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預制課堂 | Thermomass非組合夾心墻板的結構分析和選型計算及設計要求

 liuxinyv100 2016-03-19



來源 | 深圳市現(xiàn)代營造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 | 谷明旺


一、Thermomass非組合夾心保溫外墻構造


典型的Thermomass非組合夾心保溫外墻由3層構造組成:外葉墻、保溫層、內(nèi)葉墻,內(nèi)葉墻和外葉墻一般為鋼筋混凝土材質(zhì),保溫層通常為擠塑聚苯絕熱板(XPS),3層之間通過纖維復合材料特制的保溫拉接件(Thermomass的MS或MC拉接件)復合在一起,這些墻板一般由預制廠生產(chǎn),尺寸規(guī)格可以做得很大,當考慮生產(chǎn)、運輸、起吊的因素的制約,有時也可以采用現(xiàn)場生產(chǎn)。


非組合夾心保溫外墻定義:在兩層混凝土墻板之間夾入保溫材料,將保溫拉結件平行穿過保溫板,拉接件兩端分別錨固于內(nèi)葉墻和外葉墻混凝土之中,外葉墻的混凝土僅作為保溫材料的保護層和裝飾層使用,不參與內(nèi)葉墻板的受力,外葉墻在溫度變化作用下可以自由伸縮,使內(nèi)葉墻和外葉墻之間行為相互獨立的方法設計的夾心墻板,稱為非組合式夾心三明治保溫墻板,簡稱非組合夾心墻板。


二、Thermomass非組合夾心保溫外墻的基礎應用


Thermomass非組合夾心保溫外墻可以設計為承重墻或者非承重墻。承重墻一般(溫差90℃)為剪力墻,非承重墻通常為“外墻掛板”,外墻掛板除了承受自身的重力以外,還要承受地震作用和風荷載,對于承重墻板還需要承受樓蓋或者屋蓋傳來的荷載。


Thermomass非組合夾心保溫外墻的制造使用了MS或MC拉接件,外葉墻的混凝土重量通過拉結件傳遞到內(nèi)葉墻上,三層構造之間可以形成微小的相對滑移,能夠釋放溫差作用下引起的脹縮應力,有利于防止外葉墻因溫度應力而開裂。


Thermomass保溫拉結件由GFRP材料(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成,該產(chǎn)品質(zhì)量穩(wěn)定,并具有導熱系數(shù)低、抗拉和抗剪強度高、抗彎承載能力強、彈性和韌性好的特點,使用時所有的拉結件平行穿過保溫板,兩端分別錨固在內(nèi)葉墻和外葉墻混凝土之中,拉結件與混凝土材料的相容性和變形協(xié)調(diào)性好。


由于不同廠家的保溫拉結件技術參數(shù)不同,以下結構分析計算和設計方法是基于美國AC320標準《錨固于混凝土中的纖維加固復合拉結件驗收標準》和通過ICC ESR-1746檢驗標準針對Thermomass產(chǎn)品檢測所獲得的參數(shù),僅適用于美國Thermomass公司的產(chǎn)品。


三、Thermomass拉結件的基本技術參數(shù)和設計方法


1、MS、MC型產(chǎn)品的尺寸規(guī)格


Thermomass的MS、MC型拉結件由纖維復合材料受力桿件和定位的塑料套組合而成,桿件橫截面均為5.7mm×10mm的近似矩形;MS型錨固長度為38mm,適用于一側(cè)板厚小于63mm的情況,規(guī)格包括MS30~150,MC型錨固長度為51mm,適用于兩側(cè)板厚均大于63mm的情況,規(guī)格包括MC30~MC150。以常用的MS50為例,表示產(chǎn)品為MS型,兩端錨固長度為38mm,適用于50mm厚度的保溫板,MC80產(chǎn)品為51mm錨固長度,適用于80mm厚度保溫板。



MS拉接件總長度=保溫厚度+76mm,MC拉接件總長度=保溫厚度+102mm

(注:在中國銷售的產(chǎn)品可能在內(nèi)葉墻的錨固端加長至48mm或58mm)


