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同學(xué)不知道的歷史:/古人拉屎拿什么擦屁股//古代游牧民族全解/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豫讓,春秋時期晉國人,卿大夫智伯的家臣。 這個家伙有多倒霉呢? 這么說吧,他投靠的3個主子沒有一個不掛的! 第一輪 范氏,中行氏、智氏這三位都是春秋晉國牛逼的大家族,那時候的東周的天下被晉、秦、楚、齊這些大諸侯瓜分了,然后這些諸侯國又被家臣瓜分了,比如晉國就有智氏、中行氏、范氏、韓氏、趙氏、魏氏這六個大流氓! 范氏,中行氏開始很牛逼,把趙簡子趕到太原(古代叫什么講了大家也看不懂)。沒想到智氏、魏氏、韓氏倒打一耙,把他們趕出了晉國,土地被四家瓜分! 第一輪,中行氏、范氏熄火。 豫讓投靠了智氏,我想這家伙是這么想的,智氏在四家中最牛,應(yīng)該沒那么容易倒閉。 第二輪 智氏很屌,對魏氏、韓氏兩家說:今年麥種子太多,沒地方種(當(dāng)然不會說的這么二,他是這么說的:咱們國君要重現(xiàn)稱霸武林,大家各自貢獻一點土地賦稅出來吧),于是兩家乖乖送了一萬戶的土地。趙氏剛死了爹,趙襄子登位不久,二愣子式的拒絕了,理由是我爹剛死就送土地給別人,萬一把他老人家氣的坐起來就不好玩了。 智氏于是領(lǐng)著兩個馬仔魏氏、韓氏把趙襄子趕到太原(和他爹同一個地方),豫讓這帶衰的角色不是蓋的,趙襄子看到自己的太原快收不住了,于是連夜派個說相聲的去魏韓大營把智氏的惡心事分上中下三集輪流的說了一晚上,末了說出一個成語:唇亡齒寒! 要說還是成語有用,于是魏韓趙合起來把智氏干掉了,瓜分了他的土地。 第二輪,智氏熄火。 豫讓這次誰也沒投靠,自己逃到了山里,發(fā)誓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智伯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必為他報仇!” 第三輪 趙襄子最恨智伯,他將智伯的頭顱剝皮,涂漆,做成了酒杯,不知道漏不漏酒。 一天,趙襄子正在上廁所,突然感覺心驚。憑著多年戰(zhàn)斗養(yǎng)成的警覺性,他感覺這其中必有蹊蹺。于是馬上派人在四周排查,果然抓獲了一個可疑的人,并在他身上搜到了匕首。 這人正是豫讓,他喬裝成罪犯,來為趙襄子打掃廁所,伺機行刺。
隨從們都要殺了豫讓,趙襄子說,智伯已經(jīng)死了,又沒有后人,他卻還記著給他報仇,是個有情有義的人,我以后小心點,避開他就是了。 第三輪,失敗被抓,還被人放了。 能怪誰呢?老天要讓你的倒霉繼續(xù)! 第四輪 這次失敗沒有讓豫讓放棄,他也沒有被趙襄子的大度所感動。他在籌劃著下一次刺殺。第一次的失敗已經(jīng)暴露了自己,再想接近趙襄子就更難了。
為了不讓別人認出自己,豫讓用漆來涂抹全身,讓皮膚長滿瘡。不僅僅是毀容,全身也被弄的面目全非。又恐怕聲音會暴露自己,他又吞炭弄壞嗓子,讓自己的聲音變得嘶啞。一番折騰下來,連他的妻子也認不出他了。
豫讓苦澀的笑了,這下沒人能認出我了。于是來到市集上乞討,默默等待著刺殺趙襄子的機會。
不過豫讓的朋友還是把他認出來了,痛哭流涕:“兄弟呀,你這是何苦呢?我知道你的志向,但為什么要用這么傻,這么為難自己的方法?憑著你的才能,去投奔趙襄子,一定會被重用。那時接近他就容易了,再找機會刺殺他不就很簡單了?” 豫讓笑了,淡淡的說,不行的。我若是投奔了趙襄子,就是他的臣,既已歸順而又殺他,這是二心啊。我所做的是極其困難的,但我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讓天下和后世那些做人臣子而又懷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⒁岳⑻煜潞笫乐疄槿顺紤讯恼咭玻?/p>
一天,趙襄子騎馬出巡,豫讓便埋伏在他必經(jīng)的橋下。
趙襄子上了橋,突然所騎的馬受驚,嘶鳴不已。趙襄子大喊,肯定是豫讓在附近。(我也真是想不通,趙大人的第六感怎么如此靈驗,怎奈史記就是這么寫的,我們只能歸結(jié)為豫讓一輩子到來血霉)隨從們隨即搜捕到了豫讓。
趙襄子數(shù)落豫讓,你不是也做過范氏,中行氏的家臣嗎?智伯把他們都消滅了,也沒見你為他們報仇,反而做了智伯的家臣?,F(xiàn)在智伯死了,你卻這么執(zhí)著要為他報仇?
豫讓說,我做范氏,中行氏的家臣的時候,他們待我是普通人,所以我像普通人那樣報答他們。而智伯,把我當(dāng)成國士來對待,所以我便像國士那樣報答他?。ǚ?、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有沒有很感動?哥就是這樣簡單的漢子!純樸,真實。
趙襄子是感動了,長嘆而哭泣。
唉,豫讓啊,你為報答智伯,名聲已經(jīng)成全了。我上次放過你,對你也已經(jīng)仁至義盡了。你自己想想吧,我這次不會放過你了。
說罷,士兵將豫讓團團圍住。
豫讓說,我聽說明君不阻擋別人的義舉,忠臣為了名節(jié)不惜一死。您已經(jīng)放過我一次,天下人都因此夸您賢德。今天的事,我甘愿一死。但請您把外袍脫下來,讓我對它完成行刺,雖死無恨! 第四輪,實在是沒臉活下去了。
我想世事大概是沒有所謂唯一正確的模式的。就好像我們每個人各自都有各自的處事原則,每個人心里的底線也各不相同。要離和豫讓心里的底線顯然是不一樣的,我們不用去糾結(jié)這個具體的標準。
《史記》記載的四大刺客,聶政,專諸,豫讓,荊軻,其中只有豫讓一個人是沒有政治目的,純個人的復(fù)仇行為。以一人之力挑戰(zhàn)已權(quán)傾朝野的趙襄子,本來就是很難完成的目標。但他為報知遇之恩,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以及謹守自己的底線,寧可不達目標也不愿不擇手段的氣節(jié)令后世之人為之感慨不已,加上那句牛逼的“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一直在讓咱們學(xué)習(xí),只要不那么倒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