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中風后遺癥

 學中醫(yī)書館 2016-03-18
山西老中醫(yī)治好中風后遺癥的成功案例。中風后遺癥是指中風經(jīng)過救治之后所留有的輕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弛斜等癥狀。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因為腦血管意外之后,腦組織缺血或受血腫壓迫、推移、腦水腫等而使腦組織功能受損。如腦出血的部位大多數(shù)在內(nèi)囊,可引起對側松弛性偏癱(包括下部);左半球出血可伴有失語;急性期后,偏癱逐漸成為痙攣性,上肢屈曲、內(nèi)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進,運動能力可有恢復。隨時間進展,偏癱肢體的運動可逐漸恢復,下肢一般較上肢恢復為早,近端比遠端的恢復好,手指精細動作的恢復最遲并最差。

本病主要診斷依據(jù)是具有腦血管意外(中風)的病史。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并無特殊有效的辦法,主要是應用物理療法以及保護神經(jīng)及擴張血管等藥物治療。

中醫(yī)認為中風后遺癥主要是由于中風之后氣虛血瘀,脈絡瘀阻,風疾阻絡,或肝腎二虧,精血不足,筋骨失養(yǎng)所致


1.[處方名稱]偏癱康復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風通絡。主治中風后偏癱。


[處方組成]制馬錢子300克、水蛭30克、白花蛇30克(或用金水蛇3條)、川芎30克、蜈蚣30克。先將白花蛇和蜈蚣共研細粉(能減少毒副作用),再與研為細末的其他諸藥混勻,裝入膠囊每丸含藥粉約0.3克)。每天夜間睡覺前用開水送服1-5丸,服后即臥床。忌下床走動和晝間服用。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00例,基本治愈(肢體功能基本恢復,生活自理,能參加輕工作和勞動)31例,顯效(肢體功能恢復較好、行動無困難,但靈巧動作差,生活能部分自理)38例,好轉(下肢功能恢復,上肢出現(xiàn)主動運動,或手指出現(xiàn)屈伸動作,行走無困難,但生活不能自理)24例,無效7例。


[處方來源]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yī)院趙振興。


[處方備注]方中主藥馬錢子有毒性,因此一定要按藥材炮制規(guī)范如法炮制,不可疏忽。服本藥時需注意從小量(1丸)開始  服后約40~50分鐘患者自覺患側肢體肌張力增高,或有蟻行感,或灼熱如火烤,或短暫性麻木竄痛,屬正常藥物作用,說明服藥劑量已夠,不可再增加藥量以免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如無此反應,次日遞增為2丸,以后每隔1周遞增1丸,最大量為每日服5丸,但連續(xù)服用時間不得超過90天,以防蓄積中毒,停藥2一3周后可繼續(xù)服用。本方對軟癱療效較為肯定,對硬癱在服本方效果較差時可加服由僵蠶30克、白芍40克、伸筋草12克、丹參30克、白芥子10克、炙甘草6克組成的湯藥,每日1劑,可增強療效。


2.[處方名稱]二仙芎歸湯


[功能主治]功能補腎和血。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仙茅15克、仙靈脾12克、巴戟天12克、川芎12克、當歸18克、知母15克、黃柏12克、牛膝24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氣虛加黃芪、黨參;小便多加益智仁;肢體疼痛加雞血藤、赤芍;重著或腫脹加苡仁、防己;拘攣加龜板、鱉甲、白芍;語言不利加天竹黃、石菖蒲;血壓增高加夏枯草、鉤藤、石決明或復方羅布麻片;吉苔變黃膩加竹茹,重用黃柏。


[療程療效]治療48例,基本治愈(癥狀消失,肌力正常,并能自理生活)21例,占44%;好轉(癥狀基本消失,肌力未完全正常)19例,占39%;無效(臨床癥狀及肌力無明顯改善)8例,占17%??傆行蔬_83%。


[處方來源]貴州省遵義市中醫(yī)醫(yī)院湯宗明


[處方備注]方中仙茅、仙靈脾、巴戟天溫而不燥,滋而不膩,陰陽雙補,填補精血,為溫柔之品,可使精血得充,肝腎得養(yǎng)則肢體不廢;當歸養(yǎng)血補血,配血中氣藥川芎以上行頭目、下行血海;牛膝補肝腎,引血下行,與川芎一升一降,調(diào)和氣機;知母、黃柏既可潤燥而滋陰,又可防止過溫,補中有瀉,瀉寓于補中。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3.[處方名稱]八味復元湯


[功能主治]功能補氣活血。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生黃芪50一100克、丹參15一30克、桑寄生15一3o克、枸杞于15~3O克、地龍15一3o克、土鱉蟲6~9克、茯苓15~20克、全蝎3一6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如頭痛加天麻、白芍;嘔吐加半夏,竹茹;目眩耳雞加靈磁石、熟地黃:失語加遠志、石菖蒲;水腫加澤瀉、水防已;失眠加酸棗仁、夜交藤;血壓偏高加鉤藤、夏枯草;出血加當歸、生地;便秘加川軍、桑椹子;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


