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想給中國愛好攝影的朋友寫點東西,這些東西既不能像書一樣紛繁復雜,又不能像板書那樣語焉不詳,在我的心里,也許形式上更像一些內(nèi)部交流傳閱的講義。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完全是基于當前中國攝影愛好者普遍發(fā)展水平和根本欣賞認識上展開的,這篇序就是為了闡述這種想法的根源從而為下面的具體著述澄清疑惑。
我要分享和陳述的東西都完全映射在我這本“講義”的標題上--現(xiàn)代數(shù)碼單反攝影革命之路。這里面定義了好幾個關鍵的概念,這些概念是我的講義有別于當今中國市場上大多數(shù)(如果不是“所有”的話)正式出版或者未出版的書籍,雜志或者電子書之類電子媒體內(nèi)容的根本所在。下面請容許我稍微花一點時間簡單陳述一下,這對后來的具體技巧和概念講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要介紹的是“現(xiàn)代”的東西,而且是“數(shù)碼”的東西。我知道,當今時代,無論是國內(nèi)國外,仍有一些玩膠片的朋友,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級人像大師比如Jose
Villa
(http://www./),但是數(shù)碼攝影已經(jīng)成為了當代社會的主流,而上面許多玩膠片的愛好者或者專業(yè)人士也一般都是數(shù)碼膠片雙修以保持足夠的攝影靈活性。另外,我要介紹的是“現(xiàn)代”,也就是目前最新最主流的一些攝影和處理技巧,這里面包括如何挑選器材,使用器材,以及非常重要的如何“正確曝光”,如何新穎的構圖,如何進行快速而有效的“后處理”。我之所以要強調(diào)“現(xiàn)代”,是因為我要介紹的東西主要來自于目前國外或者國際上主流的攝影內(nèi)容,而我觀察下來的是,國內(nèi)現(xiàn)在所依然普及或主流的那套已經(jīng)遠遠落后甚至脫節(jié)于整個攝影的國際風潮,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攝影的普遍水準一直以來難以大幅提高,少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涌現(xiàn)。比如,就攝影教程而言,許多攝影愛好者直到今天都只能接觸極為有限的國外經(jīng)典,而這些里面,最讓人供奉的就是所謂的“紐攝”(全名大概是“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程”)。不可否認,紐攝在膠片時代,信息量極為有限的條件下,是本面面俱到,實例豐富的教材,但是到了數(shù)碼時代的今天,如果你還在看這套大部頭講述膠片攝影的書籍并且為里面的某些細節(jié)概念煩惱不已的話,那就有點匪夷所思了。數(shù)碼攝影,很多東西都已經(jīng)化繁為簡,而更重要的是有許多新鮮的東西值得去重新學習和練習,而紐攝并不具備這些,比如數(shù)碼后處理,TTL閃光補償,數(shù)碼測光模式等等。于是,許多國內(nèi)的攝影書籍或者電子教程開始風生水起,有的冠以“圣經(jīng)”,有的冠以“秘籍寶典”之類,這些書的確很好的更新了許多數(shù)碼的內(nèi)容,而且一度被許多攝影初學者所接受和推薦,但是正是這些書籍的現(xiàn)狀讓我覺得對于現(xiàn)在中國攝影愛好者的眼界和認知產(chǎn)生疑問,我在翻閱了以上一些國內(nèi)經(jīng)典教程之后歸納出了以下幾個特別讓我揪心的問題:
1.
這些書里基本從未介紹過如何才能正確的曝光,包括曝光補償,甚至連HISTOGRAM怎么看,有什么用都沒介紹過或者詳細介紹過,而這是數(shù)碼攝影入門的重中之重。這也是為什么我在網(wǎng)上看到大量曝光不準卻依然一片叫好的片子,這里面有初學者,也有專業(yè)人士,這讓我開始意識到這已經(jīng)是一個極為普遍的問題。之所以鮮有人指出,是因為知道的人很少,關心的人很少。一張片子好不好,在當今的國內(nèi),95%取決于你的器材好不好,你的人氣高不高,你的頭銜大不大,你的模特靚不靚,這樣的攝影現(xiàn)狀,如何能夠?qū)崿F(xiàn)質(zhì)的飛躍呢?
