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海陸奇葩·戲曲篇·西秦戲】

 海陸豐文化遺產(chǎn) 2016-03-30

西秦戲概述

     西秦戲源遠流長,是一個古老而稀有的劇種,初考系明末西秦腔流入粵東,與民間藝術(shù)結(jié)合而成。扎根海陸豐,足跡走遍興梅、潮汕、閩南、香港、臺北,以及東南亞等地。屬多聲腔的板式變化體劇種。唱唸沿襲中州音韻(素稱“戲棚頂官活”),其唱詞多是齊言對偶句式,以七字(二二三)、十字(三三四)為主體,字數(shù)或增或少均可靈活運用。旋律起伏大、節(jié)奏變化多,不但不影響板式結(jié)構(gòu),而且顯出其唱腔之特色。西秦戲的主要聲腔有正線曲、西皮曲、二黃曲,還有少量福建曲、小調(diào)曲,以及已失傳的元雜曲和昆曲。三個主要聲腔共有三十六個板式,男女分別有六十二個唱法,各種唱法都有其不同的藝術(shù)特色和風格,尤其西秦戲的本腔——正線曲,具有的獨特韻味,更為動聽。

     西秦戲有史可追溯的順太平、祝壽年、順泰源三大老牌名班,行當齊全,飲譽粵海。一百多年前馳名海內(nèi)外的西秦戲藝術(shù)表演家德容旦、灶貴生、協(xié)仔丑等,他們所傳承下來的造詣甚深。素被后人稱為“公”的著名老生羅益才(我?guī)煿?,于民國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在海豐捷勝執(zhí)教和天樂科班,造就了羅宗滿(我?guī)煾福?、曾月初、陳銘詡、林詠、何念砂、劉宣、黃發(fā)、榮華、曾炮等各行當齊全的一批優(yōu)伶,名揚海陸惠諸縣。如著名小生羅宗滿(宗滿生)字正腔圓的正線曲、著名老生曾月初(戇生)婉轉(zhuǎn)自如的西皮曲、著名小生馬壽蘭(富生)柔軟動聽的二黃曲、著名花旦陳咾(咾旦)聲如女伶的花旦曲、名正旦周漢孫(孫旦)沉渾厚樸的烏衫曲等,都是有口皆碑的。音樂方面,有馳名海陸惠的劉圓、劉棠、張德、徐創(chuàng)等,他們在名曲、名段上都有繼承創(chuàng)新的吹打、司擊、拉奏等特殊技巧,功底極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他們當中大部分已成為老藝人,都匯集到僅存的慶壽年班,即現(xiàn)海豐縣西秦戲劇團,傳幫帶出了第一批的劉寶鳳、羅惜嬌、嚴木田、陳色洪、侯勞惜、唐同妹、嚴肯等新一代男女演員和樂手,他們都博得行家、觀眾念念不忘,稱贊有加。 

 

     【西秦戲諸聲腔的調(diào)高及特點】西秦戲是宮調(diào)式聲腔,調(diào)高有bB、D、bE、G等諸調(diào)。男曲以真嗓為主、假嗓為輔;女曲以假嗓為主,真假結(jié)合。正線曲定調(diào)bB(反線陰調(diào)曲bE),曲調(diào)厚樸委婉,韻味獨特。分二番、梆子兩類,而兩類曲調(diào)??蛇B接使用。男曲音階從2至ī共十四度;女曲從2至6共十二度。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隨著劇目的整理,以及上演現(xiàn)代劇等的需要,在繼承傳統(tǒng)唱腔的基礎(chǔ)上,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女曲發(fā)展到十四度音階,流傳至今,常用不衰;西皮曲定調(diào)D,曲調(diào)高亢激昂,宜表現(xiàn)火爆熾烈、激動緊張等情緒。男曲音階從3至i共十三度;女曲從至3至6共十一度;二黃曲定調(diào)D(反線二黃G),曲調(diào)沉渾婉轉(zhuǎn),旋律起伏較大,節(jié)奏變化較多。男曲音階從2至 i共十四度;女曲從2至6共十二度。

 

