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解痙止痛湯(姚培發(fā)方)
(組成)荊芥、防風各9g,制川烏10g,葛根12g,細辛3g,白芷10g,僵蠶9g,天麻10g,當歸10g,赤芍10g,白芍10g,川芎12g,炙甘草4.5g。 (功效主治)疏風散寒,化濕通絡,解痙鎮(zhèn)痛。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偏頭痛、三叉神經痛。 (方解)本方仿川芎茶調散并加重息風解痙通絡止痛之劑而成。其中荊芥、防風、天麻、川烏、葛根、白芷、細辛、僵蠶以祛風解痙,散寒通絡,尤其烏頭之溫經散寒、解痙止痛作用更為峻猛,配合當歸、赤芍、白芍以養(yǎng)血理血,并可減少烏頭、細辛之燥烈,佐僵蠶、地龍以搜剔內外之風。治偏頭痛屬風寒濕阻經絡者,每有良效。 (加減)寒郁化熱,見熱象者加黃芩10g,生石膏30g(先煎),廣地龍10g,知母10g。 (驗案)劉某,女,59歲。初診日期;1995年6月8日。左半額面疼痛已近1周,拒按,畏風,痛甚則流淚,左側面部肌肉痙攣,不能入眠。納食二便如常。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澀。處方:荊芥9g,防風9g,制川烏9g(先煎),細辛3g,白芷10g,僵蠶9g,天麻10g,當歸10g,川芎12g,生地黃10g,桃仁10g。服7劑。二診:藥后痛勢減半,原方去川烏9g,細辛3g,加茺蔚子15g,白芍10g,以增養(yǎng)血祛風之力,調治1個月而愈。 按姚教授治頭痛喜用細辛一味,因其味芳香,性升散走竄,李時珍《本草綱目》有“治頭面風痛,不可缺此”。由于它具有治頭痛的良效,故姚教授常以它與川烏相配治風寒頭痛,與石膏相合治風熱頭痛。此案患者乃風寒痹阻經絡,且年老體弱營血虛損,絡有瘀滯,故姚教授取解痙止痛湯化裁,以祛風散寒,溫經通絡,以達祛風治血,血行風滅的目的。 (方源)《全國高等中醫(yī)院校著名中醫(yī)學專家學術集成——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家專集》 |
|
來自: liuguozheng81 > 《三叉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