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是文八段錦,也叫坐八段錦 功法選自《壽世青編》,是一部比較全面的養(yǎng)生功法叢書,是尤乘編纂的,說文八段錦是針對武八段錦而言的,為什么說是坐八段錦的呢,就是說主要的功夫都在坐著就可以完成的,壽世青編把八段錦增成十二段 ,所以也叫12段錦 下面我們來從第一段開始 叩齒一 齒為筋骨之余,常宜叩擊,使筋骨活動,心神清爽。每次叩擊三十六數(shù)。 第一段說的是扣齒,上面是原文‘,叩齒,即是牙齒上下相擊,說牙齒為筋骨的末端,適宜經(jīng)常叩擊,可以使筋骨保持活動,心神氣爽,每次叩擊36次為宜,這點有個要訣就是,早晨扣齒之前最好不要刷牙,扣齒的口水津液都要慢慢的咽下去,意送丹田 咽津二 將舌舐上 ,久則津生滿口,便當(dāng)咽之,咽下嘓然有聲,使灌溉五臟,降火甚捷。咽數(shù)以多為妙。 咽津,就是把口水津液咽下去,將舌頭抵住上顎,時間長了即可產(chǎn)生滿口津液,再把津液咽下,咽下時會嘓然有聲,使其灌溉五臟,降火特快,越多越好,還有津液如果舌頂上鄂也不多的話,再加一個功法,叫攪赤龍,也叫赤龍攪海,聽著名字感覺很猛啊,不知如何下手,其實白話說就是攪舌頭根部,順時針逆時針來回的轉(zhuǎn),要用力哦,最好伸展開來再攪動,邊攪邊抻力,但是有一個度,自己要把握好,不要太過,太過舌頭容易抽筋的啊,抽筋了可別說我沒提醒,攪動舌頭后,把口水慢慢咽下,還是意動丹田,這是咽津,在下面是浴面 浴面三 將兩手自相摩熱,覆面擦之,如浴面之狀,則須發(fā)不白,即升冠鬢不斑之法,顏如童矣。 浴面,即是干手搓臉,將兩手掌心相摩至熱,然后敷在臉上摩擦,眼睛,太陽穴,鼻子,耳朵,頭皮,一一摩遍,這樣可以使頭發(fā)胡須都不變白,經(jīng)常這樣做,可以使顏面年輕的像兒童一樣 雙手相磨能搓熱也是個技術(shù)活,首先要吸一口氣,然后閉氣搓手,搓的是兩手的勞宮穴,來熱特別快,瞎搓不行,勞宮穴心臟的大穴,屬火,很多道家的水火既濟功法就是看中了這點,上次說的睡丹功,把掌心放在耳朵旁邊也既是這個意思,搓熱以后,把面部都揉搓一遍,這也是易筋經(jīng)里面的一個重要方法,揉搓的同時 ,可以用口哈出一些粗拙之氣,這樣揉搓啊,比你什么洗面奶,面部保養(yǎng)都管用,愛美的女士不要錯過了。下面第四是鳴天鼓 鳴天鼓四 將兩手掌掩兩耳竅,先以第二指壓中指,彈腦后骨上,左右各二十四次,去頭腦疾。 這個截個圖過來吧,用兩掌把耳朵蓋上,手指放在腦后,然后用食指壓在中指上,用力往下彈向腦枕骨,左右各二十四下,去除和預(yù)防腦部疾病,重點是能有個彈的動力,彈向枕骨,耳朵一定要壓緊才會有敲鼓的感覺,鼓聲雷鳴,大家現(xiàn)在就可以試一下,是不是敲鼓的聲音,這個簡單的動作,耳聰目明,比起學(xué)校的什么眼睛保健操,不知好多少倍,想想孩子們還真是可憐,從小就開始折騰身體,洗腦。下面一式,運膏肓 運膏肓五 此穴在背上第四椎下,脊兩旁各三寸。藥力所不到,將兩肩扭轉(zhuǎn)二七次。治一身諸疾 膏肓穴非常隱蔽,藏在肩胛骨下面,第四椎旁開三寸的地方,藥力很難達到,將兩肩扭轉(zhuǎn)14次,可以治療一身的病癥,古來醫(yī)者對于束手無策的病癥,找不出病因都可以在膏肓穴上治療,有時候我們勞累了,把兩個肩膀往后扭轉(zhuǎn)幾下就很舒服,也就是這個作用,保健的大穴,也是道家修煉的大穴,我們課程的補虧法將詳細用到這個穴位,跟先天比較接近的部位,中醫(yī)有名的保養(yǎng)方法,就是灸膏肓,狂灸都沒事,大保健 托天六 以兩手握拳,以鼻收氣運至泥丸,即向天托起,隨放左右膝上,每行三次。去胸腹中邪氣 這個首先說下泥丸吧,百會穴之下,眉心至枕骨的連線,交叉點上,兩手握拳,用鼻子吸收清氣,并運氣至泥丸穴,同時兩手向上托起,隨后慢慢放下在左右膝上,放下的時候并呼氣,做三次,去除胸腹中的邪氣 左右開弓七 此法要閉氣,將左手伸直,右手作攀弓狀,以兩目看右手,左右各三次。瀉三焦火,可以去臂腋風(fēng)邪積氣 這個功法要閉氣練習(xí),將左手伸直,右手做拉弓的樣子,眼睛看右手,左右各三次,卸除三焦火氣,也可以去除臂和腋下的邪氣,拉伸的時候吸氣,吸足后閉氣,然后松手時慢慢呼氣 摩丹田八 法將左手托腎囊,右手摩丹田,三十六次。然后左手轉(zhuǎn)換如前法,暖腎補精 這個左手向上兜住睪丸,右手揉磨丹田,36次,然后兩手交換,再做36次,此法可以暖腎補精,女性就單柔丹田即可 擦內(nèi)腎穴九 此法要閉氣,將兩手搓熱,向背后擦腎堂及近脊命門穴,左右各三十六次 這個也是閉氣將兩手搓熱,然后向后背摩擦腎的位置和命門的部位,36次,效果非常好,最后收功的時候,雙手掌心捂著雙腎,慢慢呼吸三次,再放手 擦涌泉穴十 法用左手把住左腳,以右手擦左腳心,左右交換,各三十六次。 涌泉穴位在腳心人字形紋的交叉地方即是,用手掌心去摩擦腳掌心,左右各36次 摩夾脊穴十一 此穴在背脊之下,大便之上,統(tǒng)會一身之氣血,運之大有益,并可療痔。 摩擦脊柱旁兩側(cè)的穴位,即是夾脊穴,也叫華佗穴,因為是華佗所創(chuàng),這個穴位很大,從背脊之下一直到谷道都是,主管全身的氣血,按摩大有裨益,并可治療痔瘡,(另外長強穴對痔瘡有奇效) 最后一個也叫收功式了 灑腿十二 足不運則氣血不和,行走不能爽快,須將左足立定,右足提起,灑七次,左右交換如前 腿腳不通則氣血不和,行走不能自如爽快,做法是先將左腳立定,右腳提起,然后伸出去,屈小腿,勾腿向后背,然后慢慢放下,做7次,左右交換再做7次,要點是伸出去的時候腳尖內(nèi)斂,勾腿的時候腳尖繃直。 這就是12段錦,全部結(jié)束了,這些十二段功法時間不夠的話也可以分開練習(xí),修息時候揀擇幾段練習(xí)也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