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親愛的自己,如果不開心了就找個角落或者在被子里哭一下,你不需要別人同情可憐,哭過之后一樣可以開心生活;親愛的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誰都不欠你,所以你沒有道理跟別人隨便發(fā)脾氣,耍性子;親愛的自己,你可以失望但不能絕望,你要始終相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我們都喜歡能把男孩培養(yǎng)成錚錚鐵漢,把女兒培養(yǎng)得柔情似水,但現(xiàn)實往往和夢想不同。有一個小男生,成績很好,但是內(nèi)向、愛哭,說話很有條理性,他會說:卷子在我這,我在這。他愛哭的問題 被很多成人當做大問題,很多人說他媽媽嬌慣,認為不理他,他就不會哭了。我覺得孩子哭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家長吃這一套,不愿意讓孩子哭,孩子利用這個作為挾持家長的武器。還有一種是孩子不太愛說話,需要情感的發(fā)泄,但是,他們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憤怒、情緒,只能默默流淚,如果這個發(fā)泄渠道也不被家長認可,他們就太可憐了,只能更壓抑自己的情緒。 培養(yǎng)孩子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讓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和脆弱,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低谷和高潮,這并不可恥,或者不可逾越,只要你努力了,總會有改變的一天。所以,別怕孩子哭,別怕孩子鬧,所有的情緒都是可以接受的,接受以后,找到解決方案,就有進步和提升,就有孩子的成長。當然,這個過程中,要做好寬容和縱容的界限,理解孩子,但是不能無條件無原則,否則適得其反。 我把上面那段話改成了: 親愛的自己,請一定要知道,你也有脆弱的時候,你也有失望絕望的時候,你也需要別人的安慰和同情,所以不要抗拒這些,不要覺得這樣軟弱,眼淚和歡笑一樣是人生的調(diào)劑,當然,你不可以隨便使性子傷害別人,但是,也不要苛求自己太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