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眩暈的經(jīng)典方劑急成功案例。眩是目眩,即眼花或眼前發(fā)黑,視物模糊;暈是頭暈,即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zhuǎn),站立不穩(wěn),因二者同時(shí)并見,故統(tǒng)稱為“眩暈”。究其原因有四。一是外邪襲人,邪氣循經(jīng)脈上擾巔頂,清竅被擾,可發(fā)生眩暈。二是臟腑功能失調(diào),或腎精虧耗,不能生髓,隨海不足,發(fā)生眩量;或是肝陽上亢,上擾清竅,發(fā)生眩暈;或是脾胃不足,氣血虧虛腦失所養(yǎng)。三是痰濕中阻,痰濕上犯,蒙蔽清陽而發(fā)眩暈。四是痕血內(nèi)阻,清竅受擾,而生眩暈。根據(jù)上述情況,宜選用下列偏方、驗(yàn)方治療。
1 .挹神湯治眩暈 [方 劑] 生石決明(先下)21-45克,生牡蠣15-30克,生地、生白芍、夜交藤各9-15克,白蒺藜9-12克,酸棗仁9-18克,合歡花6-12克,遠(yuǎn)志、黃芩各6-9克,番附6克。 [加 減] 肝血虛目昏、面色萎黃者重用白芍,加當(dāng)歸、何首烏、阿膠。肝陽上擾而致頭暈?zāi)垦U咧赜蒙迪?,加生赭石、天麻。肝風(fēng)內(nèi)動(dòng)而致筋惕肉響者加菊花、鉤藤、僵蠶。肝火上炎而致頭痛目赤者加龍膽草、蘆薈、青黛。腎陰不足腰膝軟、五心煩熱者重用生地.加山萸肉、天冬、女貞子、龜板膠、當(dāng)歸;兼見腎陽不足者去白蒺藜、遠(yuǎn)志,加肉桂、附片、肉蓯蓉,同時(shí)注意陰中求陽,配熟地、龜板、桑椹、枸杞子。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 效] 治眩暈奇效。 [驗(yàn) 證] 高x ,男,73歲,病歷號(hào)192443 ,于1982年8月4日診。眩暈?zāi)炕?月余,耳鳴耳聾,視物不清如在霧中,頭部有氣竄之感,二便正常。舌根部苔黃厚,脈沉滑。此屬陰虛陽亢,風(fēng)痰上擾,治當(dāng)益陰潛陽,驅(qū)風(fēng)化痰。挹神湯加減:生石決明(先煎)4O克,生地15克,鉤藤20克,橘紅、石解、茯芩各12克,草決明、谷精草、半夏、菊花、白蒺藜,地骨皮、夜明砂、蔓荊子各10克。水煎服。服42劑痊愈。 [備 注] 凡陰虛火旺而致的頭痛、眩暈、失眠、抑郁、煩躁、汗多、易怒、心悸、脅痛等均可用此方治療。
2 .大建中湯治眩暈 [方 劑] 人參、干姜、蜀椒、飴糖。 [制用法] 治眩暈癥加法夏6克、白術(shù)9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 效] 此方出自《金匾要略· 腹?jié)M寒廟宿食病》篇,是建中補(bǔ)虛名方。筆者運(yùn)用此方注重“胸中大寒痛”等立方主證,為本方辨證要點(diǎn),治療嗜睡、眩暈各1例,均收滿意療效。 [驗(yàn) 證] 陳x ,病近半年,經(jīng)中西藥治療效微,而求治于余。表現(xiàn)為眩暈,如坐舟車,腹痛不食,惡心欲吐,手足不溫,面色蒼白,舌淡胖嫩、苔白滑,脈沉遲。如法治療,3 劑顯效,7劑痊愈。隨訪至今末復(fù)發(fā)。