[療程療效]治療81例,有效(癱瘓好轉,已能活動,口眼斜、語言蹇澀消除或好轉)39例,好轉(偏癱好轉,但不能自己活動,其他癥狀改善不顯著)18例,無效24例。


[處方來源]安徽省合肥市郊區(qū)醫(yī)院張孟林。


4.[處方名稱]燈盞治癱方


[功能主治]功能舒筋活血,散寒解表止痛。主治癱瘓。


[處方組成](1)燈盞花10克、蒸雞蛋l(fā)個。每日服1次。(2)燈盞花430克,加白酒500毫升(濃度不限)。每日服3次,每次10毫升。(3)燈盞花10克,燉豬腳或肉服。每日1次。(4)燈盞花制成注射液,每日或隔日4一6毫升,穴位注射1次,每次每穴1毫升。每毫升相當于生藥0.5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1例,臨床治愈36%,顯著好轉42%,好轉l.2%,無效10%。以腦溢血后遺癱瘓療效較好。


[處方來源]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


[處方備注]本方是根據(jù)97歲的羅氏老中醫(yī)治療癱瘓的經(jīng)驗加以改進提高的


5.[處方名稱]祛瘀通脈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化瘀通絡。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黃芪30一50克、桂枝15一30克、當歸15一30克、地龍15~30克、牛膝15一30克、川芎10-15克、丹參10一10克、桃仁10一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語言障礙加郁金、菖蒲;神昏不語、便秘加代赭石、膽南星、大黃;頭痛加石決明;痰盛加淡半夏、陳皮:氣虛加黨參、白術;陰虛陽亢去桂枝,黃芪減量,加石決明、生地、枸杞子、菊花;納呆加焦三仙;便溏、夜尿多加制附片、益智仁、高良姜;便秘加郁李仁、火麻仁;血壓高去桂枝,加石決明、菊花、杜促、草決明;血壓低加黨參;上肢恢復慢加升麻、桔梗、柴胡、葛根;煩躁加丹參、麥冬;眠少加炒棗仁、遠志;二便失禁加制附片、益智仁、肉桂、御米殼。


[療程療效]治療126例,治愈(癥狀與體征消失,功能完全恢復,能勝任各種勞動和活動)52例,顯效(癥狀與體征顯著減輕,功能基本恢復,生活自理)40例,好轉(癥狀與體征有減輕,功能有所改善,生活不能自理)34例。


[處方來源]陜西省漢中市中山醫(yī)院邵云。


6.[處方名稱]補氣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補氣化瘀,和血通絡。主治中風偏癱有氣虛血瘀見證者。


[處方組成]黃芪30一60克、當歸10一15克、桃仁10一15克、紅花10-15克、川芎10一15克、赤芍10~15克、地龍15一20克、桔絡5~10克、丹參10一15克、桑枝15-30克。火煎服。若病情較重者,可日服2劑。


[辨證加減]言語不利者加石菖蒲、遠志、郁金;口眼歪斜著加全蝎、白附子、僵蠶;大便秘結者加萎仁、酒大黃;小便失禁者加肉桂、五味子;痰涎壅盛者加半夏、南星;偏癱、肢體日久不愈者加穿山甲、水蛭粉(沖服),血壓偏高者加鉤藤、石決明、菊花。


[療程療效]治療38例,痊愈(癥狀基本消失,步履穩(wěn)健,肢體活動自如)14例,顯效(癥狀明顯好轉,步履欠穩(wěn),上肢抬舉、握力尚可)14例,好轉(癥狀好轉,可扶杖步行,上肢可平舉,肢節(jié)可屈仲)8例,無效2例。


[處方來源]江西省樟樹市中醫(yī)院劉明


[處方備注]劉氏認為風、火、痰為中風之標,而氣虛、血瘀才是中風之本,故宜補氣化瘀,使氣行血暢,瘀去路通,才能有所良效。如部分病例早期出現(xiàn)陰虛陽各、痰火內(nèi)擾,則應從潛陽降逆、豁痰開竅之法治之。后期患者多呈虛象,縱使有陰虛陽亢兼證,也可使用本法治療,但須減黃芪、川芎用量,再加滋陰平肝之劑。據(jù)臨床觀察,本方對出血性中風療效較差,對缺血性中風則效果較為明顯。(夏翔)


7.[處方名稱]馬海治癱丸


[功能主治]功能補氣活血,祛風除濕,化痰通絡。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制馬錢子30克、海風藤50克、黃芪100克、當歸30克、千年健80克、水蛭30克、川大黃60克,烘干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6克(含生藥3克)。每服1丸,日期2一3次,黃酒或溫開水送服。1日量不得超過3丸。15日為1療程??赏K?周后行下1療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0例,經(jīng)過2~6個療程的治療,基本治愈(主要癥狀完全消失,生活能自理者)5例,顯效(主要癥狀好轉,體征大部分消失,肢體肌力上升Ⅱ級以上,語言障礙消失或二便失禁消失,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者)4例,好轉(主要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尚不能達顯效標準者)15例,無效6例。


