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琴棋書畫: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清乾隆皇帝);《大觀茶論》(宋
一道茶情,更是一道人生。悟茶、悟情、悟境,悟人生。
題記:
《薦福茶煙
睛霏冉冉上松枝,莫莫堂中茗事遲。欲訪趙州消午困,趁渠蟹眼未生時。
武夷茶詩:中國詩海中一朵奇葩。19世紀(jì)初英國著名詩人拜倫,曾寫詩贊美武夷紅茶:
我覺得我的心兒變得那么富有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紅茶。(拜倫
茶對聯(lián):
春風(fēng)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宋 楊萬里)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帶雨剪黃芽。(元 耶律楚材))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明 佚名)
試院煎茶并飲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萬重波。(佛詩
茶書法:《苦筍帖》
《苦筍帖》 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絹本
音樂:《西山蘭若試茶歌》(南音演奏南音:詞典清麗柔曼,旋律纏綿深沉。)
演奏:右琵琶、三弦;左洞簫、二弦。(襯托畫面:在山寺后的綠茶叢中,采茶女采摘著
《西山蘭若試茶歌》
山僧后檐茶數(sh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背景音樂:《茶韻》豎琴演奏:演奏者 泰蕾.卡薩斯(委內(nèi)瑞拉)
當(dāng)你的手指劃過,我的身體抖顫,發(fā)出非常美麗的音調(diào)。她所有的弦、二重奏,從我們的身體播傳。
背景畫面(西畫):《飲茶圖》( 愛爾蘭畫家: N. 霍恩);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國茶歷史源遠(yuǎn)流長。中國的茶文化是琴棋書畫、是詩情畫意、是風(fēng)花雪月。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從唐代、從山色空蒙水光瀲滟的武夷山,傳來了遠(yuǎn)古的呼喚、——
唐代武夷茶詩中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朵綻放的奇葩《尚書惠蠟面茶》,
《尚書惠蠟面茶》 (唐)徐夤
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xiàn)地仙。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含翠縷煙。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宋 景佑三年
望中酒旗閃閃,一簇?zé)煷澹瑪?shù)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
東湖薦福寺:唐開元年間創(chuàng)建。在此期間,故鄉(xiāng)茶飲之風(fēng),就已盛行。不但農(nóng)戶擴(kuò)大種植,而且廟宇之地也往往以種茶為主要產(chǎn)業(yè)之一。薦福寺、近水樓臺先得月,早已在寺院所屬土地上辟有茶同,盛產(chǎn)綠茶。
《題薦福寺衡陽岳師房》(唐)戴叔倫
戴叔倫在薦福寺建有“讀書堂”?!皰铻榭钔挠眩乙虿厣票緯?,戴叔倫的讀書堂,演繹了故鄉(xiāng)的第一抹茶情: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范仲淹任職鄱州守時,薦福寺茶同所產(chǎn)的“白眉”佛茶已為上貢之品。范仲淹曾有一對聯(lián)贊“白眉茶”:“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div>
《詠眉上茶》
薦福有茶園,碾出眉上白。老僧具風(fēng)爐,飲此湖中客?;钏硜砘罨鹋耄费鄯羞^魚眼鳴。得盧仝茶七碗,兩腋習(xí)習(xí)清如風(fēng)。
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薦福寺
畫面:《盧仝烹茶圖》宋元錢選;《雪中梅花圖》雪飛柳絮梨花,梅開玉蕊瓊葩。云淡簾篩月華,玲瓏堪畫,一枝瘦影窗紗。
茶藝:嬌環(huán)、宜美盼,雙擎翠袖,穩(wěn)步紅蓮。焚香靜氣、絲竹和鳴。
音樂:焚點檀香,古箏獨奏,纖指香凝弦上飛,聲聲柔情寄茶語《高山流水覓知音》。
畫外音樂:《和章岷從事斗茶歌》范仲淹
武夷山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盧仝敢不歌,陸須須作經(jīng)。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商山丈人休菇芝,首陽先生休采薇。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風(fēng)飛。君莫羨,花間女郎只斗草,贏得珠璣滿斗歸。