3 .防眩湯治眩暈 [方 劑] 黨參、法半夏各9克,當(dāng)歸、熟地、白芍、白術(shù)各30克,川芎、山萸肉各15克,陳皮3克,天麻9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 效] 此方出自經(jīng)方家曹穎甫先生治眩暈證所錄,用之臨證,每每有效,曰為治虛證眩暈好方。臨證加減,治療以眩暈為主證的高血壓、低血壓、腦動(dòng)脈硬化、美尼爾氏病等癥,可收意想不到之效。 [驗(yàn) 證] 何xx ,家庭婦女,58歲。于1988年4月24日上午10 時(shí),突覺天昏地轉(zhuǎn),樹搖欲倒,嘔吐頻繁,家人急邀余往診。投以防眩湯。處方:黨參、天麻、法半夏各9克,當(dāng)歸、白芍、熟地、白術(shù)各30克,川芎、山萸肉各10克,陳皮3克。3劑。服l劑后,眩暈明顯好轉(zhuǎn),囑原方再服3劑,安然痊愈。
4 .柳枝粉治眩暈癥 [方 劑] 柳樹枝。 [制用法] 取柳樹枝曬干研末備用(最好在清明前后數(shù)日采取,陰干,存過冬)。用時(shí),根據(jù)辨證選一、二味中藥煎汁沖服10克柳樹枝粉;若辨為火證,取夏枯草15克;風(fēng)證,取鉤藤30克;痰證,取制半夏12克;痕證,取丹參15克;氣虛取太子參30克;血虛取當(dāng)歸12克;陰虛取女貞子、旱蓮草各15克;陽虛取仙靈脾、仙茅各15克),每天l次。 [功 效] 療效經(jīng)治25例,以頭眩暈為主癥,兼嘔吐、頭痛、胸悶、氣急等;其中肝風(fēng)內(nèi)動(dòng)10例,肝火上炎例,痰濕上蒙4例,瘀血阻滯2例,陰虛3例,氣虛1例,均經(jīng)他法治療末效者。用上法治療后全部治愈,見效最快為2天,慢為7天。藥后未見副作用。 [驗(yàn) 證] 趙xx ,男,46歲,教師。因眩暈臥床不起已l個(gè)月余,伴惡心、頭痛、失眠、易怒,舌苔薄白膩,脈弦滑。曾診為美尼爾氏綜合征,經(jīng)用他藥,效果不顯。中醫(yī)辨為痰濕上蒙,用半夏煎汁沖柳枝粉服,2次見效,5次獲愈。 [備 注] 按柳枝入藥,早有文獻(xiàn)記載,《本草綱目》謂“煎服,治黃疽,白濁;酒煮,熨諸痛腫,去風(fēng),止痛,消腫”。經(jīng)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shí)含有水楊酸武等成份;國內(nèi)近年來亦有用柳枝治冠心病、慢性氣管炎、傳染性肝炎、燒燙傷等有效。至于治眩暈,是否系水楊酸武等成份促使血管微循環(huán)改善,尚待進(jìn)一步研究。
5 .鎮(zhèn)眩湯治療眩暈癥 [方 劑] 川芎、白芍各10-16克,當(dāng)歸、生地、桂枝各10-12克,白茯芩12-18克,白術(shù)、甘草各1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30-60克。 [制用法] 每天l劑,水煎2次,每次煎取200 -300毫升,早晚各服l次,15天為l療程。 [療 效] 治眩暈癥有良效。 [驗(yàn) 證] 嚴(yán)、,女,61歲,干部,病案號(hào)117667 , 19588年7月14日人院。主訴陣發(fā)性頭暈2月余,加重10天。西醫(yī)診為高血壓病?;颊?988年4 月下旬始出現(xiàn)陣發(fā)性頭暈,未作診治。