[處方來源]陜西省中醫(yī)藥研究所附屬醫(yī)院范淑惠等


[處方備注]方中黃芪為主藥,為益氣而設,并有鼓動血運之效;配當歸加強養(yǎng)血通絡;大黃與水蛭相配可清熱滌痰通絡;馬錢子、千年健、海風藤則有祛風除濕通絡、強筋骨之作用,意在通痹阻利筋骨。方中馬錢子用量較大,每丸含制馬錢子0.23克,每日總量約0.46一0.7克左右。據(jù)觀察,30例中最長連續(xù)服藥達6個療程,無1例中毒,即使個別患者未按醫(yī)囑服藥,1日用藥含馬錢子約1.4克,亦未見中毒反應。通過24例有效病例的分析,本方對肌脹力減低、血壓偏低或正常者,效果最佳,對于肌脹力增高、血壓偏高者也有效,但血壓過高、肌脹力過于亢強者則不宜。(夏翔)


8.[處方名稱]血栓解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行氣,抗栓通絡。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水蛭15克、郁金20克、川芎30克,研粗制成片劑,每片重0.3克。每次服6片,每日3次。7無為1療程。停藥2天,再行下1療程。8個療程為治療期限。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243例,基本痊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患肢功能,語言功能,精神意識等均基本恢復正常,生活可處理)99例,顯效(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稍加協(xié)助可以行走,生活基本自理)73例,進步(癥狀及體征有改善,但不能單獨行走及生活自理)35例、無效36例??傆行蕿?5%。


[處方來源]河北省中醫(yī)研究所周里等。


[處方備注]方中水蛭破血逐瘀通經(jīng),蟲類藥走竄通經(jīng),擅長治頑疾,是臨床中沉府、宿疾的常用藥物?,F(xiàn)代藥理研究也證實,水蛙所含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對纖維蛋白元的作用,能阻礙血液的凝固,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對于心腦血管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9.[處方名稱]固本復元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養(yǎng)陰,活血養(yǎng)榮,化痰軟堅。主治偏癱(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黃芪15克、雞血藤20克、丹參15克、黃精15克、海藻12克、玄參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肢麻者加僵蠶、全蝎、蜈蚣;肌肉痙攣者加葛根、蟬衣。


[療程療效]治療27例,基本痊愈(四肢功能恢復正常,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等癥狀消失)11例,顯效(上肢或下肢功能恢復,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癥狀顯著好轉)9例,好轉(四肢活動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復,部分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等癥狀好轉)7例。



[處方來源]上海市龍華醫(yī)院趙益人等


[處方備注]方用黃芪、黃精、玄參益氣養(yǎng)陰以固其本;雞血滕、丹參、海藻活血養(yǎng)榮、化痰軟堅以治其標。標本兼顧,正復邪去,肢體乃復元。(夏翔)


10.[處方名稱]中風回春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化痰,熄風定驚。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當歸、丹參、白花蛇、蜈蚣、地龍、紅花、忍冬藤,制成片劑。每日3次,每次5一6片(每片重0.3克)。1個月為1療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18例,痊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活動恢復正常)47例,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肢體活動度增大)42例,好轉(癥狀、體征部分改善,肢體活動有一定好轉)19例,無效10例。


[處方來源]河南省中藥研究所衛(wèi)劍琴等


[處方備注]本方用當歸、紅花等活血祛瘀之品,再配以蜈蚣、地龍等蟲類藥,具有搜剔究絡痰瘀之功效,對中風后遺癥的康復較為有效。(夏翔)



1.吳某,男,麗水云和人。素來脾氣急燥,患高血壓12年,2006年2月份腦出血,經(jīng)醫(yī)院搶救,出血控制,但留下半身不遂,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幾個月無寸功。因其女跟我?guī)煹芰曃洌?006年5月1號,師弟武管開業(yè),我去云和,故而求治于我。見患者躺于床上不能轉身,體胖,舌胖嫩多津,兩邊瘀紫,苔厚膩,脈弦數(shù)濡,兩尺重取全無,問得大便秘結,患肢疼痛。

