,而后一條筆直的運河,直通波羅的海。噴泉群的中央,矗立著高達3米的大力士參孫和獅子相搏的鍍金雕像。參孫孔武有力的雙臂撐開獅子的上下顎,一柱噴泉從獅子口中沖天而出,高達22米。這一塑像象征著俄羅斯戰(zhàn)勝瑞典,因為獅子是瑞典的崇拜物。 佇立大宮殿前,可以俯瞰下花園。那天陽光燦爛,遠處是浩瀚大海;連接海邊的是參天大樹,紅葉浪漫;近前是寬闊草坪,綠草茵茵,各等噴泉,五彩繽紛,沖向藍天,圍繞著中心正是“掰開獅子口的的參孫”。導游小劉告訴我們,下花園地勢低上花園18米,因此所有噴泉沒有使用任何水泵之類動力,而是巧妙利用地勢落差,產(chǎn)生自然水壓。這在300年前是個科學的實踐。 滿園紅葉似彩霞,彩霞掩映著奇思妙想巧奪天工的噴泉,如夢如幻。上下花園交接處的大斜坡中心位置,兩列鍍金雕像如儀杖隊,每座雕像旁的噴泉如直指云天的儀杖,在音樂聲中接受檢閱。 “金字塔噴泉”,那白色的水柱呈圓椎形噴涌而上,就如古埃及金字塔造型;有的噴泉像一棵樹,用粗與細的水柱將樹冠樹枝顯現(xiàn);有的造型如一把撐開的大傘,你可等傘檐瀑雨停歇時一躍進入傘中央,讓瀑雨如注圍繞著你歡唱。“惡作劇噴泉”是少年兒童的最愛,一塊塊石頭下暗藏玄機,嘻戲的孩子們在石頭上歡快跳躍,不知何時觸動了某個機關,霎時間音樂突起,水注亂舞,快樂的驚叫聲響徹云霄。 前些年,我在媒體上看到評選出的世界十大噴泉榜單,中國的西安大雁塔音樂噴泉榜上有名,但圣彼得堡夏宮噴泉落選。細細考量十大噴泉,原來均是單體的,以高、以奇為標準。像夏宮這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噴泉文化景象,竟然無人推薦,慧眼識珠。郁悶啊,陽春白雪。 花園的邊緣是芬蘭海灣,所有的泉水都流向大海。海灣邊有一幢“彼得屋”,是彼得大帝親自設計與建造的,據(jù)說他很喜歡臨窗眺海。一位身高2.10米的巨人,眼睛死盯著波羅的海,擲地有聲地告白:“我們未來幾十年都會需要歐洲,然后我們就可以轉(zhuǎn)過身去,拿屁股對著它了!” 海邊有一座二戰(zhàn)紀念碑,簡樸凝重,面朝大海,它身后如火的霜葉是祭奠的花圈。碑文記載:1941年10月4日至5日,獲得過紅旗勛章的波羅的海艦隊曾在此與納粹德軍進行過一場力量懸殊的戰(zhàn)斗,大部將士為國殉難。趾高氣揚的希特勒打算在夏宮舉行新年勝利慶祝會,此舉激怒了斯大林,這位性格可媲美彼得大帝的大元帥,下令炸毀夏宮宮殿?!皩幙捎袼椋豢赏呷?。 如今,炮火硝煙早已散去,芬蘭灣波瀾不驚,寧靜如畫。唯有川流入海之前的水,在這里詮釋著美麗而生動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