癥狀每于休息不好,情緒波動(dòng)而加重,近10天頭暈明顯,伴汗出少寐、胸悶心慌、例稀溺清。查血壓18.7/ l 3.3千帕斯卡,形體肥胖,面色紅,舌暗紅、苔薄白,脈弦細(xì)。頭顱CT檢查未見異常, X 線胸部攝片示:左心稍豐滿,心電圖檢查:左室高電壓。投鎮(zhèn)眩湯加丹參30克,鉤藤20克,麥冬、菊花各15克,澤瀉12克。連服10劑,頭暈、易怒、少寐癥狀減輕,血壓18.7/l 2.0千帕斯卡,繼服原方15劑,癥狀消失,血壓正常,帶藥7劑出院。
6.天麻擅治眩暈 1、研粉服:將天麻研成細(xì)粉,或至0中藥店購買天麻粉。每次服2克,每日2次。 2、煎水服:取天麻6~9克,加水一大碗,小火煎至半碗服用。第二次煎煮可加水大半碗,小火煎至半碗飲用。每天服兩次。治頭痛眩暈偏方取天麻15克,童雌雞1只,處理干凈。將天麻放入雞腹中,燉(或蒸)兩小時(shí),食肉,飲湯。
7:草決明30克,水煎服;或適量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相關(guān)藥理:有降壓及利尿作用。
8:玉米須60克水煎代茶飲。
功效:利水消腫,利膽退黃。
相關(guān)藥理:有明顯的利尿、降壓、降糖、利膽及止血作用。
9:仙鶴草60克,水煎頻服,連服3天。用于內(nèi)耳眩暈。
功效:收斂止血,解毒,殺蟲。
相關(guān)藥理:水提取物使血壓降低。
10:鉤藤20——30克,加沸水浸泡,待溫泡腳,每次半小時(shí),日2次。
功效:熄風(fēng)止痙,清熱平肝。
相關(guān)藥理:能擴(kuò)張周圍血管,使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且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
11:天麻15——30克,鴨頭7只洗凈,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共燉至鴨頭骨酥。鴨頭及湯,分7日飲食。適用于梅尼埃綜合征所致眩暈。
12.將枸杞15克、紅棗10枚加水煮30分鐘,將雞蛋2個(gè)打破調(diào)入煮熟,早晚兩次服用??裳a(bǔ)養(yǎng)氣血、增強(qiáng)體質(zhì),對(duì)貧血、慢性肝炎、肺結(jié)核等慢性病所致頭暈眼花、精神恍惚、視力減退、夜尿增多有療效。
13.將雞肉250克、首烏、當(dāng)歸、枸杞各20克加水共煮,食肉飲湯??裳a(bǔ)血養(yǎng)肝,治療肝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眼花。
14..將牛肝100克切成片,與枸杞30克加水共煮,食牛肝飲湯,每日一劑??裳a(bǔ)血養(yǎng)肝,治療肝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眼花。
15.甘菊粳米粥:取甘菊新鮮嫩芽或者幼苗15~30克,洗凈,與粳米60克、冰糖適量煮粥,早晚餐服用,每日1次,連服7日。適用于高血壓、肝火亢盛之眩暈。
16..芹菜苦瓜湯:芹菜500克、苦瓜60克,同煮湯飲用?;蛴们鄄?50克、苦瓜30克,用沸水燙2分鐘,切碎絞汁,加砂糖適量,開水沖服,每日1劑,連服數(shù)日。適用于高血壓、陰虛陽元之眩暈。