2、MS、MC型產(chǎn)品的基本性能參數(shù)


MS、MC型保溫拉結件產(chǎn)品的物理性能指標如下:(表1)



MS、MC產(chǎn)品在混凝土中的極限承載力試驗值:(表2)



注:拉結件在混凝土中的錨固抗剪承載力是按照弱軸方向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


MS、MC產(chǎn)品在混凝土中的允許承載力標準值:(表3)



注1:單只拉結件允許剪切力和允許錨固抗拉力已經(jīng)包括了安全系數(shù)4.0,內(nèi)外葉墻的混凝土強度均不宜低于C30,否則允許承載力應按照混凝土強度折減。

注2:設計時應進行驗算,單只拉接件的剪切荷載Vs不允許超過Vt,拉力荷載Ps不允許超過Pt,當同時承受拉力和剪力時,要求(Vs/Vt)+(Ps/Pt)≦1。


3、非組合式夾心墻板中的拉接件在各種工況下的受力狀態(tài)


為了保證工程安全,應綜合考慮保溫拉結件在構件生產(chǎn)、運輸、吊裝和使用工況下的受力狀態(tài),如:


(1)當構件生產(chǎn)時,如果采用平吊出模時,保溫拉接件承受外葉墻自重和動力系數(shù)及模板的吸附力,拉力疊加。


(2)在運輸和起吊過程中,拉接件承受外葉墻自重剪力和動力系數(shù),剪力疊加,同時承受外葉墻偏心彎矩作用下產(chǎn)生的拉壓應力。


(3)正常使用情況下,在外葉墻自重的作用下產(chǎn)生偏心彎矩,拉接件同時承受自重剪力和拉壓應力,在風壓力和風吸力作用下,拉接件產(chǎn)生拉壓應力,在地震作用下產(chǎn)生水平和垂直位移,使拉結件承受地震剪力,拉結件的受力狀態(tài)應進行組合計算。


(4)對于開洞極不規(guī)則的墻板,外葉墻的重心也許與拉接件的布置型心不重合,將導致外葉墻在平面內(nèi)相對拉接件產(chǎn)生偏心扭矩,使得不同部位的拉接件承受不同方向的剪應力,計算非常復雜。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拉結件的實際受力計算是非常復雜的,第六節(jié)通將過案例演算拉接件在不同工況下的受力分析和詳細計算過程,實際工程應用中,一般通過簡化的計算方法進行設計。


美國經(jīng)過30多年的工程實踐經(jīng)驗總結,只要拉接件的布置是相對均勻的,風荷載和外葉墻自重偏心彎矩作用下的引起的拉壓應力非常微小,Thermomass拉結件采用4.0安全系數(shù)的情況下,拉結件的受力由正常使用工況下由承受的外葉墻自重剪力決定,在生產(chǎn)施工階段時的受力狀態(tài)由拉結件在混凝土中的抗拔強度決定,只需要控制脫模時每只拉結件承受的剪力小于允許抗剪荷載,即可認為拉結件在構件生產(chǎn)和使用工況滿足安全要求;除了受力安全外,還應該保證墻板的正常使用功能,應該滿足外葉墻在自重作用下的垂直位移不大于0.1英寸(2.54mm),并提供了EXECL表格的設計程序,簡化了拉結件的計算方法。


4、非組合式夾心墻板的設計方法


非組合式夾心墻板設計分為三個步驟,首先需要對保溫拉結件進行選型確定,其次應根據(jù)撓度位移標準進行拉結件的間距設計和驗算,最后應根據(jù)間距計算結果復核拉結件的布置設計,一般應根據(jù)墻板的構造設計繪制保溫板和拉結件排版布置圖。


四、簡化計算及控制要求


按照美國AC320標準《錨固于混凝土中的纖維加固復合拉結件驗收標準》要求,Thermomass拉接件的設計安全系數(shù)為4.0。為了防止外葉墻之間的膠縫拉裂以及門窗的正常開啟,該標準要求拉接件在外葉墻自重的作用下產(chǎn)生的垂直彈性位移應小于2.54mm(0.1英寸),美國CTC公司給出了MS和MC型拉結件在不同葉頁墻厚度和保溫層厚度情況下,外葉墻垂直彈性位移值的計算表格(EXECL程序表格),只要在表格中輸入保溫層厚度、外葉墻厚度、拉接件間距,表格中會自動計算出外葉墻的下垂撓度和每只拉結件承受的外葉墻自重剪力,表中給出了常用的布置間距。(表4)(可在www.xdyz.com.cn網(wǎng)站下載該電子計算表格)



