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中醫(yī)治好中風后遺癥的成功案例。中風后遺癥是指中風經(jīng)過救治之后所留有的輕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弛斜等癥狀。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因為腦血管意外之后,腦組織缺血或受血腫壓迫、推移、腦水腫等而使腦組織功能受損。如腦出血的部位大多數(shù)在內(nèi)囊,可引起對側松弛性偏癱(包括下部);左半球出血可伴有失語;急性期后,偏癱逐漸成為痙攣性,上肢屈曲、內(nèi)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進,運動能力可有恢復。隨時間進展,偏癱肢體的運動可逐漸恢復,下肢一般較上肢恢復為早,近端比遠端的恢復好,手指精細動作的恢復最遲并最差。 本病主要診斷依據(jù)是具有腦血管意外(中風)的病史。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并無特殊有效的辦法,主要是應用物理療法以及保護神經(jīng)及擴張血管等藥物治療。 中醫(yī)認為中風后遺癥主要是由于中風之后氣虛血瘀,脈絡瘀阻,風疾阻絡,或肝腎二虧,精血不足,筋骨失養(yǎng)所致 1.[處方名稱]偏癱康復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風通絡。主治中風后偏癱。 [處方組成]制馬錢子300克、水蛭30克、白花蛇30克(或用金水蛇3條)、川芎30克、蜈蚣30克。先將白花蛇和蜈蚣共研細粉(能減少毒副作用),再與研為細末的其他諸藥混勻,裝入膠囊每丸含藥粉約0.3克)。每天夜間睡覺前用開水送服1-5丸,服后即臥床。忌下床走動和晝間服用。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00例,基本治愈(肢體功能基本恢復,生活自理,能參加輕工作和勞動)31例,顯效(肢體功能恢復較好、行動無困難,但靈巧動作差,生活能部分自理)38例,好轉(下肢功能恢復,上肢出現(xiàn)主動運動,或手指出現(xiàn)屈伸動作,行走無困難,但生活不能自理)24例,無效7例。 [處方來源]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yī)院趙振興。 [處方備注]方中主藥馬錢子有毒性,因此一定要按藥材炮制規(guī)范如法炮制,不可疏忽。服本藥時需注意從小量(1丸)開始 2.[處方名稱]二仙芎歸湯 [功能主治]功能補腎和血。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仙茅15克、仙靈脾12克、巴戟天12克、川芎12克、當歸18克、知母15克、黃柏12克、牛膝24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氣虛加黃芪、黨參;小便多加益智仁;肢體疼痛加雞血藤、赤芍;重著或腫脹加苡仁、防己;拘攣加龜板、鱉甲、白芍;語言不利加天竹黃、石菖蒲;血壓增高加夏枯草、鉤藤、石決明或復方羅布麻片;吉苔變黃膩加竹茹,重用黃柏。 [療程療效]治療48例,基本治愈(癥狀消失,肌力正常,并能自理生活)21例,占44%;好轉(癥狀基本消失,肌力未完全正常)19例,占39%;無效(臨床癥狀及肌力無明顯改善)8例,占17%??傆行蔬_83%。 [處方來源]貴州省遵義市中醫(yī)醫(yī)院湯宗明 [處方備注]方中仙茅、仙靈脾、巴戟天溫而不燥,滋而不膩,陰陽雙補,填補精血,為溫柔之品,可使精血得充,肝腎得養(yǎng)則肢體不廢;當歸養(yǎng)血補血,配血中氣藥川芎以上行頭目、下行血海;牛膝補肝腎,引血下行,與川芎一升一降,調(diào)和氣機;知母、黃柏既可潤燥而滋陰,又可防止過溫,補中有瀉,瀉寓于補中。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3.[處方名稱]八味復元湯 [功能主治]功能補氣活血。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生黃芪50一100克、丹參15一30克、桑寄生15一3o克、枸杞于15~3O克、地龍15一3o克、土鱉蟲6~9克、茯苓15~20克、全蝎3一6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如頭痛加天麻、白芍;嘔吐加半夏,竹茹;目眩耳雞加靈磁石、熟地黃:失語加遠志、石菖蒲;水腫加澤瀉、水防已;失眠加酸棗仁、夜交藤;血壓偏高加鉤藤、夏枯草;出血加當歸、生地;便秘加川軍、桑椹子;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 [療程療效]治療81例,有效(癱瘓好轉,已能活動,口眼斜、語言蹇澀消除或好轉)39例,好轉(偏癱好轉,但不能自己活動,其他癥狀改善不顯著)18例,無效24例。 [處方來源]安徽省合肥市郊區(qū)醫(yī)院張孟林。 4.[處方名稱]燈盞治癱方 [功能主治]功能舒筋活血,散寒解表止痛。主治癱瘓。 [處方組成](1)燈盞花10克、蒸雞蛋l(fā)個。每日服1次。(2)燈盞花430克,加白酒500毫升(濃度不限)。每日服3次,每次10毫升。(3)燈盞花10克,燉豬腳或肉服。每日1次。(4)燈盞花制成注射液,每日或隔日4一6毫升,穴位注射1次,每次每穴1毫升。每毫升相當于生藥0.5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1例,臨床治愈36%,顯著好轉42%,好轉l.2%,無效10%。以腦溢血后遺癱瘓療效較好。 [處方來源]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 [處方備注]本方是根據(jù)97歲的羅氏老中醫(yī)治療癱瘓的經(jīng)驗加以改進提高的 5.[處方名稱]祛瘀通脈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化瘀通絡。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黃芪30一50克、桂枝15一30克、當歸15一30克、地龍15~30克、牛膝15一30克、川芎10-15克、丹參10一10克、桃仁10一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語言障礙加郁金、菖蒲;神昏不語、便秘加代赭石、膽南星、大黃;頭痛加石決明;痰盛加淡半夏、陳皮:氣虛加黨參、白術;陰虛陽亢去桂枝,黃芪減量,加石決明、生地、枸杞子、菊花;納呆加焦三仙;便溏、夜尿多加制附片、益智仁、高良姜;便秘加郁李仁、火麻仁;血壓高去桂枝,加石決明、菊花、杜促、草決明;血壓低加黨參;上肢恢復慢加升麻、桔梗、柴胡、葛根;煩躁加丹參、麥冬;眠少加炒棗仁、遠志;二便失禁加制附片、益智仁、肉桂、御米殼。 [療程療效]治療126例,治愈(癥狀與體征消失,功能完全恢復,能勝任各種勞動和活動)52例,顯效(癥狀與體征顯著減輕,功能基本恢復,生活自理)40例,好轉(癥狀與體征有減輕,功能有所改善,生活不能自理)34例。 [處方來源]陜西省漢中市中山醫(yī)院邵云。 6.[處方名稱]補氣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補氣化瘀,和血通絡。主治中風偏癱有氣虛血瘀見證者。 [處方組成]黃芪30一60克、當歸10一15克、桃仁10一15克、紅花10-15克、川芎10一15克、赤芍10~15克、地龍15一20克、桔絡5~10克、丹參10一15克、桑枝15-30克。火煎服。若病情較重者,可日服2劑。 [辨證加減]言語不利者加石菖蒲、遠志、郁金;口眼歪斜著加全蝎、白附子、僵蠶;大便秘結者加萎仁、酒大黃;小便失禁者加肉桂、五味子;痰涎壅盛者加半夏、南星;偏癱、肢體日久不愈者加穿山甲、水蛭粉(沖服),血壓偏高者加鉤藤、石決明、菊花。 [療程療效]治療38例,痊愈(癥狀基本消失,步履穩(wěn)健,肢體活動自如)14例,顯效(癥狀明顯好轉,步履欠穩(wěn),上肢抬舉、握力尚可)14例,好轉(癥狀好轉,可扶杖步行,上肢可平舉,肢節(jié)可屈仲)8例,無效2例。 [處方來源]江西省樟樹市中醫(yī)院劉明 [處方備注]劉氏認為風、火、痰為中風之標,而氣虛、血瘀才是中風之本,故宜補氣化瘀,使氣行血暢,瘀去路通,才能有所良效。如部分病例早期出現(xiàn)陰虛陽各、痰火內(nèi)擾,則應從潛陽降逆、豁痰開竅之法治之。后期患者多呈虛象,縱使有陰虛陽亢兼證,也可使用本法治療,但須減黃芪、川芎用量,再加滋陰平肝之劑。據(jù)臨床觀察,本方對出血性中風療效較差,對缺血性中風則效果較為明顯。(夏翔) 7.[處方名稱]馬海治癱丸 [功能主治]功能補氣活血,祛風除濕,化痰通絡。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制馬錢子30克、海風藤50克、黃芪100克、當歸30克、千年健80克、水蛭30克、川大黃60克,烘干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6克(含生藥3克)。每服1丸,日期2一3次,黃酒或溫開水送服。1日量不得超過3丸。15日為1療程??赏K?