      【西秦戲的音樂設(shè)置】西秦戲的樂隊俗稱后棚,分文畔與武畔,其器件配置位置稱為“八張交椅”,即鼓頭、大鼓、大鐃、班鑼(兼小鐃)、工鑼、響盞(小手鑼)、頭吹(嗩吶)、二吹共八個座位由八名樂員操作。弦撥樂器稱“四大件十一條線”,即頭弦二條線(由第一嗩吶手兼),提琴胡二條線(由大鼓手兼),三弦三條線(由第二嗩吶手兼),月琴四條錢(由工鑼手兼)。新中國成立后,增加了揚琴、大提胡、二胡、高胡及黑管等器件,突破了“八張交椅”的設(shè)置,陣容可觀,效果較好。

 

      【三個聲腔四大件的定弦】正線曲:頭手弦定弦52(陰調(diào)曲定弦15),提琴胡定弦15,三弦定弦563,月琴定弦5522;西皮曲:頭手弦定弦63,提琴胡定弦36,三弦定弦651,月琴定弦5522;二黃曲:頭手弦定弦52(陰調(diào)曲定弦15),提琴胡定弦36,三弦定弦651,月琴定弦5522。定弦不一,協(xié)調(diào)和諧,效果甚佳。 

      【西秦戲吹打牌子及運用】西奏戲的吹打牌子計有108首,氣派豪放,雄壯激昂,在武戲和科白戲所有的“四大傳”、“八草傳”和“三十六本頭”戲中,占主導地位,具有形象化、性格化及渲染古戰(zhàn)場的特色,如表現(xiàn)祭纛興師所用的【大起兵】、【雙龍劍】、【二犯】;剛?cè)嵯酀呐畬⑴e兵【石娘嬌】;兇蠻粗獷的番將舉兵的【番竹馬】、【番馬士】;游山玩水、穿街遛巷、輕松愉快的【千秋歲】;跳水懸梁、忍痛掙扎等的【雁兒落】;得勝凱旋、喜氣洋洋的【朝陽歌】等等,都有強烈而恰切的吹打效果。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西秦戲著名嗩吶手在吹秦上各顯其長,如劉棠(頭吹棠)有悲憤相濟的吹奏法,徐創(chuàng)有高昂激越的運氣法,張德有柔軟婉轉(zhuǎn)的花指法等,均享有極高聲譽。                             

      西秦戲傳統(tǒng)名?。ㄋ乇环Q為啞?。┑摹吨嘏_別》選段,歷時二十多分鐘所吹奏的主要樂曲【宮娥怨】,以七個調(diào)式輪迴變奏,轉(zhuǎn)調(diào)自如,全憑運氣功夫圓滿地彌補了半音關(guān)系不出現(xiàn)音差的特殊效果,并把旋律時而拉音,節(jié)奏時而加速或緩慢等技巧,緊密地把劇情推向高潮,充分展示西秦戲的套曲牌子,以及吹奏手的獨特技藝和功能。

     【西秦戲三個聲腔的伴奏樂曲運用】西秦戲三個主要聲腔的伴奏樂曲共計十八首,各有嚴格規(guī)定,不能濫用,如【倒拖槍】、【粉頭蓮】、【麻桃仁】、【卷珠簾】、【柳青娘】、【柳青娘反】等僅用于正線腔及二黃腔;【脫毛獅】、【北山茶】、【雙聲尾恨】、【桃李爭春】、【猴仔背子】、【報花名】、【上天梯】、【雙金線】、【八大板】、【哭連天】等僅用于西皮腔。講究調(diào)式和諧,是西秦戲傳統(tǒng)的特點之一。