2.通腑逐痰

枳殼15g厚樸15g生大黃(后下)15g懷牛膝30g枸杞子30g肉桂5g全瓜蔞30g竹茹20g石菖蒲15g
2劑。另加鮮竹瀝,每次20ml。每天三次。二診,患者大便得通,患肢稍可活動。舌脈如前。原方再進三劑。
三診,患者可起床,舌苔稍退,脈弦數(shù)濡。
黨參30g生白術30g蒼術20g茯苓30g半夏20g制南星20g石菖蒲15g全瓜蔞30g懷牛膝30g肉桂5g枸杞子30g生大黃30g蜈蚣2條,10劑。
四診,舌苔大退,脈弦數(shù)濡?;颊咴谌耸址鱿驴尚凶邘撞?,但患肢疼痛稍減。
擬:補氣活血,化痰通絡。
生黃芪150g當歸30g雞血藤50g制南星20g懷牛膝30g巴戟天30g枸杞子30g生白芍20g蒼術20g茯苓30g赤芍15g石菖蒲15g蜈蚣2條,10劑。
五診,患肢力量增加,疼痛已不明顯。上方加減治療。
期間鮮竹瀝用了兩個月,其它藥物還用了杏仁、桃仁、水蛭、地龍、白僵蠶等。經(jīng)治療九個月,患者支一拐杖自行走路,生活可以自理。但舌邊上還有瘀斑沒化盡。

3.清熱利濕,化痰解郁。

生米仁300g土茯苓100g忍冬藤30g雞血藤30g海風藤30g青風藤30g絡石藤30g石菖蒲15g蒼術30g厚樸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20劑
二診,患者疼痛大減,扶著可以下地,腳指腫痛已退。舌紅多津,苔薄膩,脈弦濡,稍按無力。
生米仁300g土茯苓50g虎杖30g雞血藤30g海風藤30g青風藤30g石菖蒲15g蒼術30g厚樸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生黃芪50g蜈蚣2條,20劑。
三診,患肢活動能力大增,只是沒力氣。舌紅多津,苔薄,脈弦濡,重按無力。
生黃芪150g生米仁100g土茯苓50g虎杖30g雞血藤30g海風藤30g青風藤30g石菖蒲15g蒼術30g厚樸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蜈蚣2條,20劑。
四診,患肢力量大增,自己支一拐杖能行走,但不耐勞。舌紅多津,舌邊整片瘀青已成為瘀點,脈弦濡,重按無力
生黃芪200g生米仁100g土茯苓50g丹參30g雞血藤30g海風藤30g青風藤30g石菖蒲15g蒼術30g厚樸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蜈蚣2條,20劑2009年7月中旬再次來金華,支一拐杖行走已較方便,再以補陽還五思路加味進行治療。

4.藥物治療,15天為1為療程,補陽還五湯隨證加減:黃芪50克,當歸30克,赤芍15克,地龍30克,川芎20克,桃仁10克,紅花15克,炙甘草15克。如下肢癱軟無力加桑椹,鹿筋。上肢偏廢加桂枝通絡,兼語言不利加郁金,菖蒲,遠志以祛痰利竅,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全蝎,僵蠶,祛風通絡,隨癥加減。

5.各種原因所致的癱瘓:
內(nèi)服:桂枝20g,黃芪60g,生水蛭粉6g(分吞)
外用:桂枝50-100g水煎兩次,每次煮沸后煎煮15分鐘,去渣后將兩次所煎的藥液混合,每天二次溫查病灶區(qū)域或癱瘓?zhí)帲云つw潮紅為度。療效顯著

6.中風后遺癥
中醫(yī)驗方,羌活50克,紅花90克,三七150克,川丹參250克,葛根120克,獨活50克,大人參60克,秦艽60克,尋骨風60克,臭梧桐90克,絡石藤90克,白花蛇50克,蠶沙60克,當歸60克,穿山甲50克,全蟲50克,大蜈蚣40條,牛夕60克,制首烏90克,天麻60克,制馬錢子120克,茯苓50克,僵蠶90克,三棱50克,莪術50克,鹿筋150克,地龍60克,白芍120克,黑木耳150克,黑豆子150克,紅螞蟻250克,威靈仙90克,桃仁60克,桂枝50克,杜仲60克,虎骨60克,如無可用黑雄狗腿骨150克,豬天靈蓋120克,豬下巴骨120克,雄雞腿骨120克等代替。面赤亮脈滑數(shù),加石決明60-80克,偏于手癱者加桑枝120克,腿者加木瓜120克,防己120克,四肢痹痛加海桐皮120克,口角顏面顫抖加鉤藤120克,痰加膽星90克,石菖蒲120克,  使用方法,共研面分成二分,黃耆750克研面,第一分加250克,第二分加500克,先加工第一分為丸,次服10-15克,日三次,飯后服用,服完在服第二分,臨床療效,輕者一般15-20天見效,30天為一療程,1-3療程康復,重者20-30天見效,3-6療程康復。治愈率百分之91以上,療效非??隙?。
。

