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少女賺錢開寶馬 ▲網(wǎng)絡(luò)賺錢新行業(yè) 《詩歌形象之事物形象》 高考復(fù)習(xí)(高三) 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資源網(wǎng) → 教學(xué)文摘 → 高考復(fù)習(xí)指導(dǎo) 2012-12-13 手機版 江蘇省運河中學(xué) 于海 考點綜述: 形象是詩歌鑒賞考查的重點,考題一般以主觀題的形式呈現(xiàn)。設(shè)問形式一般為:(1)詩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 復(fù)習(xí)重點: 1.梳理常見詩歌中形象的類型,如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梳理常見詩歌中的意象,并能根據(jù)意象舉出實例說明。 復(fù)習(xí)難點: 1.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與步驟,如人物形象要通過意象、動作、背景等來分析;景物形象要通過描摹景物、感情技巧和作品背景來分析;事物形象要通過相關(guān)語句、由表及里和知人論世來分析。 2.學(xué)習(xí)辨別意象的方法。一般在一首詩中,凡出現(xiàn)的人物、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要注意分析;人物或事物動作所及的范圍或狀態(tài)要注意分析。 復(fù)習(xí)思路: 復(fù)習(xí)本講可先預(yù)習(xí)[核按鈕],完善積累意象的基礎(chǔ)知識。開始做題時可嚴格按[課堂講解]中的步驟去操作,用[鞏固訓(xùn)練]中的題目去演練。等做題經(jīng)驗豐富了,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做題。 教學(xué)過程: 一、考點詳解 (一)什么是詩歌的形象? 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shù)形象。 (二)形象(意象) 人—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 物—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 (三)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1)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xiàn)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 (3)事物形象。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nèi)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如詠物詩。 第三講 事物形象 【總述】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xiàn)他的品格節(jié)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 高考中對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針對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義來設(shè)題。通過分析事物形象的特點,來探求象征體和本體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分析并把握詩歌的思想和情感。 分析思路:提煉所寫物象描寫特征的詞語,挖掘物象內(nèi)在的品格、精神,抓物與志的“契合點”,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為,情為何端。 詩歌的意象:有單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還有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楊柳—惜別 圓月—思念 落葉—失意 春風(fēng)—得意 大海—開闊 流水—嘆惜 古跡—懷舊 梅花—傲視 審美的習(xí)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等。 一、典型例題精析: 例1、(2009·天津高考,有改動)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 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fēng)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注] 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國公。籜(tuò),筍殼。帙,包書的布套。 試分析本詩描寫了竹子怎樣的形象?詩人借竹告訴了我們什么? [思路分析] 本詩是一首關(guān)于“竹子”的詠物詩,分析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找出答題的區(qū)域,看看哪幾句是寫“竹子”的,即寫物的,哪幾句是寫情,即通過物來吟情的。通過閱讀可知,詩的前四句是詠物的,后四句是抒情的。那么可通過前四句來概括竹子形象;(2)概括完形象后,可用一句話對詠物的目的進行概括分析,即對“情”的分析。此詩詠物的目的不求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陰涼,雨洗竹凈,風(fēng)送竹香。 (2)這首詩借詠竹告訴我們: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順應(yīng)自然。 示例二:要呵護人才,不要摧殘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攜,使自己有所作為。 例2、(2012全國大綱卷)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 落 葉 修睦注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fēng)。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只應(yīng)松自立,而不與君同。 [注]修睦:晚唐詩人。 (1)從寫落葉的角度看,第二聯(lián)與一、三兩聯(lián)的不同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第一、三兩聯(lián)從旁觀者的角度描寫了秋雨之后落葉的情態(tài),而第二聯(lián)中“思”與“信”的主體是落葉,使落葉人格化。第二聯(lián)插入一、三兩聯(lián)之間,使得全詩富于變化,別具情致。 (2)本詩最后一聯(lián)為什么要寫松?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2)(4分)以松“立”與葉“落”二者的不同構(gòu)成鮮明對比,來表達作者對松樹不凋的贊嘆,強化了對落葉飄零的感慨。 例3、(2012江西卷)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江城子 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注]①韶華:青春年華,又指美好的春光。②變做:縱使。 (1)概括“楊柳”“飛絮”意象的內(nèi)涵,并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楊柳”“飛絮”意象的內(nèi)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無依、離愁別緒。(2分)這首詞抒發(fā)了抒發(fā)暮春傷別之情,也抒發(fā)了愁情別恨。(2分) 二、備考錦囊 (一)意象類別 1、比喻性意象 讀曹植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問:這首詩用豆萁、豆子分別比喻什么?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對同胞兄弟的迫害。 2、烘托性意象 讀王翰的《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問: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襯托什么 將士將暢飲時,戰(zhàn)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襯托戰(zhàn)事的悲壯。 3、象征性意象 讀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問:“朝雨”“柳色”除了寫春色外,還表達了哪些言外之意? “朝雨”還烘托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憂傷之情;“楊柳”象征離別,折柳相贈表示留戀之情,增加了濃厚的離別情意。 