      音樂唱腔藝術(shù)是一個劇種的靈魂,是“姓甚名誰”的特征和重要手段。西秦戲在歷史長河中,各個聲腔都有互相影響,互相融匯,在與兄弟劇種的交流中,不斷豐富了本劇種的表現(xiàn)力度。尤其近一百五十年來,數(shù)代名藝人經(jīng)過繼承傳統(tǒng),從實踐中得到豐富經(jīng)驗,并各自加以創(chuàng)新,雖無流派之分,卻有不同風格之別。西秦戲聲腔諸多,板式較廣,表現(xiàn)力強。男女曲若無真假嗓結(jié)合,其音域必然出現(xiàn)狹小短缺,而導致旋律運轉(zhuǎn)有限;有了真假嗓的結(jié)合,又要防止出現(xiàn)間隙,才能顯出糅合自如;咬字清晰,吐音圓滑,并非輕而易舉的功夫。西秦戲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珍稀劇種,若要長久保持生命力,必須發(fā)揮本劇種自身的特色,不能舍本逐末,而導致面目全非。其特色唯一之源在于全面繼承,深入了解,反復研究,進而以科學觀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在精華的基礎(chǔ)上加以創(chuàng)新,這樣或許是它永不迷航的正確方向!                                          

     西秦戲的劇目,分文戲(也叫曲戲)、武戲(提綱戲)兩大類,共一千多個。文戲長短劇目四百多個;武戲劇目七百多出。

    文戲中以真功夫見稱的有四大弓馬、三十六本頭、七十二提綱之說。四大弓馬是:《龔克已》(又名《上京連》)、《陳世美休妻》(又名《三官堂》)、《寶珠串》(又名《三義節(jié)》)、《哭監(jiān)寫狀》(又名《販馬記》)。還有部分唱做并重的劇目,如:《寶蓮燈》、《搖錢樹》(又名《四姐下凡》)、《剪郭槐》、《大盤殿》、《龍鳳閣》、《薛仁貴》、《斬姚期》(包括四大弓馬共十二出)等,因為每出都是四折,因而稱為“四出連”。三十六本頭:《鬧金鑾》、《王大富》、《李云祥》、《女搜宮》、《搜花園》、《把宮門》、《羅志云》、《萬重山》、《賣豬仔》、《白兔精》、《斬梅景》、《賣豆花》、《王阿七》、《柳世春》、《鬧古店》、《洪炮》、《看古文》、《毛四?!贰ⅰ短Х怼?、《賣虎皮》、《彩樓記》、《斬洪建》、《奸雄結(jié)》、《徐棠掉打李鳳》、《剪余騫》、《斬秦梅》、《甘鳳祥》、《棋盤會》、《石平貴》、《都世春》、《司馬?!?、《風流誤》等。每本都分上下集。七十二提綱,是指七十二出以唱做見稱的折子(實際不止此數(shù)),如:《回窯》、《斬鄭恩》、《芭蕉記》、《送妹》、《過昭關(guān)》、《潘必正》、《女中魁》、《打李鳳》、《宋江殺惜》、《逼上梁山》、《貴妃醉酒》、《五臺會兄》、《柴房會》等等。

     武戲即提綱戲,演的是列國、封神、隋唐、掃北、征東、征西、水滸等演義及傳奇故事。以演封神著稱,這類提綱戲,又有所謂“草傳”和“本傳”兩類(也稱小傳和大傳)。“草傳”八部共一百九十八個劇目(其中三分之一有唱,應(yīng)屬文戲,如《背解紅羅》、《二度梅》等);“本傳”共十六部,如:《封神傳》、《隋唐傳》、《五代傳》、《楊家將傳》等(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屬于文戲劇目)。

 

    附西秦戲名藝人簡介:

    張德容(1852-1922)男,西秦戲演員?;蓐柨h平海鎮(zhèn)(今屬惠東縣)人。十四歲從藝,習花旦,順太平科班后期出身。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前后執(zhí)教于新順太平科班,培養(yǎng)了文生何玉,武生張彬、亞戊,正旦張漢標,劉松、趙南,花旦陳益、劉青、覃灶、紅面黃砍、曾水祝,公末蘇石連等一批名角。至今西秦戲藝人仍尊他為“張德容公”。

     羅益才(1873-1935)男,西秦戲演員、教師,海豐縣捷勝鎮(zhèn)人。順太平科班出身,習老生,能文善武,有“第一好老生”的稱譽。清末至明初,他執(zhí)教于西秦戲最后一個科班和天樂,造就了大批人才,如老生曾戇、文武生羅宗滿、武生林詠、黃杰、老旦曾炮、紅面陳夸、均成為各個行當?shù)闹е?nbsp;                                

