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沉寂的詞語鮮活起來 ——關于詞語教學的幾點體會 提到詞語教學,教師常常感到有些困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基本上遵循著初讀識記、精讀理解、課后鞏固這一教學過程,方法枯燥單一,教學效果有時也不盡人意。其實,詞語作為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雖然在呈現(xiàn)形式上是沉寂的,但其中卻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因素,在本質上是鮮活而富有靈性的。語文教師重要的職責就是引導學生進入詞語的感性世界,運用多種方法體會詞語的內涵。正如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所說:“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痹诮虒W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使沉寂的詞語變得鮮活而有生命力。 一、體會——把情感激發(fā)起來。 “誰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這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經常問到的一個問題。這時,學生或者根據自己的理解,或者簡單地聯(lián)系課文內容,或查閱字典說出詞語意思。這種幾乎脫離文本的單純解詞方式,枯燥呆板,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內容。詞語的家是文本,是一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在教學中,只有積極合理的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走入文本,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中情感,才能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從而在真正意義上理解詞語的內涵。 豐子愷的《白鵝》一文中,有許多生動形象的四字詞語,使一只高傲而可愛的白鵝形象躍然紙上。教學時我做了如下設計: 師:同學們注意到了嗎?這篇文章在詞語運用上有個明顯特點,就是出現(xiàn)了許多四字詞語,請你仔細地讀一讀,在書上圈一圈。(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畫) 出示詞語,把詞語讀正確: 嚴肅鄭重 厲聲呵斥 師:作者用這么多生動逼真的詞語形象地描繪出一只——高傲的白鵝,它的高傲表現(xiàn)在—— (學生齊讀這些詞語,體會其生動傳神,并在頭腦中想象白鵝的高傲) 師:你感覺這只高傲的白鵝另人討厭嗎?(不) 當作者用這些看似貶義的詞語時,表達的卻是喜愛之情,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走近這只高傲而可愛的白鵝,它—— (再次齊讀這些詞語,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以上環(huán)節(jié)將文中詞語整體出現(xiàn),在“高傲”這個大語境中,詞語通過學生的反復誦讀體會,漸漸地進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他們腦海中浮現(xiàn)的是一個既高傲又可愛的白鵝形象,感受到的是作者對白鵝的無比喜愛之情。一個個靜止的詞語就這樣在朗讀體會中,隨著學生情感的起伏而鮮活生動起來。 二、想象——讓思維活躍起來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把漢字符號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當詞語穿越學生的想象空間,進入主體心靈世界時,它已經成為一粒種子,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郁郁蒼蒼、云遮霧涌、涓涓細流、簾簾飛瀑、滔滔江水、皚皚白雪……”這是《雅魯藏布大峽谷》一文中的詞語。當學生熟讀了課文,正確認讀了這些詞語之后,我以富有啟發(fā)性的詞語開啟了學生想象的閘門:“同學們,這些詞語看似平常,但是如果你仔細體會,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很美很美?,F(xiàn)在就讓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看看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話音一落,學生便入情入境地讀起來,接下來的發(fā)言更是精彩紛呈。有的說:讀了“郁郁蒼蒼”這個詞語,自己仿佛看到了蔥郁的原始森林,這里樹木繁茂,山中云霧繚繞,就象一個綠色的天堂。有的說:我好象看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千姿百態(tài)的流水,山間有清澈的小溪,山頂是千年不化的積雪,瀑布從山崖上傾瀉而下,景象十分壯觀……此刻,想象已經給學生的思維插上了翅膀,飛到了位于世界屋脊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我適時引導學生:“同學們,我們學詞語就應該這樣去聯(lián)想、去想象,讓每個詞語都在我們的頭腦中活躍起來,變幻出不同的景象,這樣才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F(xiàn)在請你把詞語有滋有味地讀給自己聽,讀給大家聽?!