4、意象之情感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懷遠:思念正在遠方的親人。遙夜:漫漫長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戶。露滋:露水打濕。還寢:回臥室再睡。 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升起,遠在天涯的親人與我同樣望月,思念對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長夜,整個晚上想念親人。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將燭熄滅,披衣步出門庭,月明夜深,露水濕衣,寒意襲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給遠方親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還是回去再睡吧,也許能在夢中與親人相會。 這是一首望月懷人的詩。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徹夜難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見證。詩人通過寫主人公的動作表達主人公的內(nèi)心情感。 示例1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fēng)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1、由露重等景物描寫可以推知寫的是秋季季節(jié)?!奥吨仫w難進,風(fēng)多響易沉”采用的是虛實結(jié)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既寫了蟬受到露水、風(fēng)的摧殘而無法高飛、無法高歌的處境,也表現(xiàn)了作者因為受到陷害而無法施展個人抱負(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難辯不白之冤(難以傳達心聲) 的處境。 2、作者的“高潔”象蟬一樣無人理解,那么你認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作者的“予心”是有滿腹冤屈無處申訴,即使申訴也無人理解的憤慨,當然也包含著即使不被理解也絕不放棄自己追求的高潔情操。 示例2 卜算子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上片開頭兩句寫夜深人靜。其中的“缺”“疏”“斷”幾個字極寫了作者幽獨凄清的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作者自己。 2、下片“揀盡寒枝不肯棲”采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方法和虛實結(jié)合(或類比)的表現(xiàn)手法,表面上寫的是孤鴻不愿選擇高枝棲息,寧愿忍受寂寞和寒冷,但實際上卻寫出了作者表現(xiàn)了自己遭到貶官后內(nèi)心的孤苦和清高的思想感情。 示例3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1)~(2)題。 聞雁 (韋應(yīng)物) 寒塘 (趙嘏)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曉發(fā)梳臨水,寒塘坐見秋。 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1)填空:這兩首詩從體裁上看都屬于五言絕句。(考查詩體常識)這兩首詩都是抒發(fā) 思鄉(xiāng)之情(或“秋思”)(考查思想內(nèi)容) (2)簡答: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 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思鄉(xiāng)情。故詩人常借雁來抒情,寄寓自己的濃濃鄉(xiāng)愁.(考查形象) 示例4 江 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fēng)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問:⑴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lián)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fēng)”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⑵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⑴“第二聯(lián)中的‘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義?!啤诳罩酗h蕩,就象自己漂泊他鄉(xiāng),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獨;第三聯(lián)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fēng)則是眼前實景,與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jié)合。兩聯(lián)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種天高道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 ⑵ ①同意第一種說法。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存老馬”等,從中可以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 ②同意第二種說法。詩中寫到“思歸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別是結(jié)尾兩句:難道我這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醫(yī)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 (二)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解題方法 分析詩歌中的“事物形象”應(yīng)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借相關(guān)語句或關(guān)鍵詞來分析物象。 事物的形象并不是憑空而來的,它要通過相關(guān)詩句來表現(xiàn),有時候要通過關(guān)鍵詞語來突出。因此在分析時一定要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來分析。 如:閱讀下面的詠物詩,回答問題。 贈 別 杜 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如何理解詩中蠟燭的形象及其作用? 在回答“詩中蠟燭的形象”時就要結(jié)合“有心”來分析。“蠟燭有心”諧音相關(guān),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燭淚,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離別而傷心。因此詩中借物抒情,借蠟燭寫出了詩人自己的傷感,形象生動,含蓄蘊藉。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義挖掘出來。 任何一篇詩作詠物本身不是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情感。因此,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是賞析的重點和難點。 如:閱讀下面的一首詠物詩,回答問題。 山 園 小 梅 林 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從對山園小梅的吟詠中,可以讀出詩人怎樣的品格情趣? 作者吟詠梅花不是目的,關(guān)鍵是借梅花言志。首聯(lián)描寫梅花在百花凋零的嚴冬迎著寒風(fēng)昂然盛開,既是贊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現(xiàn)了詩人卓然不群、超凡脫俗的高潔品質(zhì)。尾聯(lián)抒懷,表示在賞梅之時低聲吟誦,在恬靜的山林里盡可自得其樂,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華場面,表現(xiàn)了詩人隱居田園、不慕榮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 3.知人論世,結(jié)合背景或作者閱歷作答。 