表中公式為:△=QgdA3/12EABIA或者Qg=.12EABIA△/dA3


其中:△為垂直荷載作用下,拉結件懸臂端的撓度值;


Qg為作用在單個拉結件懸臂端的外葉墻自重荷載,其中混凝土密度按照24KN/m3取值,假設布置間距為a×b,則每只拉結件懸臂端部承受的垂直荷載為:Qg=a×b×(保護層厚度)×24000/109,單位為牛頓(N);


dA值為拉結件的懸臂計算長度,

dA = dd + (2hv/3)[1 - 1 / (1 + hv/dd)]

在保溫層厚度和拉接件選型已經(jīng)確定的情況下,dA為確定值;

EAB為Thermomass拉接件的彈性模量;EAB = 30000 MPa

IA為單個Thermomass拉接件的截面慣性矩,IA=243 mm4;


根據(jù)懸臂桿件撓度計算的通用公式,在墻板保溫層厚度dd和外葉墻厚度確定的前提下,當改變Thermomass拉結件的布置間距時,每只拉接件所承受的保護層重量Qg相應發(fā)生改變,拉接件懸臂端產(chǎn)生的撓度變形值△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按照規(guī)定:每個拉接件的撓度值必須小于2.54mm是最主要的控制指標,同時應控制每只拉結件承受的外葉墻自重Qg不超過允許剪切荷載Vt。


注意:當保溫板較薄時,很稀的間距也能滿足撓度要求,但是在平吊脫模工況下拉結件可能不滿足錨固抗拔安全,應校核是否超過允許錨固抗拉力;另外拉結件間距過大時,外葉墻在溫度作用下會發(fā)生平面外翹曲影響美觀,一般應控制拉結件間距不大于600×600mm。


拉結件的型號選擇主要是依據(jù)內(nèi)、外葉墻混凝土層厚度,如果內(nèi)、外葉墻板一側(cè)的混凝土厚度小于63mm (2.5英寸), 應當使用MS拉結件;如果兩層混凝土厚度都等于或大于63mm (2.5in),那么應當使用MC拉結件。


當拉結件間距布置滿足允許剪切力要求時,如果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于C30,一般都滿足允許錨固抗拉力的要求,因此拉結件的驗算,是由撓度變形和允許剪切力算指標控制來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當外混凝土強度較低時時采用平吊脫模,可能導致拉接件拉脫破壞。


五、設計及施工要點


1、設計要點


(1)拉接件計算和設計都必須由注冊設計專業(yè)人士進行審核。


(2)用MS和MC拉接件進行夾心墻設計時,主要用于抵抗在未裂的正常重量混凝土中的靜態(tài)和短暫的拉力和剪切荷載,由于工作荷載或變形,當混凝土ft>fr時將發(fā)生開裂。


(3)墻板的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不低于C30,外層混凝土最大石子粒徑應小于20mm。


(4)拉接件可以內(nèi)部暴露、外部暴露或在潮濕環(huán)境下暴露。但不能與防腐處理材料及阻燃處理過的木材接觸。


(5)設計應保證MS和MC拉接件在混凝土中的有效嵌入深度分別滿足38mm和51mm,拉接件與墻板邊緣臨界應距離大于100mm、與門窗洞口的距離大于150mm,拉接件間距應大于200mm。


(6)使用MS外葉墻混凝土的厚度最小值為50mm,使用MC外葉墻混凝土的厚度最小值為60mm。外表面紋理、凹槽和外露深度都應該在最小值上另加厚度。例如:假設構件表面有10mm的凸凹花紋,則使用MS的最小厚度應該不小于60mm,使用MC的最小厚度不小于70mm。