周后行下1療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0例,經(jīng)過2~6個療程的治療,基本治愈(主要癥狀完全消失,生活能自理者)5例,顯效(主要癥狀好轉,體征大部分消失,肢體肌力上升Ⅱ級以上,語言障礙消失或二便失禁消失,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者)4例,好轉(主要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尚不能達顯效標準者)15例,無效6例。 [處方來源]陜西省中醫(yī)藥研究所附屬醫(yī)院范淑惠等 [處方備注]方中黃芪為主藥,為益氣而設,并有鼓動血運之效;配當歸加強養(yǎng)血通絡;大黃與水蛭相配可清熱滌痰通絡;馬錢子、千年健、海風藤則有祛風除濕通絡、強筋骨之作用,意在通痹阻利筋骨。方中馬錢子用量較大,每丸含制馬錢子0.23克,每日總量約0.46一0.7克左右。據(jù)觀察,30例中最長連續(xù)服藥達6個療程,無1例中毒,即使個別患者未按醫(yī)囑服藥,1日用藥含馬錢子約1.4克,亦未見中毒反應。通過24例有效病例的分析,本方對肌脹力減低、血壓偏低或正常者,效果最佳,對于肌脹力增高、血壓偏高者也有效,但血壓過高、肌脹力過于亢強者則不宜。(夏翔) 8.[處方名稱]血栓解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行氣,抗栓通絡。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水蛭15克、郁金20克、川芎30克,研粗制成片劑,每片重0.3克。每次服6片,每日3次。7無為1療程。停藥2天,再行下1療程。8個療程為治療期限。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243例,基本痊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患肢功能,語言功能,精神意識等均基本恢復正常,生活可處理)99例,顯效(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稍加協(xié)助可以行走,生活基本自理)73例,進步(癥狀及體征有改善,但不能單獨行走及生活自理)35例、無效36例??傆行蕿?5%。 [處方來源]河北省中醫(yī)研究所周里等。 [處方備注]方中水蛭破血逐瘀通經(jīng),蟲類藥走竄通經(jīng),擅長治頑疾,是臨床中沉府、宿疾的常用藥物?,F(xiàn)代藥理研究也證實,水蛙所含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對纖維蛋白元的作用,能阻礙血液的凝固,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對于心腦血管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9.[處方名稱]固本復元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養(yǎng)陰,活血養(yǎng)榮,化痰軟堅。主治偏癱(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黃芪15克、雞血藤20克、丹參15克、黃精15克、海藻12克、玄參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肢麻者加僵蠶、全蝎、蜈蚣;肌肉痙攣者加葛根、蟬衣。 [療程療效]治療27例,基本痊愈(四肢功能恢復正常,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等癥狀消失)11例,顯效(上肢或下肢功能恢復,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癥狀顯著好轉)9例,好轉(四肢活動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復,部分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等癥狀好轉)7例。 [處方來源]上海市龍華醫(yī)院趙益人等 [處方備注]方用黃芪、黃精、玄參益氣養(yǎng)陰以固其本;雞血滕、丹參、海藻活血養(yǎng)榮、化痰軟堅以治其標。標本兼顧,正復邪去,肢體乃復元。(夏翔) 10.[處方名稱]中風回春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化痰,熄風定驚。主治中風后遺癥。 [處方組成]當歸、丹參、白花蛇、蜈蚣、地龍、紅花、忍冬藤,制成片劑。每日3次,每次5一6片(每片重0.3克)。