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基本的態(tài)度 我曾看了不少關于文章作法的書籍,覺得普通的文章其好壞大部分和態(tài)度問題有關;只要能了解文章的態(tài)度,文章就自然會好,至少可以不至十分不好。古今能文的人,他們對于文章法訣各有各的說法,一個說這樣,一個說那樣,但是千言萬語,都不外乎以讀者為對象,務使讀者不覺苦痛厭倦而得趣味快樂。所謂要有秩序,要明暢,要有力等,無非都是想適應讀者的心情。因為離了讀者,就可不必有文章的。 要使文章能適合讀者的心情,技巧的研究原是必要,態(tài)度的注意卻比技巧更加要緊。技巧屬于積極的修辭,大部分有賴于天分和學力;態(tài)度是修辭的消極的方面,全是情理范圍中的事,人人可以學得的。要學文章,我以為初步先須認定作文的態(tài)度。 文章的態(tài)度可以分六種來說。我們執(zhí)筆為文的時候,可以發(fā)生六個問題: (1)為什么要作這文? (2)在這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 (3)誰在作這文? (4)在什么地方作這文? (5)在什么時候作這文? (6)怎樣作這文? 用英語來說,就是Why?What?Who?Where? When? How?六字可以稱為“六W”。 以上六種,我以為是作文時所必須認清的態(tài)度,雖然很平凡,卻必須知道,把它們連起來就只是下面的一句話: 誰對了誰,為了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用什么方法,說什么話。 如果所作的文字依照這里面的各項檢查起來,都沒有毛病可指,那就是好文字,至少不會成壞文字了。不但文字如此,語言也是這樣。作文說話時只要能夠留心這“六W”,在語言文字上就可無大過了。 ?。ㄟx自夏丏尊《閱讀與寫作》,有刪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