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是國家的重臣,很多人到京城做官,都要去拜訪他。司馬光跟這些人聊天,總是會問別人一個問題:“你的錢夠不夠花?你有沒有欠別人的錢?”司馬光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呢?他說:“一個人的錢不夠花,必然想辦法去弄錢。一個求錢的人,是沒有辦法挺直腰桿做官的!” 司馬光的話雖然簡單,卻發(fā)人深省。一個人無論是做官還是做人,如果滿腦子總想著怎么從別人身上拿到錢,他還能公正地對待別人嗎?他還能在別人面前保持自己的操守嗎?中國有句古話,叫“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對別人“無求”,不想從別人那里得到什么,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品格和操守,也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初出茅廬的大仲馬完成了一部劇本。一家小劇院的經(jīng)理找到他,禮貌地脫帽致敬,說:“仲馬先生,我希望能買到您的劇本,只是我的劇院非常小,所以我最多只能出80法郎?!币患掖髣≡旱睦习逡舱业酱笾亳R,高傲地說:“小子,聽說你完成了一個新劇本,我愿意出1000法郎買下!”大仲馬說:“對不起先生,我已經(jīng)決定賣給別人了。”大劇院的老板驚訝地說:“小子,你要知道,不會有人出高過我的價錢,你要珍惜機會!”大仲馬說:“是的先生,他只出了80法郎。只是他一見到我就脫下帽子稱我為‘先生’,而不是翹著二郎腿叫我‘小子’。我寫劇本的目的是希望它能被搬上舞臺,而不是只想著用它換錢,所以沒必要為了錢而賠上自己的尊嚴(yán)!” 如果大仲馬一心想得到更多的錢,那么面對唯一一個可以給出高價的老板,他憑什么能保持尊嚴(yán)?可是,當(dāng)他看淡了名利,寫作的目的只是希望把劇本搬上舞臺時,那個老板又憑什么讓他低頭呢?人在物質(zhì)上的追求越少,他在精神上的自由就越多。所謂“無求”的人,他們做事不會那么功利,不會一切向“錢”看,因而他們不需要在任何人面前放下自己的尊嚴(yán)?!白宰鹫?,人尊之”,一個人能在物質(zhì)面前能保持自己的尊嚴(yán),自然能贏得他人的尊敬。 在演藝圈,誰能和趙本山沾上關(guān)系,那就可以借此極大地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所以很多人都人千方百計地巴結(jié)他、奉承他??纱簌i是個例外。趙本山很看好大鵬,就說:“大鵬啊,表現(xiàn)得不錯嘛,我收你當(dāng)徒弟吧?!笨纱簌i卻說:“謝謝本山老師??墒?,我覺得自己現(xiàn)在還不夠優(yōu)秀,配不上‘本山弟子’這四個字?!眲e人對大鵬說:“你傻啊,你現(xiàn)在也沒什么名氣,當(dāng)了趙本山的徒弟,馬上就能成名。”大鵬說:“給人家當(dāng)徒弟,難道就是想沾人家的光嗎?是男人就應(yīng)該靠自己的本事發(fā)展!”后來,大鵬靠著自己的努力和辛苦付出,在演藝圈闖出了名頭。再見趙本山時,他說:“以前您表揚我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沒有資格做您的徒弟。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努力,爭取對得起您對我的信任,現(xiàn)在我準(zhǔn)備好了,可是我還有這個機會嗎?”趙本山開心地笑了,很快大鵬就成了本山的弟子。 一心想靠著大樹攀爬的藤蔓,即使長得再大,腰也是軟的;荒原上的小草,雖然弱小,但它們獨立生長,腰桿挺直向上。很多人對趙本山是“有所求”的,希望能得到趙本山的幫助和提攜,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他們難免就會淪為阿諛奉承之徒,趙本山怎么會看得上他們呢?而大鵬想的不是“有所求”,而是要獨立成長,配得上“本山弟子”這四個字,展現(xiàn)的是自尊、自強、自立的品格操守,贏得了趙本山由衷的喜愛,也贏得了他人的敬佩。 李敖是有名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敢說敢做,不管對誰,都能挺直腰桿說話。他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呢?在鼎盛時期,他是開凱迪拉克的??珊髞硭淦橇?,沒車了,他就去坐公共汽車。司機看到了,驚訝地說:“李大師,您怎么也坐公共汽車???”李敖說:“我為什么不能坐公共汽車?開豪車的是我李敖,坐公共汽車的就不是我李敖了嗎?雖然坐公共汽車,但我的嘴是自由的,心里舒坦!”李敖還說:“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我一輩子的志愿不是吃飽了穿暖了就算了,我還有更高的更偉大的志愿呢?!?/p> 開豪車,我是我;坐公共汽車,我依然是我,不會覺得失落,也不會覺得丟臉。李敖心胸豁達(dá),看得透,看得開,追求的是人格的獨立和心靈的自由,因而他才能對別人“無所求”,因而他才能“心里舒坦”。一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利弊,還有什么人什么事能讓他彎下腰呢?不要被物質(zhì)的利益蒙蔽了雙眼,不要被外在的虛榮擾亂了心靈,你就會成為一個“無所求”的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自由的人,一個快樂的人。 我們所說的“無求”,并不是真的讓人無欲無求,這誰也做不到。而是說不要總是想從他人身上得到利益,得到自己不應(yīng)得的東西?!坝星笥谌?,必禮下于人”,一旦你對他人“有所求”,就很難再在對方面前保持自己的尊嚴(y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