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尿尿出了天價白戈壁料 2003年一個“一泡尿刺出了天價白戈壁料”的傳奇故事撩動人們發(fā)大財?shù)膲阎拘坌摹?a href="http://www./tag/%e6%95%85%e4%ba%8b" title="查看更多 故事 的文章" target="_blank"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55, 0, 0, 0);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6, 104, 191); box-sizing: border-box; transition: 0.5s ease-in-out; -webkit-transition: 0.5s ease-in-out;">故事說就在這年夏天,一個收羊皮的小販想超近路而不走公路,騎摩托穿越戈壁灘,途中尿急,便停車隨地一泡,不想竟從沙石中沖出一塊幾十公重的戈壁白玉,收羊皮的小販拿去和田賣了六十萬,發(fā)了大財。消息傳出,寂默的戈壁一下熱鬧起來,許多找玉人趕了過來,有走著找的,有騎著摩托找的,人們低著頭,頂著烈日,仔細(xì)端詳著看到的每塊石頭,祈盼著好運的降臨。 與哈拜爾一起在這里挖玉的買提江還不滿30歲,去年他在這里不遠(yuǎn)處挖出一塊飯盒大小的白玉,賣給了一個同村的玉石商人,對方給了他40萬元,這讓他首次觸摸到了真實的財富。在之后的幾個月,他用這40萬元雇了一輛挖掘機(jī)在曾經(jīng)的“福地”繼續(xù)深入挖掘,但好運再沒光顧這里,他沒能挖到哪怕米粒大小的一塊玉石。很快,40萬元用完了,他又變回了從前的樣子。“除了這身西服,什么都沒剩下?!彼鞣蓚?cè)的口袋蓋自嘲道。 改變命運的石頭 在出產(chǎn)玉石的新疆和田玉龍喀什河畔,當(dāng)?shù)厝朔Q這里每年都會出現(xiàn)1000個百萬富翁、100個千萬富翁。 和田市布亞鄉(xiāng)的艾則孜2003年挖出一塊重約3公斤玉料,一出水開價就是25萬元,頭道販子收了轉(zhuǎn)手就60萬元,沒出和田市幾經(jīng)倒手就170萬元了,最后570萬元賣給北京的一個老板。 一夜暴富的神話在玉龍喀什河兩岸演繹,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常年在挖玉、倒玉、加工玉,最多的時候僅河床上就匯集了近30萬人。和田工藝美術(shù)玉雕廠廠長刁文奎如此形容:“太瘋狂了,現(xiàn)在挖玉、買玉都像在押賭?!?/p> 新疆寶玉石協(xié)會秘書長易爽庭說,價格升得最快的玉石是采自玉龍喀什河的仔玉?!昂米杏衩靠说膬r格都能上萬元,比黃金要貴得多!即使差一點的仔玉,每公斤也在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p> 2006年是大型機(jī)械進(jìn)入玉龍喀什河采玉最嚴(yán)重的一年,從和田市玉龍喀什河大橋溯流而上的100公里內(nèi)曾聚集了近3000臺的挖掘機(jī)和20多萬挖玉人。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國土資源部下發(fā)限采令,2006年下半年,大型機(jī)械才全部從河床中撤出。當(dāng)?shù)卣嗖扇“l(fā)放“采玉證”來限采。老挖玉工克里木。艾力遺憾地說:“現(xiàn)在玉石值大價錢了,但連牙齒一樣大小的白仔玉都很少見了……挖完了!” 