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皮膚褶爛 又稱褶爛性濕疹,是嬰兒尤其是肥胖兒身體褶皺處的相對皮膚,互相接觸摩擦,局部熱量不能及時散出,加之汗液及分泌物較多,持久刺激皮膚,而引起的一種常見兒科疾病。常常在腋窩、腹股溝、臀溝、陰囊兩側、大腿之間或會陰部、頸、項、褶皺處出現(xiàn)紅斑,或針尖樣紅疹滲出,糜爛或擦傷,有臭味,局部瘙癢疼痛。同時還可伴有煩躁不安、哭鬧、易繼發(fā)細菌或真菌感染。本病可用外治法治療。 1.用溫開水清洗局部,未破損處可涂爐甘石洗劑,破損者可涂芝麻油,或蛋黃油(制法見“尿布性皮炎”),每日2~3次。 2.繼發(fā)感染者可涂紫藥水或四環(huán)素、紅霉素眼藥膏?;驅ⅫS連素片研末(中藥黃連研細末亦可)用芝麻油或雞蛋油調勻,涂抹患處,每日2~3次。 3.中藥外洗方:黃連、蒼術、黃柏各6克,煎水外洗,每日2~3次。 4.中成藥潔爾陰外涂,每日2~3次。 5.黃連5克,冰片1克,滑石30克,共研細末,每次取適量撒于患處。 6.馬勃粉適量撒于滲液的患處。 7.紫草適量,用植物油炸后去渣,每次用此油涂抹患處。 8.赤小豆、小薊各10克,共研細末,撒于患處。 【防護】①感染嚴重并伴有全身癥狀者,應去醫(yī)院診治。②要經(jīng)常給小兒洗澡,勤換衣服、尿布。衣服、尿布要清潔、干燥、柔軟,以吸濕透氣性強的純棉布制作為宜。③肥胖兒可在其褶皺處夾脫脂棉,以防皮膚摩擦,并可保持局部干燥。④小兒大、小便或出汗后,要及時清洗,并用些爽身粉,以保持褶皺處干燥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72.對癥辯證選名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