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這三門術數(shù)都不好學, 但是難點各不相同。通常最好入門的術數(shù)門類是八字, 六爻和梅花, 但是這三個入門容易精通也難, 而奇門, 大六壬和紫薇斗數(shù)連入門都不容易, 因為這三門有一個共同的難點: 有大量內容需要記憶! a) 它融合了很多東西 這其中有源自于九宮,八卦, 河圖, 洛書, 奇門既可以演易, 也可以穿壬, 它涵蓋的知識點幾乎包含了中國所有術數(shù)的內容, 所以學習起來知識點太多, 需要記憶的東西也龐雜。 奇門的圈子太亂, 在傳承上有很多分歧和派別, 唐朝的時候, 奇門和'太乙雷公式'是'三式'(太乙, 奇門, 大六壬)中被禁止民間學習的兩門術數(shù)。 參看程樹勛的《壬學瑣記》(' 唐時功令,以奇門、雷公、六壬為三式。雷公即太乙,所謂太乙雷公式是也。唐制禁奇門、雷公不傳,惟六壬便于民用,無涉兵事,故不之禁,傳習多歧,精者獨卒鮮')。 太乙管'天', 奇門管'地', 六壬管'人'事, 因為大六壬只算人事, 不影響朝政, 所以得以在民間流傳。 據(jù)說唐代政府為了防止民間學習奇門, 甚至故意在民間流傳了一本假的奇門, 使得現(xiàn)在的奇門傳承很亂。本身理論上奇門也有置潤, 拆補等排盤上的爭論, 另外還有轉盤, 飛盤, 刻盤等多種派別, 讓人無所適從。我相信奇門的真?zhèn)髟诿耖g, 現(xiàn)在正式流傳的奇門可以學習, 但是是否準確, 還需要自己體悟一下。 我個人比較看好的是鳴法奇門, 現(xiàn)在已經出了龍伏山人的三本書:《鳴法》《樞要》《衍象》, 非常有理致, 適合學習。鳴法奇門傳承以宋奇鴻和李開元的女弟子靈犀子為主, 轉盤奇門的學習者最多, 資料也最全, 其中以張志春, 劉文元, 幺學聲老師最為有名。 還有一派是王鳳麟老師的陰盤奇門, 這一派資料比較少, 王鳳麟的道家陰盤術數(shù)包括, 陰盤六壬, 陰盤奇門, 陰盤八字, 完全跟傳統(tǒng)的術數(shù)不相同,基本上只有參加他的學習班才能了解了。 大六壬的傳承非常完整, 是可以靠自學來掌握的。雖然在理論上也有一些小分歧(比如貴人起法: 甲戊庚牛羊, 還是甲羊戊庚牛, 涉害課的起法), 不過大的理論上多數(shù)著作都沒有變化。大六壬的書籍特別多, 民間有句話:'車載奇門,船載六壬', 其中最經典的兩本書是陳宮獻的《大六壬指南》和邵彥合的《六壬斷案》, 能領悟這兩本的內容, 你絕對可以成為中國的六壬大家。 六壬的記憶量也非常大, 《畢法賦》《心印賦》《指掌賦》《鬼搓腳》這些都要背誦, 另外這是一門很依賴神煞的術數(shù), 你通常要知道起碼20多個神煞才能應付一些常用的判斷, 完整的神煞不下100個, 當然有的派別主張像清代人的八字命理一樣不用神煞, 只用正五行生克, 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我的師傅也對此持否認的態(tài)度。 國內學習大六壬的人都知道徐偉剛, 他寫了一本《袖里乾坤》,算是對大六壬做了重要的普及工作, 被稱為'中國大六壬第一人', 只是后來他專心研究格局派八字了, 出版了《八字正解》, 而對大六壬說的比較少, 后來出版的幾本六壬書都是摘抄自古籍編撰而成, 有點糊弄事騙稿費的嫌疑。此外東北的劉文元, 劉科樂, 伍建宏, 以及我的老師北海閑人都是六壬高手, 伍建宏提出了'通道'理論, 算是對六壬學發(fā)展的一大推進, 北海閑人重在對古籍的研究發(fā)掘, 這兩個人對近代六壬發(fā)展貢獻最大, 是壬學界有目共睹的。 3、紫微斗數(shù) 紫微斗數(shù)的發(fā)展一直在民間, 直到近代中州派的王亭之將其公布, 現(xiàn)代紫薇的大發(fā)展完全依賴港臺術數(shù)從業(yè)者(尤其是臺灣的命理家, 比如紫云,了無,方化人等等, 尤其是紫云, 通過太歲入卦法發(fā)展了這一門理論)。同為命理學的八字一門出了三個進士:萬民英, 沈孝瞻, 陳素庵, 將八字命理提高到了'學'的高度, 而不是只停留在'術'上, 而紫微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它的書籍相對較少, 只有兩本古書紫微斗數(shù)全書>和紫微斗數(shù)全集>, 一直在民間和朝廷內部秘傳, 理論體系不完善。 其實子平八字的創(chuàng)始人徐子平和紫微斗數(shù)的創(chuàng)始人陳希夷都是華山的道士, 兩個人還都認識, 兩門術數(shù)都是通過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來推斷人生的吉兇禍福, 只是方法不同。 紫微通過南北斗十四個主星和各種甲級,乙級,丙級星結合命理十二宮來推斷人生, 因為信息量大, 它可以推斷的很細致, 但是容易看不清大事, 而八字信息量相對少, 非常容易看出大事的吉兇禍福。前者微觀細致, 后者宏觀簡明, 各有所長。 但是紫微的學習也很麻煩, 因為你要記住所有星星的星情, 常用的六十多個, 完整的一百多顆, 記憶量非常的大, 這還只是單星, 如果考慮到雙星組合的情況, 比如巨門和太陽在同宮的情況, 太陰和天同在一起的情況,等等。沒有個把年是很難有所成就的。 我比較同意王亭之的觀點, 紫微斗數(shù)是一門發(fā)展的統(tǒng)計學, 它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完善, 需要不斷地去驗證, 后來人的水平一定會比前人更高, 因為他積累的案例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