從十元開始的和田玉大亨 我是洛浦縣普拉鄉(xiāng)人,家就在昨天你們?nèi)サ目傞l口附近。我小時候家里很窮,父母是農(nóng)民,不會做生意,也不懂玉石。我小學(xué)畢業(yè)后,由于中學(xué)離家太遠(yuǎn),家里又沒錢供我上學(xué),就輟學(xué)回家種地了。 1986年我17歲,過古爾邦節(jié)時,父親給了我10元錢,讓我自己買好東西吃。我沒舍得花這10塊錢,就用這10塊錢買了一塊玉到巴扎上。第一天,巴扎上有人給了我30元,我沒有出手。第二天,巴扎上有人給了我50元,我也沒有給他。下午有人給了我110元,我認(rèn)為這塊玉值這么多錢就賣給了他。后來,我就用這110元做本錢,買了一塊2公斤半的玉,幾天后以180元賣掉又賺了70元錢。我一看做這個事情很來錢,就開始搞玉石生意直到現(xiàn)在。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指上世紀(jì)八九十年代)和田玉不值錢。那時不要說一般的和田玉不值錢,就是白玉也不值錢,外地老板要的都是羊脂玉、碧玉。現(xiàn)在值10萬元的和田白玉,那時候100塊錢就能買到。就拿我第一次的那塊玉來說吧,雖然只有拳頭大小,如果放到現(xiàn)在的話給12萬元都不會出手。 一塊石頭決定去天堂還是地獄 古人有一句話:神仙難斷寸玉。 1997年,他花了4萬元購買了一塊6公斤的仔料。這塊玉石表面很光滑,而且?guī)ぷ?,但一刀切下去,只有表?公分是玉,里面全是白花,沒有任何雕刻利用價值。 1999年,他在玉石大巴扎花了不到50元,購買了一塊表皮只露出一點點玉質(zhì)、重1.5公斤的玉(石包玉),切開以后,里面全是玉。這塊玉他花了1萬元的雕刻加工費,賣了30萬元。 2000年,他在市場看到一塊重2公斤的黑皮籽玉,很難看,放了幾個月都沒人買。最后他用1200元購買了下來,僅花了5000元加工費,2003年就以36萬元賣給了別人。后來這個人將這塊玉拿到上海賣了120萬元。 和田白玉籽料2006年,他在洛浦縣玉石市場看到一塊3公斤重的紅皮籽玉,由于是假皮子,許多人都不看好。他用1700元購買了下來,目前存放在烏魯木齊,最少值15萬元。 他最后告訴我:現(xiàn)在做假皮子的技術(shù)太高了,像我有時也會走眼。今年,我購買了一塊2公斤重的和田玉,帶紅皮子,花了4萬元,最后切開一看,只是一塊卡瓦石。有些是二次作皮子,有些時候,你根本鑒別不出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據(jù)說和田一個學(xué)校的化學(xué)老師,研究出利用碘化物做假皮子,做出來的東西讓一些行家都走眼,當(dāng)然,具體的方法是秘不傳人的。 黃玉傳奇 臨近關(guān)門時,林老板的小玉石店里聚著好幾位玉友。 和田老漢送來一包石頭。大家隨便翻著看了一下,都是些垃圾貨,現(xiàn)在,通常都是這樣,沒 有什么值得看的。玉龍喀什河都被徹底地掏過三遍了,每次都被挖到了巖層,河里的石頭都被人們一個個過了一遍,大家嘀咕著,過上幾年,連這樣的垃圾都找不到了。沒有一樣入眼的東西,卻沾了一手的頭油。老鄉(xiāng)的玉石都用頭油泡著,這樣可以把裂縫彌住。不懂的人會發(fā)現(xiàn),今天收的很好的玉石,怎么過了兩天卻是傷痕累累,到處都是瑕疵,其實就是這個頭油給鬧的。 等大家都看完要打發(fā)老漢走時,林老板拿起了一塊石頭,米黃色的,上面有層石皮,像人工合成的木紋地板。表面有三分之一帶僵,業(yè)內(nèi)把這叫“半明半暗料”,一般吃不透打開里面會是什么樣。 林老板在手里把玩了一下,問:“多少錢?!?/p> 老鄉(xiāng)說:“這個嘛,6800?!?