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guī)格:20×11×
1.5
厘米
(加座:34×5×5厘米)
重量:820克
作品選用一塊體形較大、質(zhì)地油潤細密的和田碧玉,采用插屏的形式,雕琢出吳彩鸞跨虎入山的故事。
在盈尺之間,山巒疊嶂、蒼松翠柏、流泉飛瀑中一對仙人夫妻各乘一騎猛虎,信步閑游。文簫眉飛色舞似在侃侃而談,吳彩鸞則神情閑淡側(cè)耳靜聽。二人仙風(fēng)道骨、神情灑脫。座下猛虎也似閑庭信步,溫順如綿羊。仙山間仙人跨虎游于仙境,不聞虎嘯,只聞流水潺潺、鳥鳴蟲唱,仙人跨虎入山的畫面呈現(xiàn)眼前。
作品形式為插屏,這是文人雅士十分喜愛的案頭清供,溫潤的玉質(zhì)配上黑檀木底座和邊框,雕琢出仙人游于仙境的意境,帶給人一種靜謐、恬淡、閑適的享受。
吳彩鸞本是唐代著名女書法家,其楷書清勁剛秀。有一首古詩贊其書法:“舊說仙人吳彩鸞,日書切韻歸毫端。不應(yīng)神速有如此,令人至今疑稗官。相傳此事三百載,誰知真跡儼然在。筆精墨妙信入神,間以朱丹倍晶彩?!庇杏涊d她的容貌:“幽蘭自芳,美玉不艷,云孤碧落,月淡寒空?!比藗兘o吳彩鸞附會了很多美麗的傳說,以至于這位多才的女書法家漸漸演變成了神話中的仙女。
唐裴铏的《傳奇·文簫》里說吳彩鸞隱居在成都附近西山,后來她從西山下來,邂逅并嫁給了貧苦書生文簫。文簫家貧不能自給,她和文簫同甘共苦,彩鸞每天寫韻書一部,讓文簫售以度日。居十年,各跨一虎飛升。
在唐末道教學(xué)者杜光庭改編在《仙傳拾遺》里,吳彩鸞被賦予跨虎女仙的神秘形象:彩鸞是三國時吳西安令吳猛之女。時有得道之士丁義,授吳猛以道法。彩鸞師事于丁義之女秀英,道法亦深。有金陵文簫,寄寓于洪州之帷觀。八月十五日為許真君上升之日,該觀士女云集,連袂踏歌,謂之“酬愿”。文簫忽見一姝,美艷非常,即吳彩鸞。其所踏歌,含以文簫名姓,且有神仙之語,歌云:“若能相伴陟仙壇,應(yīng)得文簫駕彩鸞,自有繡襦并甲帳,瓊臺不怕雪霜寒。”文簫甚覺奇異,遂尾隨其后。入松林,所居如官府,侍衛(wèi)環(huán)列,文簫再三問其故,彩鸞曰:“此不可輕泄,吾當(dāng)為子受禍矣?!毖院笃蹋挥悬S衣使者降臨告曰:“吳彩鸞為私欲泄天機,謫為民妻一紀(jì)!”彩鸞遂與文簫結(jié)為連理。其后俱乘虎入于越王山中,道成升天,后人譽為“神仙眷侶”。
有一首詩這樣描寫吳彩鸞跨虎入山的情境:野鳥山花忒有情,入山頓覺世塵輕。衣裳已厭騎丹鳳,跨得斑斕緩緩行。飄風(fēng)拂拂掠云窗,時送飛花落石床。青鳥為傳消息到,大羅天上詠霓裳。云間深見樹重重,曉露才凝太華峰。葉葉明珠飄不定,就中折取玉芙蓉。偶向池頭一染翰,飄然便隔五云端。當(dāng)時倘不書唐韻,誰識神仙吳彩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