     黃戴(1874-1943)男,西秦戲演員,原籍惠陽縣平海鎮(zhèn)(今屬惠東縣),入贅海豐縣客寮村林家。先學打鑼,后拜蔡扶六為師,習凈行,尤工烏凈,人稱“烏面戴”。得意門生有孫俊德等。

     劉  松(1880-1943)男,西秦戲演員,號興隆,海豐縣田墘鎮(zhèn)人,學藝于新順太平科班,師從張德容,習正旦,人稱“松旦”。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田墘新榮華班成立,他是創(chuàng)始人。培養(yǎng)了武生羅振標、烏面劉雪、丑劉萬祥、正旦翟當?shù)纫慌妹缱印?/font>

     張漢標(1882-1979)男,西秦戲正旦,名九,人稱“九旦”。他悉心培養(yǎng)羅惜嬌成材,使西秦戲在間斷多年后重又出現(xiàn)女旦。

     張彬(1889-1934)男,西秦戲武生,惠陽縣平海鎮(zhèn)(今屬惠東縣)人,出身新順太平科班,曾在順太平、順泰源班擔綱,擅演武戲。

     羅宗滿(1898-1972)男,西秦戲演員,海豐縣捷勝鎮(zhèn)人。十四歲入和天樂科班,攻文生兼習武生。六年學徒,練就一身技藝,二十歲成名,人稱“宗滿生”。得意門生有嚴木田等。

     曾戇(1900-1973)男,西秦戲老生,人稱“戇生”,號月初,惠陽縣平海鎮(zhèn)(今屬惠東縣)人。十五歲入和天樂科班學藝,師承羅益才。他能文能武,唱做俱佳。

     陳夸(1900-1957)男,西秦戲演員。字銘詡,海豐縣田墘池刀村人。十三歲入和天樂科班,師承羅益才,習紅面,兼學丑,人稱“紅面夸”,他能演能導。

     曾炮(1899-1967)男,西秦戲演員。海豐縣東洲坑人,入贅沙港鄉(xiāng)下埔村曾家。出身和天樂科班,師乘羅益才,習老旦,人稱“炮婆”。他善于琢磨各種不同身份的老年婦女性格,無論百戰(zhàn)沙場的女將,雍容華貴的國太,老態(tài)龍鐘的貧婦,油腔滑調(diào)的媒婆,都能刻畫得入木三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培養(yǎng)了西秦戲第一個女旦鄭淑英。

     陳咾(1912-1966)男,廣東海豐縣人。西秦戲演員,工旦行。少時從父(西秦戲正旦)陳益學戲。后入西秦戲班擔正印花旦,與須生曾月初合作演出。1950年5月間,西秦戲慶壽年班在香港演出時,他在《販馬記》中飾李桂枝,“寫狀”一場的演唱,被香港玫瑰公司錄制成唱片。陳咾的唱腔形成獨特的風格,有不少西秦戲的旦行演員習唱他的唱腔,海豐西秦戲劇團的花旦演員劉寶鳳的唱腔就繼承了陳咾的唱法。注:(2006年蔡惠進將《販馬記》唱段壓縮成MP3在網(wǎng)上發(fā)表)。

      張德(1908-1987)男,廣東惠東縣人。西秦戲樂師。幼年曾在惠州平海鎮(zhèn)的粵劇戲班學藝,不久即隨其叔父(西秦戲花旦)張德容在西秦戲新順太平和天樂等班從藝。他虛心向班中樂師學習,不久,吹、拉、彈、打(打擊樂)都能上手,并當上頭吹。后來,他又受西秦戲三位名師“頭吹徑”、“頭吹權(quán)”和“頭吹清意”的指點,吹、拉、彈和打擊樂都能勝任。后來,張德還把短喉管(蔥吥)引進了西秦班,豐富了西秦戲的伴奏樂器,加強了皮黃曲的表現(xiàn)力。羅宗滿,曾月初、陳咾等演唱工戲,非請張德為之操琴不可。他諳熟演員的唱腔特點,節(jié)奏準,技巧好,伴奏效果極佳。他年逾七旬時,還能為演員伴奏難度很大的西皮曲[慢二六]。

