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三字經(jīng)·痰飲》經(jīng)文】 “燥濕分,治痰略” 【燥痰、濕痰怎么分?】 大家可以在吐出的痰里分辯,燥痰比較粘稠,不易咳出,而濕痰容易咳出,不那么粘稠。 【燥痰、濕痰怎么治?】 痰怎么治?大家記住,論燥和濕,分濕痰和燥痰,這是提綱挈領,簡單扼要。 “燥痰宜潤心肺,濕痰宜溫脾?!?/span> 如果是燥痰,應該增加他的津液,讓它容易出來,所以要潤心肺。 如果是濕痰呢?溫脾增強脾的運化作用,才能把這個濕痰化掉。 【化痰的方子】 化痰的方子很多,我們原來也講過,最常用的方子就是二陳湯。在這里給大家再推薦一個方子。 如果是比較頑固的、很難排出來的老痰,就用王節(jié)齋化痰丸。王節(jié)齋老先生對于痰是很有研究的。他為什么創(chuàng)這個方子呢?因為他說二陳湯是治痰通用方,他的好處是實脾燥濕,治其標。 如果你要治濕痰、寒痰、痰飲、痰唌,用二陳湯確實比較好,但是二陳湯是偏溫的,在當今這個時代,痰火的人特別多,我到各地去看病,就看見很多痰火的。 【當今時代有痰火的人很多】 有次我到上海出差,早上起來看了幾個病人,我連用了兩個溫膽湯,有痰火的人很多的,但是病不一樣,治的方法是一樣。 【痰的生成原因】 很多痰是有火的,導致肺氣不清,同時兼有咳嗽,尤其這些老痰、瘀痰,結成黏塊,凝滯在喉間,吐咯難出,吐不出來,咯不出來,很粘稠的東西,這個痰是因為火太旺了,薰于上焦,導致肺氣被郁,肺氣被郁以后,津液不得隨氣而升降,津液有升無降,再經(jīng)過火一熏蒸,津液凝結而成痰了。 本來津液是人體有用的營養(yǎng)物質,結果成了廢物了,成痰了,而且歲月積久、根深蒂固,所以就叫老痰、瘀痰。這是非常危險的,比如說肺癌,有的就是這么得的,這個痰老瘀在這里,時間長了,氣血都凝滯了,最后長出惡瘡來了,就是肺癌了,所以不要小看痰的問題。那么多年的老慢支、肺氣腫、哮喘是不也和這個痰有關系呢? 【化痰丸的奇妙之處】 化痰丸就是要開其郁、降其火,清潤肺陰,消凝結之痰,緩以圖之。但是像這種老病,吃幾副湯藥就想徹底好?好像不太可能!要緩以圖之。所以王節(jié)齋化痰丸這個方子還是有很多奇妙之處的,大家可以研究一下。比如這個方子里面的芒硝是干什么用的?大家可以思考。 【二陳湯怎么正確理解?】 二陳湯大家應該掌握,這是治痰的通劑。半夏2錢、陳皮1錢、茯苓3錢、炙草8分。 但是二陳湯怎么理解?我覺得這個方子學點中醫(yī)的都得記住,一共就這么幾味藥。關鍵是怎么理解這個方子。二陳湯當中真正治痰的是哪味藥?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其實真正治痰的就是一味藥,就是茯苓。茯苓它是健脾滲濕的,利濕的一個藥,只有這一味藥是真正祛痰的。 二陳湯:茯苓3錢,半夏2錢,陳皮1錢。為什么茯苓量最大呢?因為它是最主要的。那么半夏是不是化痰的?半夏不是化痰的!半夏是降逆的。陳皮是順氣、理氣的。甘草是調中的,是輔助茯苓的作用。 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在張仲景的書里頭,凡是痰多的方子,他在加減法里頭都是加茯苓。而嘔者,加半夏,胃氣上逆的時候加半夏,所以張仲景的加減法可以看到他用藥的規(guī)律,不是張仲景這么說的,是上古傳下來的,我們古代圣人就是這么教的。 我們現(xiàn)在上中醫(yī)藥大學、學中醫(yī),老師都會告訴你,半夏是化痰的,這個不是古訓。如果明礬制了半夏以后,半夏的降逆的作用就減弱了,而且用明礬制了以后反而容易吐,所以后世對明礬制半夏,經(jīng)方派是比較反對的。 【二陳湯加減法】 二陳湯的加減法是非常多的,一個二陳湯能治很多痰癥,當然還要加減。二陳湯是時方,如果你要是借鑒了經(jīng)方,你用二陳湯就特別得心應手。 比如一個人反復發(fā)作咳嗽、氣短,二陳湯加上桂枝、白朮之后就是苓桂朮甘湯的意思。或者與腎氣丸一塊兒吃。 四肢腫了,加黃芪、防己,就是防己黃芪湯。 咳嗽老不好,加干姜、細辛、五味子。這些全是從《金匱要略》的思想來的。 火痰的,加海蛤粉、瓜蔞仁、黃芩、海石,這不就有點化痰丸的意思了嗎? 寒痰就加干姜、附子。 風痰加制南星、天麻、竹瀝、姜汁。 