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虹老師所傳授的陳照奎傳統(tǒng)低架陳氏太極拳中,有較多的重復式子,例如,第一路83個式子中,“六封四閉”(包括大、小“六封四閉”)有7個,“單鞭”7個,“金剛搗碓”4個,“掩手肱捶”4個。自62式至7l式還是整段的重復:第二路71個式子中,“掩手肱捶”6個,“金剛搗碓”3個,“連環(huán)炮”3個,“白蛇吐信”3個等等。對此,也常有人提出建議,想把那些重復動作精簡一下,以便于人們學習。有趣的是,不少太極拳愛好者在學習了簡化拳之后,又覺得不夠味,還要想方設法學習重復動作較多的傳統(tǒng)套路。聯(lián)系自身的體會,我以為重復動作較多的傳統(tǒng)陳式拳,有其獨特的韻味和魅力。
 一是較多的重復,有效地延長了鍛煉時間,加大了鍛煉強度。這套傳統(tǒng)陳式拳要求拳打低架、襠走下弧。加上較多的重復,雖然人更辛苦。但卻很好地鍛煉了體能,辛苦過后是體能的增強。如果把重復都省去,人是舒服省心了,但鍛煉時間減少、強度減弱,其鍛煉效果也隨之削弱了。實踐證明,人體機能的鍛煉,既要有一定的時間也要有一定的強度,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效果。陳式拳套路中的諸多重復,恰到好處地延長了時間,加大了強度。
二是有利于通過合理的重復,反復體會領悟重復式子中的各種勁力,進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傳統(tǒng)陳式拳以技擊為精髓,拳法嚴謹,拳理深奧,其內(nèi)在的只可心領而難以言傳的奧妙,必須反復鍛煉反復領悟,才有希望獲得體會并練到身上來,重復式子即可起到這一作用。例如一路拳中的7個“六封四閉”和7個“單鞭”,合理穿插在套路之中,式子中的丹田內(nèi)轉、胸腰折疊、順逆纏絲、化發(fā)等等勁力,既讓人在一個一個的重復之中,從容地反復品味,不斷有所收獲有所提高,同時又促進了對其他式子中相關勁力的領悟和提高。又如一路拳中有4個“掩手肱捶”,二路拳中有6個“掩手肱捶”,兩路拳如果連續(xù)打下來,右拳要發(fā)放10次彈抖勁,這既讓人通過一次次的發(fā)勁,一次次體會發(fā)放松活彈抖勁的要領,也讓人“有多大的勁可以發(fā)揮多大的勁,沒有勁也可以練出勁力來”(照奎公拳論)。
 三是通過重復式子的多種練法,并以不同的式子與之連接,讓人體悟到拳法的變化和招式的多用。例如一、二路中的10個“掩手肱捶”??梢杂每焖俣攘暰?,也可以用慢速度習練,還可以用快慢相間的速度習練,各人可根據(jù)自己的意趣安排不同的練法。與之連接的式子除一路有2個相同之處外,其余所連接的式子都不相同。又如一路拳中的7個“六封四閉”,練法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與7個“單鞭”連接的除了3個“運手”相同外,另4個連接式子也都不相同。這些都讓人充分感受到招式的靈活變化,體會從一個式子演化派生其他招式的奇妙。
 四是重復式子具有定心、沉氣、蓄勁的作用。例如一路拳中的7個“單鞭”,二路拳中的6個“掩手肱捶”,在整個套路中猶如“中轉站”,使人對入靜、調(diào)息、放松等等要求在“中轉”中得到及時的調(diào)整,演練中諸如眼神不集中、表情緊張、仰首、低頭等等毛病,也能在這種“中轉”里及時通過自我調(diào)理而有所克服。同時,一種引入人勝的韻味也就在這“中轉”之中讓人反復品嘗,回味不盡。
當然,套路中的重復如作精簡,也并非一無是處。各式簡化拳動作編排較簡練,難度較小,易于人們學習,在推廣普及太極拳方面確實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悅太極轉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