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Black heart 樂隊:Two Steps From Hell 1945年7月的一天,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來到剛剛被蘇聯(lián)紅軍攻克不久的德國首都柏林,代表英國國王向蘇聯(lián)紅軍元帥朱可夫授予巴斯勛章,以表彰他為消滅德國法西斯做出的巨大貢獻。在這一點上,其實全世界人民都有理由向這位功勛卓著的常勝將軍表示敬意,他也獲得了多達二十五枚之多的外國勛章。的確,如果沒有蘇聯(lián),很難想象法西斯勢力會被擊敗,而如果沒有朱可夫,也很難想象蘇聯(lián)能取得勝利。
困苦的童年
1896 年12月2 日,這位后來的蘇聯(lián)元帥,“蘇聯(lián)英雄”——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出生在莫斯科西南卡盧加省的斯特列爾科夫卡村。相比于朱可夫,那些即使是出身平民的美國將軍們的童年都可算是天堂了。朱可夫一家是真正的“貧下中農”,他的父親康·安德烈維奇還是個被收養(yǎng)的棄嬰,后來成為一個鞋匠。當時俄國農民的生活很苦,朱可夫家鄉(xiāng)的地又少而貧瘠,農活主要是由婦女、老人和孩子們來干,男人們則去莫斯科、彼得堡等大城市“打工”,但實際上也掙不到什么錢,所有人都得拼命干活來糊口。朱可夫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這是多么微薄的收入啊!……乞丐討到的說不定比這還要多些。但是……那個時候,貧農們就是這樣的命?。 ?/span>
的朱可夫顯得有點少年老成
在這種困苦的生活中,還只是個孩子的朱可夫也不得不干活掙錢。他本來在鄰近的韋利奇科沃村的一所教會小學念了七年書,學習成績優(yōu)異,還上過榮譽名冊。但這時家里再也供不起了,這個11歲的孩子,只能到他在莫斯科當皮貨商的舅舅那里當了學徒。當學徒期間,盡管生活艱苦勞累,但一心上進的朱可夫仍舊利用晚上和休假日繼續(xù)學習。1913 年,依靠自學的朱可夫還通過了市立中學全部課程的考試。
在戰(zhàn)斗中成長
如果一切平靜,那么這個世界上也許會多一個“皮匠大師”朱可夫,但是一戰(zhàn)的爆發(fā)改變了這一切。1915年7 月,沙俄政府宣布征召1896 年出生的青年入伍。8 月7 日,十九歲的朱可夫被選進騎兵部隊,編進預備騎兵第5 團的預備步兵第189 營。1916 年春,有三十名騎兵被選送去培養(yǎng)當軍士,朱可夫便是其中之一,這是他第一次受到系統(tǒng)的軍事培訓。
朱可夫作戰(zhàn)勇敢,在后來的戰(zhàn)斗中獲得了兩枚喬治十字勛章,一枚是因為俘虜了一名德國軍官,一枚是因為受傷。而這時又一件大事改變了朱可夫的命運——十月革命爆發(fā)了。一開始局勢混亂,朱可夫的部隊被遣散,他拿到退伍證明書,回到了莫斯科。1918年秋,朱可夫加入了鐵木辛哥的騎兵旅。1919年3月1日,他被吸收參加蘇聯(lián)共產黨,在保衛(wèi)蘇維埃的戰(zhàn)斗中,迅速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指揮員。他和哥薩克白軍、鄧尼金、高爾察克交過手,參加了消滅安東諾夫的戰(zhàn)斗。這位未來的元帥“主角光環(huán)”很強大,多次受傷而又大難不死。到國內戰(zhàn)爭結束時,他已經升為騎兵連連長。
1923年4月,年僅26歲的朱可夫被晉升為騎兵39團團長。當時蘇聯(lián)組建了第一批坦克團,而朱可夫的團則被遴選從事這種新武器的試驗,這使他開始有機會接觸到機械化作戰(zhàn)的實踐。1924年7月又考入列寧格勒高等騎兵學校,開始狂熱的學習。結業(yè)時,他專門騎馬返回部隊,歷時7晝夜,行程963公里,對沿途的地形進行了勘察。
學員有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揚和葉廖緬科等