2. 這些書許多都是陳鋪直敘,介紹著一些普遍的基本概念,卻鮮有"實用"的技巧。美國著名PS協(xié)會專家Scott
Kelby在一個名為“Crush The
Composition"(掌握構圖)的講座中,開場就一陣見血地點出了當今世界上講述攝影構圖的5大”陳詞濫調(diào)“,分別是:
1. Rules of Thirds (三分法)
2. Leading Lines (視覺引導線)
3. Filling The Frame (填充框架)
4. Patterns (圖案模式)
5. Using Frames (利用框架)
不可否認,幾乎所有的講構圖的書籍或者講義,不管作者自身的水準有多高,收錄的片子有多漂亮,只要你快速地翻閱目錄或者整本書,85%-90%都在講這5部分內(nèi)容,所謂換湯不換藥,在這里恰如其分??上攵M者即使購買再多這樣的累死書籍,獲取的依然極為有限。作為攝影愛好者,尤其是初學者,他們需要的不是專業(yè)術語或者理論上的宏觀策略,他們要的是實實在在,迅速上手,過目不忘的技巧指南。而這些,我可以說,是許多書最大的軟肋。
3.
這些書里本身提供的實例就不夠具備說服力和欣賞性。我盡管無意于去就一本書去判斷一個著者自身的攝影水準,但是我不得不這樣去懷疑,中國的攝影著書者,自身的攝影水準還有待大大提高。我在書店里翻閱了許多國內(nèi)出版的主流攝影書籍,風光也好,人物也罷,沒有一本讓我覺得具備鑒賞和學習性。如果消費者朝著這樣的目標去學習,顯然眼界和技藝都從起點上得到了極大的束縛和限制。就這點而言,我想拿當代中國電影發(fā)展來舉例說明這個事實。現(xiàn)在的所謂國產(chǎn)”大片“,你可以說它爛,故事爛,情節(jié)爛,演員做作,等等,但是不可否認,從拍攝水準上,尤其是技巧上,已經(jīng)達到了國際水準,比如”英雄“,這是為什么呢?國外尤其是好萊塢的大片大量涌入中國,搞得中國觀眾的欣賞層次和眼界開闊了,自然知道什么樣的片子才叫”大片“,或者原來電影可以拍成這樣的效果?。〉强纯丛S多閉塞的國家和地區(qū),如果他們一輩子都封閉,只看國產(chǎn)電影,那么他們永遠覺得電影里有幾個吊維亞的鏡頭就已經(jīng)是不得了的技術了,那么顯然會被外界的人貽笑大方。這也是我在一開始提到的”現(xiàn)代“的問題以及中國現(xiàn)代主流攝影的”現(xiàn)狀“。事實上,就國際上主流的婚紗攝影而言,現(xiàn)在都是一種類似”photojournalism"的風格,比如下面以及以后我要旁征博引的一些國際大師的攝影作品,而在國內(nèi),現(xiàn)在依然流行那種濃妝艷抹,奇裝異服,背景虛假,姿勢呆板的棚拍模式,讓我覺得實在不可思議。就我而言,我入行攝影時間不長,但我從一開始就向真正的大師學習,而且只向大師學習,這不是因為我看不起一般的攝影師,而是許多國外的大師因為經(jīng)常游走與世界各地傳授教學,接觸過大量各類層次,各類風格的攝影學生,他們知道普遍的問題在哪里,或者初學者最容易犯什么錯誤,最容易忽視什么東西,因此能夠一陣見血地給你指出來,讓你少走彎路,正確入門。反觀國內(nèi)現(xiàn)狀,許多初學者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內(nèi),不但沒有精進攝影技術,卻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倒騰在最不需要耗費時間的器材上,讓人唏噓不已。
其次,我要講述的東西是“單反”攝影,因此我的東西并不完全適用于卡片機,旁軸機以及其他發(fā)燒中畫幅或者大畫幅相機。我自己用的是主流佳能Canon和尼康Nikon系列,也會以兩者為例來闡述部分內(nèi)容,但絕大多數(shù)內(nèi)容并不具備派系專業(yè)性,更不會刻意去引導讀者去購買佳能或者尼康,我的陳述代表我的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讀者要記住的是,器材不是關鍵,如何用好你手里的器材才是重中之重。
最后,我要強調(diào)的是我要講的是“革命之路”。之所以是“革命”,是因為我以后要講述的東西乍一看,會讓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持著非常大的懷疑態(tài)度,顛覆了大多數(shù)目前國內(nèi)市面上主流的攝影看法和技巧。對于這點,我完全可以理解,我也依稀記得當年坐在臺下聆聽紐約傳奇攝影大師Jay
Maisel (http://www./)在介紹他最為拿手的“街拍”時所強調(diào)的幾點“秘訣”:
1. ISO默認設置在1600,對,我說的是在大白天也設置成1600.
2. 曝光設置成Bracket -1, 0, +1三檔
3. 使用70-300這樣短小輕便的小頭,而不要抱著諸如70-200那樣的大炮上躥下跳。
4. 收起你那該死的遮光罩,你想因為偷拍而挨揍嗎?
5. 永遠不要一上來就想著如何構圖,時時捕捉身邊的動態(tài),抓住精彩的瞬間才是上策。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第一條就會想要噴,我當時也覺得,如果這個人不是Jay,而是一個其他什么攝影師,估計都有可能被人當成瘋子拖出去,但這就是Jay的堅持,這就是大師與眾不同的地方。他的方法,也許你一上來看會覺得他也許是瘋了,但是等到他抽絲剝繭地給你演示和講授之后,你會恍然大悟。即使你覺得它不適合你的風格,但是你還是會覺得學到了許多想都未曾細想的東西,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技藝。我要介紹的東西,很多都來自這樣的記憶,筆記和實戰(zhàn)的精華。很多東西,未必對所有攝影人來說是正確的,或者說是最好的,但是確是我實踐和磨練中十分適用于我的.這點廣大讀者要充分意識到,簡而言之,就是"It's
my way, not the right way!" (這是我的實用技法,不是絕對正確的技法!)
4.
最后,我想說說為什么我把這個系列放在初學者的高度去講述,盡管里面許多內(nèi)容可能適合中級甚至是專業(yè)的攝影師。這是因為,專業(yè)人士或者高級攝影愛好者,他們已經(jīng)形成了固定的風格和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極為固執(zhí)和自負,他們覺得他們完全具備去評頭論足,爭個你死我活的能力,而入門的初學者,他們比較具備彈性,即使他們不認同你的觀點,他們也會去嘗試然后去決斷,而不會有先入為主的問題。同時,他們更容易從一開始就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用平靜無爭的心去練習,去體會,而不會一上來執(zhí)泥于具體的個別細節(jié)。但是,正如我一開始所說,初學者的問題在于很多時候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或者確切而言,對錯只是針對自己個人而言,他們不知道什么是適合自己的,什么又不是,同時也容易被各種意見左右而形成不了一套穩(wěn)定的體系長期發(fā)展。我在這個系列里,首先要幫助初學者克服的就是這個問題,這也是我為什么決定從頭到尾都大量選擇大師的作品,陳述大師的經(jīng)驗和準則,給予初學者足夠的壓倒性的信心和堅持。你也許畢生都拍不出這樣華麗的片子,但是你可以自豪地告訴自己,我從這些華麗的片子以及片子背后的大師那里,了解并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技巧,那么這本講義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本文的體例采用隨性介紹的風格,實例大多采用全球頂尖人像和風光攝影師的作品,很遺憾的是,我不得不承認,選擇的標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個人的欣賞和口味,未必適合所有人,但這又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會有選擇地用自己的一些實戰(zhàn)作品來提供樣板來讓讀者借鑒參考,從另一個角度來讓讀者充分體會到這些技巧的"實用性",并非一定要成為"頂尖大師"才能發(fā)揮這些實用的技巧。對我攝影影響深刻并主力引證的婚禮人像攝影師有:Tony
Hoffer, Todd Laffler, Ben & Erin Chrisman, Cliff
Mautner, Susan Stripling, Jerry Gionis, Rocco Encora, Jonas
Peterson等,
這些都是當今國際婚禮人像攝影界中公認的頂級大師,通過鑒賞和學習他們的作品,能夠起到開闊眼界,豁然開朗的感覺。
最后,我針對當前我游走于國內(nèi)各個攝影網(wǎng)絡社區(qū)里,發(fā)現(xiàn)的幾個重點問題作下簡單的“一家之言”,對錯與否留給讀者自己去判斷和斟酌。