(1)醋蛋方
配方:雞蛋1個,老陳醋200ml。
制法:將新鮮雞蛋揩干凈,泡在醋內(nèi)48小時,蛋殼軟化調(diào)勻,備用。每日清早空腹喝1次(喝
時添l勺蜂蜜),分5次服完,連服10次為1療程。主治腦溢血后半身不遂。
(2)白芥子醋方
配方:白芥子400g,醋500g。
制法:2味共煎煮,煎至藥汁300ml左右,收存?zhèn)溆?。每次取藥渣及汁適量,涂敷頜頰部。
功效:利氣、散瘀、止痛,用于治療中風口不能言和舌根緊縮等證。
(3)黃芪參歸湯
配方:黃芪30g,當歸、赤芍、川芎各15g,丹參20g,紅花、石菖蒲各lOg,甘草6g,陳醋20g
(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蠐0,15日為l療程。

功效:補氣活血,化瘀通絡,主治腦梗塞。
(4)水蛭三七方
配方:水蛭粉3g,三七粉2g,陳醋20g。
用法:溫開水與醋兌成淡醋液,送服藥粉,每日3次,連續(xù)服藥20天。
功效:通經(jīng)、破瘀、消腫,主治腦血栓后遺癥,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
(5)山甲馬錢子方
配方:穿山甲尾片(炒成珠)60g,精制馬錢子6g,熟附片3g,僵蠶3g,醋適量。
制法:諸藥分別研細末,混勻備用。淡醋湯送服,每次3g,每日1次。主治半身不遂。(6)加
味補陽還五湯
配方:黃芪120g,白芍50g,歸身、桂枝、牛膝、地龍各20g,何首烏、云苓、赤芍、菟絲
子、女貞子各25g,土鱉蟲lOg,醋20g(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睡前服。連續(xù)服藥15劑為1療程。主治半身不遂。
(7)海風藤秦艽方
配方:海風藤、秦艽、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5g,巴戟、白芍、木瓜、制附子、狗脊、木
香各20g,薏苡仁50g,肉桂10g,醋15g(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主治中風后遺癥,關節(jié)僵硬,行走不便。
(8)天冬龜板方
配方:天冬20g,龜板20g,枸杞子20g,白花蛇10g,益智仁10g,人參6g,水蛭12g,石菖蒲
12g,黃精15g,首烏15g,鱉甲15g,黃連10g,蘇木12g,海藻12g,天竺黃12g,陳醋15g(沖
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30天為1療程。
功效:養(yǎng)陰補腎,通絡活血,主治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
(9)活血通絡湯
配方:川芎10g,桂枝10g,雞血藤30g,葛根12g,羌活10g,歸身10g,北芪60g,地龍10g,三
棱10g(炒),炒莪術10g,石菖蒲10g,烏梢蛇10g,赤芍10g,甘草6g,醋15g(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功效:活血化瘀,主治腦血栓形成。
(10)黃芪丹參湯
配方:黃芪45g,丹參15g,水蛭3g(研末吞服),地龍10g,赤芍10g,三七3g(研末沖服),陳醋
15g(沖服)。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主治腦血栓。
(11)益智骨碎方配方:益智仁10g,骨碎補10g,補骨脂10g,天竺黃10g,何首烏20g,枸杞子
30g,石菖蒲10g,郁金lOg,丹參30g,川芎10g,陳醋15g(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化痰,補腎,治中風后老年性癡呆癥。
(12)茵陳益精湯
配方:茵陳40g,首烏20g,金櫻子30g,葛根20g,澤瀉15g,大黃10g,三七粉5g(沖服),陳醋
15g(沖服)。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5天為1個療程。停藥5天再進行下個療程,一般用藥4個療
程以上。用藥期間,應配合語言及機能訓練。
功效:主治腦梗塞后繼發(fā)老年性癡呆癥。