在1924年到1930年間,又進入著名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高級進修班深造,在1931年到1938年間,先在騎兵部隊任旅長、師長、軍長和白俄羅斯特別軍區(qū)副司令員。1937到1939年間,斯大林對軍隊進行了大清洗,包括裝甲戰(zhàn)的倡導者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在內的許多將領都被羅織罪名后處死,而朱可夫卻幸運的逃過一劫,并且繼續(xù)升職。關于這一情況,一般認為這與朱可夫的騎兵背景有關——騎兵出身的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人均被清洗。而更重要的原因則可能是年輕的朱可夫不存在難以駕馭的問題,同時還具備很好的軍事才能,因此獲得斯大林的賞識。而大批將領被清洗,客觀上也為他提供了足夠的上升空間。
1920年,朱可夫和亞歷山德拉成婚。作為軍人的朱可夫經常調動,亞歷山德拉不管去哪里都跟著丈夫,因為常年顛簸,他們失去了第一個孩子。因為身體太過虛弱,醫(yī)生建議不要孩子了。但亞歷山德拉并沒有聽從勸告。1928年,在朱可夫已經32歲的時候,他們有了一個女兒,取名艾拉,意為“開創(chuàng)時代”。不久以后,有著極大抱負的朱可夫,便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時代。
痛擊日寇
機會很快就來了,但卻是在遙遠的東方。自1935年以來,日本關東軍就一直在在蒙古國和偽滿邊境制造摩擦,并不斷增兵,與蒙蘇軍發(fā)生沖突。為防御日軍可能的進攻,朱可夫被派往遠東組織軍事部署。
1939年5月,按捺不住的關東軍決定首先發(fā)難,企圖從諾門罕地區(qū)開始攻擊,實現(xiàn)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6月18日,朱可夫被任命為第57特別軍軍長。朱可夫到達戰(zhàn)場后,開始集結兵力,儲運軍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貝斯(今喬巴山)等地開辟野戰(zhàn)軍用機場,戰(zhàn)斗機開始升空與日機周旋。
▲蘇軍在諾門罕戰(zhàn)役中繳獲很多日軍裝備
6月20日,日軍第23師團2萬人在70輛坦克和180架飛機的支援下向諾門罕進發(fā)。但日軍的盤算完全落空,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蘇軍發(fā)起了陸空一體的大反擊。在廣闊的草原地形上,朱可夫充分發(fā)揮了裝甲部隊的優(yōu)勢,日軍孱弱的“豆”戰(zhàn)車不堪一擊,重火力兵器也悉數(shù)被毀,步兵被蘇軍的優(yōu)勢火力大量殺傷。最終23師團大部被殲,日軍損失之慘重以至于連參謀長岡本徳三都精神失常了。
諾門罕戰(zhàn)役由于遠離歐洲,當時不被人注意,但實際上意義重大。挨了朱可夫痛打的日本從此放棄了“北進”,使得蘇聯(lián)在二戰(zhàn)中避免了腹背受敵的局面,不經意間改變了歷史進程。在這一仗中,朱可夫表現(xiàn)出高超的指揮和組織能力。他善于協(xié)調各兵種,大膽實施迂回包圍,集中使用坦克的理論也在實戰(zhàn)中受到印證。朱可夫因此役成為了“蘇聯(lián)英雄”,1940年朱可夫又晉升大將軍銜,隨后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這時國際局勢已趨緊張,朱可夫主要任務進行改編工作,加強對德備戰(zhàn)。
保衛(wèi)莫斯科