2、生產(chǎn)步驟(生產(chǎn)人員應預先學習參加操作手冊)


(1)預先鉆孔。保溫板需要按照設計的尺寸和位置預先鉆孔,并將拉接件穿過保溫板裝配在預先鉆好的孔內(nèi)。


(2)澆筑外葉墻混凝土(反打工藝)。夾心墻板一般采用臥式生產(chǎn)的方法,外葉墻澆筑的混凝土塌落度以130~180mm為宜,初凝時間不早于45分鐘。MS、MC系列拉接件的錨固性能取決于鴿尾型末端在混凝土中被包裹,如果外層混凝土坍落度低,混凝土會在拉接件插入時會形成孔洞,低坍落度的混凝土很難在鴿尾末端回流,即使混凝土在澆注后震平,仍然有可能不能讓所有的拉接件達到錨固標準。


(3)安裝保溫板和拉接件。在外葉墻混凝土澆筑后20分鐘內(nèi),需要在混凝土處于可塑狀態(tài)時將保溫板和拉接件鋪裝到混凝土上,穿過絕熱板上的預鉆孔插入混凝土的底層,插入時應將拉接件旋轉(zhuǎn)90度,使拉接件尾部與混凝土充分接觸,直到塑料套圈緊密頂?shù)綌D塑板表面,到達指定的嵌入深度。對于保溫板厚度大于75mm的安裝過程,必須使用混凝土平板震動器在保溫板上表面對每一個拉接件進行震動。


(4)擠密加固。操作人員用腳踩壓拉接件周圍,對拉接件周圍的混凝土進行擠密加固,并及時對拉接件在混凝土中的錨固情況進行專項質(zhì)量抽查。


(5)專項檢查。抽查每塊保溫板兩個對角的拉接件(見圖1),以及每塊保溫板中間附近的一個拉接件來檢查嵌入末端,濕水泥漿應當覆蓋在所有被檢查的拉接件末端的整個表面。如果檢查沒有問題,將拉接件插回原孔中并再次施加局部壓力或者機械震動;如果檢查不合格,在絕熱板上施加更多壓力和/或在每個拉接件上施加更多機械震動。然后再檢查該拉接件周邊更大范圍的所有臨近的拉接件,直到水泥漿覆蓋所有的拉接件嵌入末端,如此循環(huán)。


圖1 首次抽查順序


例如對一塊3600×1800mm墻板的檢查圖案,第一步對編號為“1”的連接件進行抽檢,拔出觀察尾部倒角部位是否已經(jīng)與混凝土接觸。


圖2 連續(xù)抽查順序


如圖中所示,帶“×”的連接件末端未被混凝土完全包裹時,應檢查該連接件周圍相鄰的連接件,重復程序。


(6)填補保溫板縫隙和空間。在澆注上層混凝土之前,檢查大于3mm的保溫板縫隙,縫隙和空間按要求注入發(fā)泡聚氨酯,或采用寬膠帶粘貼蓋縫,防止內(nèi)葉墻澆筑混凝土時滲入水泥漿,導致保溫板上浮引起拉接件錨固深度不足。


(7)預備并澆注內(nèi)葉墻混凝土:連續(xù)澆注內(nèi)葉墻混凝土:如果您計劃在同一個工作日(8小時)內(nèi)澆注內(nèi)葉墻和外葉墻兩層混凝土,必須控制外葉墻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內(nèi)葉墻混凝土的鋼筋準備工作和澆注過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外葉墻混凝土初凝后,需要避免工人接觸拉接件和絕熱板。這段時間,如果安裝于外葉墻混凝土的拉接件移動了,對拉接件的錨固能力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非連續(xù)澆注:為了能夠安裝內(nèi)葉墻的鋼筋、鋼筋保護層馬凳和其他埋件設施,外葉墻混凝土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25%。影響混凝土強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時間和周圍環(huán)境??梢允褂脤Ρ韧瑮l件試塊的強度是否達到設計強度的25%來判斷。