中醫(yī)治療偏癱十二法

        一、疏散風寒法
        適應證:年高氣衰,冬季感受風寒后(多在由暖處猝至冷處或汗出受風寒時發(fā)生),猝然偏癱,舌苔薄白,脈浮緊者。
        方藥:續(xù)命湯加減:麻黃10克,石膏10克,桂枝10克,當歸10克,人參(或黨參)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川芎5克,杏仁10克,千年健10克,威靈仙10克,老鸛草10克。
         病例:劉×,男,65歲,農(nóng)民。雪夜披衣開門時,突然左側偏癱摔倒在地,前醫(yī)以補陽還五湯治療10日無效。邀家兄前往。審其脈浮緊,舌苔薄白,神識清楚。診為風寒客于半身之腧。以續(xù)命湯加減1劑證減,10劑諸證消失而愈。
        二、益氣活絡法
        適應證:氣血俱虛,絡脈瘀滯,偏癱不用,脈患側弦大,健側弦緩或沉弦。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30一60克,當歸10克,地龍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木瓜10克。
         若頭目眩暈,疲乏無力,脈遲弱者,加味補血湯。黃芪30克,當歸15克,龍眼肉15克,鹿角膠9克,丹參10克,乳香6克,沒藥6克,甘松6克。
        病例:趙××,女,68歲。一個月前睡眠過程中突發(fā)偏癱。先在某院治療效果不明顯。審其除左上下肢不能活動外,神志清楚,伸舌偏歪,苔薄白,脈左弦大,右緩。診為氣血俱虛,絡脈瘀滯。擬補陽還五湯加味方。4劑后好轉,40劑后諸證消失。
        三、理氣疏肝法
        適應證:肝郁氣滯,樞機不利,陽氣不能外達,頭暈頭痛,胸滿心煩,心悸失眠,輕度偏癱,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黃而潤,脈沉弦澀或結或弦緊者。
        方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柴胡10克,半夏10克,黃芩10克,黨參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茯苓15克,大黃3克,甘草6克,大棗5枚,龍骨15克,牡蠣15克。病例:耿××,男,68歲。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縮3年,腦血栓形成后遺癥2年。曾用中、西藥治療效果不明顯。細審前醫(yī)所用諸方多為平肝熄風,養(yǎng)陰清熱,益氣活血之劑。察其證見頭暈頭痛,胸滿心煩,心悸陣作,左側偏癱,活動不便,舌苔薄白,脈沉弦而結。診為肝郁氣結,陽氣不能外達一證。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4劑,諸證俱減,60劑后諸證消失而愈。
        四、理氣活血法
        適應證:氣滯血瘀,筋脈失養(yǎng),癱瘓拘攣,疼痛難伸,胸脅苦滿,心煩易怒,頭暈頭痛,舌質暗,苔薄白,或有瘀斑,脈沉或沉澀。
        方藥:逍遙散加減:柴胡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絲瓜絡10克,連翹10克,木瓜10克。
        病例:高××,女,60歲。右側偏癱3年多,前醫(yī)以補陽還五湯、天麻鉤藤飲及針灸、西藥治療,不但無效,反見日漸疼痛拘攣,難于伸展,頭暈頭痛,心煩失眠。轉邀李翰卿先生診治。云:兩脈沉弦而澀,舌質稍暗,頭暈頭痛,心煩易怒,此氣滯血瘀,筋脈失養(yǎng)所致也,宜逍遙散加減治之。一周后疼痛拘攣果見好轉,繼服一月疼痛、拘攣、癱瘓均消失大半,又服一月諸證俱失而愈。
        五、平肝潛陽法
        適應證:陰虛陽亢,頭目眩暈,目脹耳鳴,頭中熱痛,偏癱麻木,面赤如醉或僅印堂穴附近紅赤,舌苔白舌質紅,脈弦長有力或寸脈大,甚或上人魚際。
        方藥: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懷牛膝30克,代赭石30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15克,生龜甲15克,生白芍15克,玄參15克,天門冬15克,川棟子6克,生麥芽6克,茵陳6克,甘草4克,桑枝30克。
        若脈弦數(shù),舌紅,頭暈目眩,有時震顫等肝火化風者,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9克,鉤藤15克,石決明25克,梔子9克,黃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12克,桑寄牛24克,夜交藤15克,茯苓15克。
         病例:趙××,男,成。頭重腳輕,站立不穩(wěn),頭中熱痛,煩躁失眠,左上下肢活動不便1年。某院診為動脈硬化,腦血管痙攣。中、西藥治療8個多月無效。審其面色紅赤,尤以額部為甚,舌質紅,苔薄白,脈弦大上人魚際.診為陰虛陽亢,予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O劑后諸證大減,30劑后走路基本恢復正常,頭暈亦隨之消失。
        六、柔肝熄風法