/p> 林老板扔下石頭說:“去,你走,到這里搶錢來了嗎?這么一塊破僵石,根本就不是玉,你就6800要嗎?你還想不想到我的店里做生意了?” “那你說個價?”老漢說。 “這個破石頭嘛,200塊錢差不多?!绷掷习咫m然吃不透這塊玉里面到底是什么樣的,但還是感覺不錯,抓在手上很沉。有這樣的重量,八九不離十,會是個好貨。他想收下,他的心理價位是600塊,出到這個價撐死了。萬一不好,就這原石,當(dāng)奇石出手也能保本。林老板進(jìn)入這個行業(yè)只有三四年的工夫,因為以前做別的生意虧了本,進(jìn)來的時候投入比較少,不能像大戶那樣吃貨,那種明晃晃的羊脂玉,開口就是幾萬幾十萬的,他從來就吃不起,只能憑借著眼光,吃一點暗料,看準(zhǔn)了能賺一點,看不準(zhǔn)了也虧不到哪里去。幾年下來,收了一大堆垃圾,交了一點學(xué)費,也算成了一個看暗料的行家。 因為是暗料,憑的就是看得準(zhǔn),壓得狠,競爭的人少,他養(yǎng)成了一個極其可恨的習(xí)慣,那就是死活不出價,吃一個料都要經(jīng)過幾個回合。他知道通常他看上的東西,別人不一定會要,他會等著老鄉(xiāng)在所有的和田玉交易市場都轉(zhuǎn)過了,沒有能出手,再轉(zhuǎn)到他的店里來的時候才真正出價,這時候老鄉(xiāng)要吃要喝要住店,已經(jīng)到非賣不可的時候。他這一套也管用,老鄉(xiāng)通常都指望著明料賺大錢,有時這種暗料,他們會在賣了明料的同時送給買家,所以,通常在暗料上他們不會太咬價。林老板因此時不時地吃到一點獨特的東西。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我們本小,小打小鬧,只圖個憑一雙獨到慧眼,玩四兩撥千斤的游戲。這也是無奈呀,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每個人的活法不一樣。 他捏在手里左看右看,扔下了。屬于第二類玉友的張先生又撿了起來,用特制的手電照來照去地看,其他人都在說,快扔了吧,哪值得看,整個一個僵疙瘩。并笑林老板,這回你怎么走眼了,讓那么一塊破石頭還在手里停留了這么長時間,是不是有損暗料專家的名聲?張先生說:“不一定。”劉先生一把搶過來說:“還不一定,我說一定就一定,你看,里面黑乎乎的,一點肉也沒有,就是一塊石頭,根本不是玉??熳屗甙??!?/p> 張先生也扔下了石頭,他看了林老板一眼,林老板什么也沒有說,老漢走了。 林老板關(guān)店門的時候張先生跟在身后問:“老林,你看那會不會是一塊黃玉?” 林老板沉默了一下說:“吃不準(zhǔn)。他要的太高了,再等等吧?!?/p> 黃玉是和田玉中很少的一種,極珍貴,一般不太容易碰到,市場上假的很多,玩玉十幾年,一塊真黃玉都沒有看到過的大有人在。 幾天了,林老板一直挺惦記那塊石頭。那個老漢又來了一次,這次他開到了3000元。離林老板愿意出的價還遠(yuǎn)著,他想再等等。除了我,不會有人看上這個爛石頭的,一定會是我的。他想。 又過了幾天。老鄉(xiāng)又到了他的店里,這次他要1000元。 林老板猶豫了一下。他還是沒有拿,他不能給自己開戒,他收石頭一直遵守著這樣的原則,堅守自己的心理價位,到了這個價位就拿,到不了就算。反正石頭嘛,有去有來。 張先生也在惦記那塊石頭。他每次來都要問,老漢來過沒有?現(xiàn)在是什么價了。這天他告訴在林老板店里玩的第三類玉友常先生:“你沒有看到那塊石頭,我有點懷疑是一塊黃玉,你有錢,應(yīng)該吃下。”常先生聽了立刻跳起來說:“走,我們?nèi)フ艺?。”