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段錦是中國古代發(fā)明的一種健身方法。古人為了彰顯此功法之珍貴,將八段錦功法喻為像精美的絲綢錦緞一樣寶貴。小編將八段錦中的八式分成四次向大家介紹。所以想要學(xué)習(xí)的朋友們一定要關(guān)注我們。因為每一式都對不同的病癥有保健的作用。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第一式和第二式,趕緊跟著學(xué)學(xué)吧! 八段錦每節(jié)動作的設(shè)計,都是針對一定的臟腑或病證的保健與治療需要,以肢體動作練習(xí)為主,配合呼吸。鍛煉時動作宜柔和、舒緩,呼吸要均勻細長。 該功法具有調(diào)理經(jīng)絡(luò)臟腑、活血行氣、柔筋健骨、養(yǎng)氣壯力等功效,運動量恰到好處,既達到了強健身心的效果,又不感到疲勞,非常適合普通人群練習(xí)。 第一式,雙手托天理三焦 雙手托天理三焦動作是四肢和軀體的伸展運動,和伸懶腰很相似。吸氣時,雙手上托,充分伸展機體,使胸腔和腹腔容積增大,具有升舉氣機、調(diào)理三焦的作用;呼氣時,雙手分開從體側(cè)徐徐落下,有利于氣機的下降。一升一降,達到氣機的運動平衡。也可強健脊柱和腰背肌群,有助于矯正兩肩內(nèi)收、駝背等不良姿勢和緩解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癥狀。 預(yù)備 兩腳并攏,兩眼平視前方,兩臂自然下垂于體側(cè)。全身放松,舌尖輕抵上腭,然后意念集中于丹田,把呼吸調(diào)勻。 ![]() 圖1--1 動 作 1、左腳向左跨一步,比肩略寬,雙手于體前交疊。 ![]() 圖1--2 2、沿中線上舉至頭頂上方,眼視雙手,雙手向左右分開, 掌心向上。 ![]() 圖1--3 3、上體前俯,掌心朝下,雙手合抱于兩腳中間。雙手交叉以后慢慢地向上提起。 ![]() 圖1--4 4、提至胸部翻掌,掌心向上,高舉于頭部上方,同時腳后跟踮起。雙手分開,掌心相對,緩緩下落與肩成“一”字時翻掌,掌心朝下,雙手下落于體側(cè),兩足跟也隨之著地?;謴?fù)預(yù)備姿勢。 ![]() 圖1--5 第二式 左右開弓似射雕 左右開弓似射雕動作主要是擴張胸部,作用于上焦。吸氣時,雙手似開弓式,向左右盡力拉開,加大胸廓橫徑,盡量吸進更多的新鮮空氣;呼氣時,雙手向胸前合攏,幫助擠壓胸廓,對心臟也起到直接的擠壓和按摩作用,可加強心肺功能。同時此動作還可以增強胸脅部、肩臂部及腿部肌肉力量。 動 作 1、左式:左腳向左跨一大步,屈膝半蹲成馬步。雙手自體側(cè)緩緩向前,至腹前交叉,左臂在內(nèi),右臂在外。 ![]() 圖2--1 2、雙手翻轉(zhuǎn)向上,交叉于胸前,掌心朝里。 ![]() 圖2--2 3、雙手臂向兩側(cè)拉開,同時左手虎口張開,食指朝上,成“八”字形,目視食指,緩緩向左側(cè)推出;右手化掌為拳,屈肘,向右平拉,如拉弓狀?;謴?fù)成預(yù)備姿勢。 ![]() 圖2--3 4、提右式:同左式,方向相反?;謴?fù)預(yù)備姿勢。 ![]() 圖2--4 第三式 調(diào)理脾胃需單舉 調(diào)理脾胃需單舉動作既可活動肩、肘、腕、掌,可以活動內(nèi)臟,上下用力牽拉,能使肌肉、經(jīng)絡(luò)、內(nèi)臟器官受到牽引, 特別是使肝、膽、脾、胃受到牽拉。可以增強胃腸蠕動和消化功能,防治胃腸病。 動 作 1、左式:屈膝成馬步狀,掌心向下,雙臂平伸。雙手化掌為拳,收至腰間。 ![]() 圖3--1 2、身體左轉(zhuǎn),呈左弓步。右手由下朝上上舉,與頭平,目視右拳拳心。 ![]() 圖3--2 3、 上體前俯,右手化拳為掌,掌心朝下。身體右轉(zhuǎn),弓步變成仆步,手心朝下摩地。 ![]() 圖3--3 4、身體右轉(zhuǎn),呈右弓步。右手轉(zhuǎn)掌,五指并攏,掌心朝下,掌指朝前;然后右手緩緩上舉于頭頂,掌心朝上,掌指朝左,目視手掌;同時左手掌指朝前用力下按于左側(cè)下方,右臂用力向上挺直。右式同左式,方向相反。恢復(fù)預(yù)備姿勢。 ![]() 圖3--4 第四式 五勞七傷往后瞧 五勞七傷往后瞧對促進頭部血液循環(huán)、增強頸部肌肉和改善頸椎活動度有明顯作用,對消除大腦疲勞和生理功能障礙也有促進作用??捎糜陬A(yù)防頸椎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證。