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翊是吉林人,1989年從吉林財貿學院財政金融系畢業(yè)后,曾經找了一份工作。1994年,他將工作辭掉來了北京。 第一次接觸股票這個詞也是在1994年,那個年頭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炒股很賺錢。 1994年到北京工作了半年以后,身邊所有的人幾乎都在談論股票,股市、大盤、莊家之類的詞匯整日縈繞耳邊。那時候,叢翊幫助同學做成了幾筆生意,同學給了他6萬元錢作為獎勵。叢翊便拿了5萬元錢到股市開了個戶。 犀利眼光 在正式進入股市之前,叢翊曾經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天天讀有關股市的書籍,將能買到的證券類報刊統(tǒng)統(tǒng)買來,一邊看書,一邊將心得寫下來,將一個厚厚的硬皮本都寫滿了。1994年11月份,叢翊終于下決心進了股市。 一進股市頓然發(fā)現,那些從書本上學來的東西在股市中根本派不上用場。當時叢翊選擇了四川長虹 (600839)、界龍實業(yè) (600836)等一批好股票,結果到頭來一無所獲。相反像中華企業(yè) (600675)、陸家嘴 (600663)等卻都炒翻了天。一輪行情下來,叢翊已經賠了1萬多元,當時1萬多元錢相當于他一年的工資。后來,為了學習股票方面的知識,叢翊專門請了股市中的一個“老師”吃飯。這個老師是社科院財經研究所的研究員,那年剛剛退休,向兒子、女婿借了10萬元炒股,一年時間就成為了百萬大戶。老師教叢翊明白了一個道理———選股不如選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995年的摸索,從1996年開始,叢翊炒股的成績越來越好,僅僅1996年一年時間里,就賺到了80多萬元。 不過,隨后的兩年,資金不但不漲反而銳減。心情最差的時候是1999年的春節(jié),節(jié)前的操作使叢翊的資金銳減到50萬元。 擇強棄弱大把賺錢 1999年的519行情來得好猛,叢翊買了海鷗基金 (550552)和ST重儀 (000607)等股票,雖然有所收獲,但甚至比大盤好不了多少。 這時叢翊才意識到,當個股普遍上揚的時候,你所持的股票漲得慢也是風險。于是,叢翊改變操作思路,將目光轉向領漲板塊,選擇了廣電股份 (600637)、東方明珠 (600832)、真空電子 (600602)等網絡類股票,這些股票每天都有漲停的。這時候,叢翊的收益幾乎到了最大化,資金也從5月17日的48.5萬元猛增到6月30日的173.3萬元。 6月30日,大盤放巨量高開低走,叢翊擔心再次讓到手的鴨子飛了,于是以低于市價3%左右的價格大部分拋出。第二天大部分股票低開,K線組合已呈高位反轉之勢,叢翊又將剩余的股票全部賣光。 可以說,到519行情時叢翊已經炒股5年了,而到此時叢翊才摸索到了適合自己的操作方式,那就是在對基本面深刻研究的基礎上,認真選股,始終關注兩個市場的最強者。每天收盤時,叢翊都要研究資金流向,關注成交量的變化,相信自己的判斷,從不被股市或市場情緒所左右。股諺說,量為價先,只有成交量是真實的。所有信息都在成交量里反映了。陰線、陽線、上下影線的長短配合成交量變化,才具有決定意義。
隨后經過半年休整,叢翊又從風華高科 (000636)、中信國安 (000839)等一些科技股的逐漸活躍中看出了苗頭。基于技術面分析,叢翊選擇了上海梅林 (600073),以8.8元的價格試探性地買入了50000股。 2000年1月4日股市重新開盤,昆明機床 (600806)10分鐘內率先漲停,上海梅林也表現不俗。叢翊將剩余的資金全倉殺入,以9.42元的價格又買了14.2萬股上海梅林。一個星期后在15元左右將上海梅林悉數兌現,叢翊的資金一下子增加到294.8萬元。 功夫在場外 這幾年下來,叢翊多少總結了一些自己的經驗。 詩人講究“功夫在詩外”,對叢翊來說卻是“炒股的功夫在場外”。 現在,叢翊研究一只股票,不僅建立連續(xù)的、詳細的資料庫,而且盡可能眼見為實,到公司去看一看,參加一下股東大會。比如在中科健 (000035)的股東會上,叢翊發(fā)現了公司的進取心很強。有時即便不能親身調查公司現狀,也會打電話詢問公司的情況,通常最關心的是公司的管理層情況、募股資金使用、項目進展等。 在這幾年的炒股經歷中,叢翊打得最漂亮的幾仗是:中科健6元買進10萬多股,半年后在18元賣出;閩福發(fā) (000547)在平均成本6元多買進4萬股,在10元的價位賣出;南方基金 (004503)成本為1.5元左右,買進約15萬基金單位,在3.68元賣出9萬基金單位……叢翊總結的投資經驗有五條: 第一,以企業(yè)本身的素質為最主要的衡量標準,決不能聽信小道消息,盲從股評專家意見。 第二,投資低價股,在相對低位買進。 第三,重拳出擊,持股相對單一。 第四,打持久戰(zhàn),設立止損點,跌到一定幅度就及時斬倉。 第五,把握板塊運動規(guī)律,適當反向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