他們一起去了和田玉交易中心,看到那老漢果然還在,擺了一個流動地攤,老漢非要1800,常先生怎么看怎么也不值1800,常先生想給他出到1000元,他不肯,交易又沒有做成。 過了一個多月,常先生手里抓著這塊石頭來到了林老板的店里,林老板的心別別地跳了起來。讓他吃下了。他想,這事辦糟了。 常先生興高采烈,他說他給老漢出1000他不干,結(jié)果他在和田玉交易中心最里面的那家新開的小店的柜臺里發(fā)現(xiàn)了,那老板十幾天沒有開張,實在撐不住,900塊錢就賣給了他。 林老板心里酸酸的。 常先生說:“老林,你有眼光,你給我看,這塊石頭怎么處理?!?/p> 林老板說:“什么都不要動,就這樣最好。” 常先生看來看去說:“不行,太臟,毛病太多,不處理不行,我要去找個師傅雕出來。” “千萬不要,就這樣好,將來能出大價。”林老板說。 常先生又讓別人看,多數(shù)人說他走了眼吃了大虧,這是一塊一錢不值的僵石頭,根本不值去雕。常先生心里放不下了,又來找林老板,林老板還是勸他不要動。最后說:“你要是一心要雕,就出個大價找個大師級的師傅?!?/p> 在場的人都笑了,說大師級的雕工可要兩倍于這塊石頭,哪犯得著為這樣一塊石頭花這么大的代價。真是小題大做了。林老板再沒有說什么。結(jié)果,常先生找了一個揚州來的小師傅,花了1000塊錢的工價去做了。當(dāng)然,如果找大師級的師傅,工價是他的三倍。 雕件做好了,常先生從玉雕廠出來就直接扎到了林老板的店里。林老板的心一陣緊抽,他知道這次,因為他的固執(zhí)和貪心,他失去了一個重大的機(jī)會,這樣的機(jī)會,人一生中可能也不會遇到多少次。這是一塊他從未見過的上好的黃玉,晶瑩剔透,美極了。 在場的人都傻了眼,都說自己今天開眼了,還是第一次見過這么好的黃玉。 張先生復(fù)雜地看了林老板一眼。是呀,他們兩個人犯的是同樣一個錯誤呀,太算計,太精明,太相信四兩撥千斤這個理念了。 雕件傳到玉評家鎦金先生手里,他像被人刺了一刀,倒吸一口冷氣,半天沒有回過氣來:“可恨,可恨!這不是殺人嗎?誰干的?好大的膽,竟敢在這樣的稀世珍寶上動刀?哎,本是天地間的精心杰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誰,這么大膽,竟敢下刀。可恨呀?!彼L嘆一聲,痛惜地?fù)u著頭:“這和田玉的上品就是原石,只有那些實在不成樣子的東西才需要動刀,你這塊玉,即使動,也只能一刀,以展示這黃玉的品質(zhì)?,F(xiàn)在你看,該動的地沒有動,不該動的地方全都動了,弄成個四不象,可惜。這塊黃玉,是我平生見到過的最好的一塊。老常,就這樣嘛,你這個貨也值5萬。要是沒有雕,行家收藏,可以給到10萬,你這一動刀,讓這塊石頭的價值貶了5萬。想去吧,如果一個絕色佳人的臉上被動了一刀該是個什么樣的結(jié)果?你還會怦然心動嗎?如果讓大師級的雕,構(gòu)思得好,設(shè)計得巧,也能出個8萬,但也不如不動的好呀,可惜?!?/p> 大家都點頭稱是,這鎦金先生的點評在業(yè)內(nèi)是很有可信度的,通常他說的價,出入不大。 常先生像被人剜了心一樣痛悔地說:“我真夠蠢的,老林,悔不該當(dāng)初沒有聽你的勸告呀,要是聽了你的多好?!?/p> 林老板正在默默地想著心思。誰真蠢?誰是真正的蠢?錯在哪里?眼力心力都到了,怎么會失去這樣一個機(jī)會?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一個貪。 果然,第二天就有人來找常先生,出了5萬的價。常先生發(fā)狠地說:“不到10萬我不出,反正我又不缺錢,我又不等這個吃飯?!?/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