朱可夫在任參謀長期間,已經覺察到德國很可能會入侵蘇聯(lián),為此他力主早日加強對德防御,但他的正確意見未被斯大林采納,最終釀成大禍。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軍隊,兵分三路發(fā)動入侵蘇聯(lián)的“閃電戰(zhàn)”。蘇軍倉促應戰(zhàn),損失慘重,丟城失地。德軍3周內推進數(shù)百公里。7月下旬,南路德軍進抵基輔。斯大林下令死守,而朱可夫力主放棄基輔,以避免被德軍合圍。斯大林拒不接受,還把他降為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兩個月后,當?shù)萝娨呀浐蠂嘶o,斯大林才認識到朱可夫的主張是正確的,但是為時已晚,蘇軍66萬人被圍殲,基輔陷落。
1941年9月底,中路德軍的兵鋒已經直指莫斯科,希特勒也信心滿滿:“進行最后一次打擊的條件終于成熟。這一打擊應在冬季到來前致敵于死命?!辫b于局勢嚴重,斯大林想起了朱可夫,決定將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合并,由朱可夫指揮。11月1日,斯大林問朱可夫,形勢是否允許莫斯科舉行閱兵式,朱可夫作了肯定的回答。11月7日清晨,紅場上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儀式,全副武裝的紅軍威武地走過紅場,直接開赴前線,這次閱兵式向世界宣告,蘇軍必將打敗法西斯侵略者。
11月中旬,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向莫斯科發(fā)起大規(guī)模進攻。但德軍由于補給線太長,人員裝備供應不上,在嚴寒的氣候下,部隊大量減員,士氣下降,十分被動,蘇軍轉入反攻的條件日益成熟。1941年12月6日,朱可夫的西方面軍開始反擊,進攻發(fā)展順利,德軍遭受嚴重打擊,希特勒被迫下令在整個蘇德戰(zhàn)場上全線轉入防御。但是此時的德軍連防御也不行了,被迫“一路向西”,狼狽逃竄。德軍占領莫斯科的企圖被粉碎,蘇聯(lián)各報刊紛紛登載勝利的消息和蘇軍將領的照片,朱可夫被排在頭版最顯著的位置。莫斯科會戰(zhàn)以蘇軍的勝利而告終,朱可夫這個“救火隊員”功不可沒。
“天王星”作戰(zhàn)
莫斯科會戰(zhàn)以后,希特勒被迫改“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企圖奪取斯大林格勒,進而北取莫斯科。德軍為此投入了“B”集團軍群,共71個師。蘇軍保衛(wèi)斯大林格勒的是新組建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編有9個集團軍。戰(zhàn)役開始時,德軍攻勢兇猛,很快突入城內,斯大林格勒告急。斯大林再次派出朱可夫“救火”,朱可夫在分析了戰(zhàn)況后,認為單純死守并非良策,他提出了絕地反擊的“天王星”計劃,主張將德軍緊緊吸引在斯大林格勒,在其兩翼實施強大突擊,形成對德軍的合圍。此后的兩個月,朱可夫高度緊張,親自部署“天王星”的準備工作,同時指揮保衛(wèi)斯大林格勒的戰(zhàn)斗。
面對杠,兩翼合圍”的思路非常清晰
蘇軍最高統(tǒng)帥部批準了“天王星”計劃。蘇軍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從謝拉菲莫維奇和克列茨卡亞一線,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從薩爾平斯耶湖一帶先后發(fā)起進攻,于1942年11月23日在卡拉奇以東的蘇維埃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約33萬人。希特勒為解救被圍德軍,臨時組成了兩個突擊集團,企圖實施救援,而這一切都在朱可夫的預案之中,兩路援軍均被打退。此時已經鉆了牛角尖的元首又不失時機地獻上了“神助攻”——下令被圍德軍不許突圍,這無異將第6集團軍送上了絕路。2月2日,被圍德軍全部被殲,保盧斯元帥在一處地下室里被俘。斯大林格勒會戰(zhàn)以蘇軍的完勝告終。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晉升為元帥。
