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衛(wèi)靈公》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ā!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p> --《論語·里仁》
1993年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世界宗教大會發(fā)布了《世界道德倫理宣言》,其中有一段被稱為“黃金原則”:“數(shù)千年來,人類的許多宗教和道德傳統(tǒng)建立并堅持這樣的準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另一面說就是:己所欲,施于人。”這一原則適用于所有家庭、社會、民族、國家、宗教之間的關(guān)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人類發(fā)展最大的貢獻。而“己所欲,施于人”則是基督教《圣經(jīng)》中提出的原則。有人在兩者之間作以比較,發(fā)現(xiàn)基督教的原則容易發(fā)展成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因為,你想得到的,別人未必想要。現(xiàn)在美國在全世界推行它的價值觀,明顯反映出這個問題。而中國外交所奉行的“不干涉”,則體現(xiàn)了儒家的思維特點。 自己不想被欺騙,就不要欺騙別人;自己不想被傷害,就不要傷害別人;自己不想被壓制,就不要壓制別人;自己不想被不寬恕,就不要不寬恕別人;自己的老婆不想被人搞,就不要去搞別人的老婆......這叫什么呢?這就叫厚道嘛。 電影《手機》里費老有句口頭禪:“做人要厚道”。儒家一以貫之的忠恕啊,仁啊,說白了就是這句“做人要厚道”。這就是中國人所信奉的處理所有人際關(guān)系的黃金原則! (本文選自谷園國學(xué)勵志系列第一部《人生四書》,想買想讀可關(guān)注谷園微信號:大眾國學(xu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