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一聲凄慘的驚叫聲劃破了漫漫長夜的寂靜,原來這是一痛風患者半夜疼醒時的呻吟聲。 痛風那種痛真可以說是撕心裂肺,患有痛風的人一旦發(fā)作,即便再英雄的人也不得不呻吟,因為那痛如刀割的癥狀讓人難以忍受。 古代4大名醫(yī)的痛風方,第三個流傳最廣 明代著名外科醫(yī)家陳實功: 黃柏、姜黃、白芷、大黃各250克,天花粉500克,制南星、炒蒼術、姜厚樸、陳皮、甘草各100克,共研細末混勻。 這個方子的用法是:每次取20克藥粉,用熱水調糊局部外敷。 這個方子為何對痛風有效呢? 膽南星、蒼術、厚樸、陳皮、白芷、黃柏、天花粉具有理氣通滯、化石消腫的功效; 而方中的姜黃、生大黃又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且甘草緩急止痛、解毒,又能調和調藥。 綜合全方,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消腫、活血止痛之等功效,對于痛風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明代著名醫(yī)學家張景岳: 雞血藤30g,絡石藤15g,海風藤15g,鉤藤10g,威靈仙15g。 水煎服就可以服用,一日一劑即可。 這個方子真的可以嗎? 方中雞血藤為苦溫之品,既補血又活血,通經活絡; 鉤藤,是一味氣輕清、性微寒的藥,治手足走注疼痛,肢節(jié)攣急,為治療肢節(jié)不利的特效藥; 海風藤性微溫,擅長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理氣止痛; 絡石藤性微寒味苦,具有祛風通絡、涼血消腫之功; 威靈仙乃通行十二經絡之要藥,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中常用于治療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等病癥。 明代著名醫(yī)藥學家李時珍: 清/ 酸***疏---風飲 是選用烏梢蛇、蝮蛇、肉桂、白芷、菊苣、蒲公英、葛根、枸杞等等多道工序炮制,熬制后多次提純濃縮,凝制成膏的。 這個方子是每次取10毫升和100毫升白開水混合,服下就可以了。 這個方子為什么管用呢? 烏梢蛇、蝮蛇主為止痛,可緩解因痛風所引發(fā)的關節(jié)腫痛。 肉桂、白芷、枸杞主為補腎氣,減少痛風人群的腎功能損傷。 葛根、茯苓主為祛風,含有豐富的異黃酮苷類等物質,去除體內風邪。 菊苣、蒲公英主為利水排酸,加速體內尿酸排泄。 不僅能緩解疼痛感,還能降低體內的尿酸值,合理配伍,讓你早日遠離痛風,上網即可找到,郵寄也是非常方便的。 金元四大家朱丹溪: 川芎一兩黃柏(酒炒),蒼術(泔洗)、南星(姜制)二兩,桃仁(去皮尖,搗)、神曲(炒)、防己、白芷一兩,羌活、威靈仙(酒拌)三錢,龍膽草一兩,桂枝三錢,紅花二錢。 這個方子的用法是將上述中藥共研細末,用神曲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一百丸(9克),白開水送下。如果是用湯劑,則需要根據比例調整劑量。 這個方劑可謂是“夸下海口”,說上中下痛風都能通用,究竟是否如此呢?不妨來看看這個方子的組方原理吧。 方中柏清熱,蒼術燥濕,且黃柏和蒼術是大名鼎鼎的二妙散,是治痿正藥; 龍膽瀉火,防己行水,與二妙相合,能治濕與熱; 南星燥痰散風,桃仁、紅花活血去瘀,川芎為血中氣藥,四者組合可以治痰與血; 羌活祛百節(jié)之風,白芷祛頭面之風,桂枝、威靈仙祛臂脛之風,四者組合能治諸風; 加神曲,能消中州陳積之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