弊病一:口頭禪。
曾幾何時,“毒,大師,德味,學習了”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攝影網(wǎng)民趨之若鶩的口頭禪,這背后代表什么要的趣味和價值觀,我就不想再細說了,我就想來說說這四個短語所帶給我的感受。毒,這個詞,我最早是看到韓寒有本所謂的“精選集”叫“毒”,我一開始還不明白什么意思,說明我在當時已經(jīng)OUT了,后來我明白了之后覺得原來他可能是要把他的文字比作攝影里的相片一樣(盡管他也攝影,并放了幾張在我看來不知所謂的黑白片子在書前),要來“毒”倒世人?,F(xiàn)在的毒,我想就是片子色彩要艷麗,模特要漂亮之類的意思。然后大師這種詞,已經(jīng)爛了,這跟中國人的文化習俗有關,你不稱人家大師,人家也不會把你放在眼里,無論在網(wǎng)絡還是在社會上,你就沒法混了,所以大師雖然爛俗了點,但是叫一聲又何妨。德味,是個跟“果販”之類很接近的群體,這幫人以用德國貨為榮,比如蔡司萊卡,只要是用這些器材,片子好不好,爛不爛沒關系,有“德國”的味道就行。最后,學習了,才是我認為的大問題。前面都無所謂,充其量只是代表了許多攝影愛好者的性格和價值取向,比如德味,別人就喜歡用蔡司萊卡來拍,這有錯嗎?沒錯,我本人也曾使用過一些萊卡和蔡司的器材,他們也確實做的不錯,所以這不是問題。問題是這個“學習了”,這又包括兩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1.
他們到底學習了沒有?學習不是靠嘴上功夫,說說而已,跟問別人“吃了嗎”一樣,無關痛癢。學習是要靠心去感悟,靠毅力去磨練的。就攝影而言,你不去多拍,多練,多想,光眼睛看看,嘴上相互奉承,是沒用的。
2.
他們學習的到底是啥?是片子一定就要毒,還是片子一定就要拍出德味?換句話說,你學到了真正值得學習的東西了沒有?
這兩個問題值得每一個攝影愛好者捫心自問。
弊病二: 你的片子想表達什么,有什么與眾不同?
我在國內(nèi)看到了太多這樣的片子,用我自己的話說,叫“不知所謂”,我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么內(nèi)容,或者說我看懂了,但是不知道這片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很多攝影教程里面也充斥著大量這類看似“平庸”的作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從來沒有“個性”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我在剛開始學習攝影的時候,我曾經(jīng)問過一個我認為攝影很棒的美國朋友,有什么秘訣讓他的片子看起來如此干凈,利落,清爽和銳利,而且讓我印象深刻。他告訴我說,很簡單,在你按下快門之前,先問自己一下,在取景器里看到什么Interesting(有趣的)的東西沒有.我當時不是十分理解,直到后來有次聽全球TOP
10(頂尖前10)的婚禮攝影師Cliff Mautner
(http://www./blog.cfm)在講授攝影創(chuàng)新理念和技法的時候,引用了一句對他一輩子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來自傳奇攝影師Jay
Maisel的名言"Taking a look at what you are looking at!“
(簡單翻譯為”看一下你正在注視著的東西“)。這句話有點駢句的感覺,但是卻韻味深長,奇怪的是Jay后來并不記得曾經(jīng)說過這句話,也使得Cliff時常拿這句話開玩笑?;剡^頭來,我想讓讀者自己看看手里的片子,問自己一下,你覺得有多少張是拍出了自己的新意,拍出了自己的風格呢?我個人覺得,如果你拍的不是弄堂里的破爛自行車,就是街邊一角枯黃的落葉,不是白熾燈下的靚麗車模,就是菜市場上的叫賣小販,那么你就該好好思考一個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跟當年蘋果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問斯科特時幾乎一摸一樣:
你是準備一輩子拍不著邊際,不雅不俗的糖水片,還是想要抓住機會拍出個性,拍出潮流來改變世界?
