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金石因石體呈紫色間現(xiàn)金色條紋而得名。產(chǎn)于安徽壽縣八公山(近考證紫金石的主要產(chǎn)地為瑯琊)。在各類奇石中屬高檔石種,既可作珍貴的觀賞品,又可制作形態(tài)各異的名硯。
紫金石為歷史名石,唐宋時即負盛名。紫金石呈紫、豬肝、褐紫、醬紫等色,間青綠或紅黃花紋,有的有豆綠色圓眼,含瞳子、暈三五層,映日泛銀星,石質(zhì)堅硬而細膩,溫潤如玉,手拭如膏,泛墨如油。紫金石,歷史上主要以制硯而聞名,亦是著名的觀賞石,因石質(zhì)潤澤,其色正紫,紋理金黃,顏色對比明顯,花紋易形成各類圖案等特點,頗具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了臨朐紫金石,該石與唐宋時所記載的紫金石“色紫潤澤”、“色正紫”、“類似端州西坑石”等特點完全相符,和1973年在元大都遺址出土的米芾銘紫金石硯相比較,其“色正紫,有隱約青花和豆綠色小點”之特點也完全相符。
鑒賞紫金石要從形、質(zhì)、色、紋等幾方面去欣賞,首先看是否是天然原石。紫金石天然原石色彩鮮明,熠熠生輝,具有皇家氣派,石體表面平坦凹凸,無雕琢打磨痕跡;石形通體線條自然,或動感有勢,或靜態(tài)飽滿,或偉岸雄壯;山形景觀、人物肖像、動物形態(tài)、靈臺仙境,文字圖案等都可做為觀賞選購紫金石的參考。紫金石在色彩上若石體遍布紫金帶或黃金帶稱為滿堂彩,紫色上有片片黃色稱火捺,在紫色中包含有青色的紫金石共生稱包青,紫色石體上有黃色浪花狀突出稱蒸粒黃。紫金石不能過份要求石形瘦、皺、漏、透,但石體正面要突出紫金石色彩的特點,石體上紫帶貫通,如行云流水,柔和飄逸,其中純紫間有金色條紋最為高雅,紫中包青帶有蠶紋更是難得的精品。若碗螺石與紫金石共生形成具有人文信息的奇石將會達到百萬以上的價值,可列為國寶級奇石。紫金石紋理是鑒別是天然原石的重要因素,紋理清晰有手感,石筋突出;但筋不能多,格不能亂;石筋自然有序,格紋點綴畫面,都是上品紫金石。紫金石的石質(zhì)有軟有硬,硬度達到摩氏6度最好,摩氏3度以上即可收藏。紫金石屬于山石,干燥、有火氣,在養(yǎng)護上必須上蠟保養(yǎng),經(jīng)過上蠟養(yǎng)護的紫金石退去火氣和干燥,外表潤滑,色彩鮮艷,頗具王者之氣。紫金石精品寥寥,當?shù)仄媸瘣酆谜呙磕陜H能覓數(shù)塊上品。



















大自然的奇山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其形態(tài)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審視那些奇妙的石頭,會令人仿佛置身于千變?nèi)f化的深邃時空中,凝視那些奇石,仿佛真能清晰地看到人生的真諦,以致使人愛石乃至對石的崇拜。愛石者說:愛石其實是在尋根,是在愛人類的老家,愛大自然的本色,愛我們必須不可離開的精氣神兒,愛我們意志中最基本的要素——沉靜、安然和堅定。寧靜是石的品質(zhì),致遠是石的追求。愛石的樸實,更愛石的剛強、堅韌和風骨凜然;愛石的灑脫,更愛石的木訥、守拙和與世無爭。愛石者先當有虛懷若谷的愛心。
石家常說:石之美是寂寞的、幽深的、蒼古的、枯淡的風韻之美。一塊有靈性的石頭,就是一段山水的濃縮,沒有媚姿,沒有俗態(tài)。它于方寸之間,包羅萬象,有著山的雄奇,水的空靈,云的變幻,風的色彩,讓一顆染盡塵俗的心,在剎那間被過濾得干干凈凈。如此說來,石品如人品,養(yǎng)石該與養(yǎng)人同道。表面上養(yǎng)的是石頭,骨子里養(yǎng)的卻是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