很多作品有著較深的時代背景,其情感的抒發(fā)與作者的閱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還要結(jié)合相關(guān)背景作縱深的分析。 如,閱讀下面一首杜甫的詩,舉例說說詩人是運用什么方法來刻畫孤雁這一形象的。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飲啄, 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 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 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 在這首詩里,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頷聯(lián)用對比(反襯)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單影只,“萬重云”形容路途遼遠,突出了孤雁的執(zhí)著和勇敢;尾聯(lián)用對比(反襯)手法,以野鴉的平庸鳴噪襯托出孤雁的高遠追求。表達詩人高遠志向,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 (三)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答題步驟 第一步,總結(jié)概括出詩中描繪歌詠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結(jié)合詩句分析所詠物象的特點,關(guān)注描寫用語及評價用語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內(nèi)在神韻; 第三步,結(jié)合詩人自身經(jīng)歷、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 三、隨堂演練 例1、(2012四川卷)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子 規(guī)【注】 [元]曹伯啟 蜀魄曾為古帝王,千聲萬血送年芳。貪夫倦聽空低首,遠客初聞已斷腸。 錦水春殘花似雨,楚天夢覺月如霜。催歸催得誰歸去,唯有東郊農(nóng)事忙。 【注】子規(guī):即杜鵑,又名蜀魄、蜀魂、催歸,相傳為古蜀王杜宇所化。 (2)本詩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任選能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兩個意象簡要分析。(5分)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過閱讀,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各個意象之間的關(guān)系,是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作者所選的意象——子規(guī)、貪夫、遠客、錦水春殘、楚天月光,都是為了一個目的,表達他的思鄉(xiāng)難歸。 【參考答案】本詩主要表達了思鄉(xiāng)難歸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規(guī)。子規(guī)啼聲凄切,年復(fù)一年催歸人,令“貪夫”“遠客”無不惆悵、“斷腸”,足見思鄉(xiāng)心切、歸家不易。②貪夫、遠客。意指客居他鄉(xiāng)之人。無論“倦聽”還是“初聞”,都在“催歸”聲里“空低首”、“已斷腸”,表達出了思鄉(xiāng)難歸之情。③錦水春殘。春已殘,花飄零,黯然失色的錦水春景,烘托出思鄉(xiāng)難歸的惆悵。④楚天月光。異鄉(xiāng)夢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圍,表達了思鄉(xiāng)難歸之情。 例2、(2012天津卷)14. 閱讀下面這首律詩,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楊萬里 未與騷人當糗糧①, 況隨流俗作重陽。政②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yīng)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注】①糗糧:干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頷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2分) 【解析】考查對詩歌中形象的把握情況。賞析詩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詩歌內(nèi)容,然后再結(jié)合詩中的文字。第(2)題考查詩句的賞析。其實對詩句的賞析,也要體現(xiàn)在對詩句中具體的字賞析。第(3)題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內(nèi)容的理解與把握。 【答案參考】(1)野菊生長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氣清馨。不因無人欣賞而減其香,不為外部環(huán)境而改變內(nèi)心的高潔。 例3、(2011重慶卷)12.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渡江 [明]張 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fēng)波如舊客愁新。西飛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xiāng)國夢,敝裘猶帶帝京塵。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2) 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2分) 答案: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解析: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fā)內(nèi)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痹娙思淳白詻r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本詩也是如此,用沙鷗的到處飛翔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例4、(2010全國卷1)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fēng)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xué)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shù)起數(shù)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5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描寫了素蝶隨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襯日光騰起,順著風(fēng)勢返回;在花叢中時出時沒,于樹葉間上下翻飛。是通過素蝶和周圍事物的關(guān)系、對不同情況的反應(yīng)來描寫的。 (2)這首詩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后兩句突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四、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 意象是詩歌藝術(shù)的精靈,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tǒng)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了這些意象,會給鑒賞詩歌帶來很大幫助。 第一組:送別類意象,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 (1)楊柳。它源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 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tài)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等。 (2)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在古詩詞中,它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鈴》中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第二組:思鄉(xiāng)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nbsp; (2)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3)雙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 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nbsp; (4)搗衣。月下?lián)v衣,風(fēng)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xiāng)主題的傳統(tǒng)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第三組: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2)芭蕉。在詩文中,它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兒》詞“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把傷心、愁悶一股腦兒傾吐出來。 (3)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思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nbsp; (4)猿猴。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 如唐代杜甫《登高》:“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nbsp; (5)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nbsp; (6)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 ” 第四組:抒情類意象,潔的品質(zhì),或抒發(fā)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睎|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句,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詩“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言淺而意深。 (3)松柏?!墩撜Z·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深遠,啟迪了后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意。如三國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人李白《贈韋侍御黃裳》: “愿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quán)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贊美了立于巖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fēng)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5)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如姜夔《揚州慢》:“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姜夔《揚州慢》:“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nbsp; 第五組: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 (1)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nbsp; (2)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nbsp; (3)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對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 在地愿為連理枝。” 第六組:戰(zhàn)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 (1)投筆?!逗鬂h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后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莫學(xué)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nbsp; (2)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quán)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文帝殺害將領(lǐng),瓦解自己的軍隊。后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lǐng)。如陸游詩《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nbsp; (3)樓蘭。“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yè)。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nbsp; (4)柳營。指軍營?!妒酚洝そ{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jīng)周亞夫的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后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如唐代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nbsp; (5)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焙笠云溆鳉硤髧?。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nbsp; (6)羌笛。唐代邊塞詩中經(jīng)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贬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狈吨傺汀稘O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鼻嫉寻l(fā)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第七組: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后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nbsp; (2)東籬。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焙髞矶嘤谩皷|籬”表現(xiàn)辭官歸隱后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nbsp; (3)三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后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nbsp; 于海 相關(guān)鏈接:高考復(fù)習(xí)指導(dǎo) 高三高考復(fù)習(xí)指導(dǎo) ·語文課件下載 ·語文視頻下載 ·語文試題下載 ·人教版高中教案 ·人教版選修教案 ·人教版初中教案 ·蘇教版高中教案 ·蘇教版初中教案 ·語文版高中教案 ·語文版初中教案 ·粵教版高中教案 ·粵教版選修教案 ·魯人版高中教案 ·北師大初中教案 『點此察看與本文相關(guān)的其它文章』『搜索相關(guān)課件』『搜索相關(guān)視頻|朗讀等』 【上一篇】【下一篇】 【推薦給朋友】【教師投稿】 本站手機版網(wǎng)址:http://wap.ruiwen.com 掃描本站微信二維碼,可立即獲贈十個資源下載點數(shù),點此了解詳情 src="http://v./showpage2.asp?u=15069"> 51.La 網(wǎng)站流量統(tǒng)計系統(tǒng) 站長統(tǒng)計 |
|
來自: 昵稱2724239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