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天葵子的功效與作用
天葵子簡介
天葵子,中藥名,為毛莨科植物天葵的干燥塊根。呈不規(guī)則短柱狀、紡錘狀或塊狀,略彎曲,長1~3cm,直徑0.5~lcm。表面暗褐色至灰黑色,具不規(guī)則的皺紋及須根或須根痕。頂端常有莖葉殘基,外被數(shù)層黃褐色鞘狀鱗片。質(zhì)較軟,易折斷,斷面皮部類白色,木部黃白色或黃棕色,略呈放射狀。氣微,味甘、微苦辛。
天葵子的功效與作用
1、清熱利濕
可用于水腫,淋濁,帶下等證。
2、解毒消腫
如《百草鏡》曰:“清熱,治痛消腫毒,療瘡,疬瘴,跌撲,瘋?cè)畟摊?,勞傷。?/p>
3、止咳平喘
適用因外感邪熱。熏蒸肺金,與肺中郁熱互結(jié),肺氣上逆,以致咳嗽氣喘。因天葵子長于清熱瀉火。兼以止咳平喘,故用于熱喘尤為適宜。
4、散結(jié)通乳
適用于血熱內(nèi)蘊(yùn)或因乳頭不通,外邪火毒所致乳痛,或乳汁不通等。如《滇南本草》曰:“治婦人奶結(jié),乳汁不通,紅腫疼痛,乳痛,乳巖堅(jiān)硬如石。服之或散或潰?!?/p>
5、清熱熄風(fēng)
如《貴陽民間藥草》曰:“治癲癇。”適用于肝膽火旺,痰火蒙竅所致的癲癇之證。
天葵子的藥用價(jià)值
【藥名】天葵子
【別名】紫背天葵、夏無蹤。
【入藥部位】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干燥塊根。夏初采挖,洗凈,干燥,除去須根。
【性味】味甘、苦,性寒。
【歸經(jīng)】歸肝、胃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
【主治】用于癰腫疔瘡,乳癰,瘰疬,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點(diǎn)眼。
【禁忌】脾胃虛寒和小便清利者不宜用。
天葵子的藥用附方
1、治癰疽腫毒:鮮天葵根適量,搗爛外敷。
2、治瘰疬、乳癌:天葵根五分,象貝二至三錢,煅牡蠣三至四錢,甘草一錢。同煎服數(shù)次。
3、治蛇咬傷:千年耗子屎二錢。搗爛敷,一日一換。
4、治肺癆:千年耗子屎四兩。放在一只大豬肚子內(nèi),煮爛去渣吃,連吃三只。
5、治虛咳,化痰:千年耗子屎三錢。燉肉吃。
6、治胃熱氣痛:千年耗子屎二錢。搗爛,開水吞服。
7、治母豬瘋、羊癇瘋:千年耗子屎五至七顆(約一錢)。研成細(xì)末,發(fā)病前用燒酒吞服,連用三至五劑。
8、治小兒驚風(fēng):千年耗子屎五分研末,開水吞服。
9、治外痔:千年耗子屎適量,磨桐油搽患處。如有漏管,用五錢搗絨,外敷患處。
10、治骨折:千年耗子屎、桑白皮、水冬瓜皮、玉枇杷各一兩,搗絨,正骨后包患處;再用本品一兩,泡酒一斤,每次服藥酒五錢。
天葵子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滑石,清熱利濕通淋作用增強(qiáng)。宜用于膀胱濕熱,熱淋,血淋之證。
2、配椿根白皮,一清利,一止?jié)?,?biāo)本兼顧,恰合病機(jī),治療帶脈失約,濕熱帶下尤為適宜。
3、配茯苓,適用于水腫,淋濁,小便不利等。
4、配金銀花,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力量倍增。
5、配白僵蠶,清熱熄風(fēng),消腫散結(jié),燥濕化痰作用增強(qiáng),適宜治痰熱驚癇,中風(fēng)口渴??人院肀阅[痛,瘰癘痰核等證。
6、配葶藶子,共奏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天葵子的臨床應(yīng)用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天葵子中含有生物堿,內(nèi)酯,香豆精類,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因此對(duì)于乳腺癌肺癌,肝癌,鼻咽癌等惡性腫瘤。
1、食管癌
天葵子500克,米酒1500克,浸泡1周。每服30克,日服3次。同時(shí)用:硇砂30克,加開水70毫升,在研缽中研勻,過濾,加白醋30毫升,放蒸鍋內(nèi)蒸干。每服1克。兩方同時(shí)在飯前服。繼續(xù)服至吞咽順利,疼痛緩閏,腫瘤消失。
2、鼻咽癌
天葵子、鵝不食草各9克,露蜂房6克,半枝蓮30克水煎3次分服。同時(shí)用:山苦瓜10克,切碎,浸于75%酒精25毫升,加蒸餾水25毫升,3天后,再加蒸餾水50毫升,攪勻,過涉去渣,加甘油20毫升,即用此液滴鼻,日3~6次。迄鼻咽通暢,頭痛好轉(zhuǎn),癥狀基本消失。
3、肝癌
天葵子、八月札、七葉一枝花各12克,白英30克水煎3次分服。另用:鮮癩蛤蟆皮,外敷肝區(qū)。繼續(xù)3個(gè)月后,能使肝區(qū)疼痛明顯減輕,腫塊縮小,食欲增加。
4、乳腺癌
天葵子、蒲公英、牡蠣(煅)各12克,象貝9克,甘草3克煎服,日1劑。連續(xù)服用2個(gè)月。能使腫塊消失,病情完全好轉(zhuǎn)。
5、膀胱癌
天葵子、馬鞭草各12克,龍葵、半枝蓮各15克,弱30克(先煎2小時(shí))水煎2次服。能使腫塊縮小,發(fā)熱停止。
天葵子的副作用
脾胃虛寒和小便清利者不宜用。
天葵子醫(yī)書記載
1、《滇南本草》:“散諸瘡腫,攻癰疽,排膿定痛,治瘰疬,消散結(jié)核,治婦人奶結(jié),乳汁不通,紅腫疼痛,乳癰,乳巖堅(jiān)硬如石,服之或散或潰?!?/p>
2、《百草鏡》:“清熱,治癰疽腫毒,疔瘡,跌撲,瘋?cè)畟?,疝氣,痔瘡,勞傷?!?/p>
3、《本草求原》:“主內(nèi)傷痰火,消瘰疬惡瘡,浸酒佳。”
4、《貴州民間方藥集》:“消炎,明目,去眼翳;又可驅(qū)風(fēng),表寒,治小兒驚風(fēng)及母豬瘋?!?/p>
5、《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治癲癇、蛇咬傷?!?/p>
6、《四川中藥志》:“利水通淋,解毒。治尿酸結(jié)石,小便淋瀝不清。”
7、《貴州草藥》:“定驚,鎮(zhèn)痛,平喘,解毒?!?/p>
8、《陜西中草藥》:“治蛇、蟲咬傷,跌打損傷,尿路結(jié)石,皮膚干燥?!?/p>
每天一期,陪伴你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