千般裊娜、萬般旖旎的中國茶文化,如一幅綿綿的畫卷,徐徐地展開。文人騷客,唐詩宋詞,佛道儒釋,點綴其中;宋、元、明、清,繽彩紛呈,各領(lǐng)風(fēng)騷,
畫卷首頁是盛唐的茶韻,從遠(yuǎn)古傳來了夢幻綺麗的古典茶音樂〈禪樂〉《茶趣》(洞簫長笛演奏)
伴隨柔柔的音樂,伴隨裊裊的香火,畫面彈出品茶佛詩《七絕題朱勛禪茶一味圖》:
唐玄宗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 唐
李白、中國偉大的爛漫主義詩人。詩酒伴隨著他的一生,詩中有酒,酒中有詩;詩是能吟的酒,酒是能醉的詩。因而、他被稱為“詩仙、酒仙”,
不因酒困因詩困,常被吟魂惱醉魂。四時風(fēng)月一閑身,無用人,詩酒樂天真。(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這是李白唯一的一首詠茶名詩,也是名茶入詩最早的詩篇。)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
“閑與故人池上語,摘將仙掌試清泉?!毕扇苏撇枰蛄死畎椎倪@首詩,聲名遠(yuǎn)揚,流芳千古。
明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竹濤聲,從一座山
江西上饒信州
茶圣陸羽晚年,曾在此辟山種茶,開亭鑿泉、嘯竹吟花,其忘年交大詩人孟郊為其作詩一首:
驚彼武陵狀,移歸此巖邊。開亭擬貯云,鑿石先得泉。嘯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乃知高潔情,擺落區(qū)中緣
畫卷徐徐地展開、畫面定格在宋代的茶文化:宋代茶文化晶瑩剔透、流光溢彩,是中國茶文化中一道最靚麗的風(fēng)景線、是鑲嵌在中國茶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畫中的油畫(宋代茶文化已融入西方元素)、是花中的牡丹、是音樂中的多重奏和交響樂。
唐與宋的審美情趣在美學(xué)上的表現(xiàn)形式:盛唐是雄壯豪邁、氣象萬千的景象,那么宋代則是返璞歸真、格物致知的質(zhì)樸姿態(tài);盛唐整個審美就像朝氣蓬勃、恣意汪洋的青春青年形象;而宋代就像一位歷經(jīng)滄桑、閑庭信步的中年成熟人士。這種審美情趣的迥異更多地表現(xiàn)在茶文化上,尤其表現(xiàn)在茶具的選材風(fēng)格和藝術(shù)造型上。
唐瓷:雄渾、高遠(yuǎn)、曠達(dá)、輝煌、瑰麗;宋瓷:清純、寄情、思辨、理性、婉約。
滄桑美:冰裂紋。本來是燒壞了,但宋人覺得里面有種滄桑美。經(jīng)歷時間后,叫開片,宋人用不同火溫去燒出開片。本來是敗筆,損壞卻變成美。這是很特別的宋代美學(xué)。這種審美情趣更多地演繹在茶具上。
幾乎所有的大詩人都寫過關(guān)于武夷茶的詩。蘇軾、陸游、范仲淹等著名的文人雅客穿越時空、浮出畫面。
蘇軾: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湯生璣珠。(絲竹和鳴、巖泉初沸)
《和錢安道惠寄建茶》 蘇東坡
我官于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胸中似記故人面,中不能言心自省。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雪花雨腳何足道,啜過始知真味永。
這是蘇軾詠嘆武夷巖茶的代表作,成為歷來巖韻比喻的濫觴。而著名的詩句“從來佳茗似佳人”便源自他的另一首詠茶名詩《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佰衷葱卵俊笔潜痹凡柚环N,產(chǎn)于武夷山南的巖茶。
陸游:茶映盞毫新乳上;琴橫薦石細(xì)泉鳴。(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
《建安雪》陸游
建溪官茶天下絕,香味欲全須小雪。雪飛一片茶不憂,何況蔽空如舞鷗。銀瓶銅碾春風(fēng)里,不枉年來行萬里。從渠荔子腴玉膚,自古難兼熊掌魚。
范仲淹
這是范仲淹在武夷山寫的《和章岷從事斗茶歌》中的兩句詩。其中“黃金碾”和“碧玉阻”,都是宋代珍貴的茶具。作者以此襯托武夷巖茶的優(yōu)美,讓人感受到名茶與茶具的珠聯(lián)璧合。
范仲淹的斗茶歌旋律
故鄉(xiāng)小鎮(zhèn) 東湖畔 薦福寺
《薦福茶煙》:浮洲寺下麗人行,薦福寺前春水生。幾認(rèn)紅妝一聲漿,小舟搖到伴鷗亭。
薦福寺
莫莫堂茶座范仲淹和戴叔倫、姜夔等文人正在品茶吟詩(意境:虛幻玄妙空靈)
素瓷傳靜夜,芳?xì)鉂M閑軒。
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內(nèi)融融的爐火,閑閑地一捧香茗,一卷詩書;品茶斗詩;是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畫卷將展開到元代。元代、中國茶文化比較沉寂的朝代。元代的幾位著名的政治家、畫家、詩人將次弟浮出畫面……
|
|