1個月為1療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18例,痊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活動恢復正常)47例,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肢體活動度增大)42例,好轉(癥狀、體征部分改善,肢體活動有一定好轉)19例,無效10例。 [處方來源]河南省中藥研究所衛(wèi)劍琴等 [處方備注]本方用當歸、紅花等活血祛瘀之品,再配以蜈蚣、地龍等蟲類藥,具有搜剔究絡痰瘀之功效,對中風后遺癥的康復較為有效。(夏翔) 1.吳某,男,麗水云和人。素來脾氣急燥,患高血壓12年,2006年2月份腦出血,經(jīng)醫(yī)院搶救,出血控制,但留下半身不遂,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幾個月無寸功。因其女跟我?guī)煹芰曃洌?006年5月1號,師弟武管開業(yè),我去云和,故而求治于我。見患者躺于床上不能轉身,體胖,舌胖嫩多津,兩邊瘀紫,苔厚膩,脈弦數(shù)濡,兩尺重取全無,問得大便秘結,患肢疼痛。 2.通腑逐痰 枳殼15g厚樸15g生大黃(后下)15g懷牛膝30g枸杞子30g肉桂5g全瓜蔞30g竹茹20g石菖蒲15g 2劑。另加鮮竹瀝,每次20ml。每天三次。二診,患者大便得通,患肢稍可活動。舌脈如前。原方再進三劑。 三診,患者可起床,舌苔稍退,脈弦數(shù)濡。 黨參30g生白術30g蒼術20g茯苓30g半夏20g制南星20g石菖蒲15g全瓜蔞30g懷牛膝30g肉桂5g枸杞子30g生大黃30g蜈蚣2條,10劑。 四診,舌苔大退,脈弦數(shù)濡?;颊咴谌耸址鱿驴尚凶邘撞?,但患肢疼痛稍減。 擬:補氣活血,化痰通絡。 生黃芪150g當歸30g雞血藤50g制南星20g懷牛膝30g巴戟天30g枸杞子30g生白芍20g蒼術20g茯苓30g赤芍15g石菖蒲15g蜈蚣2條,10劑。 五診,患肢力量增加,疼痛已不明顯。上方加減治療。 期間鮮竹瀝用了兩個月,其它藥物還用了杏仁、桃仁、水蛭、地龍、白僵蠶等。經(jīng)治療九個月,患者支一拐杖自行走路,生活可以自理。但舌邊上還有瘀斑沒化盡。 3.清熱利濕,化痰解郁。 生米仁300g土茯苓100g忍冬藤30g雞血藤30g海風藤30g青風藤30g絡石藤30g石菖蒲15g蒼術30g厚樸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20劑 二診,患者疼痛大減,扶著可以下地,腳指腫痛已退。舌紅多津,苔薄膩,脈弦濡,稍按無力。 生米仁300g土茯苓50g虎杖30g雞血藤30g海風藤30g青風藤30g石菖蒲15g蒼術30g厚樸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生黃芪50g蜈蚣2條,20劑。 三診,患肢活動能力大增,只是沒力氣。舌紅多津,苔薄,脈弦濡,重按無力。 生黃芪150g生米仁100g土茯苓50g虎杖30g雞血藤30g海風藤30g青風藤30g石菖蒲15g蒼術30g厚樸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蜈蚣2條,20劑。 四診,患肢力量大增,自己支一拐杖能行走,但不耐勞。舌紅多津,舌邊整片瘀青已成為瘀點,脈弦濡,重按無力 生黃芪200g生米仁100g土茯苓50g丹參30g雞血藤30g海風藤30g青風藤30g石菖蒲15g蒼術30g厚樸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蜈蚣2條,20劑2009年7月中旬再次來金華,支一拐杖行走已較方便,再以補陽還五思路加味進行治療。 4.藥物治療,15天為1為療程,補陽還五湯隨證加減:黃芪50克,當歸30克,赤芍15克,地龍30克,川芎20克,桃仁10克,紅花15克,炙甘草15克。如下肢癱軟無力加桑椹,鹿筋。上肢偏廢加桂枝通絡,兼語言不利加郁金,菖蒲,遠志以祛痰利竅,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全蝎,僵蠶,祛風通絡,隨癥加減。 5.各種原因所致的癱瘓: 內(nèi)服:桂枝20g,黃芪60g,生水蛭粉6g(分吞) 外用:桂枝50-100g水煎兩次,每次煮沸后煎煮15分鐘,去渣后將兩次所煎的藥液混合,每天二次溫查病灶區(qū)域或癱瘓?zhí)帲云つw潮紅為度。療效顯著 6.中風后遺癥 中醫(yī)驗方,羌活50克,紅花90克,三七150克,川丹參250克,葛根120克,獨活50克,大人參60克,秦艽60克,尋骨風60克,臭梧桐90克,絡石藤90克,白花蛇50克,蠶沙60克,當歸60克,穿山甲50克,全蟲50克,大蜈蚣40條,牛夕60克,制首烏90克,天麻60克,制馬錢子120克,茯苓50克,僵蠶90克,三棱50克,莪術50克,鹿筋150克,地龍60克,白芍120克,黑木耳150克,黑豆子150克,紅螞蟻250克,威靈仙90克,桃仁60克,桂枝50克,杜仲60克,虎骨60克,如無可用黑雄狗腿骨150克,豬天靈蓋120克,豬下巴骨120克,雄雞腿骨120克等代替。