(8)工廠預制: 上層混凝土準備的時間和澆注十分重要。如果兩層混凝土在同一天澆注,一定在下層初凝之前安裝上層的鋼筋,起吊裝置和其他插件并澆注上層混凝土。澆注上層混凝土至設計厚度,抹平,養(yǎng)護并且根據(jù)情況對混凝土采取保護措施。


(9)墻板完成脫模。除去墻板邊緣多余的混凝土渣來最大程度減小冷熱橋,將墻板運輸?shù)街付ǖ奈恢?。我們推薦墻板和模具一起翻身后起吊構件,如果構件采用平吊出模,應使用外力先頂推構件使之與模具脫離,避免構件與模具之間產(chǎn)生過大的吸附力而導致外葉墻破壞。


警告:


如果您的墻板制造是露天生產(chǎn)沒有保護設施,那么必須保證生產(chǎn)過程具有防雨措施。模板內(nèi)多余的水分會導致擠塑板漂浮、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并有可能造成連接器從混凝土中拔出或削弱連接器錨固性能。


保護手和眼睛。Thermomass連接器表面會有玻璃纖維,在處理連接器時推薦使用手套,并且避免用手套或手直接接觸眼睛。


六、計算和設計案例(簡化計算方法)


(以沈陽、濟南、深圳某實際工程為例)


沈陽某項目夾心三明治外剪力墻采用以下兩種構造:

a、200厚C40內(nèi)葉墻+90mmXPS保溫層+60厚C30外葉墻

b、200厚C40內(nèi)葉墻+70mmXPS保溫層+80厚C30外葉墻


濟南某項目夾心三明治外剪力墻采用以下構造:

c、200厚C30內(nèi)葉墻+50mmXPS保溫層+50厚C30外葉墻


合肥某項目夾心三明治外剪力墻采用以下構造:

d、200厚C30內(nèi)葉墻+30mmXPS保溫層+50厚C30外葉墻


深圳某項目夾心三明治外墻掛板采用以下構造:

e、100厚C40內(nèi)葉墻+30mmXPS保溫層+70厚C40裝飾外葉墻


以上a、b、c、d、e五類外墻中,外葉墻僅作為荷載通過Thermomass拉結件作用在內(nèi)葉墻上,內(nèi)葉墻起承重和結構作用,XPS作為保溫隔熱層使用,拉接件相當于一個懸臂的構件,外葉墻在自重的作用下產(chǎn)生垂直位移△。


1、Thermomass保溫拉結件型號選擇


對于a類墻板,由于外葉墻厚度小于63mm,應選用Thermomass的MS型,根據(jù)保溫板厚度90mm,應該選擇MS90型號。


對于b類墻板,由于外葉墻厚度大于63mm,應選用Thermomass的MC型,根據(jù)保溫板厚度70mm,應該選擇MC70型號。


對于c類墻板,由于外葉墻厚度小于63mm,應選用Thermomass的MS型,根據(jù)保溫板厚度50mm,應該選擇MS50型號。


對于d類墻板,由于外葉墻厚度小于63mm,應選用Thermomass的MS型,根據(jù)保溫板厚度30mm,應該選擇MS30型號。


對于e類墻板,由于外葉墻厚度大于63mm,應選用Thermomass的MC型,根據(jù)保溫板厚度30mm,應該選擇MC30型號。


2、保溫拉結件間距設計和驗算


拉接件的變形計算模型如下(P-△效應作用下的撓度位移)



對于a類墻板選用Thermomass的MS90型號,當拉結件布置間距為400×400mm間距時,查表2得出:撓度值△=2.44mm<2.54mm,且Qg=230N<462N,滿足安全要求。



對于b類墻板選用MC70型號,當拉結件布置間距為400×450mm間距時,查表2得出:撓度值△=2.36mm<2.54mm,且Qg=346N<502N,滿足安全要求。



對于c類墻板選用MS50型號,當拉結件布置間距為500×500mm間距時,查表2得出:撓度值△=0.77mm<2.54mm,且Qg=300N<323N(C30混凝土),滿足安全要求。選用600×600間距時,Qg=432N>323N,不滿足安全要求;若內(nèi)外葉墻的混凝土為C40,△=1.12mm<2.54mm,Qg=432N<462N,則可以滿足安全。