17.葛根粳米粥:鮮葛根適量洗凈切片,沙參、麥冬各20克,經(jīng)水磨后澄取淀粉,曬干,每次用葛根沙參麥冬粉30克與粳米60克煮粥吃,每日一劑,可以常食。適用于高血壓陰陽兩虛之眩暈。
18.車前粳米粥:車前子15克(布包)煎水去渣,入粳米60克煮粥,玉米粉適量用冷水溶和,調(diào)入粥內(nèi)煮熟吃,每日1劑,常吃。適用高血壓痰濕壅盛之眩暈。
19、烏雞粳米粥:烏雞1只剖洗干凈,濃煎雞汁,黃芪15克煎汁,與粳米100克共煮粥,早晚趁熱服食。用于氣血兩虧之眩暈患者。
20、荔枝粳米粥:荔枝肉50克,山藥10克、蓮子10克加入適量水同煎煮至軟爛時(shí)再放入大米250克,煮成粥即可。日服2次,用于脾虛血虧之眩暈者。
21、龍眼雞子粥:龍眼肉50克、雞蛋1只、棗30枚,加粳米適量同煮常服,用于氣血不足之眩暈患者。
22、人參粳米粥:人參粉(片)3克,同粳米100克加清水適量同煮成粥,再把熬成汁的冰糖徐徐加入粥中,攪勻即成。用于中氣不足、清陽不升之眩暈患者。
23、獨(dú)活20克,雞蛋8個(g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上火煮,待雞蛋煮熟后剝?nèi)サ皻?,再放入鍋?nèi)多煮一會(huì)兒,也可將煮好的雞蛋繼續(xù)泡在藥湯里,目的是使藥汁更好的滲入到雞蛋內(nèi)。每次取2—3個(gè)煮好的雞蛋吃下,最好在一天內(nèi)將8個(gè)雞蛋全部吃完。3天為一個(gè)療程,一般用1—3個(gè)療程即可。
24、取蒼耳子10粒,放入鍋內(nèi),加入3杯水,將3杯水煎至一杯汁時(shí)倒出,在一天之內(nèi)分兩次喝完。連喝5—7天,會(huì)收到很好的效果。(摔傷后落下的眩暈用此方)
25、大棗7個(gè),秋天的黃瓜蔓一把,共放入鍋內(nèi),加一水舀子水上火煎,待煎至一小碗湯汁時(shí),再加入少許黃酒,趁熱一次喝下。喝完此湯后,馬上用棉被捂上,直到出一身透汗為止。
26.澤瀉單味藥50克煎水服,治療眩暈特效,我家三代都用這單方治療眩暈。
27.治頭暈頭痛: 黃芪. 天麻各一兩,燉黃母雞一只吃下,連吃三只治愈。 28.獨(dú)活雞蛋治眩暈癥 獨(dú)活30克,雞蛋(最好是紅皮的雞蛋)6個(gè),用水同煮。待雞蛋煮熟時(shí),把雞蛋取出,把殼敲碎,再放入藥鍋(最好是呂鍋)煮15分鐘,去湯、去渣,吃雞蛋,一次吃兩個(gè),每天一次,每付吃三天。輕者一付即愈,重者吃三付。
29.頭暈:用才出小雞的蛋殼,焙干研面,紅糖水沖服,每日3次,每次10克,3日愈 野生天麻150克,白芷40克,黑桃七150克,白蘚皮90克,紫河車120克,春不見200客,響鈴草150克,人參90克,頭頂一顆珠50克,使用方法,共研面次用10克,于雞蛋調(diào)和蒸服,臨床治愈907例頭昏暈患者,臨床療效,特效。
30.仙鶴草90克 紅棗12枚,水煎服,一日二歺,早晚飯后服,三~五天愈。
31.方藥及用法:焦白術(shù)20克,澤瀉60克。水煎分2次溫服。主治:內(nèi)耳性眩暈(即美尼爾氏綜合征
32.肝膽濕熱眩暈中醫(yī)臨床