面赤亮脈滑數(shù),加石決明60-80克,偏于手癱者加桑枝120克,腿者加木瓜120克,防己120克,四肢痹痛加海桐皮120克,口角顏面顫抖加鉤藤120克,痰加膽星90克,石菖蒲120克, 。 (1)醋蛋方 配方:雞蛋1個,老陳醋200ml。 制法:將新鮮雞蛋揩干凈,泡在醋內(nèi)48小時,蛋殼軟化調(diào)勻,備用。每日清早空腹喝1次(喝 時添l勺蜂蜜),分5次服完,連服10次為1療程。主治腦溢血后半身不遂。 (2)白芥子醋方 配方:白芥子400g,醋500g。 制法:2味共煎煮,煎至藥汁300ml左右,收存?zhèn)溆?。每次取藥渣及汁適量,涂敷頜頰部。 功效:利氣、散瘀、止痛,用于治療中風口不能言和舌根緊縮等證。 (3)黃芪參歸湯 配方:黃芪30g,當歸、赤芍、川芎各15g,丹參20g,紅花、石菖蒲各lOg,甘草6g,陳醋20g (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蠐0,15日為l療程。 功效:補氣活血,化瘀通絡,主治腦梗塞。 (4)水蛭三七方 配方:水蛭粉3g,三七粉2g,陳醋20g。 用法:溫開水與醋兌成淡醋液,送服藥粉,每日3次,連續(xù)服藥20天。 功效:通經(jīng)、破瘀、消腫,主治腦血栓后遺癥,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 (5)山甲馬錢子方 配方:穿山甲尾片(炒成珠)60g,精制馬錢子6g,熟附片3g,僵蠶3g,醋適量。 制法:諸藥分別研細末,混勻備用。淡醋湯送服,每次3g,每日1次。主治半身不遂。(6)加 味補陽還五湯 配方:黃芪120g,白芍50g,歸身、桂枝、牛膝、地龍各20g,何首烏、云苓、赤芍、菟絲 子、女貞子各25g,土鱉蟲lOg,醋20g(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睡前服。連續(xù)服藥15劑為1療程。主治半身不遂。 (7)海風藤秦艽方 配方:海風藤、秦艽、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5g,巴戟、白芍、木瓜、制附子、狗脊、木 香各20g,薏苡仁50g,肉桂10g,醋15g(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主治中風后遺癥,關節(jié)僵硬,行走不便。 (8)天冬龜板方 配方:天冬20g,龜板20g,枸杞子20g,白花蛇10g,益智仁10g,人參6g,水蛭12g,石菖蒲 12g,黃精15g,首烏15g,鱉甲15g,黃連10g,蘇木12g,海藻12g,天竺黃12g,陳醋15g(沖 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30天為1療程。 功效:養(yǎng)陰補腎,通絡活血,主治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 (9)活血通絡湯 配方:川芎10g,桂枝10g,雞血藤30g,葛根12g,羌活10g,歸身10g,北芪60g,地龍10g,三 棱10g(炒),炒莪術10g,石菖蒲10g,烏梢蛇10g,赤芍10g,甘草6g,醋15g(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功效:活血化瘀,主治腦血栓形成。 (10)黃芪丹參湯 配方:黃芪45g,丹參15g,水蛭3g(研末吞服),地龍10g,赤芍10g,三七3g(研末沖服),陳醋 15g(沖服)。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主治腦血栓。 (11)益智骨碎方配方:益智仁10g,骨碎補10g,補骨脂10g,天竺黃10g,何首烏20g,枸杞子 30g,石菖蒲10g,郁金lOg,丹參30g,川芎10g,陳醋15g(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化痰,補腎,治中風后老年性癡呆癥。 (12)茵陳益精湯 配方:茵陳40g,首烏20g,金櫻子30g,葛根20g,澤瀉15g,大黃10g,三七粉5g(沖服),陳醋 15g(沖服)。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5天為1個療程。停藥5天再進行下個療程,一般用藥4個療 程以上。用藥期間,應配合語言及機能訓練。 功效:主治腦梗塞后繼發(fā)老年性癡呆癥。 中醫(yī)治療偏癱十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