對于d類墻板選用MS30型號,當拉結件布置間距為500×500mm間距時,查表2得出:撓度值△=0.29mm<2.54mm,且Qg=300N<323N(C30混凝土),滿足安全要求。當內(nèi)外葉墻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40時,可以選用600×600mm間距,Qg=432N<462N



對于e類墻板選用MC30型號,當拉結件布置間距為600×600mm間距時,查表2得出:撓度值△=0.94mm<2.54mm,且Qg=605N<677N(C40混凝土),滿足安全要求。



注意:若外葉墻混凝土為C30,當采用600×600mm間距時,雖然撓度值△=0.94mm<2.54mm,但是Qg=605N>502N(C30混凝土),判定為不滿足安全要求,只能選用500×600mm間距,Qg=504N與502N相接近。


七、Thermomass非組合式夾心墻板受力分析計算案例


以某地區(qū)80米高層裝配式住宅的預制夾心剪力墻為例,對夾心墻板的脫模工況、運輸和起吊工況、正常使用工況進行受力分析,并對正常使用工況下的外葉墻垂直撓度和膠縫寬度進行計算。


由于預制構件尺寸精準,并且免除了抹灰,所有的力學參數(shù)均按照標準值計算,并考慮地震、風荷載組合及施工等動力系數(shù)的安全性驗算。


1、基本條件如下:


圍護結構風荷載:基本風壓wo=0.55 kN/m2, wk=βgzμslμzWo,

地面粗糙度B類,80米高度陣風系數(shù)βgz=1.53,μz=1.95

μsl按照墻角部位-1.8取值,計算得:

wk=1.53×1.95×1.8×0.55=2.95KN/m2

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 外葉墻板動力放大系數(shù)5.0

室內(nèi)外溫差30℃。

C40混凝土內(nèi)葉墻厚度200mm,C30外葉墻厚度60mm

砼密度γc = 2500 kg/m3。

鋼筋混凝土熱膨脹系數(shù),μe = 10.8 x 10-6mm/mm/oC

保溫板厚度90mm,容重γi = 40 kg/m3。


2、墻板橫截面屬性值及力學特性:(按照實心墻計算)


(1)內(nèi)葉墻橫截面屬性值

截面積A內(nèi)=3300×200=660000mm2

平面外截面慣性矩I內(nèi)=3300×2003/12=2200×106mm4

截面抵抗矩w內(nèi)=2200×106/(h/2)=2200×106/100=202×106mm3


(2)外葉墻橫截面屬性值:

截面積A外=3300×60=198000mm2

平面外截面慣性矩I外=3300×603/12=713×106mm4

截面抵抗矩w外=713×106/(h/2)=713×106/30=23.8×106mm3


(3)平面外彎矩分配系數(shù):(如果是組合墻應考慮彎矩、剪力的分配)

內(nèi)葉墻:2200/(2200+713)×100%=75%;

外葉墻:713/(2200+713)×100%=25%


(4)墻板自重:

內(nèi)葉墻自重:3.3×0.2×2.8×25=46.2KN,其中預制構件自重37.8KN,現(xiàn)澆部位自重8.4KN;外葉墻自重:0.06×25=1.5KN/m2,保溫板自重:0.09×0.4=0.036KN/m2,外葉墻及保溫板自重合計為1.536KN/m2


2、夾心剪力墻的設計如下圖。


Thermomass夾心墻板保溫及拉接件排版設計圖


保溫板和拉接件尺寸布置圖


根據(jù)建筑專業(yè)熱工計算結果要求,采用90mm厚度XPS保溫板,C40內(nèi)葉墻厚度200mm,C30外葉墻厚度60mm,外葉墻面積為3.3×3.8-1.4×1.8=6.72m2,共布置48只MS90拉接件,平均每只拉結件承受0.14m2外葉墻和保溫板,自重剪力為Qg=0.14×1.536=215N


1、拉接件受力分析計算

(1)拉接件在脫模工況下的錨固抗拔力計算:

根據(jù)JGJ1-2014地6.2.3條:當構件采用平吊脫模時,拉接件承受外葉墻和保溫板自重和動力系數(shù)1.2,同時需要承受模臺的吸附力1.5KPa。


P脫=215×1.2+0.14×1500=258+210=468N


安全系數(shù)K=錨固抗拉承載力/P脫=7576/468=16.1>4.0,滿足脫模安全(注意如果脫模時混凝土強度未達到C30強度,應該按照相應的混凝土抗拉強度驗算)。


(2)構件運輸和吊裝工況下的安全驗算(動力系數(shù)1.5)

P運=215N×1.5=322.5N。


安全系數(shù)K=錨固抗剪力承載/P運=1292N/322.5=4.0 滿足安全要求。


(3)正常使用工況下的安全驗算,按照墻體全面積計算風荷載,按照0.15g地震加速度計算地震力(外葉墻類似于外墻掛板考慮,乘以5倍的動力放大系數(shù)),按照外葉墻和保溫自重標準值計算偏心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的拉壓應力,對所有計算標準值進行如下組合:


U=1.2自重作用+1.6風荷載作用

U=1.2自重作用+1.0地震作用


注:根據(jù)AC320標準的規(guī)定,在長期工況下,如果考慮與地震力和風力組合,抗拉和抗剪的應力允許放大33.3%,即此時的抗拉和抗剪安全系數(shù)為3.0。


同時,抗拉安全系數(shù)和抗剪安全系數(shù)應滿足以下公司:


(Vs/Vt)+(Ps/Pt)≦1即1/K拉+1/K剪≦1


A、外葉墻自重作用下的剪力標準值:按照每只承受0.14平米外葉墻自重,剪力V=Qg=215N(剪力)


B、外葉墻自重偏心作用下拉接件產(chǎn)生的拉壓力:(取0.5米寬度計算,并且假設只有上下兩排拉接件起作用,間距2.38米,中間的拉接件只作為安全儲備)


偏心距e=90+60/2=120mm

P=0.5×2.8×1.535=2.15KN/m

偏心彎矩M=2.15×0.12=0.26KN.m

偏心拉壓力N=M/2.38=0.26/2.38=0.108KN=108N


C、外葉墻在風力作用下產(chǎn)生的拉壓力標準值

N=(3.3×2.8×2.95)/48=0.568KN=568N(壓力)


D、外葉墻和保溫板在地震作用下對拉結件產(chǎn)生的內(nèi)力,平面內(nèi)振動時為剪力(不乘動力放大系數(shù)),平面外振動時,拉接件產(chǎn)生拉壓力(乘以5.0的動力放大系數(shù))。


平面內(nèi)振動:剪力QE=G×0.1=215×0.1=21.5N

平面外振動:拉力N=215×0.1×5=107.5N

效應基本組合下的安全系數(shù)計算:

風荷載組合:U=1.2×215+1.6×568=258+908.8=1167N;

安全系數(shù)K=7576/1167=6.5>3.0,滿足安全要求。


平面外地震組合,此時:

組合拉力=1.2×108+107.5=237.1N,剪力=215N

K拉=7576/237.1=32>3.0,K剪=1292/215=6>3.0

1/K拉+1/K剪=1/32+1/6=0.03+0.17=0.2<><>


平面內(nèi)陸震組合,此時:

組合拉力=1.2×108=129.6N,剪力=1.2×215+21.5=280N

K拉=7576/129.6=58.5>3.0,K剪=1292/280=4.61>3.0

1/K拉+1/K剪=1/58.5+1/4.61=0.017+0.217=0.234<><>


(4)保證正常使用時受力極限狀態(tài)下的變形計算

根據(jù)ICC ESR-1746文件《對于整體絕熱墻板的MC和MS纖維復合拉接件》的規(guī)定,拉接件的自由端在外葉墻之中作用下,垂直撓度限制應該小于0.1in(2.54mm),采用下式計算:



公式中各參數(shù)詳見第四節(jié)。本案例Qg=215N,hv=38mm,dd=90mm,按照單只拉接件承受0.14平米外葉墻,代入后計算結果為:△=2.13mm<><>