和蘇聯(lián)英雄——巴甫洛夫中士
此次戰(zhàn)役狠狠打擊了納粹德國,大漲了同盟國的士氣,是二戰(zhàn)中的幾個轉折點之一,同時也是朱可夫軍事生涯中的輝煌之作。朱可夫以大膽的決策,犀利的進攻,再度為蘇聯(lián)力挽狂瀾,也為自己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攻克柏林
此后的戰(zhàn)局開始發(fā)生根本性的逆轉,蘇軍不給德軍以喘息之機,先后在庫爾斯克戰(zhàn)役和第聶伯河戰(zhàn)役中重創(chuàng)了德軍“南方”和“中央”集團軍群。12月中旬,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斯大林要求在一年內把德軍全部逐出蘇聯(lián)領土,將戰(zhàn)爭推列國外。朱可夫受命主持制定了連續(xù)實施戰(zhàn)略性進攻戰(zhàn)役的計劃,也就是著名的“十次斯大林打擊”。已經漸露窘境的納粹德國在挨了這一系列的悶棍后,被逐出了蘇聯(lián)領土,損失160 萬人,仆從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先后退出戰(zhàn)爭,并對德宣戰(zhàn)。
到1945年4月,蘇軍已經進逼德國首都柏林。斯大林將蘇軍高級將領從前線召回,研究對德國的最后進攻。在會議中科涅夫和朱可夫爭相請戰(zhàn),而“狡猾”的斯大林并不明確表態(tài),而是讓他們分別制定方案,最后確定了“誰先打到柏林歸誰”的模糊原則,實質上就是讓兩位元帥展開“比賽”。
▲這面“勝利旗”可是軍武的收藏復制品之一哦,譯文為“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3集團軍,第79步兵軍,庫圖佐夫二級勛章獲得者,‘伊德里茨’第150步兵師”
一生好強的朱可夫當然不肯在競賽中落敗,為了打好柏林戰(zhàn)役這一歷史性戰(zhàn)役,他進行了異常周密的準備,派出偵察機對柏林進行了多次空中偵察,制作了柏林地區(qū)的精確模型,進行了協(xié)同動作演練,調動部隊和運輸作戰(zhàn)物資采取了極其嚴格的保密措施。為了出奇制勝,朱可夫打破常規(guī),在天亮前2小時實施夜間出擊,突破了德軍的外圍防線, 4月21日,朱可夫的3個集團軍從東、北面突入柏林,科涅夫的部隊從南面突入,合圍德軍20萬人,隨即以多路向心突擊戰(zhàn)術強攻市區(qū),逐街逐屋進行爭奪戰(zhàn)。27日,朱可夫的部隊開始攻打國會大廈,30日9時50分,第150師將紅旗插上國會大廈圓頂,希特勒在絕望中自盡。5月2日,德軍柏林衛(wèi)戍司令魏德林率部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軍元帥凱特爾代表納粹德國在柏林以東卡爾斯霍斯特鎮(zhèn)的一所軍事學校的會議廳里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蘇聯(lián)元帥朱可夫代表蘇軍,英國空軍上將泰勒、美國斯巴茨將軍和法國塔西尼代表盟國遠征軍,接受了德軍的投降,納粹德國就此滅亡。因柏林戰(zhàn)役所建立的殊勛,朱可夫被授予“金星”獎章。蘇聯(lián)《紅星報》在報道中寫道:“德寇投降后,我們在柏林街頭到處可以看到朱可夫元帥……見到那些阿諛逢迎,服服貼貼的德國人時,元帥的目光流露出輕蔑……元帥參加了烈士們的葬禮,發(fā)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說:‘為了祖國和自由與獨立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他抓起一把泥土,撒進墳墓里,接著又朝軍旗走去,吻了吻它的一角?!?/span>
