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鐵濤治療中風林某,女,64歲,港澳同胞。初診:1978年1月。 患者3個月前因患腦血栓形成,左側(cè)上、下肢完全癱瘓而入香港某醫(yī)院治療,經(jīng)西醫(yī)治療3個月稍效而出院返穗治療。 診查:癥見左上肢全癱,左下肢能抬高20~30厘米,需家人扶持方能坐穩(wěn),生活無法自理。面色潮紅,煩躁,易激動,口咽干燥,消瘦,大便結(jié),舌質(zhì)嫩紅少苔,脈浮弦。 左上肢肌力工級,左下肢肌力Ⅲ級,左上、下肢肌張力增強,腱反射亢進,血壓基本正常。 辨證:中風(中腑),氣陰虛兼血瘀。 治法:補氣祛瘀,佐以養(yǎng)肝腎。 處方:黃芪60g,當歸12g,川芎6g,赤芍15g,桃仁10g,紅花5g,地龍12g,稀薟草15g,牛膝15g,桑寄生30g。 每日1劑,留渣復煎當日服。并囑其家人每日按摩及被動活動患肢3次,每次20~30分鐘。 一方到底,僅黃芪逐步增加至每劑150g。治療75天后,已不需扶持,自行站立,借助手杖在戶外步行20分鐘左右,左上肢有所恢復而返香港。返港后繼續(xù)服上方治療,兩個月后來信言下肢功能基本恢復,上肢亦大有好轉(zhuǎn),但欠靈活,尤其是手指,走路已不用手杖,煮飯、洗衣等一些日常家務基本能自理,去信囑其黃芪量減半,隔日服1劑,再服藥一個月以鞏固療效。 按語:腦血栓形成屬中醫(yī)中風病范圍,西醫(yī)對其病理生理改變認識比較具體,尤其是近年來頭顱CT的廣泛臨床應用,其辨病更為清楚。而中醫(yī)對本病的治療,有豐富的經(jīng)驗,行中西醫(yī)結(jié)合,借用西法診查,療效比較理想。鄧鐵濤曾治療本病數(shù)十例,并于1956年與某醫(yī)院搞協(xié)作時治療20多例,療效均較滿意,特別偏氣虛血瘀的病人療效更明顯。在中醫(yī)方藥使用方面,鄧鐵濤十分重視張山雷之《中風斟詮》和王清任之《醫(yī)林改錯》中所提供的經(jīng)驗。張山雷重視肝陽夾痰夾火,治用降氣化痰,潛鎮(zhèn)攝納諸法,乃治閉證、脫證通用法則,但是要根據(jù)病情;分緩急主次施用。張山雷對中風的治療是在尤在涇《金匱翼》卒中八法的基礎上又前進一大步,值得學習。但張山雷略于治瘀,反對補氣法,詆毀王清任用四兩黃芪治療半身不遂,故其對癱廢不用之癥,認為病延已久,“皆無痊愈之望”。其實補陽還五湯對于腦血管意外后遺癥(中腑),療效比前人方法有其獨到之處。補陽還五湯取效的主要關鍵,在于重用黃芪60~120g,甚至120g以上(此時煎藥用水量及煎藥時間,必須相應增加,否則便不能獲得應有的療效)。補陽還五湯對于腦血管以外后遺癥,用之得當,多獲良效。(羅柏林) |
|
來自: p0oouuu > 《?當代名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