誠然,絕大多數(shù)人拍不出這么偉大的境界來,但是如果你都沒有這個意識的話,怎么可能會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這就是我想說的。大師也是從平民開始,他們也許極富天分,但是常人只要方法得到,意識具備再加后天努力,即使成不了一代宗師,也能拍出艷驚全場的片子。
弊病三:無病呻吟。
這個癥狀的典型特點就是,簡單的構圖和內(nèi)容之余,加點潑墨書法般的文字,就以為可以點睛為龍。這也是個十分”中國特色“的現(xiàn)象,因為說實話,我還從來沒在國外的作品展上看到像中國攝影愛好者那樣這么喜歡動不動就在山水或者人像片上蓋個章,加段書法字體那樣的事情,而且更讓我疑惑的是,他們這么做是因為他們覺得這”人為“加上去的東西不僅僅是點綴,而且是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是引導觀眾必須欣賞的一個”亮點“。這我就開始想不通了,比如就人像攝影而言,精髓在于”Texture,
Dimension, Mood“(引自Cliff
Mautner),也就是質(zhì)感,維度感和情感,如果你要靠文字去幫助觀眾來獲得這些的話,那觀眾還不如直接去讀小說或者散文來得直接了當。攝影靠的是光影的捕捉,靠的是瞬間的把握,靠的是對拍攝對象獨特的理解和認識,不是靠裝幀的花邊和舞文弄墨般的書生氣,這就是我的理解。
說了許多,讀者肯定煩了,我可以保證,這是我計劃著述里面最無趣,最冗長的部分,后面的內(nèi)容將精簡易敘很多,最難的往往就是這該死的序,因為很多內(nèi)容你不寫的話,后面許多讀者可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問,而且即使你寫的話,也未必有幾個人仔細看完,所以結(jié)果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問。所以,先寫下來的好處就是,以后萬一有人又來問,我可以直接復制這個鏈接給他們,而不必從頭再在痛苦糾結(jié)中拼湊文字來倉促應付。下面是一些我已經(jīng)挑選出來準備將來作為實例的片子,給讀者一個直觀的印象,知道這本東西定位在怎樣的一個層次意識上,如果你覺得這個系列將會對你極為有用,我希望你可以繼續(xù)關注,并且推薦給其他有同樣愛好的朋友,如果你覺得這些片子和內(nèi)容將對你不值一提,那也希望你能夠輕輕飄過,口下留情。我還是那樣的觀點,方法片子無有好壞對錯,藝術的東西無法脫離主關的評判,適合自己的,將永遠是最好的。你能接受的,大可拿來就用,無法接受的,一笑而過,僅此而已。愿與大家共勉。
I. Rocco Ancora作品
2. Cliff Mautner作品
3. Jerry Gionis作品
4. Tony Hoffer作品
最后我簡單介紹下自己的背景,本人目前是美國紐約州首府地區(qū)專業(yè)婚禮人像攝影師,
我的個人網(wǎng)站(美國)和中文博客鏈接如下,僅供參考,有問題的朋友可以通過論壇回帖,博客留言或者給我發(fā)Email聯(lián)系,我真誠希望讀者能從中獲益,而不再糾結(jié)于器材或者方法上的是是非非,口舌之爭不但毫無用處,而且會磨滅人的興趣和意志。我寫作的目的在上面已經(jīng)十分明確,是為了幫助初學者敲開這扇通往攝影的瑰麗大門,引導他們正確上路,最后是成仙還是入魔,修行就靠個人了。喜歡這個系列的朋友,不管你是頂也好,默默關注也罷,都無所謂,我不需要看到你所謂“學習了”之類的字眼,如果你能真正發(fā)現(xiàn)問題,學到適合自己的真知灼見,那么我想這個系列將是開啟你攝影革命之路的一個敲門磚,以后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現(xiàn),讓中國人的作品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個人網(wǎng)站:http://www./
中文博客:http://blog.sina.com.cn/silentwings2007/
silentwings
2012年元月1日深夜于美國特洛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