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游客去云南走西北方向的景點路線,大致是昆明—大理—麗江…… 而中國人旅游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上車睡覺,下車撒尿(竟然無言以對……)
正因為這樣,沿途的風景往往最容易被我們忽略。 眼一閉,全世界都關了燈;眼一睜,忽然豁然開朗。 by彝子 從大理去麗江的路上,就有一座山驚艷了我們,那美cry的景色何止讓我們豁然開朗,簡直是目瞪口呆! by洪松平 by彝子 這座山就是位于云南大理鶴慶縣的馬耳山,每年的五月中旬,滿山的杜鵑盛放,霎時就變成杜鵑花的海洋。然而野花雖好,卻還是躲避不了被開發(fā)破壞的命運…… by擱淺的左岸 同一座山, 不同的時間空間給你不一樣的美 云南大理馬耳山,最高海拔近4000米,人跡罕至,實為一處世外桃源。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毫無顧忌地在此綻放。由于海拔溫度差異,杜鵑花的花期也有所不同。三月份開始,從山腳到山頂陸續(xù)開花,對應的景色也大有不同。 by王軍 馬耳山山腳的花兒在三月就迫不及待地想出來,開始帶領整片杜鵑花迎接陽光和雨露。 by彝子 零零星星的紅點綴著背后大片的綠,一點兒也不含糊。 by王軍 山腳下的牛羊馬群在悠閑地吃著草,這才是不被打擾的原始生態(tài)。 by王軍 到了三月底四月份,山腰的馬纓花開始綻放。紅的、紫的、白的大樹杜鵑交錯相間。 by洪松平 by彝子
花團錦簇,鳥語花香,馬耳山是杜鵑花的海洋一點也名不虛傳。 by彝子 在山腰也是賞花的最佳地點,人處花海中央,被滿山野花包圍,呼吸著高原空氣,心曠神怡。 by觀遠攝影 低頭看看,滿地杜鵑花瓣,自然而然地想起那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by彝子 五月份開始,雖然山腳的花已經凋謝,但山頂的精彩才剛剛開始。 by彝子 by擱淺的左岸 登上山頂,一望無際的山腳草甸直收眼底,綠得一塵不染。 by彝子 山頂粉色和紫色的灌木杜鵑混雜在雪白的大樹杜鵑林里,氣勢如虹。
層林盡染,看不到邊的花海與藍天相接。 by彝子 天空變得通透明藍,云層若隱若現(xiàn),恢弘美麗,大氣蒼涼。 by擱淺的左岸 在海拔3400米的馬耳山山頂,還能看到一個天池。天池水質明澈碧綠,與蔚藍的天空和蔥綠的群山渾然一體。 by觀遠攝影 ![]() ![]() 山還是那座山, 景卻不是那個景 馬耳山,原來因為人跡罕至,所以才有最原始的美。但是經濟發(fā)展,有風力發(fā)電公司承包了開發(fā)林區(qū),修了路入山。由于地處高海拔地區(qū),挖掘機所到之處,植被必定被破壞,有的大樹杜鵑長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卻因為挖土機的到來而毀于一旦。
去年5月,云南白族作家施懷基在博客及微博上公開斥責這種短視行為。“這樣一個花的海洋,企業(yè)的挖機也能殘忍下手,將在這近四千米海拔的高原上都頑強生存了幾十年幾百年的野生杜鵑花海挖開,種上丑陋的風車!” 從照片中也可以看到,這些古樹都有不同程度的毀壞,讓人心寒。 by彝子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喻勛林說:“風電建設對山林植被和景觀的傷害非常大。”“山頂的植被十分脆弱,要經過千百年才能恢復,另外風電場也對自然景觀造成破壞。”
曾經也有村民偷挖古杜鵑被抓獲,與風電、防火通道的破壞相比,前者是偷樹,后者就是毀林!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yè)單位,都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何況這是經過漫長歲月才生長起來的古樹! by彝子 而洱源縣委宣傳部也回應稱,馬耳山上的鳳華山、馬廠兩個風電場由華能鶴慶風力發(fā)電有限公司承建,都是經過省級部門批準建設的,但目前都已叫停。 看到這里,不由長嘆一口氣,經濟建設真的要犧牲掉大自然給我們的禮物嗎?所以在這里也呼吁大家,無論去哪兒,都要隨手帶走垃圾,不要亂采摘花草,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by彝子 馬耳山自駕路線 從大理古城出發(fā)---礁石洞80公里(馬鞍山電廠)--天池(最佳杜鵑花拍攝點)40公里土路。一路順著電廠主線進去。大約行駛2個小時,一般的轎車也可以行駛。(但是下雨天要注意,道路會很濕滑)。 也建議徒步上山。 最后,切記保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ㄖ匾氖虑檎f三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