     徐  創(chuàng)(1916-1991)男,廣東海豐縣人。西秦戲樂師。師從其叔父(西秦戲頭吹)徐華通。他在演奏上,既得其父真?zhèn)饔稚朴谖∶耖g吹奏牌子的精華,成為20世紀40年代以來西秦戲正宗又飽學的吹頭之一。此外,他的“頭手弦”也拉得很有特色。

     羅振標(1916-1993)男,廣東海豐縣人。原海豐縣西秦戲劇團演員。海豐縣第二屆人大代表,縣政協(xié)首屆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會員。主要貢獻:15歲開始獻身戲曲舞臺,演文生、武生、老生,贏得廣大觀眾贊賞。建國初期,參與組建工人劇團(即今海豐縣西秦戲劇團)。

     孫俊德(1919-2000年)男,廣東陸豐東海人,十二歲契身于新雙喜白字戲班學藝,十九歲到永豐正字戲班當旗軍,再拜師禪公。二十二歲轉(zhuǎn)到西秦戲福壽年班,拜前輩著名烏面黃戴(戴凈)為師,攻習烏面。他所授的徒弟呂潭勝,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成為西秦戲的擔綱演員之一。

     嚴昌輝(1928-1989)男,廣東海豐田墘人,文化程度高小。童年酷愛文藝,在其梨園世家的熏陶下,于十三歲(一九四一年)投入順泰元、慶壽年等西秦戲班學藝。初學跑龍?zhí)祝蟀莺吞鞓房瓢喑錾淼闹嚾岁愩懺偅t面夸)為師,攻習紅面。            15

     劉寶鳳(1935-2007)女,廣東海豐縣人。西秦戲女演員,工旦行。1952年在西秦戲慶壽年劇團學藝,后參加海豐縣西秦戲劇團,曾拜羅振標、陳咾為師。她虛心好學,鉆研西秦戲以假嗓為                

主、真嗓輔之的傳統(tǒng)發(fā)聲方法,唱工日漸成熟。她聲音洪亮,善唱高亢激昂的曲調(diào)。

     唐  托(1918-)男,廣東海豐田墘東洲坑人。十三歲入順泰源西秦戲班,初期學跑龍?zhí)?,三年后擔當旗軍頭,精通西秦戲提綱戲各排場套路的藝術(shù)表演,繼之拜著名正旦劉松(烏杉松)為師,工武生。從事西泰戲藝七十多年間,非常關(guān)心后代的成長,一貫傳藝無私。他先后收吳景構(gòu)、呂政鑾、羅惜嬌、侯勞惜、方惠芳、陳映珠等為徒,傳承給他們不少老生、正旦及花旦等的傳統(tǒng)戲。

     嚴木田  男,國家級非遺項目西秦戲代表性傳承人。1938年出生于廣東海豐田墘一梨園世家,1954年參加海豐縣西秦戲劇團學藝,拜著名小生羅宗滿為師,工小生。1961年赴陜西省戲曲學校秦腔劇院進修,翌年返團后兼任導演、編曲、副團長等職。

     呂維平  男,國家級中國非遺項目西秦戲代表性傳承人。1967年出生于廣東海豐田墘。1985年考入海豐縣西秦戲劇團,遂被送往惠陽地區(qū)藝術(shù)培訓團接受戲曲專業(yè)培訓,兩年后畢業(yè)返回劇團。拜著名小生羅振標為師,工小生,繼承其師瀟灑俊逸、氣派大方等表演特色。2003年跨老生行當,問藝著名老生唐托,繼承了《劉錫訓子》的劉錫“耍交椅花”等的表演絕技,博得觀眾廣泛贊揚?,F(xiàn)任海豐縣西秦戲劇劇團團長、導演等職。

     海豐縣新編歷史劇《文天祥在嶺南》,用西秦戲的形式來展現(xiàn)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廣東的故事,這也是古老的西秦戲在新中國成立后長達60多年來第一出原創(chuàng)戲。復活文天祥在海豐五坡嶺血戰(zhàn)被俘,留下流傳千古的詩歌《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經(jīng)封閉式排演,于2010年參加第11屆廣東藝術(shù)節(jié)演出,這個劇本為西秦戲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西秦戲”代表性傳承人:嚴木田)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