睂W生繪聲繪色地朗讀著,想象著,他們讀到的已不單單是一個個詞語,而是一幅畫,一首詩,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我沒有就此罷休,又順勢將詞語的學習引向深入:“現(xiàn)在,這些詞語已經生動地活躍在你的腦海里,那么你能用它們向別人介紹一下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異景觀嗎?”于是,學生又開始對剛剛創(chuàng)造的表象進行加工重組,放飛的思維很自然地回歸文本。而此刻,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已經更深一個層次了。 三、延伸——把知識聯(lián)系起來 在文章中,詞語往往就是一個切入點,從這個點延伸開去,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無形的語文知識網。在這個網絡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不同形式、不同意蘊的言語相互照應,相互融合,激活學生原有的語文知識儲備,使學生對文本詞語的理解更加確切而有深度。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創(chuàng)作的童話故事,文章開頭以簡短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從前,一個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園。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歡到那里去玩?!痹诮虒W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文中用一些詞語寫出了花園的美麗,除了這些詞語,你還能用其他詞語來描繪這座美麗的花園嗎? (問題過后,學生的詞語儲蓄罐陸續(xù)打開了:鳥語花香、草翠花開、蜂飛蝶舞、流水潺潺、鳥聲啁啾、瓜果飄香、果實累累、雪花紛飛……使花園的每個季節(jié)更增添了許多美麗。) 師:現(xiàn)在,我們也來當一次作家,將這些詞語替換到課文中去,然后一邊讀,一邊想象花園的美麗。 (學生饒有興趣地讀著,想著,漸漸地陶醉于花園的美景之中。) 按照常理,這一段文字的教學到這里似乎可以終止,但是我又接著啟發(fā)學生:“最近我們積累了不少描寫四季風光的古詩,你覺得可以用哪些詩句來形容花園的美麗景色呢?”經過幾番背誦、篩選,學生為花園的四季美景選擇了不同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從一個完美教學流程的角度來看,為花園提詩這一環(huán)節(jié)似乎有些多此一舉,但是我想,如果我們的設計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以多種形式去感悟語言和運用語言,那么“畫蛇添足”又有何妨呢? 四、運用——把能力表現(xiàn)出來 無論是認讀,想象還是體會,學習詞語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語言能力,逐漸地積淀成一種內在的語文素養(yǎng),并通過一些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運用語言的空間和氛圍,讓學生進行說寫等語言訓練,在此過程中使詞語變得活躍,變得對學生來說更有價值。 《蟋蟀的住宅》一文的教學已經接近尾聲了,通過讀文、圖解、表達,學生已經清楚地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并油然而生一種贊嘆 師:同學們,蟋蟀用柔弱的工作建造了偉大的工程,讓我們驚訝嘆服。的確,這樣好的住宅誰會不喜歡呢?現(xiàn)在我們來為它的住宅寫一則廣告詞,幫它宣傳一下怎么樣?”學生一聽,頓時表現(xiàn)出極高的興致。我又出示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 隨遇而安 彈琴 “寫的時候可以選用這些詞語,你的廣告會更生動?!?/SPAN> 幾分鐘后,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完成了任務。有的以小蟋蟀的語氣介紹了自己住宅的特點:“我是小蟋蟀,現(xiàn)有一處高質量的住宅出售。它建筑在朝陽的堤岸上,在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門口有一道安全門,你可以放心地在門口的平臺上唱歌彈琴。室內雖然簡樸,但是清潔干燥,經過我不斷地整修,現(xiàn)在更加舒適。歡迎您來選購。”有的從第三人稱的角度介紹了蟋蟀工程師以及他的偉大工程。還有的鄭重其事地留下了咨詢電話和聯(lián)系方式。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在沒有絲毫壓力的情況下,達到了運用詞語、訓練表達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體會,使學生與文本情感相通;想象,使詞語更加生動飽滿;拓展,讓詞語的內涵變得豐富;運用,給學生提供了言語實踐的空間。語文教學就應該這樣,讓沉寂的詞語在學生的心中鮮活起來,再慢慢地轉化為一種內在的能力和素養(y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