龍膽瀉肝湯 方劑組成: 龍明草12g,黃芩9g,澤瀉9g,車前子包12g,木通3g,當(dāng)歸9g,柴胡6g,生地15g,梔子9g,甘草6g。 主治疾?。?nbsp; 肝膽濕熱眩暈 出現(xiàn)癥狀: 頭暈、耳鳴、面部及兩腿浮腫,小便短少黃赤。形體豐腴,兩眼紅赤,面部腫脹發(fā)亮,下肢腫脹,按之凹陷成坑,眩暈耳鳴,口苦而干,脅肋脹滿而痛,小溲短赤,脈弦洪有力,舌質(zhì)紅,苔黃而干。 具體體征: 肝膽濕熱循經(jīng)上擾,清竅被蒙所致。 方劑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方劑功效: 清利肝膽濕熱。
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40歲,1975年4月22日初診?;颊唧w質(zhì)素健,平日喜于飲酒、嗜食肥甘,半年來經(jīng)常頭暈、耳鳴、面部及兩腿浮腫,小便短少黃赤??淘\見形體豐腴,兩眼紅赤,面部腫脹發(fā)亮,下肢腫脹,按之凹陷成坑,眩暈耳鳴,口苦而干,脅肋脹滿而痛,小溲短赤,脈弦洪有力,舌質(zhì)紅,苔黃而干。此乃肝膽濕熱循經(jīng)上擾,清竅被蒙所致。法宜清利肝膽濕熱。服上方3劑,4月29日二診:進(jìn)藥三劑,諸癥輕減,黃苔見退,濕邪有將化之機(jī),熱邪有漸去之熱,唯血壓未降,效不更張,依前方加入養(yǎng)血潛鎮(zhèn)之品,以抑肝陽。上方加雞血藤12g,生龍牡(先煎)各30g,3劑。5月6日三診。經(jīng)投清泄?jié)駸嶂畡?,頭暈、耳鳴、目赤,口苦諸癥已除,顏面及腿部浮腫已退。建議其節(jié)制飲食,加強(qiáng)鍛煉,原方再進(jìn),以資鞏固。
33.獨(dú)活治療美尼爾綜合癥
獨(dú)活煮鴨蛋,治好了我的多年痼疾,具體用量是這樣的:獨(dú)活100克,取綠皮鴨蛋6個(gè),放在藥罐中一起煮,其后三天,每天早晚服食鴨蛋一枚,三天見效。這是一個(gè)家傳的土偏方
33.眩暈藥酒 桑樂酒 配方:桑葉250克,糯米3斤,酒曲適量。 松花酒 配方:松花粉100克,白酒2斤。 萬年青酒 配方:萬年青150克,熟地100克,山藥200克,桑椹子120克,黑芝麻60克,花椒30克,南燭子30克,白果15克,白酒2000毫升。 菊花地黃酒 配方:菊花30克,干地黃15克,當(dāng)歸10克,枸杞20克,白酒500毫升。 天麻川芎酒 配方:天麻80克,川芎30克,白酒2千克。 菊花白芷酒 配方:當(dāng)歸30克,生地30克,菊花30克,白芷30克,白酒2千克。 葉酸桑椹酒 配方:三葉酸250克,黑桑椹250克,米酒3斤。 菊花枸杞酒 配方:白菊花60克,枸杞子60克,黃酒2斤。 薯蕷酒 配方:薯蕷50克,山茱萸30克,五味子30克,人參30克,白酒 3斤。 枸杞桂圓酒 配方:枸杞子、龍眼肉各60克,好白酒500克。 菊花醪 配方:甘菊花10克,酒釀適量。 菊花酒 配方:甘菊花500克,地黃、當(dāng)歸、枸杞各200克,粳米1000克,酒曲適量。
34.美尼爾?。ㄑ灒?/P>