        適應證:真陰虧損,虛風內(nèi)動,瘛疭癱瘓,神疲乏力,或自汗盜汗,手足心熱,舌絳少苔或光剝無苔,脈虛大無根或虛而無力。
        方藥:大定風珠加減:白芍18克,阿膠9克(烊化),龜甲12克,生地18克,火麻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蠣12克,麥冬18克,炙甘草12克,生鱉甲12克。
        病例:李××,男,79歲。在開會發(fā)言時,突然昏迷偏癱.急住某院,診為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中、西藥治療2個多月無效。審其意識朦朧,失語,右側偏癱,手足心熱,并見時時瘛瘋,舌質紅絳無苔,脈虛大。綜其脈證,診為陰液虧損,虛風內(nèi)動,筋脈失養(yǎng),予養(yǎng)陰柔肝熄風,大定風珠加減。一周后神志轉清,右上下肢微能活動,又繼服2月,上肢能上舉至頭,手指亦稍能活動,并能在他人攙扶下走30步左右。
        七、益氣散風法
        適應證:氣血俱虛,寒濕內(nèi)蘊,外受風寒,偏癱身重,心中寒,氣短乏力,手足厥冷,舌苔薄白,脈沉細弦。
        方藥:侯氏黑散加減:菊花40克,白術10克,細辛3克,茯苓3克,牡蠣3克,桔梗8克,防風10克,人參4克,明礬3克,黃芩5克,當歸3克,干姜3克,川芎3克,附子5克。共為細末,一日3次,一次1一3克,黃酒少許,冷服。
        病例:李翰卿先生治一男性患者,右側輕度偏癱1年,四肢沉重,行路困難,有時翻身亦感困難,畏寒怯冷,納差神疲,舌質淡苔薄白,指厥脈微。予侯氏黑散2月而愈。
        八、苦寒瀉火法
        適應證:肝膽實火,筋脈失養(yǎng),頭暈頭痛,煩躁易怒,輕度偏癱,惡熱,尿黃赤,舌質紅苔黃或黃白,脈弦數(shù)者。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10克,木通10克,當歸10克,防風10克。
         若大便干燥,舌苔黃燥者,去車前子、澤瀉、木通,加酒軍6—10克。
        病例:胡××,男,成。高血壓、腦血栓形成3個月來,雖經(jīng)針灸、中、西藥物治療有效,但仍左半身活動不便,頭暈頭痛,煩躁易怒。詢之,除上癥外,并見目赤口苦,便干尿黃,舌苔黃,脈弦數(shù)。予龍膽瀉肝湯加減20劑而愈。
        九、化痰通絡法
        適應證:氣滯痰郁,絡脈不通,偏癱攣急,難于屈伸,疼痛,癡呆,或無故悲哭,舌苔白或黃白,脈沉滑。
        方藥:癲狂夢醒湯加減:桃仁24克,柴胡9克,香附9克,木通9克,赤芍9克,半夏9克,大腹皮9克,青皮9克,陳皮9克,桑皮9克,川芎9克,蘇子30克,甘草15克。
        若僅輕微偏癱,頭暈,口干,脈弦滑者,熄風通絡湯:鉤藤30克,地龍10克,桑枝30克,木瓜10克,枳殼10克,香櫞10克,佛手10克,連翹10克,絲瓜絡10克。
        病例:高××,女,60歲。腦血栓形成4年多來,癡呆妄語,右側偏癱,翻身站立等均困難,飲食尚可,舌偏歪,舌質紅苔黃,脈沉弦滑。診為氣滯痰郁,脈絡瘀滯,予癲狂夢醒湯加減10劑,偏癱、妄語、癡呆等好轉。20劑后翻身自如.并能在他人攙扶下走路。
        十、益氣養(yǎng)血,化痰通絡法
        適應證:氣血俱衰,痰濁阻滯,痰多或不多,昏迷或失語,或癱瘓緩縱不收,心悸失眠,煩躁易怒,舌苔白或黃白而膩,脈虛大弦滑。
         方藥:十味溫膽湯加減:黃芪15克,當歸9克,丹參15克,麥冬9克,人參9克,五味子9克,竹茹9克,枳實9克,半夏9克,陳皮9克,茯苓9克,甘草6克,川芎9克,知母6克。
         病例:岳××,男,71歲。腦血栓形成2個多月來昏迷、癱瘓不見改善,審其證除昏迷、癱瘓外,喉中痰聲漉漉不止,發(fā)熱,舌苔黃白厚膩,脈虛大弦滑。診為氣陰俱衰,痰火郁結,絡脈瘀滯,心竅被蒙。予十味溫膽湯加減10劑神志轉清,偏癱好轉,繼服1個月后上下肢活動明顯改善,但行走仍略感不適,半年后諸癥消失而愈。
        十一、補氣養(yǎng)陰法
        適應證:偏癱數(shù)年久久不愈,氣短乏力,汗多口干,舌質紅,苔黃白,脈虛大。
        方藥:芪脈地黃湯加減:黃芪15克,當歸10克,麥冬]O克,黨參10克,五味子10克,蒼術10克,生地15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
        病例:徐××,男,69歲。偏癱9年,翻身困難,雖兩人攙扶亦僅能走六七步,氣短乏力,疲乏思睡,食欲正常,自汗盜汗,舌質紅少苔,脈虛大。診為氣陰兩虛。予芪脈地黃湯40劑后能自如的翻身,60劑后能在放下拐杖的情況下走路四五百米左右。
        十二、培補腎氣法
        適應證:腎氣虛衰,筋骨失養(yǎng),癱瘓久久不愈,脈沉細弦或虛大無根者.
        方藥:地黃飲子加減:熟地30克,肉蓯蓉15克,巴戟天10克,山萸肉10克,石斛10克,麥冬10克,茯苓10克,附子10克,肉桂6克,菖蒲10克,遠志10克,薄荷1.5克,生姜3片,大棗4個。
         脈細數(shù),舌質紅或舌尖紅赤,尿黃者,虎潛丸加減:酒黃柏6克,炙龜甲30克,知母3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陳皮10克,鎖陽10克,干姜1克。
        病例:商××,男,50歲。右側偏癱,語澀5年多。審其脈微弱,指趾厥冷。子地黃飲子加減2年,愈。