燥痰加天門冬、玉竹、瓜蔞仁之類的,用來潤肺。 瘀痰加川芎、貝母、香附、連翹。 虛痰加人參、白朮,補虛的。 實痰加旋覆花、枳實。 食積生痰加萊菔子消食。 【礞石磙痰丸】 如果是實熱老痰,甚至病人出現(xiàn)癲狂的這種現(xiàn)象,那就用礞石磙痰丸。礞石磙痰丸在我們講癲狂癇的時候特別強調過。礞石磙痰丸大家也應該知道一下,因為治療老痰的時候用得著。它里頭就用到香附、橘紅、瓜蔞仁、黃芩、天門冬、海蛤粉、青黛、芒硝、桔梗、連翹。 【痰飲導致的臨床癥狀】 還有一種情況,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以前我在病房里頭看到過一個腦血管病-----腦血栓的中年女性,后來我就問她:“你有什么難受的感覺?”她說唯一的癥狀就是右上肢舉不起來了。臨床大夫就說她是半身不遂,但我說這不叫半身不遂,因為她腿沒事,她唯一的就是右上肢抬不起來。但西醫(yī)照CT,說她是腦血管病腦血栓,堵在左邊了,西醫(yī)是這么解釋的,所以西醫(yī)大夫認為這是中風。 中風咱們講過了,這不是中風,中風是半身不遂,光右上肢不遂,那不叫中風,這叫什么呢?這叫痰飲,正因為痰飲留伏在中脘,導致了胳膊疼、舉不起來,也有可能腳也會出現(xiàn)一些障礙,但實際病根在中焦,因為脾主四肢,是脾胃出了問題了,所以手腳也出跟著出問題。 【中醫(yī)病名診斷的重要性】 《全生指迷方》里面有一個方子叫指迷茯苓丸,專門治療這種中脘的停痰,我就給他開了這個方子,為什么我能開出這方子來呢?因為我上學的時候背過這方子。你要是沒有背過這個方子,你頭一次碰到,你怎么知道怎么治呢?所以中醫(yī)是理論醫(yī)學,指迷茯苓丸就是治這病的。 指迷茯苓丸這個方子一共就四味藥:半夏、茯苓、芒硝、枳殼,就四味藥,是一個丸藥。這個女的吃完這個藥以后,胳膊就抬起來了。痰飲這個病多種多樣,你要不認識痰飲這個病,你就沒法治療。當然這個女的肯定不吐痰,她就是一個胳膊抬不起來,被誤以為是中風。如果要按中風治,那肯定好不了了。所以中醫(yī)的病名診斷太重要了,這些東西講起來都是挺深的。這個方子里面的半夏降逆燥濕,茯苓化痰滲濕,芒硝是軟堅的,它在化痰當中也是作用很強的,枳殼是利氣的,所以這個方子很平和,但是它是攻的。 【指迷茯苓丸治療雙腳發(fā)麻的病人】 我還用這個方子治過一個糖尿病的老人,這個糖尿病的老人是兩只腳發(fā)木,他不是麻,他是木。他跟我說:“我要不拿眼睛看,我都不知道我的倆只腳在什么位置,我腳上有沒有穿鞋,有沒有穿襪子,我都不知道,所以我的腳很容易燙傷。為什么呢?我這洗腳水很燙,我都不知道?!?/span> 他的腳發(fā)木不是發(fā)麻,這種情況下我就給他開了一個指迷茯苓丸。我認為他是痰堵在經(jīng)絡了,吃完以后他說我一只腳好了,另一只腳還沒徹底好,就是明顯漸好。因為是病房里面的病人,我也沒給他徹底看完,但是起碼說是很見效的。 【痰飲可能導致各種各樣的病癥】 痰飲可以導致的病是各種各樣的,是能認出來的。比如:胸脅疼、嘔逆、神志不清、手足痹痛,太多了。 為什么痰飲能導致這些病呢? 因為痰為陰邪,隨氣所至,變幻無常。它隨著經(jīng)絡無論到哪里都能引起各種各樣的病變。 痰和飲都是陰邪,但是兩個再細區(qū)分一下,痰就屬陽,飲就屬陰。因為飲太陰了,所以它一般是停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不像痰到處跑。 而飲會停在心下、脇下,出現(xiàn)脹、咳、心悸、頭暈、頭昏,也可能飲邪溢于皮膚出現(xiàn)腫。 飲既然這么陰,所以一定要用溫熱的藥物才能夠把陰邪化開,就像離照當空,群陰退避。比如說天氣陰沉沉的,早晨起來霧氣很重,這時候太陽一出,馬上一掃陰霾,霧也散了,空氣也變好了。人也是這樣,你陽氣不足,所以會陰氣沉沉的。我們現(xiàn)在就是用中藥把你的陽氣扶起來,然后陰霾就散了。這時候千萬別開一些養(yǎng)陰的藥物,什麼地黃、麥冬、五味子,那陰霾就更盛了,飲邪滔天了。 【治療痰飲的方法很多】 治療痰飲方法很多,我們一開始學習,需要分清楚燥痰、濕痰。記住剛才講的這幾個方子。二陳湯必須得記住。現(xiàn)代人痰火特別多,化痰丸也要記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