【白術(shù)香酥餅】 配方: 白術(shù)10克,陳皮10克,雞蛋2只,面粉300克。 制法:將白術(shù)、陳皮水蒸使軟,切成碎末;雞蛋打至起泡沫,用小蘇打、香精、豬油、鹽、白糖適量拌和,再與白術(shù)末、陳皮末及面粉揉和,捏成油酥面團(tuán)。將面團(tuán)攤成薄餅,放在油鍋內(nèi)煎烤15分鐘左右,表面成為金黃即成。 功效: 健脾化痰,益氣止眩。 用法: 可作早、晚餐主食。 【赤豆茯苓粥】 配方: 茯苓15克,赤小豆18克,粳米60克。 制法: 先把赤小豆、粳米加水適量,如常法煮粥;茯苓研成粉,等粥將成時(shí)加入調(diào)勻。 功效: 益氣健脾,化痰除眩。 用法: 早晚分食,連用數(shù)天。 【陳皮薏米粥】 配方: 陳皮9克,薏米30克,竹茹9克,珍珠母20克。 制法: 先把陳皮、竹茹、珍珠母用布包好,加水煎去渣取汁,用藥汁與薏米煮粥,待粥將成時(shí),加入紅糖調(diào)味。 功效: 健脾化痰,平肝潛陽。 用法: 每天1劑,頓服或分2次服食??蛇B用1周。 【黃芪洋參絲瓜湯】 配方: 黃芪30克,西洋參片3~4片,絲瓜200克。 制法: 絲瓜切成小塊或小片,加入黃芪,西洋參及清水300毫升,煎煮20分鐘左右。 功效: 益氣養(yǎng)陰,升清降濁。 用法: 喝湯,吃洋參片、絲瓜。 【烏梅桂圓飲】 配方: 烏梅15克,當(dāng)歸10克,山藥10克,酸棗仁10克,桂圓肉10克,白糖20克。 制法: 將烏梅、當(dāng)歸、山藥、酸棗仁四味加水400毫升,煮沸后改文火煮20分鐘,濾去藥渣,加入桂圓肉、白糖稍煮即成。 功效: 益氣養(yǎng)血,安神定眩。 用法: 每天1劑,分2~3次飲服。 【山藥蝦仁豆腐】 配方: 山藥30克,茯苓20克,嫩豆腐400克,鮮蝦仁200克。 制法:先將鮮蝦仁加入生粉、食鹽、料酒各適量,腌漬10分鐘左右;嫩豆腐切成丁,山藥茯苓切成薄片。豆腐置于白色碗內(nèi),山藥、茯苓鋪在豆腐周圍,隔水蒸約10分鐘,將蝦仁、麻油倒在豆腐上面,撤上蔥花、姜末,再蒸10分鐘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氣,升陽止眩。 用法: 佐餐食用。 【肝肺湯】 配方: 豬肝、豬肺各1副,陳皮、青鹽各125克。 制法: 豬肝、豬肺如常法沖洗干凈,加入陳皮、青鹽,下鍋煮至肝肺熟爛。 功效: 益氣養(yǎng)血,滋補(bǔ)肝腎。 用法: 飲湯吃肝、肺。 【首烏大棗粥】 配方: 何首烏50克,粳米90克,大棗4枚。 制法: 將何首烏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再與粳米、大棗共同煮粥,粥成時(shí)調(diào)入冰糖。 功效: 養(yǎng)血補(bǔ)肝,健脾益氣。 用法: 每天早晚分食。 【白菊花茶】 配方: 白菊花5克,綠茶10克。 制法: 白菊花、茶葉一起放入杯內(nèi),開水沖泡。 功效: 清肝瀉火,祛風(fēng)止眩。 用法: 代茶頻飲。 【葡萄芹菜汁】 配方: 葡萄、芹菜各適量。 制法: 把葡萄、芹菜洗凈,搗爛取汁。 功效: 滋陰養(yǎng)陰,清熱平肝。 用法: 以上汁液用溫開水送服,每天3次,連用1周。 【天麻鉤藤羹】 配方: 天麻9克,鉤藤12克,石決明15克,藕粉20克。 制法: 前三味用布包加水適量,煎取汁液,用煮沸的藥液沖藕粉,加入白糖調(diào)味。 功效: 平肝潛陽,熄風(fēng)止眩。 用法: 每日1劑,連用4~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