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風寒襲表——麻根細辛二陳湯

 liuguozheng81 2016-03-17
風寒襲表——麻根細辛二陳湯(張希禹方)

    (組成)麻黃根15g,細辛4~5g,半夏15g,茯苓15g,陳皮10g,木香10g,柴胡15g,杏仁10g,砂仁10g,紫蘇梗10g,冬瓜子10g,甘草5g。

    (功效主治)主治一切風寒襲表所引起的各種疾病。

    (方解)昆明市中醫(yī)醫(yī)院張希禹副主任醫(yī)師,熟讀經典,寓醫(yī)理于臨床,善用長沙諸方,臨床經驗十分豐富。臨床自擬麻根細辛二陳湯,可治一切“風寒襲表”,突破了《傷寒論》“表虛”和“表實”、“有汗”和“無汗”之間的辨證,臨床應用,每獲良效,從而繼承和發(fā)展了《傷寒論》。對疑難重癥,善用附子。張師認為:邪之所湊,經脈阻滯,經氣不暢則百病叢生,治病之旨在于疏通經絡,條達氣血,故在臨床中辨證用藥尤重六經,兼顧臟腑、八綱。擬麻根細辛二陳湯,用仲景理論指導臨床應用,療效顯著。

    本方麻黃根性甘平,功在祛寒斂肺止汗,疏調腠理,收澀之中兼具調暢之性,斂正氣而不斂邪氣;細辛性溫而大辛,氣盛味烈,性善走竄,直入少陰,托邪外透,達表入里,疏散風寒之力大,溫經止痛之力強,既能發(fā)散在表之風寒,又能入里,祛除入里之陰寒,只有“竄透開滯”的特點,麻黃根細辛相伍,祛邪散寒,散中有收,散不傷正,收不留邪,宣肺司開合之職,寓“發(fā)汗”于無形之中。二陳湯健脾滲濕化痰、理氣和中,為治痰的基礎方劑,隨證加味,用于各種痰飲;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善通行脾胃之滯氣,為行氣止痛之要藥,行氣健脾,疏泄肝膽;砂仁化濕行氣,杏仁降肺之中兼有宣肺之功,紫蘇梗發(fā)汗解表,寬胸利膈,冬瓜子清肺化痰,利濕排膿,柴胡疏肝解郁,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小白附子為祛風化痰要藥,附子為臨床溫陽有效藥物。全方配伍,宣上(肺)、溫中、暢下,通經利氣,溫散并行,開合相濟,使經氣條達,邪有出路,寒邪得去,溫邪得清,臟腑安合。全方共12味,配伍嚴謹,實為開達三焦,通行十二經,溫化寒邪之良劑。

    (按語)張師擬此方靈感源于蒲輔周老前輩用麻杏石甘湯治療支氣管炎外寒內熱證(寒包火)“有汗無汗皆可用,年老體弱者用麻黃根代麻黃”。蒲老數十年用之多效?!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撈吩啤捌湓谄ふ?,汗而發(fā)之”,以解表祛邪為治療法則,《傷寒論》中太陽中風證治以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方用桂枝湯,太陽傷寒證治以辛溫發(fā)汗、宣肺平喘,方用麻黃湯,就云南昆明而言,雖四季如春,但晝夜溫差較大,氣候多變,有諺語云“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冬”便是真實寫照。故在昆明地區(qū),麻黃應用很少,因氣候特殊。用麻黃易誤汗,但太陽傷寒之病又不得不發(fā)其汗,因此麻根細辛二陳湯醞醞而生。

    麻黃根中藥學言其功效斂肺止汗,張師多年臨床認為其斂肺止汗,疏調腠理,收澀之中兼具調暢之性,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既能祛寒又能止汗,祛邪不傷正,與細辛配伍祛寒止汗,寓發(fā)汗于無形之中,麻根細辛二陳湯不論有無汗出均可應用,故太陽病用麻根細辛二陳湯不但未違仲景本意,且升華了仲景理論,可謂是在《傷寒論》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臨床中,通過配伍擴大了麻根細辛二陳湯的應用范圍,廣泛應用于太陽病經證、陽明病經證、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少陰寒化證。

    (方源)龍自亮.張希禹老師應用麻根細辛二陳湯經驗.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9(2):41

    少陽樞機不和——柴芩蒿薇湯(葉漳深方)

    (組成)細柴胡9g,黃芩9g,青蒿15g,白薇15g,生山梔子9g,甘草3g。

    (用法)煎2汁,分2次半空腹服,其中間隔3~4小時。

    (功效主治)和解清化退熱。主治邪戀少陽,樞機不和,寒熱往來。發(fā)熱朝輕暮重,汗出熱暫退,次日寒熱又作,持續(xù)不解。大小便尚可,舌苔薄膩或薄黃,脈弦或細數。

    (方解)本方主要從小柴胡湯化裁而來,用細柴胡、黃芩和解清熱為君,佐以青蒿、白薇清熱涼血,治午后潮熱,配以山梔子、甘草加強清熱之功。

    (加減)病久體虛者加太子參15g;汗出多者加黃芪15g;舌紅、口干者加地骨皮15g,天花粉15g;口苦苔黃膩者加厚樸6g,黃連3g,制半夏9g;惡寒明顯而舌苔白膩者加桂枝6g,煨草果6g。

    (驗案)王某,男性,57歲。每日下午微惡寒,發(fā)熱在38℃左右,已有旬日。曾經抗菌消炎等西藥治療,寒熱仍不退。發(fā)熱雖不高,但每日寒熱往來,汗出不多,胸悶納呆,大小便如常,舌尖紅苔薄膩,脈數。證屬濕熱蘊阻少陽,樞機不和。治擬和解清化濕熱,用柴芩蒿薇湯加厚樸6g,廣郁金9g,枳殼9g。服藥2劑后惡寒除,下午發(fā)熱減至37.5℃。但腹中不適,納呆。前方加大腹皮9g,生谷芽、生麥芽各12g,炒六曲9g。上方服4劑后熱退。納尚欠佳,再善后調理而愈。

    (方源)《上海歷代名醫(yī)方技集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