中風后遺癥食療方

【青果白金膏】  
  配方:鮮青果500克,郁金250克,明礬粉100克,白僵蠶100克,蜂蜜適量。
制法:將青果打碎,白僵蠶研末。先將青果與郁金放砂鍋內(nèi),加水1000毫升,煮1小時后濾出藥汁,再加水500毫升,煎如前。將兩次藥汁混合,文火濃縮至500毫升,加明礬粉、僵蠶粉及蜂蜜收膏。
功效: 熄風解痙,化痰開結。
用法: 每日早晚各服10毫升,開水送下。

【人參薤白粥】  
  配方:人參10克,薤白12克,雞蛋(去黃)1個,小米50克。
制法: 先將人參打碎,加水用文火煎湯,然后加入小米煮粥,粥將成時下雞蛋清及薤白,煮熟即可。
功效: 益氣和中,豁痰通陽。
用法: 可作早晚餐服食。

【薏豆蘿卜粥】  
  配方:薏米3o克,白扁豆30克,鮮山藥30克,白蘿卜60克,粳米60克。
制法: 鮮山藥去皮切塊,白蘿卜切塊,薏米、白扁豆、粳米、加清水適量煮粥,10分鐘后加入山藥、白蘿卜,熬至粥稠。
功效: 健脾祛濕。
用法: 每日1劑,連服7~10日。

【天麻燉豬腦】  
  配方: 天麻10克,豬腦1個。
制法: 天麻、豬腦共放在瓦盅內(nèi),加水適量隔水燉熟即成。
功效: 祛風開竅,滋養(yǎng)通脈。
用法: 上述為1次量,每日或隔日1次。

【杞菊飲】  
  配方: 枸杞子30克,菊花10克。
制法: 將二藥煎水代茶飲。
功效: 滋陰補腎,疏風清肝。
用法: 每日1劑,不拘時頻飲。

【枸杞羊腎粥】  
  配方:枸杞子30克,羊腎1個,羊肉50克,粳米50克。
制法: 將羊腎、羊肉切片與枸杞子放人鍋中加入清水適量及蔥、五香粉等佐料,先煮20分鐘,再下米熬成粥。
功效: 補腎通脈。
用法: 可作早餐服食。


【龜血燉冰糖】  
  配方: 烏龜3只(每只250克左右),冰糖適量。
制法: 取烏龜血放碗中,加清水及冰糖適量,放入鍋中隔水燉熟食。
功效: 滋陰養(yǎng)血,通脈。
用法: 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杜仲牛膝豬脊骨湯】  
  配方:杜仲30克,懷牛膝15克,豬脊骨500克,紅棗4個。
制法:將杜仲、懷牛膝、紅棗(去核)洗凈,豬脊骨斬碎,用開水氽去血水,然后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3小時,調(diào)味即成。
功效: 補腎強筋健骨。
用法: 上湯隨量飲用。

【黃芪豬肉羹】  
  配方:黃芪30克,大棗10枚,當歸10克,枸杞子10克,豬瘦肉100克。
制法: 豬瘦肉切片,與黃芪、當歸、枸杞、大棗共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燉湯,湯成揀去黃芪、當歸,調(diào)味即可。
功效: 滋補肝腎,益氣起痿。
用法: 食肉喝湯,并吃枸杞與大棗。每日1劑,可連用1~2個月。

【地龍?zhí)一灐?nbsp; 
  配方:黃芪100克,干地龍(酒浸)30克,紅花、赤芍各20克,當歸50克,川芎10克,桃仁(去皮尖、略炒)15克,玉米面400克,小麥面100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黃芪、紅花、當歸、赤芍、川芎濃煎取汁,將地龍烘干研粉,與白糖、玉米面、小麥面混勻并以藥汁調(diào)和成面團,分制為20個小餅,將桃仁勻布餅上,入籠蒸熟(或用烤箱烤熟)即可。
功效: 益氣活血,通絡起痿。
用法: 每日2次,每次食餅1~2個。

【芪蛇湯】  
  配方: 凈蛇200克,黃芪5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及調(diào)料煲湯。
功效: 益氣活絡。
用法: 佐餐食用。食肉飲湯。

【桃仁參茶】  
  配方: 明黨參15克,桃仁15克,茶葉15克。
制法: 上三味研細末備用。
功效: 益氣活血化瘀。
用法: 每服3克,沸水沖服。


【歸參鱔魚湯】  
  配方: 黨參15克,當歸15克,鱔魚500克。
制法:將中藥放入藥袋中扎口,鱔魚洗凈切段,放入料酒、醬油、蔥、姜等,與藥袋同煮開,去浮沫,改用小火燉1小時,撈出藥袋,加入味精、香油等調(diào)料。
功效: 益氣活血通絡。
用法: 1~2日1劑,可連用半月,吃魚飲湯。

【黃芪川芎兔肉湯】  
  配方:兔肉250克,黃芪60克,川芎10克,生姜4片。
制法:兔肉切塊,去油脂,用開水汆去血水,然后與黃芪、川芎、生姜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調(diào)味即成。
功效: 補氣活血通絡。
用法: 每日或2日1劑,隨量飲湯食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