除此之外,它還有增大眼球的活動范圍,增強眼部肌群力量的作用。 動 作 1、左式:左腳向前跨一步,呈左弓步,雙手俯掌向前推,高與肩平,寬與肩等。 ![]() 4—1 2、重心后坐,腳尖抬起,雙手合于胸前,右手在外,左手在內(nèi);隨后掌心相對,身體左轉(zhuǎn),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 ![]() 4—2 3、手前后分開,右手與頭同高,左手高于腰部,眼睛盡量朝后看;身體右轉(zhuǎn),同時雙手舉于身體前方與肩平;左腳收回,雙手下按,回至體側(cè)。 ![]() 4—3 3、右式:同左式,方向相反?;謴?fù)預(yù)備姿勢。 ![]() 4—4 第五式 搖頭擺尾去心火 搖頭擺尾降心火動作是全身性動作,對整個身體都有良好作用。搖頭擺臀、擰轉(zhuǎn)腰胯,牽動全身,能降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起到清心瀉火、寧心安神的功效。對交感神經(jīng)興奮引起的失眠、盜汗有顯著的療效。同時,下肢弓步、馬步變化,對腰酸膝軟等下肢疾患亦有防治作用。 動 作 左式:左腳向左邁一大步。翻掌,掌心朝上,雙手平舉,至胸前交叉;雙腿變?yōu)榭缌睢?/p> ![]() 5—1 2、兩手下落的時候,屈膝半蹲呈馬步狀;按掌,置于膝蓋上方。 ![]() 5—2 3、上體向右前俯,重心移至右腿上,身體緩慢向左扭擺,重心逐漸轉(zhuǎn)至左腿,右腿逐漸伸直。轉(zhuǎn)頭,眼睛看右下方,然后身體還原呈圖2的姿勢。 ![]() 5—3 4、右式:同左式,方向相反?;謴?fù)預(yù)備姿勢。 ![]() 5—4 第六式 雙手攀足固腎腰 雙手攀足固腎腰的腰部前俯后仰動作,可以充分伸展腰腹肌群;雙手攀足,可以牽拉腿部后群肌肉。本節(jié)動作能提高腰腿柔韌性,防止腰肌勞損和坐骨神經(jīng)痛等病證。注意身體前屈時膝部不能彎曲,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屈膝時頭不宜垂得太低。 動作 1、雙手自身體兩側(cè)緩緩上舉。 ![]() 6—1 2、舉至頭頂上方,掌心向前上方,身體略后仰。 ![]() 6—2 3、腰帶動上身前后俯仰擺動3次;雙手始終高舉,隨著腰前后俯仰;然后上身前俯,雙手十指抓住腳尖,向上扳動3次。 ![]() 6—3 4、掌心朝下,沿腳外側(cè)轉(zhuǎn)至腿后,沿腿后側(cè)正中線緩緩上提,身體隨之提起,至抬頭挺胸,雙掌心置于腰部腎俞穴;然后雙手緩緩落下?;謴?fù)預(yù)備姿勢。 ![]() 6—4 第七式 攢拳怒目增力氣 怒目攢拳增氣力主要是鍛煉肝的功能,肝血充盈,則經(jīng)脈得以濡養(yǎng),筋骨得以強健。久練攢拳,則氣力倍增。怒目可以疏泄肝氣,從而調(diào)和氣血,保證了肝的正常生理功能。 動作 1、左腳向左邁一大步,置馬步。雙手平舉,掌心朝上;隨后緊握成拳,收于腰側(cè)。 ![]() 7—1 2、左沖拳,拳面要平,外展,收回;右沖拳,拳面要平,外展,收回。雙拳收于腰間,隨后雙手朝下交叉,身體左轉(zhuǎn)呈左弓步,雙手上舉,左右同時劈拳,雙眼圓睜似怒目,平視。 ![]() 7—2 3、身體右轉(zhuǎn)呈右弓步,雙手上舉左右同時劈拳,雙眼圓睜似怒目,平視。 ![]() 7—3 4、身體向左轉(zhuǎn)正,雙手合于胸前;再向前分,隨后向兩側(cè)彈拳。 ![]() 7—4 第八式 背后七顛百病消 背后七顛百病消是全套動作的結(jié)束。連續(xù)上下抖動使肌肉、內(nèi)臟、脊柱松動,再做足跟輕微著地震動,使上述器官、系統(tǒng)整合復(fù)位,起到整理運動作用。所謂諸病消或百病消,并非單指做“背后七顛”這一段,而是指長期堅持做整套八段錦的動作。 預(yù) 備 兩腳并攏,兩眼平視前方,兩臂自然下垂于體側(cè)。全身放松,舌尖輕抵上腭,然后意念集中于丹田,把呼吸調(diào)勻。 ![]() 8—1 動作 1、雙手于體后緩緩提起,掌心置于腰部腎俞穴。 ![]() 8—2 2、腳跟隨之提起,全身放松并輕輕地抖動,此時腳跟著地。 ![]() 8—3 3、在第7次抖動的時候,全身放松,重心下落,腳跟輕微著地,雙手下落。 ![]() 8—4 收功動作 雙手上舉,至頭頂上方。然后徐徐下落于腹前,再向前畫弧攏氣,雙手下疊于肚臍前,調(diào)均呼吸,雙手緩緩下落于體側(cè)。 ![]() 收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