(1)內(nèi)外葉墻的溫度脹縮差計算

L’=L0×μe = 3300×10.8 x 10-6×30=1.07 mm

從計算可以看出,一塊3.3米長的墻板在30℃溫差時,伸縮變形差約為1mm。

膠縫寬度一般設計為w=20mm,厚度為t=w/2=10mm


但是一些特殊情況下不得不考慮外葉墻在冬夏季的溫差變化下的脹縮差,并在膠縫寬度計算時考慮脹縮因素。例如:某廠房夾心墻板的最大尺寸為10米×3米,外墻表面夏天最高溫度為55℃,冬季為-35℃(溫差90℃),冬夏季變形差為:L’=10000×10.8×10-6×90=9.72mm


膠縫寬度w≧L’+制造誤差+10mm=9.72+4+10=23.72mm,此時膠縫寬度應設計為25mm。


美國于2006年制定了《錨固于混凝土中的纖維復合拉接件驗收標準》AC320,該標準規(guī)定了拉接件廠家必須提供的技術參數(shù)以及質(zhì)量控制程序和使用安裝步驟。Thermomass拉接件已經(jīng)根據(jù)AC320 標準的要求進行了試驗測試相關測試(詳見ICC ESR-1746文件《對于整體絕熱墻板的MC和MS纖維復合拉接件》),該文件證明并提供了MS和MC拉接件的使用條件、物理和化學性能、拉伸力和剪切力的許可設計值,同時提供了連接器中拉伸力和剪切力組合受力的設計公式以及由于重力服役荷載造成的連接器位移極限的限值。


從以上計算過程可以看出,非組合夾心墻板的受力計算非常復雜,通過計算可以看出:在各種工況下,主要由外葉墻自重作用下的剪力、平吊脫模時的錨固抗拔力起決定作用,根據(jù)AC320標準以及ICCESR-1746文件,MS和MC拉接件在混凝土中的抗剪和錨固抗拔力安全系數(shù)均為4.0,在地震和風荷載作用組合時,允許抗剪承載力和允許拉力荷載可以增加1/3,也就是地震和風荷載參與組合時,安全系數(shù)為3.0,同時為了防止使用過程中膠縫開裂滲水或者門窗變形影響開啟,規(guī)定了外葉墻在自重作用下的垂直位移不大于2.54mm。


為了方便應用,Thermomass經(jīng)過30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了簡化的計算方法,并給出了Execl程序計算表,主要計算在外葉墻自重作用下拉接件的抗剪力,以及控制外葉墻自重作用下拉接件的垂直撓度小于2.54mm,案例詳見第四、五、六節(jié)。


一、一般布置要求及特殊情況處理

為了方便施工生產(chǎn),Thermomass一般按照整齊的行列進行等間距布置,在有門窗的墻板上,往往需要根據(jù)洞口尺寸對保溫板進行分塊,在每塊保溫板上宜盡量均勻布置拉結件,并應滿足以下布置要求:


1、在門窗洞口邊緣,拉結件距邊不宜小于150mm且不大于300mm。

2、拉接件間距不宜大于600×600mm,并不宜小于200×200mm。

3、非預應力墻板的外葉墻厚度不宜小于50mm,預應力墻板的外葉墻厚度不宜小于75mm。

4、不宜在局部過度加密拉接件間距,以防不同板塊之間的外葉墻垂直位移差過大,影響外墻美觀和經(jīng)濟性。

5、在特殊情況下應按以下原則調(diào)整拉結件,如現(xiàn)澆部位的PCF板部位在構件生產(chǎn)時影響邊模無法安裝,當PCF長度小于400mm時,可將PCF板上的拉結件取消,此時應將相鄰的第一排拉接件間距加密一倍,此時懸臂的PCF板保護層水平配筋應適當加密。

6、當拉結件與鋼筋、埋件等碰撞時,允許移位50mm避開。

7、當保溫板厚度大于100mm時,采用MS或MC型拉結件將導致布置間距過密而失去經(jīng)濟性,可以采用CC型號混用的方案提高經(jīng)濟性,設計時,應詳詢廠家或代理商的技術支持人員。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