1945年6月24日為了慶祝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蘇聯(lián)舉行了盛大的勝利閱兵。上午10點,騎兵出身的朱可夫元帥再次跨上白馬,代表蘇聯(lián)最高統(tǒng)帥檢閱部隊,這也成為了朱可夫永遠的經典形象。
戰(zhàn)后歲月
戰(zhàn)后的朱可夫本可過上平靜的生活,但從此再也沒有打過仗的朱可夫卻又陷入他根本不熟悉的戰(zhàn)爭——政治斗爭中。朱可夫因為“功高震主”,為斯大林所忌憚,不惜對這位蘇聯(lián)人民心中的英雄施以打擊。1946年6月9日,斯大林簽署命令指責朱可夫:“不謙虛,過于傲慢,把戰(zhàn)爭期間取得所有重大戰(zhàn)役勝利的決定作用歸功于己……朱可夫元帥懷著仇恨,準備網羅一些失意者、被撤職的司令員,從事反對政府和最高統(tǒng)帥部的活動”。朱可夫被降職并被開除出黨中央委員會,先后被“發(fā)配”到敖德薩軍區(qū)和烏拉爾軍區(qū)任司令員。
等同僚的力保,朱可夫才沒有重演圖哈切夫斯基的悲劇
隨著1953年斯大林的去世,蘇聯(lián)的新領導人赫魯曉夫需要軍隊的支持,朱可夫得以東山再起,出任蘇聯(lián)國防部部長。但當赫魯曉夫度過政治危機后,又像斯大林一樣對德高望重的朱可夫放心不下。1957年10月26日,朱可夫再遭打擊——突然被免去國防部部長職務,還被取消了黨中央主席團成員和中央委員的資格。在真正的戰(zhàn)場上威風八面的朱可夫元帥卻在政治“戰(zhàn)場”上被自己人玩得暈頭轉向,實在搞不懂政治的朱可夫在進行了長時間思考后決定“退出江湖”——1958年3月,朱可夫選擇了退休,但克格勃一直監(jiān)視著他,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刻。就連他和妻子在臥室里的談話都被作了記錄,并向上匯報。
士兵將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頂端的油畫
1973年底,朱可夫的妻子加林娜(第二任妻子)因病逝,這對朱可夫的打擊巨大。愛妻死后不到8個月,朱可夫的病情惡化,先是心肌梗復發(fā),隨后是心臟停跳,被注入特殊藥劑后,心臟恢復跳動,但腦供血卻沒有恢復,他戴著人工呼吸器,毫無知覺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5天。1974年6月18日,一代名將朱可夫元帥溘然長逝,享年78歲。朱可夫元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獲平反,不僅如此,直到戈爾巴喬夫時期都沒有給朱可夫平反。直到1995年5月,俄羅斯人民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之際,朱可夫的名譽才被徹底恢復,他的大型青銅塑像被豎立在莫斯科紅場附近的馬涅什廣場,俄羅斯政府為參加過衛(wèi)國戰(zhàn)爭的老兵頒發(fā)朱可夫勛章,俄羅斯總統(tǒng)葉利欽為塑像揭幕儀式剪彩。
朱可夫在從士兵到元帥的漫長軍旅生涯中立下了舉世公認的赫赫戰(zhàn)功,四次榮膺蘇聯(lián)英雄稱號。榮獲列寧勛章六枚,十月革命勛章一枚,紅旗勛章三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兩枚,“勝利”最高功勛章兩枚,他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最優(yōu)秀的將領之一,不但為打敗德國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其指揮藝術也為蘇聯(lián)軍事學術的發(fā)展起到巨大推進作用。
艾森豪威爾曾這樣評價朱可夫——“犧牲的軍人們到達天堂時,一定會得到另一枚榮譽勛章,那就是朱可夫勛章,這種勛章將被每一位贊賞軍人的勇敢、眼光、堅毅和決心的人所珍視。”這大概是對這位俄羅斯人民心中的大英雄最好的評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