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xiàn)代社會節(jié)奏加快,生活壓力大增,且因長期不規(guī)律習性等導致寒熱錯雜病證。內寒濕熱交織互見,卻又不得不忍受積勞成疾的折磨。 患者訴用西醫(yī)治療效果不理想,一如既往的相信中醫(yī),找了個老一點的中醫(yī)醫(yī)治??蓡栴}是:幾年來,什么健脾利濕、疏肝健脾、補腎溫陽,什么參苓白術散、四逆散加減、四逆湯、附子理中湯等等都用過,效力不顯。甚至有患者看了10幾年中醫(yī)也沒醫(yī)好,可問題是:身體正似乎變得更差,降低了生活質量。 患者多以頭痛失眠、胸脅沖逆作痛心煩、口干苦,心下腹脹痞滿疼、便溏腹瀉粘滯不爽為主癥就診。什么頑固性失眠,抑郁癥?再訴什么舌紅苔黃之類,血壓升高,腿腳發(fā)冷,手心腳心發(fā)熱,手指麻木。主要病情和癥狀:下寒,飲后腹瀉、腹痛,胃痛、肚子痛,便溏,而服溫藥就助其上熱。上熱,口苦、心煩,心中懊惱,口干,口渴,舌紅,而服涼藥則傷其陽。這是不少新老患者的真實寫照,往往都是這樣的病例,往往是寒熱錯雜,又是陰虛濕熱,是不是陽虛?對不對? 求神醫(yī)們給對癥下藥!病機表現(xiàn)為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寒熱夾雜。病證寒熱判若冰炭,說純粹的熱和寒都是比較好治的,無不效如桴鼓。而似寒非寒似熱非熱,誰都不能百分之百確定能看好,寒熱錯雜者每難辨治。那怎么辦呢?西醫(yī)想來更沒轍了,患者只相信祖國醫(yī)學。 話說,一條路斷了,另一條還在變粗,這是幸事。要相信中藥還是能治療的,可以的!當飽受疾病折磨患者向我急切求救時,同情心,治病救人的強烈責任感,令我難以克制。 見虛實交雜,寒熱并存,故在辨證治療上要考慮全面。怎么解決這個矛盾的呢?按病機給予整體糾偏,結合具體癥狀表現(xiàn),先辨六經,繼辨方證,此為常。里熱為少陽陽明,里虛寒為太陰,屬厥陰病。膽熱脾寒,好了,寒溫二藥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寒多熱少,寒溫二藥有所偏執(zhí)即可。膽熱脾寒,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柴胡:大量用推陳致新。 桂枝:治咳逆上氣,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主百病養(yǎng)精神,貫通身體。 干姜:(生散干守)溫中止血止利,逐風濕痹,暖腸胃寒積冷濕水氣。 黃芩:除伏邪積熱。 天花粉:最能滋陰養(yǎng)液。 牡蠣:凝聚陽氣,散結確有實效。 甘草:調和補益。 患者反復問我是否可以醫(yī)治好?我道:一年太久,只爭朝夕。多是服一劑而起效若神!
這個柴胡類方應用是非常廣泛的。頭面部濕疹、皮炎、痤瘡,面子問題?尤效,可一舉攻破。少陽膽經體側區(qū)域的淋巴腫瘤,結節(jié)病,腺體病,都有驚喜不止效用的良機。慢性胃炎、結腸炎、糖尿病、肝病、胰腺炎、膽囊炎、膽腎結石、乳腺增生、乳腺癌、肺癌,能不能和西醫(yī)掰掰手腕?原來是救命之方!臨床上精神神志病這方面病人比較多,較乏力者多認為是腎虛,喝過的補腎中藥可以用車拉了,反倒無可救藥已十多年了。肝腎同源,所以呢,見腎虛之象疏肝健脾乃愈。柴胡桂枝干姜湯乃調治精神神志疾患良方,臨床過程會發(fā)現(xiàn),多半是一劑知。 |
|
來自: 弘瑞圖書 > 《醫(yī)學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